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程标准

 昵称6465590 2011-03-18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南北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中,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在我国,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加速现代化进程。这些都给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和有待探索的新课题。关注全球性问题和我国新世纪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地理课程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都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了活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 “学科中心”“ 知识本位” 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赞

  2

  2007-7-17 17:48 回复

  202.181.117.*2楼

  二、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 "发现闪光点 " "鼓励自信心 "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2007-7-17 17:48 回复

  202.181.117.*3楼

  三、设计思路

  1.7~ 9年级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7~ 9年级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

  2.7~ 9年级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为了体现地理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对学习顺序不作规定。教材编写者和地理教师可以自行选择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例如,可以先教授中国地理,也可以先教授世界地理; "地球与地图 "的知识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分散学习。

  3.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不再单独列出,而是放在地区和国家的学习中,减少内容的层次和难度。无论是中国地理还是世界地理,均大幅度减少部门地理的内容,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和实现区域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

  4.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具体区域的划分和选择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决定,以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例如,本《标准》规定,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和五个国家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选择非洲(洲)、南亚(地区)、英国(国家)等,也可选择其他大洲、地区、国家。

  5.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

  2007-7-17 17:49 回复

  202.181.117.*4楼

  通过 7 ~ 9 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007-7-17 17:50 回复

  202.181.117.*5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4.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2007-7-17 17:50 回复

  202.181.117.*6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4. 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007-7-17 17:51 回复

  202.181.117.*7楼

  一、地球与地图

  (一 ) 地球和地球仪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仪

  ●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 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

  ●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说明:

  ●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一项,旨在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二 ) 地图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

  ●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

  ●组织一次使用地图 "寻宝 "、定向行军等活动。

  ●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的最佳交通路线。

   说明: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一项,只要求学生知道电子地图光盘、公共场所设置的电子查询系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卫星云图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007-7-17 17:51 回复

  202.181.117.*8楼

  二、世界地理

  ( 一 ) 海洋与陆地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 海陆分布

  ●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 海陆变迁

  ●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 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

  ● 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

  ● 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 " 大陆漂移 " 。

  ● 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说明:

  ●"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 ……" 一项,侧重于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

  ( 二 ) 气候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 知道 " 天气 " 和 " 气候 " 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 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3. 主要气候类型

  ●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 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 有条件的学校可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或大气环境监测站。

  ● 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气象园地,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进行气温、降水和风向等观测;或将每天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记录的天气资料绘制成图表。

  ● 如有条件,让去过外地(或外国)的学生,描述对不同地区气候的感受。

  说明:

  ● 天气符号和天气图,是指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的常用天气符号和简单天气图。

  ● 要求学生从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指出主要气候类型,培养读图能力以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 三 ) 居民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 人口与人种

  ●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 语言和宗教

  ●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3. 聚落

  ●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 组织有关人口问题的辩论会。

  ● 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的图片资料,配合地图进行展示。

  ● 收集聚落景观图片,辨别某一景观及其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 四 ) 地区发展差异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 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 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2. 国际合作

  ● 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 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 搜集能反映世界上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资料,进行比较并开展讨论。

  ● 从报刊中剪辑有关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活动信息,通过板报、小报、宣讲等形式展示和交流。

  (五)认识区域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 认识大洲

  2007-7-17 17:52 回复

  202.181.117.*9楼

  ● 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 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 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2. 认识地区

  ● 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 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 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 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 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 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认识国家

  ●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

  ● 用实例说明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 分组准备某一大洲的资料,整理归纳后,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

  ● 收集、整理其他大洲的资料,并与所学大洲进行对比。

  ● 结合地区热点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并展开讨论。

  ● 模拟一次暑期出国旅行,选择旅游路线,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见到的景观。

  ● 以极地科学考察为主题,出一期墙报,或者举办一次科普报告会,或者观看录像片。

  ● 结合历史等课程,利用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探讨国家名称和版图的变化。

  ● 观看介绍某一国家地理概况的录像。

  ● 讨论某一国家特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例如,展示澳大利亚特有的野生动物袋鼠、树袋熊、针鼹、鸭嘴兽等图片,讨论为什么这些动物惟独生活在澳大利亚。

  ● 进行一次针对某一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自救演习。

  ● 通过角色模拟讨论有关地理问题。例如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讨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 通过搜集材料等方式,了解华人与华侨对所在国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

  ● 选择某一主题,从互联网上下载有关资料,制作计算机演示文稿,并在全班演讲。

  说明:

  ● 本单元通过从世界范围内选学部分大洲、地区、国家,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 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五个地区(例如南亚)和五个国家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

  ● 在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中,所选择的 " 洲 - 地区 - 国家 " 的组合,其内容必须涵盖所列各项 " 标准 " ;就某一具体区域而言,可以选择若干条 " 标准 " ,合理组织材料;不一定是一个区域对应一条 " 标准 " 。

  ● 安排学习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2007-7-17 17:52 回复

  202.181.117.*10楼

  三、中国地理

  (一 ) 疆域与人口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 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 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说明: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 34个省级行政区 ……"一项,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 

