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8.贵州省苗乡巨变

 zhp红土地 2011-03-17

贵州省苗 乡 巨 变

---对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摆榜乡整村推进扶贫的调查

                     

“昔日穷得叮响,今日致富苗族群众笑;昔日不把母畜,今日靠养母畜致富了”。这是位于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东南部的摆榜乡通过整村推进扶贫唱出的赞歌。“摆路高坡有口塘,飞龙过峡在摆祥;楼梯岩顶望一望,摆榜田坝好平洋;好个金盆漏了底,若不漏底立贵阳。”这是反应摆榜地势平坦宽阔,阡陌纵横交错,一个个苗寨在绿树翠竹的掩映下若隐若现,好一个高山田园风光的真实写照。

前些年,当你走进村寨时,发现这里群众虽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生活状况却不容乐观,让人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一个个茅草窝棚,一条条羊肠小道肮脏泥泞,污水横流,让人无处下脚。进入农户家中,部分家庭的家当就是一张破床、一口铁锅、几双碗筷、几张缺脚的木凳,总价值不足100元;看看四周,竟找不到一块墙壁,用竹丫树丫等枝条围起来的房子,四处透风透光,用当地群众的说法是:“风扫地,月当灯。”

 

摆榜贫困存在六大症状

状之一:单一的经济结构,狭窄的发展空间。一是该乡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经济以水稻种植为主。200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为1100万元,农业总产值1043万元,占94.8%;主要靠单一的水稻种植;工业总产值57万元,占5.2%;主要是家庭手工业;财政收入20.6万元,大部分是调剂税源。农民人均收入404元,人均占有粮食仅为240公斤,是全县平均数的31%。二是畜牧业发展滞后,农民经济收入单一。2001年,全乡有牛、马等大牲畜1949头(匹),户均0.95头(头),生猪947头,家禽2413羽。全年饲养牲畜的农户只有630户,占总户数的35%

症状之二: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水平低下。由于海拔高,气候恶劣日照少,每年秋末到春初,摆榜多为阴湿寒冷的雨雾天气,导致伤寒等疾病疫情时有发生。由于土壤层薄、耕地贫瘠、农民耕作方式简单初放,且缺少投入,常年粮食产量仅为2782.3吨,平均单产150300公斤,人均吃粮240公斤。全乡有622户、2924人粮食能够自足或略有剩余,占总户数30.5%;欠粮户达14156665人,占总户数的69.5%,缺粮户缺粮时间为一个月到七个月。年户均食肉33公斤,人均6.9公斤;食油180天,且很不均衡,611户能全年吃上油,占30%815户能吃上半年油,占40%408户吃油不足3个月,204户吃油不足一个月,靠辣椒水泡饭、酸菜下饭甚至吃“干饭”,营养严重不足,平均寿命57岁。

症状之三:居住条件极差。2000年,冬不御寒,夏不蔽雨的住房在摆榜随处可见。该乡共有窝棚5571520间,占该乡房屋数的28%,草房8412327间,占总栋数的42.3%。大量草房、木架房本身容易着火,当地群众防火意识差,摆榜乡火灾事故频繁。加上房屋集中连片,一次事故,少则殃及两、三户,多则烧毁六、七十户。1991年至2000年,全乡共有8个村发生火灾11起,烧毁房屋180栋,死4人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529.2万元,对于贫困的受灾户更是雪上加霜。

症状之四:教育工作落后,人口素质低。全乡方圆70多平方公里,只有4所小学,而且校舍简陋、破旧不堪。1949年以来,全乡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仅5人,占总人口的0.05%;具有中专文化程度(含高中)的有39人,占总人口0.4%;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有235人,占总人口2.44%;小学文化程度1012人,占总人口10.48%;其余89.07%的人口均为文盲。2001年全乡在校初中生仅有65名。2000年,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3%,但巩固率仅为56.7%,且多为欠费生。有400(712)岁的适龄儿童因经济困难等原因未上学。

