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细说年味 年味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既是民族的又是民俗的,既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科技的。什么是年味,百人有百解。年味是民族生活情感的大升华,老祖宗留下来的最大的民俗,是文化的沉积,是物质的积累,是愿望、情感、理想与追求的表达方式与形式。这么说太笼统啦!解就详解,说就细说。年味到底是什么呢? 是蒸馒头的面香味; 是包豆包发面的酸甜味; 是撒年糕热气的蒸腾味; 是熬糖稀的甜喉味; 是大铁锅烀肉的喷香味, 是一大帮孩子趴在炕上看年画的油墨味, 是穿新服装的印染味, 是祭祖的烧香味, 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乡音味, 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喜气味; 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酒香味; 是屋外烟花爆竹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味; 是妈妈年夜饭中的饺子味; 是逛庙会看舞龙吃糖球的童年味; 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味。 是努力理想生活化和生活理想化混合在一起的一种意境追求味。 是一年一度亲情友情真情感情的集中喷发味, 是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成千上万人拥挤着要在大年三十前赶回家的汗香味。 是根深蒂固的从骨子里涌出对家、对故土强烈的眷恋味。 是传统风俗与多元载体和现代技术相融合的文化味。 是蒙古族的白节手把肉味。 是回族的“踩碎(岁)”味。 是藏族的面团味。 是维吾尔族的“诺鲁孜饭”味。 是苗族的“冷酿廖”。味。 是彝族的“麻龙火”味。 是壮族的“晚年”味。 是布依族的血米粥味。 是朝鲜族的跷跷板味。 是满族的窗花“神”味。 是侗族的“陪年”芦笙味。 是瑶族的牛角声味。 是白族的“放高升”味。 是土家族的“赶年”味。 是哈尼族的秋千味。 是哈萨克族的马上运动味。 是傣族的糠包味。 是黎族的共享围猎味。 是僳僳族的阔时节味。 是佤族的圆圈舞味。 是畲族的舂糍粑味。 是高山族的“围炉”味。 是拉祜族的粑粑味。 是水族的鱼包韭菜味。 是东乡族的打土仗味。 是纳西族的民族故事味。 是景颇族的“新水”味。 是柯尔克孜族的“诺若孜”味。 是土族的“酥盘”味。 是达斡尔族的“阿涅” 蒸糕味。 是仫佬族的舞草龙味。 是羌族的枪炮味。 是布朗族的“抢新水”味。 是撒拉族的“尔德节”味。 是毛南族的飞鸟粽味。 是仡佬族的仡佬年味。 是锡伯族的喜利妈妈味。 是阿昌族的火烧麻栎树味。 是普米族的祭“门神”,敬锅庄味。 是塔吉克族的羊头味。 是怒族的“炉瑟” 味。 是乌孜别克族的宰牲味。 是俄罗斯族的准汉化味。 是鄂温克族的“阿涅别”味。 是德昂族的“格听祭”味。 是保安族的炸馓子油香全羊席味。 是裕固族的敬茶敬酒味。 是京族的“买新水” 味。 是塔塔尔族的羊肉味。 是独龙族的牛祭天味。 是鄂伦春族的“谢纳温”味。 是赫哲族的鱼宴味。 是门巴族的站立斟酒味。 是珞巴族的“调更谷乳术”味。 是基诺族的酒肴歌谣味。 一道道晨曦划破夜空;一个个灯笼飞上屋檐;一幅幅对联贴上墙壁;一件件新衣奔离衣柜;一声声爆竹响彻天地;一片片彩霞空中飞舞;一阵阵欢呼请出红日;一句句祝福口耳相传。 过年是一种情绪的凝聚,是一种情感的融铸交汇,是一种精神的认同,是民俗的展现,是民族的特征,是一种血脉的延续。 我很希望能找回儿时的传统的民族的民俗的历史的现代的文明的那些感觉:袅袅的炊烟,喧闹的人群,亲友的汇聚,热情的鞭炮,以及带着数千年历史印痕的种种习俗……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56个民族是一大家。 我很愿意感受着中国大家味道的多民族的多民俗的多民情的多文化融合的过年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