  (二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自然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2.自然资源

  ●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 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讨论季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搜集有关土地资源方面的资料,与俄罗斯、美国、印度等国进行对比。

  ●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

   说明:

  ●"标准 "没有要求面面俱到地讲述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教学中应注意以水、土资源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渗透节约资源的教育。

  (三 ) 经济与文化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2.文化特色

  ●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 观看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特色的录像,搜集有关我国工业生产现状的图文资料,讨论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前景。

  ●参观本地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工矿企业或车站、码头。

  ●搜集有关各地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观看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表演或录像,谈一谈对地方文化特色的认识。

  (四 )地理差异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 围绕秦岭 - 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进行专题讨论或知识竞赛。

  ●观看反映四大地理单元自然景观特色的影像资料片。

  ●列表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区域差异。

  说明:

  ●四大地理单元是为了适应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需要划分的,这是一种宏观尺度的划分。应该注意即使同一单元内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五 ) 认识区域

  2007-7-17 17:53 回复

  202.181.117.*11楼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位置与分布

  ●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2.联系与差异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举例说明祖国内陆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3.环境与发展

  ●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组织有关人口问题的辩论会。

  ●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的图片资料,配合地图进行展示。

  ●收集聚落景观图片,辨别某一景观及其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收集一个地区的专题地图,例如地形图、政区图、水系图、矿产图、交通图、旅游图等,讨论这个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

  ●观看有关我国区域地理景观特色的录像或电影。

  ●收集区域地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筛选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区域基本地理特征,并与相关地区进行比较。

  ●搜集有关北京的图片资料,编辑以北京概况为主题的地理小报。

  ●绘制台湾岛简图,在其上标明主要地理事物的名称。

  ●组织 "宝岛 --台湾在我心中 "的专题演讲。

  ●召开地理专题讨论会,对某一专题进行探讨。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主要整治措施,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状况等。

  ●搜集有关资料,讨论我国某一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

    说明:

  ●本单元通过从全国范围内选学部分不同尺度的区域,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主要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本单元至少学习 5个区域,具体区域的选择不做统一规定。

  ●本单元学习内容应体现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要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有机结合,而具体的学习内容则要从所选的区域地理实际出发,不求面面俱到。就某一具体区域而言,可以选择 "标准 "中若干条内容,合理组织材料;不一定是一个区域对应一条 "标准 ";所选择区域的组合,其内容必须涵盖所列各项 "标准 "。

  ● 在学习区域时,既要进行区域之间的比较,也要用发展的观点引导学生了解区域内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

  2007-7-17 17:53 回复

  202.181.117.*12楼

  四、乡土地理

    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分析、评价家乡地理位置的特点。

  ●利用图文材料和历史档案,说明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原因。

  ●举例说明自然条件对家乡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

  ●说明家乡人口数量、人口变化的基本情况。

  ●结合实际说明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

  ●举例介绍家乡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举措与存在的问题。

  ●举例介绍家乡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情况。

  ●举例说出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至少一个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

  ●用较为规范的图例绘制反映学校或家庭所在地的示意图,并要求能够展示出正确的方位和较多的地理信息。

  ●查阅以前的乡土地图,讨论家乡有哪些变化,并以适当形式展示讨论的结果。

  ●围绕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开展地理调查,提出合理建议。

  ●通过班级或小组讨论,就家乡某一方面的发展提出设想。

  ●讨论家乡的对外经济社会联系,说明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开展乡土地理的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

   说明:

  ●" 乡土 " 范围指县一级行政区。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乡土地理的教学可以讲授本省地理,或者本地区(地级市)地理。

  ● 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应纳入地方课程开发的计划中,并切实加以落实。

  ● 要求乡土地理的学习,至少安排一次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

  返回

  2007-7-17 17:54 回复

  202.181.117.*15楼

  二、评价建议

     地理学习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地理学习评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注重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

    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地理学习评价的重点。

     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时,应了解学生:能否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地理问题;能否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否形成有效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否检验并解释结果。

     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应了解学生在提出地理问题、搜集整理以及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回答地理问题这一完整过程中的表现。其中,重点评价学生在搜集整理以及分析地理信息资料过程中的表现。应了解学生:能否利用地图、图表、图片、图解和各种信息源(如期刊、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搜集一手或二手资料;能否通过实地观测与调查等方式去获得资料;能否保证地理信息资料的质量(如资料的多样性、可靠性、全面性、针对性等);能否将地理信息资料恰当归类;能否将地理信息资料绘制成地理图表以及简单的地图;能否通过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检验。

     评价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教师评语应以鼓励为主,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一 对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能力的评价

     在教学 "南极大陆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 "时,首先,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

     ( 1)南极洲煤炭分布图及煤炭储量;

     ( 2)煤炭形成的重要条件 --湿热的气候、茂密的森林;

     ( 3)南极洲景观图片;

     ( 4)南极洲气候特点。

     接着,让学生利用上述信息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了解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利用了已有的信息,以及合理性、完整性、新颖性等表征问题质量的信息,从而评价学生在提出地理问题方面的水平与差异。如“为什么南极洲会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与“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南极洲曾有过湿热的气候、茂密的森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两个问题相比,在深度上是有明显区别的。根据这种差别,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做出相应的评价。

