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时代: 土木堡之变 阉人误国历史

 美丽心情akj 2011-03-18
        土木堡之变指明正统十四年(1449),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败,明英宗被俘,造成明朝国内动荡、新皇帝短时间内继位、瓦剌大军逼近北京城,几近被迫迁都的情况下,主战派于谦奋起抗敌,成就了史上赫赫有名的于谦以及京师保卫战,此战也是明朝初期到明朝中期的转折点。
       那这个土木堡之变和”阉人”带有什么关系呢?为何兵部尚书和将军均对“阉人”咬牙切齿呢?

  元朝末年明朝初年蒙古分裂为兀良哈部、鞑靼部、瓦剌部三部。其中,瓦剌经过长期发展,势力增强,瓦剌首领也先统一蒙古,并有吞并中原之心。

  明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向明朝政府邀赏,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制造衅端。

  瓦剌不断在边关集结 滋扰生事

  这年七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陆骚扰,其中瓦剌部落首领也先亲率进攻大同。大同前线的败报不断传到北京,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煽惑与挟持下,准备亲征。兵部尚书邝埜、侍郎于谦以及吏部尚书王直率群臣上疏劝谏极力阻拦,但英宗偏信王振,一意孤行,执意亲征。

  7月16日,英宗和王振率50余万大军从北京出发,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随征的文武大臣却不使参预军政事务,军内自相惊乱。19日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8月1日,明军进到大同。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仍坚持北进,后闻前方惨败,则惊慌撤退。本欲使英宗于退兵时经过其家乡蔚州“驾幸其第”,显示威风;又怕大军损坏他的田园庄稼,故行军路线屡变。至宣府,瓦剌大队追兵追袭而来,明军3万骑兵被“杀掠殆尽”。
        13日,狼狈逃到土木堡,瓦剌军已紧逼明军。土木堡地高无水,将士饥渴疲劳,仓猝应战。瓦剌军四面围攻,骑兵蹂阵而入,挥长刀砍杀明军,“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杀”。于是明军士兵“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

  朱祁镇与亲兵乘车突围,不得出,被俘。随征大军几乎全部战死,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以棰棰死。明50万大军,“死伤过半”。这次战役,明史上称为“土木之败”。这次大败影响深远,成为明王朝由初期进入中期的转折点。

  从整个事件过程来看,全部是由宦官王振所引起:

  导火线: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并降低马价

  起始:英宗偏信王振,一意孤行,执意亲征

  祸起: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

  更甚:行军路线屡变(王振欲显其威风又怕踏坏良田)

  结局:土木堡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英宗被俘,随征大军几乎全部战死,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以棰棰死。

  确实可谓是“听信谗言 阉人误国”,难怪明军军营内如此愤慨,或许樊忠将军的这句话是棰死阉人王振之前的怒喊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