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33

 亦思博采 2011-03-15
33.孩子及父母的渐进变化
  
  
  
   9月11日,与鹏鹏的妈妈通电话,得知鹏鹏最近几天又有比较大的进步,会说了很多新的词汇。比如,他坐在妹妹(伯父家的)的小车里面,过了一会,见没有人理他,也没有人关注他,情急之下,他说:推!推!妈妈感到欣喜不已,因为不曾教他这个字。
   另外,他依然很喜欢英文字母表,还学着说“X”呢。
   他渐渐开始将两个词连在一起说,比如“妈妈机”(妈妈的手机)、“爸爸机”(爸爸的手机)等。
   去超市的时候,他不像以前那样,紧紧地牵妈妈的手,或者哭鼻子,而是一个人往前跑,这摸摸,那看看,很是高兴。
   9月14日晚通电话,妈妈告诉我,孩子现在又学会了很多话,教他的时候,他开始跟着说了,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都说,有把握的才说。总之,这仍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从电话中,也听见了鹏鹏的声音,显然,他的发音清晰了不少。他甚至可以说“爸爸妈妈乖”这样的句子了。
   9月24日,接到鹏鹏父母的电话,这次,有一个特别大的突破,他们告诉我,鹏鹏要和我说话。和我通话的时候,他在那边喊“姑姑”,然后就“喂”、“喂”地说,我沿用我们熟悉的游戏方法,他说一个“喂”,我也用调皮的语调跟一个“喂”,他继续说别的,我继续跟,我听见了他快乐的笑声,后来,在妈妈的提示下,他说:姑姑乖!
   爸爸还告诉我,刚才他还和姥姥通了电话,他在电话里喊“咬咬”(姥姥),虽然这个词说的还不够清晰,但姥姥高兴的不得了。据说他不但喊了姥姥,其他的话,教给他什么,他就对姥姥说什么。他肯说了——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最后,还和姥姥说了“再见”。
   从后面的几次通话中得知,这个孩子在不断地学新的词汇,几乎每次打电话都告诉我他又学会了好几个词语。我的感觉是,他的吐字越来越清晰,有时候听见他“咯咯”笑个不停,很开心的样子。
  他的父亲也告诉我,最近,他外出玩耍的时间很长,每次都玩的很开心,回家就喊“吃”、“吃”,性格又开朗了不少,比我走的时候胖了一些,小脸肉嘟嘟的。
   12月15日,我再次打电话给他的妈妈,鹏鹏非要抢电话和我说。让我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学会了一首古诗、三首歌,还可以数数到11、12、13呢。
   他告诉我,爸爸的车坏了,去修车了。在妈妈的提示下,他用稚嫩的声音给我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还唱“小燕子,穿花衣……”、“两只老虎……”、“常回家看看……”。我心中满是喜悦。
   妈妈还告诉我,他现在特别喜欢和小朋友玩,如果是熟悉的小朋友,他会去和人家抢玩具。如果不认识的,他会蹲在旁边看,别人不玩的时候他再玩。还和许多邻居打成一片,“人缘”特别好呢。他尤其喜欢一个阿姨,去阿姨家玩都不肯回来。妈妈去找他,他会说:妈妈回家,妈妈再见!
   另外,他特别喜欢和爸爸玩,模仿爸爸的一切行为。我建议爸爸注意自己的言行,并从积极的方面给他做出榜样,比如要多读书什么的。
   12月26日,鹏鹏的妈妈在电话中告诉我,昨天忽然停电了,鹏鹏显然很害怕,紧紧地依偎在姥姥怀里,不一会就来电了。爸爸回来的时候,他告诉爸爸这件事情。爸爸问他:鹏鹏怕不怕?他安静地想了两三秒说:吓坏了!这是妈妈给他讲《狼来了》故事里的话,他用得还挺恰当。有一次,和姥姥、妈妈一起出去玩,姥姥问他:鹏鹏累不累?姥姥那次抱了他,后来,他趁妈妈不注意就喜欢对姥姥说“鹏鹏累了”。
   他现在很喜欢跟着爸爸。爸爸走到哪里,他都跟着,并且极力模仿爸爸的行为。如果看爸爸的脸上不好,爸爸躺着看电视,他就趴在爸爸的肚皮上玩手机,安静的很。如果见爸爸情绪好起来,他立刻笑容满面,手舞足蹈的样子,不断对爸爸提出要求。很显然,这个孩子解读别人情绪的能力比较强。
   有一次,他不肯回家,妈妈强行把他抱回来。他极力挣扎后,忽然改变了策略,说要去捡路边的树叶。妈妈将他放到地上,他朝树叶走过去,趁妈妈不注意,却忽然转向逃跑了。
   他也很会向别人示好。有一次他坐着一个小凳子上玩沙子,玩的正起劲,见一个阿姨走过来,他手里虽然没停下来,却让出凳子,一个劲地喊:阿姨坐!阿姨坐!这个周到的举动赢得了更多的疼爱。这也显示了孩子有很好的情绪智能。
  