2000年以前,这还是一个被现代文明遗弃的角落。电从门前过,夜里月当灯。由于贫困,草房、窝棚居民们大多都点不起电灯,有的偶尔点点煤油灯,更谈不上看电视。全乡仅中心地区有295台电视机、7VCD184台收录机。许多村寨的村民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足不出寨,固步自封,好多人连摆榜乡集市都没到过,一辈都没有走出摆榜,到过县城。由于教育工作的落后,导致人口素质极差,大多数农民目不识丁,接受新事物缓慢,甚至排斥新事物。在这里,计划生育、科技兴农等工作难度,严重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症状之五:群众思想观念十分落后。一是商品经济意识落后,嫉富甘贫的思想严重。在全乡少得可怜的11户个体工商户中,只有3户是本地人。同时对外来经商、开发的客商百般排斥。1999年该县引进贵阳阜康堂药材公司到摆榜兴建药材基地,基地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受到当地村民的多次干扰和阻挠。村民不求进取,甘愿受穷,也见不得别人富。二是婚育观念陈腐落后。摆榜乡上摆片区婚育混乱,买卖婚姻,男女青年早孕早育早婚,大多十四、五岁便开始恋爱,性生活随意性大,怀孕生育都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女方要怀孕生育后方才出嫁。三是封建迷信思想严重,陈规陋习盛行。家里有人生病,“不问医生问鬼神”,不是请医生、去医院,而是请鬼师来杀鸡鸭甚至杀猪牛“送鬼”。摆榜苗族群众还忌讳饲养母牛母猪,怕人死之后投胎变成猪崽牛崽;早春打雷下雨忌下田下土,怕得罪天神,影响一年的丰收,殊不知自家误了农时;男权思想重,男人在家带孩子,喝酒作乐,女人下地干农活;人穷不思变,思想麻木,好酗酒,粮食不够吃,也要先拿来酿酒喝。上摆等地区的群众历史上没有修厕所、用厕所的习惯,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皆为厕所,即不雅观,更不卫生。20006月以前,全乡2113户人家竟然有1443户没能厕所等等。

症状之六: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产生活困难。摆榜境内仅有的两个小型水库年久失修,仅能灌溉500亩稻田,其余91%的稻田均为“望天田”,靠降雨灌溉,旱涝不保,产量不高。2000年以前,全乡除摆西公路这条省道外,共有乡村公路5条,总长30公里,其他均为季节路,雨天无法能行。全乡除乡政府驻地部分农户能饮上自来水外,其他村组农户吃水均靠人挑马驮,饮用水源多为地表水、塘沟水、寨脚水、污染重、水质差,常常引发伤寒、麻疹、痢疾等疾病。200058月,冗拱、呆公等6个村发生伤寒病,发病34人,死亡2人。

 

合力突围  狠抓扶贫攻坚四突破

2001年,贵州省委派出调研组前往摆榜进行调研,调研结束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调研报告上作出批示:摆榜的贫困程度令人震惊,在新阶段扶贫开发中,要认真弄清全省特困乡、村底数,真正作为重点攻坚。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纷纷以各种形式向摆榜贫困群众捐资捐物,并对摆榜扶贫开发提出了工作意见和建议。这样拉开了摆榜乡扶贫攻坚的序幕。

2002年,摆榜乡被列入全省扶贫开发重点攻坚的100个一类贫困乡,省、州、县党委主要负责人把摆榜乡作为扶贫联系点,省、州、县党建扶贫工作队也分期分批进驻摆榜,支持和指导摆榜扶贫开发工作。省、州、县党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村组农户访贫问苦,体察民情,与干部群众一到分析乡情、理清思路、确定项目、抓好落实。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在全面了解摆榜及全省极贫乡的贫困现状和成因之后,贵州省委提出了“解决好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基本素质,找到一条基本增收门路”的全省扶贫工作“三个基本”指导思想。

