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商为体 洋商为用

 黑龙江天行健 2011-03-17
玉钵:儒商为体 洋商为用

华联电子网站
(2007-5-10)已有 人阅读此文


人物名片

    范玉钵 男,1947年9月出生,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历任江西江南材料厂车间主任、厂长助理、副厂长。现任厦门华联电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厦门市总商会副会长。

范玉钵说名流

    本来,范玉钵先生是十分不愿谈及名流这个话题的。他谦虚地表示,他自己不是名流,来谈这个话题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以为他自认为是名流;再者,一个并非名流的人谈论这个话题,未必准确。

    这个态度让记者有点意外,因为虽然以往接触很少,但从多种渠道了解到,范总不仅事业有成,还是一个颇有名流风范的人,亲身感受,更觉得他儒雅、亲切、彬彬有礼,不以名流自居是一个有识之士的处世态度,但连名流这个话题都不大愿意去谈,这就太过谦虚了。

    经过记者的一番解释,范先生终于愿意“谈谈个人观点”。

    范先生一言以蔽之:“名流源于需要”,可以称为“需要论”:

    首先,名流是社会的需要。社会需要名流,社会是一个群体,总有领头人。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从众心理、学习榜样的心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社会上出现贤能之士,大家见贤思齐,是件好事。一个贤能之士,如果默默无闻,榜样作用、号召力就发挥不出来。

    其次,企业需要名流。把一个企业的负责人推到名流的位置上来,这对企业本身是件好事。一个人成为名人、甚至成为名流,对推动他背后的事业,是有作用的,人和企业的品牌不割裂。作为一个企业的负责人,本身就有责任带动企业发展,如果他的所作所为是正当的,又能带动企业发展,他就有责任去做。具体到名流问题上,如果一个企业的负责人可以成为名流,那就应该当仁不让,以此为企业做贡献。

    再次,个人也有权利成为名流。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手段、各种方法,来出名,来成为名人。这些人有成为名人的需要,也有成为名人的权利。成为名人、树立起个人品牌之后,如果利用个人品牌为社会做贡献,甚至动员、发动大家去为社会做贡献,这时候效果就会比一般人来做要好得多。所以,个人通过自身努力甚至运用一些“技术”成为名流,这事本身也可以是健康的。

    范先生指出,当然,名人和名流不是同一个概念,名流更高。

    范先生自称不了解成为名流的方法,“也不是名流”。

带领华联随特区成长

    从“哈军工”大学毕业以后,范玉钵进入江西江南材料厂工作,从技术人员干起,历任车间主任、厂长助理、副厂长。

    1984年,厦门经济特区刚刚建立,厦门华联电子组建,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帅才”。范玉钵进入厦门有关领导及负责人的视野,一纸调令将他调到厦门。带着80多万资金,范玉钵进驻华联电子,出任公司总经理,开始统领华联电子的创业大计,一直奋斗到现在。

    20多年风风雨雨,范玉钵带领华联电子一路走来。特区在成长,华联电子也在成长。就像无数特区创业者一样,年华逝去,霜发染鬓,终于创造了无数奇迹,迎来了今天的局面。就像厦门许多企业一样,华联电子发展壮大,从初创时的年产值45万元、注册资本620万元发展成为年产值超3亿元,净资产达1.3亿元的同行业知名企业。

    关于华联电子企业,国内知名媒体评论说,范玉钵执掌的华联电子,被认为是国内最具实力的半导体光电器件和微电脑控制器生产企业之一。

    特别是近两年来,华联电子更加引人注目。在位于前埔的思明区高新技术研发基地,范玉钵圈下了一片4.38万平方米的土地,决定投资建设华联电子新区,促进华联电子“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据报道,分两期建设的华联电子新区建成之后,华联公司及其投股公司将全部进入新厂区。业内人士预测,总价值超过3.5亿元的华联电子,其拥有超高亮度发光管、表面贴装发光管、特种照明发光管等高科技光电产品生产线的新厂区,每年将带来6亿元销售收入。
 20年竞争力的积蓄,范玉钵麾下的华联电子在发光二极管(LED)技术方面也颇有建树。这给华联电子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自去年以来,当“夜景工程”点缀厦门的大街小巷时,华联电子被外界评为又养了一只金凤,并预测,在不远的未来,这只金凤将一飞冲天。

    20年奠定了华联电子的基础,也奠定了范玉钵的人生价值。

忠孝仁义礼智信

    在亲眼见到范玉钵之前,记者已经多次听到他的“大名”。他是厦门市总商会的副会长,总商会群雄的印象中,范总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同时又是一个做人成功的人。年轻人评价他,“很儒雅”。

