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能盲目快速城市化

 城市行者 2011-03-19

不能盲目快速城市化

刘玉海 北京报道 2011-03-18 23:04:34  评论(0) 随时随地看新闻

30年来,中国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规模在不断变大,传说中的“城市病”也如期而至。这些问题是如何形成的?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两院院士周干峙。

虽然是以学者身份接受采访,但前建设部领导的经历显然使周干峙的思考超越了具体问题层面。他反思了近年来各地盲目鼓吹快速城市化的现象,认为这是理解错误”。对于城市和城市化过程诸多问题的解决,他反复强调,难处并不在是否有解决办法,而在于对问题的认识、在于专家的正确意见是否能够得以表达、并被采纳。

1. 城市化率不是越高越好

记者:我国城市化率接近50%,但现在一些城市已开始为人口增长、交通拥堵、房价高昂、基础设施不堪重负所困扰,我们是否应该回头检视下中国的城市化问题?

周干峙:我认为城市化根本不是新问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少数经济地理学者和城市规划学者根据国外的资料,就看出了城市化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城市化趋势的必然性。1980年,南京召开的关于城市规划问题的学术讨论会,就认为城市化是必然趋势。但直到报告发出10年后,国家的红头文件才出现“城市化”三个字。后来,城市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指标,到1990年代末期,城市化问题开始普遍。

从国外的经验看,城市化率也不是越高越好,许多发展中国家、非洲国家的城市化率就很高。今天,我们对城市化的追求缺乏理性。考核政绩,往往将城市化率作为一个指标,追求高城市化率成为潮流,连县城都讲县域的城市化。这是一些地方领导追求政绩的结果,意义不大。

记者: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国内比较倾向于走小城镇化而不是大城市化,原因是什么?

周干峙:在中国的国情下,农村的人口能减到什么程度?要保障粮食供给又要农业现代化,怎么解决?这些问题都要研究。对于一个大国,农村人口不可能全部住在城市里。那么,城市化就不应只是理解为城市人口的比例,还要考虑农村的“城市”化。因此,城市化率不是个简单的比例问题,而是一个国家大范围的现象,单讲一个地方的城市化没有太大意义,要综合考核经济发展状况,而不是单看城市人口比例大小。

农民工进城是个非常突出、重要的问题,一只脚踏进了城,但不能算都进了城、得到了市民待遇。不少农民工进城,已经十几二十年之久了。但是他们城市化了吗?很多打工保姆在北京成了家,都生了子女,你还不承认她城市化?但是你能承认吗?很显然,我们现在做不到。如果承认,北京一下子就会增加500万以上的城市人口,住宅、学校、公共设施都跟不上。

可见,城市化不是一个简单的、理想的目标,还要有现实的、可能的条件。除了观念要正确以外,还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城市化是个历史的过程,只凭主观意愿加快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但很遗憾,现在有不少地方、很多部门在盲目鼓吹快速城市化。另一方面,在农村也出现了盲目盖高楼的现象,农民并不叫好。

我们很难笼统地讲将来不发展大城市,也不能讲都朝着大城市的方向发展,这要看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

2. 解决交通拥堵,关键是科学决策

记者:交通拥堵是中国大城市这几年比较头疼的,北京是个人口密度很高的城市,但其交通结构是公共交通、小汽车和自行车步行各占三分之一,你怎么看?

周干峙:北京交通拥堵与规划有很大关系。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专家帮北京做规划时,设定的小汽车保有率是百分之十几。于是国家重点建设公共交通,导致道路的密度比较低,干线的间距大、道路占城市土地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十几——美国好多城市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上的。

东京人口跟北京差不多,小汽车已经700多万辆了,堵车却没北京这么严重。关键是它多方面利用了包括地铁在内的轨道交通;北京地铁效率不高,换乘太不方便。问题开始不是不知道。问题是决策过程中专家的作用太小,而行政干预太多。专家不大敢讲话,从领导角度看,地铁建设完成多少公里就行了;从专业的角度看,还有许多问题。

记者:对于现在出现的“大城市病”,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周干峙:城市化的本意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让生活更美好,现在反倒成了一种口号、目标。问题不是不能解决,而且现在解决手段、条件比以前多,正确的认识是关键。真正的专业研究人员,都有自己的见解、解决的办法,问题是听谁的。另外,要求一晚上就解决,神仙也做不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