突破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办公条件大为改观  五年来,全乡通过实施民政安居、移民搬迁、茅草房改造等工程,共完成民房改造956栋,使 9564322名贫困群众搬出了茅草房,住上了水泥砖房,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标;共建成6个村的办公用房,建筑面积748,较好地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环境;还完成了乡派出所、乡农技站、乡卫生院、乡财政所、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和乡政府综合大楼等机关单位业务用房的建设,建筑面积达2218,一举改变了摆榜乡机关单位业务用房拥挤破烂的现象。同时,通过扶贫项目建设的方式,在摆榜建成了百货市场、农贸市场和牛马市场等三个功能完善专业市场,市场面积由2000年不足1000增加到现在的7690。目前,摆榜已基本形成了一条一公里长的集镇街道。

教育教学条件改善  摆榜之所以贫穷,教育的落后是关键因素之一。几年来,为全面改善摆榜教育教学环境,全乡共新建甲坝民族学校教学楼、“云万希望小学”、“金元电力希望小学”教学楼、蛮河小学教学楼等校舍建设,总面积达26865.5m2,配置课桌椅1100多套,全乡2000多名师生告别了破旧不堪的危房,坐上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征地土地30亩,新建了综合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各一栋,并配套完善了各种设施,把甲坝民族小学的初中部分离出来,新建成了摆榜中学。中学的班级增多了,读中学的学生也增多了。

要得富,先修路  住上砖房了,路,成了摆榜老百姓的心病。特别是地处深山区的蛮河村,因为公路不通,群众搞农业生产全靠肩挑马驮。村民李继国家辛辛苦苦的喂养了一头肥猪,请了8个人跟他抬到乡场上来卖,谁知在半路上,由于坡陡路窄,不小心把那头肥猪给摔落到山崖下跌死。没有公路的痛楚让蛮河群众刻骨铭心。2002年至2003年,蛮河村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支持下,带领群众开山劈岭,艰苦奋战,终于修通了到村的公路。他们一鼓作气,连接奋战,把公路修往各个村民小组。目前,全村也是全乡唯一没有通公路的两个组,群众还奋战在修路一线。到今年底,这两个组也要修通公路了。六年来,全乡共新建、改造通村通组公路19条,总长110.3公里,全乡公路里程累计达到122公里,改善了6个村205910274人的交通条件,到2006年底,基本实现了组组通路。

喝上了安全的饮用水  过去,摆榜的群众饮用的水都是污染严重的地表水、沟塘水。由于饮水极不卫生,摆榜一直是伤寒、麻疹、痢疾等传染病高发区。1993年,一场伤寒就无情地夺走了5条人命。2001年以来,全乡共建提水站、水池、水窖等实施人饮工程69处,共铺设引水管道近22100,建提水站5个,水池水窖56座,清冽的自来水哗哗地流进了农家小院,解决了19879935人、3396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解决了人畜饮水,村民们便开始关注起农田的灌溉问题,决心改变大部分农田全靠“望天水”的局面。2001年以来,全乡新建、维修了石板、盘井、冗拱等小水库、小山塘8个,新建水池、水窖140个,新增或恢复灌溉面积1330亩,加上土地开发建设项目,累计新增灌溉面积2665亩,全乡基本农田达到了0.47亩。

农民用上了电灯电器  几年来,全乡6个村还进行了农电网改造,实施了一户一表工程,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用电质量。目前,全乡用电入户率已达99.2%。由于用电质量的改善,部分群众用上了电磁炉、电饭锅、电炉等家用电器。全乡还修建了220个“三位一体”的沼气池,使220户农户用上沼气炉。用电质量的改善和沼气池的建设,正在逐步改变着摆榜群众的生活习惯,上山砍柴的人越来越少了,森林植被也在逐步恢复。

农民走进了现代文明  生活好起来的村民开始追赶现代潮流。近年来,乡里陆续建成了光缆通讯线路、移动通讯机站,开通了移动电话,实现了村村通手机。目前,全乡农户拥有电话率达11%,拥有手机率达15%。全乡还建成了电视地面接收站点9个,地波广播发射站1座、接收点65个,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6个村都建立了卫生室,改善了乡卫生院医疗条件,群众看病更加方便了。