   1月5日,孩子的爸爸告诉我,现在孩子动不动就生气。比如,他要去动盛开水的杯子,如果爸爸妈妈大声警告他:烫手!他立刻就会生气,趴在桌子上,很难过的样子,如果向他解释一下,他就会很委屈地哭起来。这个行为,爸爸妈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妈妈不理他,爸爸很生气,想打他。我就向他们解释,2岁多是孩子次级情绪形成的阶段,现在,他有了骄傲、害羞、难堪、嫉妒等情绪,是很正常的。而刚刚出现这些情绪,孩子自己也很困惑,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反应比较剧烈。现在的做法是,首先不能打孩子,要允许孩子慢慢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因此,可以尝试让他说说自己的感觉,不要强行压制孩子的情绪,这是他学会处理情绪的重要阶段。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不管,最重要的是,不能让孩子感觉到,当他有情绪的时候,父母很厌恶他,这样给他的暗示是情绪是不好的东西,要隐藏起来。孩子哭的时候,可以给他足够的时间让他发泄出来,但要找适当的时机,安慰和支持他。
   另外一个行为则很有趣,外出玩耍,如果爸爸妈妈离他比较远,他就会对姥姥说:爸爸妈妈看不见,鹏鹏累了,姥姥抱抱吧。这个说服别人的方法显然比前几天有进步。
   每次通电话,孩子的父母对我讲的都是孩子做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变化,对他们有困惑的地方,我也会略加指导。比如,我建议他们让孩子自己学做事情,比如自己吃饭、穿鞋子等。可以请孩子帮忙做的事情,专门由孩子来做。比如每次开车走高速,总是让他拿收费卡,最后再由他将卡交回,甚至还让他帮忙递钱,他做的一丝不苟,很“敬业”的样子。
   孩子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进步,虽然是我的指导在先,但大部分要归功于他的父母。通过15天的面询辅导,以及后来频繁地通电话,我深切地感到了他父母的巨大变化。
   首先,他们学会了观察孩子。每次通电话,他们都能和我讲半个小时以上,能细致地描绘出孩子的行为、表情、语言等,并学会分析孩子的真实意图。比如,妈妈和我说,鹏鹏还是有点怕伯父,举的例子是:有一次伯父想抱他,他赶紧说:我要画画,我要画画。伯父以为他真的要画画。妈妈详细地描绘了他之前之后的动作表情,然后判断说画画是假,怕伯父、不想让伯父抱着才是真的。很显然,她学会了细致地观察孩子。类似的例子孩子的父亲也向我讲述了许多个。
   其次,放弃从前的教育方式。比如,孩子的父亲脾气不好,以前动不动就想打他。现在,他知道发脾气无济于事,还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所以会耐着性子想别的办法解决,也不会强行压制孩子了。
   第三,学会了与孩子互动。我们当时和孩子玩的游戏,他们还在继续玩,并且又探索出不少新的方法。每天都很注意和孩子互动,也很注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尽量高高兴兴地面对孩子。
   第四,给孩子探索的空间。以前,常常不许孩子乱动,现在,除了危险的东西外,都允许孩子去观察、探索,每天带孩子出去玩,有时候甚至会走到很远的地方,有几次孩子玩的高兴不肯回来,就玩到深夜12点,给了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