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照海穴

 索南多吉 2011-03-17

照海穴

百科名片

照海穴是八脉交会穴,通阴蹻,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主治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不寐,脚气。配列缺、天突、太冲、廉泉治咽喉病症;配神门、风池、三阴交治阴虚火旺之失眠症。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定位

  
  

内髁尖正下方凹陷处。

解剖

  在胫骨后肌腱处;有胫后动、静脉分布;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

主治

  ①痫证、失眠等精神、神志疾患。
  ②咽干咽痛、目齿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
  ③小便不利,小便频数。
  ④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
  ⑤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0.5-1寸。

别名

  阴跷穴,漏阴穴。

穴义

  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

编辑本段名解

  1)照海。照,照射也。海,大水也。该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本穴物质为水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比水形成为一个较大水域,水域平静如镜,较多地接收受天部照射的热能而大量蒸发水液,故名。
  2)阴跷。阴跷,乃穴内气血有地部的经水和天部的阳气,气血特性体现了阴急而阳缓的阴跷脉特性,故名阴跷。
  3)漏阴。漏,漏失也。阴,阴水也。漏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漏失。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因受天部照射之热,经水气化蒸发如漏失一般,故名漏阴。
  4)足少阴阴跷脉之会。同照海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其蒸发的水气。

运行规律

  外来经水屯于穴内,气化之气上行天之天部。

功能作用

  吸热生气。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热则补之灸之。

编辑本段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尿道炎、肾炎、神经衰弱、癫痫、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配列缺主治咽喉肿痛;配中极、三阴交主治癃闭;配肾俞、关元、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
  【备注】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
  按压照海穴治疗嗓子疼
  教师或者一些说话多的人,容易嗓子疼,甚至引起咽炎。喝点水固然管用,配合一些按摩可能效果更好。照海穴就可以缓解嗓子疼的症状。
  咽喉为肺胃所属:咽接食管,通于胃;喉接气管,通于肺。外感风热,肺胃实热等产生的热证,皆可引起咽喉肿痛。照海穴属足少阴肾经穴位,“照”意为照射,“海”意大水,“照海”合并,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生气作用,正好能缓解引发嗓子疼的热证。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时间也不易太长,5—10分钟即可。为了增强清咽利喉的效果,还可以配合按压列缺穴太溪穴天突穴等,几个穴位相互交替,避免因按压过量而造成皮肤、软组织损伤。

编辑本段研究进展

  1、失眠 针照海、申脉,调理阴阳?脉,治疗52例失眠症,有良好效果。
  2、肋间神经痛 针照海1~1.5寸,用泻法,有较好效果。
  3、癃闭 照海配曲骨,先针照海,后针曲骨,以患者有尿意为佳,虚寒者配肾俞、膀胱俞,出针后令患者排尿。亦有以照海、肾俞、三阴交,中极透关元治疗尿闭。
  4、足内翻 照海配交信、公孙、蠡沟、阳陵泉,治疗中风偏瘫足内翻30例,有较好疗效。
  5、咽喉肿痛 以照海为主,治疗急慢性扁桃体炎、咽炎、鼻咽管炎,有很好疗效。
  6、对肾泌尿功能的调节 据报道观察健康人,空腹饮水后3小时内,针刺组与对照组平均排尿量、针刺组较对照组增加19%。
  7、肾炎 针刺照海、太溪,可使动脉压降低,尿量的减少,酚红排出量增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