突破二是::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群众基本增收门路

靠科技,农民吃上了饱饭  过去群众一年到头只种一季水稻,且品种老化,产量极低,收入自然少得可怜。可以说,摆榜群众的贫穷,不在于土地贫瘠,而在于找不到致富门路。2003年以来,省、州、县的农业技术人员入驻摆榜,他们根据不同土质、不同气候,因地制宜引导群众种植耐寒耐旱的金优404水稻、黔单13号杂交玉米和脱毒马铃薯等新品种。同时,改过去一年一季为现在的一年两种、三种,即“薯—稻—薯”、“薯—包—薯”等生产模式,增加了土地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三年来,年均推广种植水稻新品种7000亩,平均亩产450公斤,比老品种产量翻了一番;推广杂交玉米2250亩,平均亩产比过去的老品种高出100余公斤;年均推广脱毒马铃薯6000亩,亩产1500公斤,比老品种增收一倍多。摆榜乡的农民群众走上了以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脱毒马铃薯种植为主导产业的稳定增收致富之路。目前,摆榜乡又在着眼探索反季节蔬菜(即冷凉蔬菜)的种植推广。2005年底,在省、州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已在全乡种植白菜200亩、订单西红柿15亩,首次实现了蔬菜批量外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改变观念 发展畜牧 鼓了钱袋子  以前,摆榜群众一直忌讳饲养母畜。乡党委、乡政府通过宣传动员,发动思想较为先进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带头饲养母猪。看到他们得得到实惠之后,群众就跟着饲养了起来。现在,粮食收入多了,饲料就不成问题,特别是群众改变了不种植玉米的习惯后,饲料就更加充足了,畜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成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又一条门路。2005年底,全乡大牲畜存栏达到4376头、增长46.1%,生猪存栏达到4775头,增长94.4%,家禽达到107000多羽、增长16.7倍。同时,在乡党委、乡政府的引导下,各村根据实际,成立了养猪协会、养牛协会、养鹅协会等民间组织,实行养殖大户带小户,联户养殖,带动广大群众共同发展。目前,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人均纯入的50%以上。

打工经济的快速发展  由于恋土恋家,加上文化水平低下,过去大多数群众不愿外出务工。2001年以来,乡党委、乡政府一方面争取各方支持,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非农技能培训,使他们转变观念,有一技之长。另一方面,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借助本乡在外经商、务工人员渠道,搜集劳务信息,采取政府组织、亲戚带、朋友帮等形式进行劳务输出。从2002年开始,全乡外出务工人数和务工收入逐年增多。2005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986人,占全乡劳动力的30%,务工收入达到390万元。打工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摆榜群众脱贫致富之路上又一个强劲的增收渠道。随着扶贫开发的不断深入,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些头脑灵活的农民也开始涉足二、三产业。目前,全乡已有商品销售个体户63户,比2001年增加了60户;交通运输实现了零的突破,已有个体运输户20户;还有汽车修理部2个,摩托车修理部2个,砂石厂4个,粮食加工专业户18户。全乡已有李兆喜、王乾能、赵开忠等近百户通过发展第二、三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突破是: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一齐抓,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

劳动者素质的高低,是决定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摆榜由于教育水平落后,相当一部分群众目不识丁,对农业实用技术也知之甚少,加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迫在眉睫。

基础教育得到发展  2002年以来,随着学校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乡党委、乡政府以“两基”工作为契机,倾全乡之力抓好学生入学率,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入学率尤其是女童和初中入学率大幅度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5.4 %以上,初中入学率达到86.6 %。甲坝民族小学和摆榜中学还建立了奖学金制度,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乡教育辅导站针对考入惠水、都匀等地就读高中的学生也设立了奖学金,每年给予这些学生一定的奖学金,激励他们在外地高一级学校中努力学习。目前,摆榜的学生在地区统考中总体成绩正在稳步上升,就读高中、职业技校等学生也越来越多了。

农民的科技素质明显提高  孩子读书难的问题解决了,家长们也不甘落后,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农技培训,不断提高种植、养殖技术。2001年以来,乡里多次组织村组干部、劳动能手、农业科技示范户到贵阳、都匀、罗甸等地参观学习生产技能、管理技术和致富经验。同时,在各级党政部门的帮助下,贵大农学院、省农科院的教授、专家以及州、县的专业技术人员,经常定期到乡村对农民进行集中培训、现场培训,手把手地教农民学习实用技术。还通过远程教育、广播、发放培训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几年来,全乡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00余期,培训干部群众4.6万人次;进行非农技能培训8期, 培训人员252人次。