   案例二 对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过程与能力的评价

     检测 "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的达标程度,可采用让学生撰写小短文的形式进行评价。撰写小短文的过程,就是学生搜集、整理与表达资料的过程。通过观察学生写作小短文过程中的完整表现,教师可以对学生在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的过程与能力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

     又如,在学习家乡的人口问题时,让学生搜集(或给出)家乡的人口历史资料,绘出人口数量变化图。教师检查完成情况,评价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的过程与能力。

  (二 )注重评价学生科学方法掌握状况和探索性活动的水平

    评价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掌握状况,应着重了解他们对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等常用地理方法的领悟、掌握状况和运用水平。主要包括: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是否细致、全面、敏锐,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等方法的运用是否合理、有效,能否进行合理的推测、想象以及大胆的猜测。

     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重点不在于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地观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等。

     对学生科学方法的掌握状况、参与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评定量表法。

  2007-7-17 17:55 回复

  202.181.117.*16楼

  案例 用观察的方法评价学生对地理科学方法的领悟、运用状况

     在认识区域的 "联系与差异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检测“在分析、对比的基础上,说明区域内主要地区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并根据材料归纳出主要地理差异”的学习水平,教师可先提出探究活动要求:请你根据地图选出几个代表性的地区进行比较,说明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具体回答这样几个问题:

     ( 1)选择这几个地区的依据;

     ( 2)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 3)从比较中得出什么结论。

     以上探究活动可以评价学生观察方法运用的水平、地理比较方法运用是否合理。为此应当观察学生是否能有效利用地图,是否有条理、有步骤、认真细致地观察地图;要及时判断学生所选择的比较地区和确定的比较项目是否合理,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通过上述的观察与判断,可以对学生地理观察、比较、区域综合分析等方法的领悟、运用水平做出相应的评价。

  (三 )注重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

    提高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是地理知识教学的重点。评价不能局限于学生具备了多少地理知识 ,而应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理解水平上。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常用方式主要有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解释概念;给出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让学生验证;能把一种表达方法变成另一种表达方法;会进行概念、区域之间的比较;会进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分析与综合;会运用地图、图表和简单模型表达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案例一 对地理图像资料所反映的地理事物的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考查学生对区域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

     评价学生对某个国家民俗文化特色的理解水平,可采用这样的方式:提供反映该国民俗文化特色的图片、录像、光盘等,让学生口头说明(或文字说明)图像资料中所反映的相关内容。实现不同表达方式之间的转换,学生需要观察、抽象概括等智力操作。口头表述内容的丰富与否,以及对该国民俗文化特色的抽象概括程度,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水平。

  案例二 让学生以简略地图、图表、模式图等,反映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评价学生的理解水平

     在学习 "认识大洲 "时,如果所选择的内容是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可采用让学生阅读北美洲地形图,将课文中对北美洲地形空间格局的文字表述转绘为地理略图或模式图。如学生能画出北美洲地形呈三个南北纵列带的示意图,实现了图文间的转换,便说明学生对这部分学习内容已经理解了。

  (四 )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地理教学的基本目的。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评价时应关注学生在以下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对周围环境和地球上不同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热爱祖国的情感与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观察是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日常行为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搜集评价信息,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提供依据。

  案例 观察学生在讨论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环境的态度

    展示 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画 --"地球出汗了 ",让学生讨论 :这幅漫画有哪些寓意。

     学生在讨论中发现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多少与深度,在表述这些环境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提供了学生对环境问题关心程度、环境道德意识水平等信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画一幅与环境问题有关的漫画,并说出寓意。学生表达的想法,是评价学生对环境基本态度的重要依据。

  (五 )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

    针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以及各种评价方式的不足,评价应采取多种方式。除了选用书面形式的测验、口头表达、描绘地图、绘制地理图表、读图分析等常见评价形式,也要注意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实地观测观察、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评价结果建议采用评语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下表是对应 "内容标准 "的评价方式建议。当然,检测每项内容标准的评价方式不是惟一的,在此只是提供一种评价思路,供教师评价时参考。

  2007-7-17 17:55 回复

  202.181.117.*17楼

  标 准

  评 价 方 式 建 议

  利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组织学生开展拼图活动,并进行分组交流和互评。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的差别。

  给出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图片,让学生描述景观图片反映的内容,比较城乡景观的差异。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做出评价。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让学生分析地图,查找相关资料,讨论、交流资料与看法,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及活动表现进行评价。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让学生收集(或给出)我国近 10 年人口资料,绘出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图,就学生的绘图情况进行评价。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给出地图及相关资料,布置探究性活动,评价学生对影响我国气候因素的分析、综合的思维活动情况。

  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收集展示景观图片,学生进行讲解或“导游”,评价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和水平。

  了解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给出相关图片资料,让学生撰写反映我国各地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地方特色的短文,评价学生对标准内容的理解程度。

  2007-7-17 17:55 回复



--------转载













每一种人生都是大家建筑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