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航空运输
右图所示区域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
区域进行了野外考察。读图,回答7~8题。
7.考察小组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①~②河段的流向是自西向东
B.③处河段水能丰富,适宜建坝发电
C.④处地貌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D.⑤与⑥两处植被类型的变化原因是海陆位置差异
8.由图示信息判断,研究性学习小组所在的学校可能位于 ( )
A.黄土高原 B.山东半岛
C.闽南丘陵 D.北部湾畔
右为“全球海洋和陆地上不同纬度的降
水量和蒸发量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表示陆地降水量的曲线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影响全球陆地和海洋各纬度带水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根本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洋流 D.下垫面
锋面下方的气温和地面温度都降至0℃以下,而锋面上方的气温却在0℃烈上且较潮湿,在锋面上方的云层内形成的雨滴落入温度低于0℃的气层时,就能变成过冷雨滴,即冻雨。这种过冷雨滴一旦降到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地物上,立即冻结成冰。2011年1月初,贵州、湖南、江西等省发生了较严重的冻雨。结合右图,回答11—12题。
11.此次冻雨现象的出现( )
A.与暖锋天气系统有关
B.与地形的作用无关
C.与上空存在逆温层有关
D.与极端天气现象无关
12.受这次冻雨影响较大的国民经济部门是( )
A.工业 B.交通运输业
C.农业 D.旅游业
右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造成图中大陆西岸南北降水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起伏 D.洋流性质
14.甲附近陆地自然带的类型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针阔混交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当前,我国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了摸清全国人口状况,自2010年11月1日起,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组织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据此回答15—16题。
15.第六次人口普查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
比,尽管投入人力多,但统计难度大
的主要原因是( )
A.近几年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C.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
D.国内自发的人口流动
16.为缓解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右图所示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右图,回答17—18题。
17.影响图中城市向外扩展(如图中箭头所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地形 B.资源 C.交通 D.水源
18.对图中城市功能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甲区域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B.乙区域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C.丙区域适合建自来水厂 D.丁区域地价最高
下为“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及“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该县农村这种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 ( )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危害 D.土地沙漠化
20.经过调整,该县把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主要用于发展农区畜牧业,这有利于
A.改善局地气候 B.综合利用资源
C.防止水土流失 D.保护农田作物
右为“我国北方某滨海城镇及附近地区
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其中甲是“1956年
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乙是“2006年土地
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21—23题.
21.2006年与1956年相比,该地区面积在
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建筑用地 B.林地
C.工业用地 D.耕地
22.50年来,城镇附近地区的大气、水等质量有所下降,原因是一些工厂布局不合理,其中包括 ( )
A.ab B.cd C.ad D.cd
23.为了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土整治中要重点注意①保护环境,加强烟尘和污水的处理②保护耕地,严格控制非农业建筑用地③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大力发展工业④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满足城市发展需要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许多特大城市都很注
重地面轨道交通和地下轨道交通(地铁)的建设。
右为“地面轨道交通对房地产的正负影响示意图”。
读图,回答24~25题。
24.城市地面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的正负影响分别是 ( )
①提高沿线的房地产价值 ②降低市中心的房地产价值
③造成交通拥挤 ④产生噪声污染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5.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城市地铁规划时,最适合作为基准图件的是 ( )
A.城市道路分布图 B.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分布图
C.城市商业网点分布图 D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图
第Ⅱ卷 (必做40分+选做10分,共50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共6道题。其中第26~ 29题为必做部分,30~ 31题为选做部分。选做部分只选择l道试题作答,如全答,阅卷时将根据所选题号的先后顺序只判最前面的1道试题。
【必做部分】
26.(10分)下面甲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乙为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后根据AB线绘出的剖面图。学习小组的同学还查阅了图示区域的相关资料(见表)。
阅读图表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表甲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1)乙图示意的地质构造为 ;其走向为 。(2分)
(2)一般而言,C、D两地土层较厚的是 地。简要说明你的判断依据。(2分)
(3)C、E两地相比,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地。该地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什么?(2分)
(4)根据图表信息,简析该区域30年间生态环境明显得以改善的原因,并指出环境改善对当地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4分)
27.(12分)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北方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A省区形成了一条绵延上千千米的“奶牛带”,饲养着130多万头奶牛,这条“奶牛带”上分布着100多家乳品加工企业。近年来,伊利集团还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兰州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
(l)“奶牛带”上的乳品加工企业布局的有利区位因素是什么?伊利在上海建加工基地,主要出于什么目的?(2分)
(2)在生产发展的同时,许多地区地表植被退化严重,C地区尤为突出。简析由当地农业生产方式造成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2分)
(3)图中B区域是我国21世纪建设的重要能源基地。下为该“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 D处的工业部门,并简要说明此产业链体现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3分)
(4)2010年11月27日l9时12分,国家实施“西电东送”重点项目之一的——“宁东直流输电工程”向我省正式送电。简要分析变“输煤”为“输电”,对我省的能源开发利用有何益处?(3分)
(5)宁夏回族自治区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尝试对南部山区部分群众整体移民搬迁到北部有灌溉条件的平原地区,这种移民方式被称为“吊庄移民”,至今已取得显著效益。简要分析“吊庄移民”对移出区的有利之处。(2分)
28.(10分)有传媒说:“山东是中国的缩影。”山东的经济发展对全国来说举足轻重。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准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
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省拥
有了两个国家级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材料二 山东省城镇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右图)
(1)聚集轴线是联系城市之间的纽带。指出“济淄泰莱城镇组群”与“青潍日城镇组群”之间聚集轴线的分布特点。(2分)
(2)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潍坊、威海、东营、日照等8个设区城市及其下属的22个县级市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之后的全国第三大城市群。简要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发展尚滞后于珠三角、长三角等城市群的社会经济原因。(3分)
(3)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温带水果之乡”。我省的城市化进程今后将不断加快,对水果生产是否有利?简要说明理由。(2分)
(4)请你从“黄”、“蓝”两个战略中任选一个,简述其发展的突出区位优势。(3分)
29.(8分)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圆满落幕。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为上海今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在图示意上海市“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建设的六大重点项目。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所有项目中,用地价格最高的应是 。(1分)
(2)船舶工业基地布局在图中位置其有利条件是什么?(2分)
(3)上海石油化学工业区布局在金山卫,有利的区位因素是什么?(2分)
(4)上海世博会的副主题之一是“城市与乡村的互动”。上海市郊在蔬菜、花卉、乳肉禽蛋、粮食等生产方面,最不适宜布局的是什么生产?理由是什么?(3分)
【选做部分】
30.(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据统计,我国
现有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千米
(含风蚀),已占到国土面积的37.1%。
水土流失不但加剧了我国人地矛盾,加剧
洪涝灾害,而且还成为我国最大的环境公
害之一。
读“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和水土保持重点
治理区分布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1)指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的特征,并从地形、气候、经济发展特点等方面分析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6分)
(2)简要分析水土流失导致洪涝灾害加剧的原因。(4分)
31.(10分)【旅游地理】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的旅游管理、营销、服务和产品开发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将会显著提升。
读“海南岛旅游资源图”,分析回答问题。
(1)简要分析海南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的区位优势。(6分)
(2)为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哪些?(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