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讲义》——八佾第三(5)

 nice83 2011-03-17
 
 

《论语讲义》——八佾第三(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05b8001008g87.html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愁而不忧伤。上古三千首诗,孔子删定成三百零五篇,在三百零五篇里,把《关雎》列为第一篇,孔子的这一做法是有深意的。为什么要把《关雎》列为第一篇呢?就是因为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关雎》这首诗寄托了儒家崇高的人生理想,儒家的人对于人生、对于婚姻的理解都在《诗经》里边,所以孔子这么赞叹《关雎》这一首诗是有深意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说:“《论语》者,所以教人学为君子者也。”《论语》这部书就是教人学做君子的。你要做君子,首先要把《论语》学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当与窈窕淑女相配,所以如果你娶了泼妇、悍妇,那首先是因为你不是君子,你自己的修养不到家。反过来,女子所嫁的不是君子,也是因为你自己的境界不够。所以这一句话是讲男女各自的修养要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构建和谐的婚姻,才能构建和谐的家庭。《关雎》这首诗的核心有两层,第一层讲儒家关于性情的观念:“发乎情,止乎礼。”儒家讲“发乎情”,它对人的性情是肯定的,肯定人是有情的。但是情发出来以后,要用礼来约束,所以是“发乎情,止乎礼”。“止乎礼”就是你快乐是可以的,但是不要过分。忧愁可以,但是不要哀伤,伤者伤也,就是伤身体,你哀愁过分了就会伤身体。第二层意思,“乐而不淫,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这是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和的境界。过犹不及,你不要过分,也不要达不到。你快乐、忧伤,都不要过分,这就是含蓄之美。比如说在这个教室里边,到黄昏时大家都下课吃饭去了,有两个女子没有离开教室,两个人都坐在夕阳里边,两个人都很忧伤。其中一个泪如雨下,另一个虽然也在哭,但泪在眼眶里打转,就是不流下来,太阳往那儿一照,眼睛一闪,晶莹剔透。你说这两种状态哪一种美?中国人追求的就是这种含蓄之美。什么是含蓄?含蓄就是眼泪在眼眶里没有流出来,流出来就叫过,不流就叫不及。你不流也不行,流出来也不行,就要在眼眶里边转,这就叫含蓄之美。中国文化里追求的就是这个含蓄之美,而《关雎》正展现了这种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