突破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

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基层组织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实施扶贫开发后,乡党委采取措施对6个村党支部进行了整顿,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开通了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加大了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同时,积极抓好农村党员发展,不断将致富能力强的农民培养成党员,将党员致富能手充实到村级班子,从而使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开发中切实担负起了带领广大农民搞好扶贫开发、尽快脱贫致富的重任。“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这是如今摆榜乡党员干部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农村党员带头脱贫致富后,通过建立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示范项目和建立党员帮扶责任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无论是调整种植品种,还是发展养殖业,无论是推广农业实用技术,还是外出学习考察,无论是义务投工投劳,还是集资捐款兴办公益事业,大多数党员都走在前面、干在前面。

建立了扶贫攻坚突击队  把共产党员、优秀青年和致富能手组织起来,开展攻难点和保重点工作。在甲坝村,村党支部组织成立了13人组成的扶贫攻坚突击队,专门实施难度比较大、涉及面比较广的扶贫项目。盘井村的朱荣贵是该村的极贫户,以前和两个小孩、一匹马人畜同住在茅草房里,从未饲养过猪,扶贫开发后,突击队为其盖了一间27平方米的扶贫房,并提供猪崽帮助他家发展养殖,由村里的青年党员、养殖能手朱荣学负责进行技术指导,手把手地教其饲养。在扶贫突击队的帮助下,部分困难农户的生活有了一定的提高,有的还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2002年以来,省、州、县还分期分批地向摆榜派驻了党建扶贫工作队,协助乡党委、乡政府搞好扶贫工作。4年来,党建扶贫队共为摆榜引进项目48个,落实帮扶资金6066万元,项目涉及教育、农业、交通、党建等。他们常年奋战在扶贫开发最艰难困苦的前沿,摸乡情、理思路,搞动员、抓示范,传技术、办培训,引项目、抓落实,送温暖、聚民心……摆榜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印下了党建扶贫工作队队员们深深的足迹,洒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留下了众人称赞的口碑。

摆榜的明天会更美好

 

几年来,摆榜乡党委、乡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解决“三个基本”问题,狠抓各项扶贫开发政策措施的落实,带领农民群众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摆榜实现了历史性的变。2006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3351万元,比2000年增长2251万元,增长率为20464%,年均递增34.57%;全乡粮食总产量达5820吨,比2000年增加3937吨,增长209.1%,农民人均占有粮食达到465公斤;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630元,比2000年增长303.5%,远远超出年均递增6%的指标数;全乡极贫人口下降到797人,净减少极贫人口5194人。全乡已整体越过了温饱线。

五年的时间,摆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从似乎是刀耕火种的年代赶上了周边乡镇人民群众的康庄大道。今天,再走进摆榜的村寨,只见昔日的茅草窝棚已被一栋栋砖房取代,一条条水泥硬化步道在绿树翠竹中纵横交错;农户家中,电视、电话、电磁炉等家电产品已是常物;一些头脑灵活的农户,搞起了大米加工、货物运输、建筑工程承包、个体小商店、小果园、小农场等行业;村民们劳作时不再仅靠肩挑背扛,大部分粪肥、谷物都用车来拉;每逢赶场天,中巴车都跑到家门口来接送……

2006年年底,新一届党委政府班子换届结束之后,提出了继续巩固和提升扶贫开发成果,抢抓新的历史机遇,切实抓好以风力发电为主的工业建设,抓好以反季节蔬菜(冷凉蔬菜)、黑糯米、粳稻米推广种植和观光农业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抓好以扩大摆榜牛马交易市场影响力为主的摆榜集贸市场建设,抓好以摆榜民族文化和风力发电项目配套建设的旅游开发,不断促进摆榜的经济社会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实现质的飞跃。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摆榜广大干部群众不断的艰苦奋斗,摆榜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20073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