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讲义》——子罕第九(9):有美玉于斯

 nice83 2011-03-17

 

 

李里《论语讲义》——子罕第九(9):有美玉于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05b800100gypl.html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韫”音yùn,藏意。“椟”音dú,柜子之意。“韫椟”即把东西收藏在柜子里。子贡对老师说,有一块美玉,是藏在柜子里边,还是寻求那些识货的商人把它卖了呢?是藏它呢还是卖它呢?子贡为什么要说这个话呢?因为子贡认为孔子有学问、有境界,可是不愿意出来做官,不愿意为天下所用,所以就打了这个比喻。古代君子佩玉,因此用美玉来形容君子,君子的品格像玉一样温润。孔子就回答说,要卖,要把它卖了啊。我是等待着那些识货的人来,等到那些真正认得美玉的人来买啊。这是很重要的。孔子并不是不愿意出来为天下做事,而是等待时机。要用,但是要有选择的用。不识货的人来问,你这块玻璃怎么卖?完了,这是块美玉,不识货的人却认作是玻璃。姜太公、伊尹都是贤人,伊尹耕于野,姜太公钓鱼,伊尹遇到商汤,姜太公遇到文王,都遇到善识玉的人了。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遇到刘备,就出来为天下做事。孔子则在期待圣王贤君。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孔子从卫国回到鲁国是在鲁哀公十一年冬天,这时已是孔子晚年了。他回到鲁国就准备修诗书、正礼乐、赞易传、著春秋,开始整理这些经典。“乐正”,就是指订正音乐,把古代的音乐整理、订正。《雅》、《颂》都是指诗,他把这些诗都配上音乐,古代的诗都是可以和乐而歌,都能唱。“各得其所”就是给它配上相应的音乐,使之能歌。这是孔子做的修诗正乐的事情。孔子讲诗教,讲乐教,这就是他为诗教、乐教做的具体工作。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这一句前面已经出现过了,这里又重复出现。孔子周游列国来到卫国,卫国的卫灵公好色,娶了一个妃子叫南后。卫灵公经常用车子载着南后出来兜风,孔子看见这种招摇过市的情况以后,就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没有见过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就是说如果有人用好色之心来好德就对了。看到道德、美德就像看到美色一样喜悦,孔子说这样的人很少见。世间的人也是这样子,对真、善、美的向往,美放在第一,进而才是善,最后才是真。所以好色和好德说起来,德属善,色是美,首先是美,其次才是善,如果好善也能像好美一样那就好了,那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了,所以夫子发出这样的感叹。

 

 

    附朱熹《论语集注》: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并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韫,纡粉反。并,徒木反。贾,音嫁。韫,藏也。并,匮也。沽,卖也。子贡以孔子有道不仕,故设此二端以问也。孔子言固当卖之,但当待贾,而不当求之耳。范氏曰:“君子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士之待礼,犹玉之待贾也。若伊尹之耕于野,伯夷、太公之居于海滨,世无成汤文王,则终焉而已,必不枉道以从人,衒玉而求售也。”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鲁哀公十一年冬,孔子自卫反鲁。是时周礼在鲁,然诗乐亦颇残阙失次。孔子周流四方,参互考订,以知其说。晚知道终不行,故归而正之。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好,去声。谢氏曰:“好好色,恶恶臭,诚也。好德如好色,斯诚好德矣,然民鲜能之。”史记:“孔子居卫,灵公与夫人同车,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丑之,故有是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