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儿园环境创设与教育

 昵称6472462 2011-03-18
环境对人的教育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创设整洁有序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保证幼儿身心健康,促进其体、智、德、美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幼儿园是孩子们活动、玩乐、接收教育的地方,是孩子们的天堂,是学习知识、展现自我的舞台。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热爱大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环境教育必须以幼儿的真实生活环境为课堂,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师生共同参与,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幼儿喜爱的环境,富有儿童情趣,同时,又能突出教育的功能,适合教学活动的需要,使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在环境之中,而且蕴含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渗透教育理念
现代幼儿教育就是环境教育,环境对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年龄越小受环境的影响就越深刻。因此,重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来创设幼儿园的环境,树立大教育观。幼儿园是孩子的家园、乐园、花园,应从孩子的观察视角入手,在物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给幼儿营造一个快乐天地,为幼儿创设处处皆精品、充满童趣、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把玩的权利还给孩子,使孩子在玩中探索精彩的世界,使孩子在玩中体验成长的快乐,促进其整体素质得到健康的发展。
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固然重要,不能忽视或分割精神与物质环境创设的关系。由于物质环境具备其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因此对教师来讲,认为很容易被接受和掌握。符合幼儿需要的物质环境应该是丰富多彩,能激发孩子愉悦的情感,觉得温馨、有安全感。如果幼儿园及活动室里四壁空空,缺乏幼儿活动材料,孩子无所事事,感觉冰冷生硬,无安全感,则会产生厌园的情感,并导致幼儿的被动活动。反之,环境、材料丰富,但教师不能营造对幼儿具有激励作用的良好的人际环境和精神氛围,孩子同样没有归属感。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孩子对周围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有不少是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而自发产生的,这种产生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但由于孩子年幼、知识经验的贫乏,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正确指导作用。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也从物质上体现了为幼儿提供条件,并尊重幼儿的选择。孩子的探索活动往往由问题引起,而这些问题常常与环境和操作材料密切相关,都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与探索活动密切相关的环境及操作材料,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及时创设环境、提供相关材料。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体现教育观和儿童观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因此,幼儿园环境的设置要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健康和安全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首要因素,幼儿是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怎样把周围的环境布置得美一些、装饰漂亮一些,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实际上是教师教育观、儿童观的体现。
首先,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摒弃一种倾向,无论是幼儿园的走道还是活动室内,都不是布置的东西越多越好,而是要从整个环境的大小、幼儿的年龄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考虑设计。对于幼儿园活动室空间较小的班级来说,就不能在室内摆满、贴满、挂满这样那样的小玩意,看上去琳琅满目,其实给人的感觉是拥挤不堪,使人产生嘈杂与不安的感觉。同样的教室,换一种思考方式,其布置的效果就截然不同了。比如,可以在靠墙的一边放着一排整齐的玩具橱,另一边放着一排小椅子,中间铺着一块绿色地毯,幼儿可以在地毯上开展各项活动。在墙壁上悬挂着几幅动物画,形象简单概括,色彩单纯朴实,这样的美化和点缀,对比效果明快,极富装饰性。幼儿置身于这样的活动室内,如鱼儿在池塘中自由地游乐,意趣盎然,使人联想到“室雅何须大,花香不须多”的意境。
其次,教室要给孩子一种家一样的感觉,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他们是这里的主人。在活动室除了一些必备的橱柜设备外,在活动室四周多显示境界的轮廓,摆上具有朴素、大方、整齐统一的装饰物品,这样能够使人的情感不是在有限的范围内积淀,而是处于不饱和的状态,寓无限于有限之中。比如小班的教室布置要考虑到营造温暖的环境,宜用黄色调为主,布置黄色的布娃娃、黄色的积木、黄色的展览架等,在充满柔和色彩的环境中,让刚入园正处于亲子分离焦虑期的宝宝们备感温馨,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问自己,通过环境的设置想要传递给孩子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如何让孩子在教室里渡过他们的幼年,如何从现实环境到社会情感环境,传递对每个孩子的尊重和信任。一般的环境创设要符合教学活动的需要,教室的环境创设有利于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室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功能的活动区,任孩子自由选择,同时也为孩子交往合作的需要提供多种区隔形式。这既便于孩子自由地选择活动区,又便于教师纵观全局,心中有数。另一方面,教室的环境创设应该是开放的,所用材料应当选择无限制的。同时,环境的设置要突出教室的学习功能,因为幼儿是通过各种感官与环境的直接作用进行学习的,幼儿园的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认知、行为、情感。因此,幼儿园教室的布置应视为一种教学的途径,要使教室的环境成为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
三、活动室的环境布置要讲究艺术美
幼儿园室内物品摆放的整洁有序是环境布置之首,活动室的美化是整个环境布置的重要部分,它属于装饰美,装饰美作为一种美的形态,虽说千变万化,多种多样,但仍有规律可循。如果我们有着一定的美学知识和审美的理论基础,就能够恰到好处地做到锦上添花,赏心悦目。
幼儿园的墙饰已成为幼儿园活动室布置的重要方面。一般容易犯毛病,一是墙饰的布置缺乏变化与统一的整体感,二是墙面的大小与饰品形象的比例失调,三是有的墙饰虽然花费了很大的功夫,甚至购买的材料也是高档的,制作上煞费苦心,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审美意识,所绘制的墙饰,只能是花花绿绿,缺乏美感。变化和统一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本规律,在处理具体形象时,除了要注意到形象、色彩、空间等造型要素外,还要从整体的统一效果出发,注意彼此间的和谐性与协调性。这样才能构成一幅完整而优美的画面。
