「药物治疗」 本病前人将其归属於中风之范畴,其皆因正气不足,风邪入中,气虚血滞经脉失濡及痰湿内生,阻於经络所致,有些同道前辈根据以上之病因采辨证论治用药,如风寒袭络则用小续命汤;风热灼络则用大秦艽汤;风痰阻络则用牵正散合导痰汤;气虚血瘀则用补阳还五汤,其疗效也不错,故治疗本病除遵循前人之「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需化痰,痰去风无恋」的临床体会外,本人同时认为养阴血,充血脉,扶正固本是成败的关键,如果单纯祛风,反而化燥伤阴,气血不通,风邪反而留恋不易祛除。所以治疗本病除「祛风养血,活血通络」等法外,常需配以清热豁痰之品,多仿古人惯用牵正散加减成方。 1.祛风通络: 荆芥、防风、羌活、白芷、天麻、苍耳子、豨签草、鈎藤、丝瓜络、路路通、僵蚕、蝉蜕、全蠍、地龙、蕲蛇。 2.养血活血: 当归、白芍、熟地、川芎、鸡血藤、血竭、乳香、没药、红花。 3.清阳明经之热: 生石膏、金银花、知母、天花粉。 4.清热化痰: 天南星、川贝、浙贝、天竺黄、竹沥、竹茹、橘红、石菖蒲。 5.若合并腮腺炎则取普济消毒饮之义: 用升麻、黄芩、金银花、玄参、陈皮等疏风清热解毒。 6.伴有风寒表症及肝阳上亢的表现: 用麻黄、羌活等药以解表散寒。用怀牛膝、代赭石、牡蛎、菊花等平肝潜阳。
7.风邪内侵兼挟暑湿: 加柴胡、金银花、滑石、香薷等清热祛暑利湿。
用药除以上之大法则外,使用牵正散(白附子、僵蚕、全蝎)之临床,随症药物加减之经验如下: 1.头痛者加菊花、细辛。 2.气虚者加生黄耆。 3.血虚者加当归。 4.阴虚者加生地。 5.内热者加黄芩、连翘。 6.面肌痉挛者加天麻、鈎藤。 7.纳少腹胀者加陈皮、砂仁。
家外祖父为50年代之老中医,医术精湛,从小目睹疑难杂症经他妙手回春治癒者不计其数,本人从小好奇有空常在其身旁观其为患者把脉抓药,印象中其对中风或颜面神经症等神经炎患者,常使用虫类药物尤其是全蝎、蜈蚣、蕲蛇。据他告知效果不错,对蕲蛇更赞不绝口。
「针刺治疗」
古人治疗颜面神经麻痹的经验穴位均是以面部六阳经脉流注的所在处 为主,而面颊部以足阳明之经脉和经筋分布最广,所以各家文献中取 穴也以该经为主,且头为百脉之宗,诸阳之会,灸後易起不良反应,
所以治疗面瘫一般都不采用灸法而是以针刺为主。疏调局部经气,温 经散寒→攒竹、鱼腰、四白、阳白、地仓透颊车、颧髎。祛风散寒→ 翳风、风池。循经远取,通经活络→合谷、昆仑。早期风火盛→风 池、太冲。眼睑闭合不全→睛明。人中沟歪斜→人中。鼻唇沟变浅→ 迎香。颏唇沟歪斜→承浆。
生命的基础是新陈代谢,人体内进行的新陈代谢有赖於健全的血液循环。 中医认为,气血并行脉中,充润营养全身,人体各种机能活动,均依赖於 气血的正常运行。「血气者,人之神」《素问.八正神明论篇》,神是人 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气血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气血充足, 运行正常,则精神充沛,抗病力强,生命活动正常,所谓「得神者昌」。 反之,正气亏虚,外邪凑之,引起人体气机逆乱,气血壅滞,脏腑功能失 调,则发生疾病。所以说「诸病皆因血气壅滞、不得宣通」《千金方》, 「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调经论篇》。经络是「气血」运 行的通道,「内属於脏腑,外络於肢节」《灵枢.海论》,机体的内外平 衡和协调,脏腑及四肢百骸、肌肤筋脉、五官七窍各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 活动及密切配合,都是通过经络的联系而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经络 的作用是「行气血、营阴阳」,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内溉脏腑, 外濡腠理」《灵枢.脉度》,保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活动。经络还具有