    初次见到范玉钵,在总商会策划组织的第一次“创新·发展”企业家主题沙龙上,他担任主持人,4个小时的沙龙活动,他一直微笑着坐在沙龙方阵当中,从容不迫地主持着,思路敏捷,口齿清晰,态度亲和,调动着整个沙龙现场的氛围,使得各路企业家谈兴勃勃。

    因范总是经总商会提名进入本报《名流会》提名的,活动过后的第二天,记者便与他联系。根据以往的经验,一个事业成功的企业家往往成天忙得不可开交,给他们打电话时,不是在企业里面指点江山,就是在市里某个会议上侃侃而谈,或者受邀在哪里传经布道,抑或陪同某领导某名流某钱权影响人物……这种时候,记者通常不会不知趣地给他们打电话,而是给他们发去一条短信,看看对方的态度如何。对方如果懂得以礼待人,记者便很快能够完成采访任务;对方如果表露出不耐烦的情绪,这场采访便很可能推后或者彻底泡汤。那一天,像以往一样,记者试着给范玉钵先生发去一条短信,没想到,不到两分钟,回信来了,说:“如果不出意外,就定在星期五,见面聊聊。”

    星期五到了,记者如约打去电话,那一头电话接起来,传来嘈杂的人声,凭感觉判断,范总是在开会。果然,他说,在市里开会。只听他轻声地说:“对不起,临时市里通知开会。要不我们改天再约?”丝毫没有财大气粗的样子。再打电话去,范先生反复道歉,非常客气地告诉记者,采访可能要推迟,因为公司临时有事,要出差一段时间。

    为了这次采访,记者与范总相约了总共不下五次,每一次他都客客气气,态度十分和蔼。记者在心里构想,“此君一定出身大家族,受过良好的教育!”见面时求证,范总说,出身普通,读过大学而已。

    采访的话题就从待人处世的态度开始。这时候,记者心中已经有了一些底,因为有资料显示,范总是一个尊重中国文化传统的人,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为人处世原则,恰恰是范先生的原则。交谈中,记者根据此前对范总的间接了解,融入现场交谈得来的信息,在脑海里为“仁义礼智信”一个字一个字地寻找答案:仁者,爱人,一个企业领导长期关心爱护员工,这正是“仁”的体现;义,范总的一句话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他说华联电子“从不把经营当作尔虞我诈的短期行为”,“我们不学某些贸易公司,搞一锤子买卖”,“我们要做永续经营的企业”,这就决定范先生和他麾下的华联电子一定会善待客户,决不做以邻为壑、以生意伙伴为壑的事情;礼,几次相约采访,都得到礼遇,便是证明;智,华联电子是一个科技型企业,必须以智为本,科技领先;信,正如范先生所说,诚信是企业的基础,“由于长期坚持诚信为本,所以,只要华联想拿的订单,就都拿得到!”

    交谈中,范先生对“仁义礼智信”的信条又作了拓展,说“还可以在这五个字前面加上‘忠孝’二字,构成‘忠孝仁义礼智信’的体系。”范先生说,一个企业的员工,同时又是一个国家的公民,他必须忠于这个国家;他同时还为人子为人女,他还必须敬爱他们的父母尊长,这就是儒家圣贤所强调的“孝”。不孝之人,必然对企业无用。
范先生透露一个秘密,多年来,他在面试新员工时,一开始都会拉拉家常,有意无意地问及一些面试者父母亲人的事情,以观察此人是否孝敬父母,是否爱自己的亲人,“孝亲都做不到,此人可用吗?”

    “不过,仅有‘忠孝仁义礼智信’的儒商文化,还是远远不够的。”谈到中国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范先生说,中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可以作为一个企业的文化内核,但必须有外面的文化为补充。

    “我自己就是一个执法不严的人。”范先生自我批评道。他觉得,中国是一个人治的社会环境,深受“仁爱”和“中庸”思想的影响,他个人就是如此,仁爱有余,严格不足,“对做企业而言,是缺点。”

    范先生的表述让人想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治国思想。套用这句话,也许可以概括范总的理念为:儒商为体,洋商为用。

    不管范先生的企业文化观如何概括,企业文化一直以来都深深受到他这位华联电子“创业元勋”的重视,从一开始要求全体员工“与企业共命运”,到企业发展壮大之后要求全员“与华联共发展”,从要求员工必须要具有事业心、责任心、良心这“三心”的“三心论”,到提出并实践“文化不是说出来”的企业文化观,采取培训、建QC小组、要求新老员工“传帮带”、办《华联报》、鼓励并奖励全员“提合理化建议”,等等,企业文化始终是范总亲自过问的企业大事。

    “华联电子的文化,是以企业为家的儒商文化,但是也不全是儒家文化,”一位熟悉华联电子情况的人士说,“范总还经常要求华联各级干部和员工,多向美商企业、日商企业学习,从中汲取营养。”

    这段话也许可以看作是“儒体洋用论”一条有力的注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