幼儿园的活动室美化,绝不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所以,幼儿园活动室的布置要讲究艺术性。如在一块白色的墙面上,用泡沫塑料和彩色纸帛作成半浮雕式的三只彩色热气球,每个气球的下面吊着一个小篮子,里面还放着有趣的绒布小动物。整个布置,看来是简简单单,未用一点高档材料,但给人强烈的美感。其特点在于利用了不同的材料,以对称、均衡、多样统一、协调匀称等开式美的规律,鲜明而突出地表现得恰到好处,让人一看就知道,在构思设计、使用材料、色彩调配等方面显得颇具匠心了。
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避免较多地从色彩、质量、结构、布局等方面考虑,应当透过表面形式去发现孩子创意的美、感受的美。二是不应对幼儿的手工作品、操作材料等看不上眼,更不应该采取选“优”方式展示少数幼儿作品,可与孩子一起根据作品不同的特点对其进行加工修饰。不能盲目追求“精美”的、以装饰功能为主的环境创设,这样会降低环境创设的教育性,减少幼儿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的机会 。
四、活动室环境布置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活动室的环境布置与幼儿年龄特点的和谐性也是比较重要的,因此幼儿是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幼儿是环境的真正主人,在布置墙饰方面他们有权参与意见,规划墙饰,构思画面的内容和布局。
教师不能把精力放在“我想怎样布置,我想怎样创设”上,而应将精力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最大可能地提供什么样的条件”上。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一度成为教师绘画技能和手工制作的展示,即使让幼儿参与环境布置,也只是充当小帮手的作用,更谈不上让幼儿参与讨论环境布置的主题设计、收集资料、准备材料等过程。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直接影响着儿童参与的形式,以及环境布置的和谐性。
幼儿园各年龄班的幼儿,其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不相同的,在布置环境时,一定要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要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共同选择一些幼儿所熟悉的生活内容,参与布置和参与操作。如小班布置的内容,以小动物为宜,形象可大些,画面要单纯,色彩要鲜明。中班和大班可布置些童话故事及幼儿诗歌的内容,如白雪公主、小猫钓鱼、三只蝴蝶、金色的房子。在布置时尽量要求班上的小朋友积极地投入,教师与幼儿共同思考、一起设计环境,让他们不但是美的欣赏者,而且也是美化环境的参与者和创造者。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环境创设中老师全包全揽的现象已越来越少,儿童参与环境创设的形式、密度和程度受教师轻过程重结果倾向的影响,势必有意无意的左右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从而造成环境创设过程中儿童参与性的不足,或者儿童被动参与多、主动参与少,动作参与多、思维参与少。因此,在教室里或儿童活动区域内,存放一些没有固定功能的材料,在教室里使用可以移动的家具和设备,在较大的房间内使用一些低矮的便携式屏风,有条件的幼儿园放上两级台阶或者能够移动的平台,让孩子们在台子上摆放不同的玩具并设计出不同的场景,使积木角、舞蹈区、娃娃家和玩具区的材料由孩子根据自己的构思使用,让没有固定搭配模式的材料,在某个区域内使用,可以随意地拼装、拆卸、搭建、组合,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了教室环境创设的可变化性。
在环境创设中,自制活动材料是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以在教室内创设一个“随意区域”,老师们可以搜集硬纸管、薄膜管、瓷砖、方毯、松果石、贝壳和纺织物等无限制游戏材料,随意地放在玩具架、储藏柜旁边,让孩子们根据游戏活动的需要自由选用,孩子们通过动手、动脑和动口,满足了喜欢新奇、乐于冒险的性格特点,它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更广阔的参与空间和发展契机,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创设环境的负担。这样,不仅能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如何引导儿童参与活动上,更能使儿童与环境之间增添情感交流的机会。同时,儿童有着不容低估的巨大才能,完全能够自己制作活动材料,提高了幼儿活动的自由度,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唤起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环境应随着幼儿的发展和教育目标的变化而及时调整
教育目标是随着幼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体现教育目标的环境也一定是动态的。如,对于活动区的材料,在中班初期,教师为了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的技能,投放了筷子和小海绵块,一段时间后,当幼儿夹小海绵块已经很熟练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把它换成蚕豆,到了学期末,蚕豆则可能要换成黄豆了。幼儿园环境创设必须体现教育目标,使幼儿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教育目标。如教师为了引导小班幼儿能正确区分大、中、小,在班里布置了一面墙饰,上面有大中小三个人形,同时在美工区投放了为大小不一的上衣、裤子、帽子、手套、围巾等轮廓纸,教师在引导幼儿在为人形做衣服、穿衣服的过程中,幼儿自然要目测、比较,从而学习和区分了大、中、小,真正体现了环境布置的教育意义。
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用幼儿的眼光来创设环境。墙面布置平面图、立体图、实物相互搭配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幼儿对认识事物的直观作用,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愉快、自主的情绪下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幼儿园的墙面布置,老师可结合教育目标,老师与幼儿一起利用废旧牛皮纸、小麦秸、瓜子皮、玉米秸等,经过剪、贴、涂色、拼、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天》主题图;各班的墙面布置一改过去老师剪、贴、画等装饰的做法,而是用师生捡来的树皮、树叶、松果等,大家齐动手,一棵枝叶茂盛,硕果累累的果树就被“移”到了活动室的墙上。不但形象逼真,美化了活动室,而且变废为宝,还在操作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机会,满足了幼儿感受秋天、了解秋天的愿望,亲身体验到秋天的特征,师生共同参与环境布置,富有儿童情趣,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构建了最深刻的知识经验,使创设的环境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是蕴含在环境之中,而且蕴含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环境创设是教师与幼儿合作、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教育的过程。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不仅能给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发展动手操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愿望,增强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一定的意义上说,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就是人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使之更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过程。幼儿园应积极开拓环境空间,为幼儿创设适合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环境,帮助幼儿适应环境、参与环境,使每个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个体发展,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