抗御外邪、保衞机体、预防疾病的作用。《灵枢.经别》云:「十二经脉 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也」,《灵枢.本脏》指出:「衞气和则分 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通过经络系统协调阴阳气血的运行和 平衡,使机体不断适应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内充外固,「阴平阳秘」, 「邪不可干」,始终保持机体的旺盛活力,自然就少病或无疾。如果经络 运行气血的功能发生障碍,就会发生气滞血瘀,而导致一系列的病理变 化,比如:某些部位发生疼痛或肿胀,或是气血郁积,久而化热,出现 红、肿、热、痛等实证;或是肢体麻木不仁、肌肤萎软、功能减退等虚 证。经络与人体生理、病理方面关系密切,可以说「人之所以生,病之所 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都是离不了经络的。 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失常,人体发生疾病,怎麽治疗呢?针刺放血是 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人之气血凝滞而不通,犹水之凝滞而不通也。水 之不通,决之使流於湖海,气血不通,针之使周於经脉」《针灸大成》。 针刺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协调虚实,调整脏腑的功能紊乱, 使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恢复正常,从而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这种作用, 在《内经》中有「通其经脉,调其气血」、「调虚实」等记载。针刺放血 治疗疾病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而 实现的。刺针放血施用於临床,通过治疗观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医疗作用:
1.泻热 2.止痛 3.镇静 4.消肿 5.急救开窍 6.解毒 7.化瘀消症
颜面神经麻痹依据西医之病理,认为是病毒感染後,患者的免疫反应异常,造成颜面神经的水肿、发炎、细微出血等,而阻碍神经传导路径而引起麻痹。此水肿、发炎、出血、瘀阻等现象,系属中医之实热症,中医治病之法则「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热者清之,寒者热之」,要泻实热在针刺方面,是以针刺放血之疗法最速,也是最直接的,此亦印证中医之治风先治血,去瘀生新之道理。
本人从医以来治癒本病者已超过50人,皆以刺血为主针为辅,再配合药物治疗效果神速,刚发作者最快二次就好,慢者亦不会超过一个月。家母78岁中风至今83岁,期间共中风4次,本人皆依上述之治疗原则,她老人家今动作虽略迟缓,但身体还很硬朗,走路、谈吐都很正常,不说外人从外表看不出曾多次中风过。颜面神经麻痹针刺放血之穴位为印堂、太阳、下关、阳白、鱼尾、四白、地仓,本病只要上列穴位放血,患者面部及口腔内之不适症状立即会改善。 如再配合董氏奇穴,针刺以下穴位: 小腿:三重穴、侧三里穴、侧下三里穴 大腿:三泉穴 手指:指肾穴 手背:三叉二穴、灵骨、大白、八关 留针40至60分,依本人之临床经验如发作在一周内者,治疗一次约可以改善50%以上,会让患者惊奇,对你的医术肯定有加。
「治疗实例」 (例一) 初诊: 李小姐48年次(病历编号:6901)住高雄县桥头乡,来诊时告知98年10月11日,晨起洗脸时突发现口眼歪斜,嗽口无力且会漏水,当天星期日本诊所休诊,她以为中风即到高雄县义大医院急诊,西医给予类固醇口服治疗一周,未见起色,10月17日下午始到诊所治疗,其面部外观如相片一,经於面部印堂、患侧之阳白、太阳(双)、下关、鱼尾、地仓等穴位放血,并针灵谷、大白、指肾穴、三叉二穴、三重穴、三泉穴,留针60分後,患者口眼喎斜等不适症状立即改善很多,并抓4帖中药回家煎服。
二诊: 三天後(98年10月20日)回诊,颜面神经麻痹症状已好七成,如相片二,因要出远门煎药不方便,仅如上方式再治疗一次。
三诊: 98年10月24日回诊,如相片三,已痊癒,患者怕再复发,有空就到诊所针灸保养。
(例二) 胡先生44年次(病历编号:24531)住高雄县冈山镇,於东南水泥上班已30年,因每天工作需长时间持重,致双肩胛酸痛肿胀夜不能眠,到处求医近10年未见改善,97年底骑机车路过诊所正值其双肩酸痛牵引至手臂麻痹,双手无法握车把,始入内求诊,其无法脱衣,手臂抬举肩胛酸痛难忍,本人给予多次拔罐放血,不适症状缓解很多,日後每周至少求诊一次,至今已不会酸痛,双手抬举自如,也能一觉到天亮。一个月前98年12月25日回诊时,发现其口眼喎斜,如相片一,但患者自己尚未发觉,照镜後才知,本人觉得纳闷,患者常来针刺放血及针灸,照理当不会有此病发生,经询问许久,才告知因自觉火气很大,据友人告知金线莲可清热解毒退火,故每天晨起空腹就喝一碗金线莲茶,可能是苦寒药吃太多,致免疫系统、抵抗力等下降,受风寒侵袭才得此病。亦如上述例一方式治疗,并抓相同中药2帖,98年12月30日回诊,其症状改善五成,如相片二,胡先生告知多年前其右脸颊常抽跳动,曾看西医不知是否颜面神经麻痹,经吃西药三周後就改善,但友人告知其脸颊有轻微歪斜,今可能再次复发。99年1月5日回诊,如上方式治疗,患者因被公司资遣,经济拮据,要求仅针刺治疗就好,约4天治疗一次,99年1月20日患者已痊癒,如相片三。
相片一
相片二
相片三
本病原则上愈早治疗效果愈佳,以上所举最近治疗之两例,皆发作不久就接受治疗,所以很短时间内就可痊癒,96年2月10日曾治疗一位国二住凤山市之蔺小弟(病历编号:6519),他得病後在高雄县某大医院治疗六个月仍改善有限,因而自卑不敢见人,整天都用手或口罩遮住脸颊,进而个性怪癖、不合群,经本人治疗共18次,时间亦长达三个半月(96年5月24日)才痊癒,现偶尔感冒来就诊,整个人外表变成开朗、帅气、有自信,本病与不孕症患者雷同大都是治癒患者介绍而来。
「预防与调理」
颜面神经麻痹与中风一样,常会复发,随着年龄增长其频率愈大,俗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故平时饮食调适如那些可以吃,那些需忌口也非常重要,凡事有因果关系,因不除则果不断,疾病亦是一样,如何找出因而自我照顾把它摒除也是日後需注意的课题,今就个人所知及收集有关本病之预防与调理资料,汇整如下供中医同道参考。
1.针刺後暂避免吹到风或冷气吹向颜面患侧,也不能用冷水洗脸(平时亦同),每天晚上用热毛巾敷脸2次,每次15至20分,平常注意头面部保暖。
2.刺激局部血液循环,维持肌肉张力: (1)脸部按摩:每天以手轻柔向上的按摩数次以增加脸部血液循环、减轻麻 痹肌肉的僵硬感。 (2)脸部肌肉运动: A. 对着镜子作各种脸部表情自主运动,每天至少3 次,每次5~10 分钟 a. 提眉(额头显出皱纹)及皱眉(双眉间)动作。 b. 闭眼动作(双眼紧闭)眨眼动作。 c. 作吸吮动作。 d. 吹气球运动。 e. 作鬼脸活动脸表情。 B. 偶咀嚼口香糖及出声阅读书报。
3.进食 (1)避免啃甘蔗及进食坚硬的食物,如核果类、花生、开心果、瓜子等。 (2)适量摄取新鲜蔬果及粗粮,如豆类、黄豆制品、玉米、瘦肉、洋葱、 海带、山楂、大枣、香蕉等。 (3)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烟、酒、浓茶、咖啡、羊肉、狗 肉、动物内脏、蛋黄、鱼子、公鸡、蟹、甜食、糯米、黄花菜、咸
菜、巧克力、饮料、冰品、蒜、葱、海鲜、麻辣火锅、绿豆等。
(4)尽量食用粘稠度较高的饮食,如浓稠的粥类等。
4.减少光源刺激,如电视、电脑、紫外线等。
5.平时不要太过度的疲劳,精神不要过度紧张。. 6.个人卫生 (1)因眼睛不能闭紧,会导致眼角膜的乾燥、破损与发炎,所以需注意 眼睛的保护,白天应戴太阳眼镜,晚上睡觉时,先以生理食盐水浸 湿的消毒纱布盖於眼睛外,再戴上眼罩,以维持眼睛湿润。必要时 由医师处方给予人工泪液或眼药膏使用。 (2)进食後马上刷牙、漱口,以清除口腔内残留的食物渣质,维持口腔 清洁。 (3)因颜面神经麻痹会造成流口水,应随时保持脸部清洁及乾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