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物病害的分类

 左丘艾 2011-03-21
植物病害的分类
更新时间: 2010-10-11
1、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病害根据其病原可以分为性质不同的两大类,即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  由非生物因素即不适宜的环境条件而引起的植物病害或生理性病害。引起非侵染性病害发生的环境因素很多,主要涉及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天气和栽培管理措施等。例如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缺乏形成的缺素症;土壤水分不足或过量形成旱害或渍害;低温或高温形成冻害或灼伤;光照过弱或过强形成黄化或叶烧;肥料或农药使用不合理形成的肥害或药害;大气污染形成的毒害等。
     侵染性病害  由生物因素而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由于这类病害可以在植物个体间互相转移,因此也称为传染性病害。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因素称为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放线菌和植原体等。侵染性病害的种类、数量和重要性在植物病害中均居首位,是植物病理学研究重点;尤以真菌病害最为重要,占植物侵染性病害的80%以上,其次是细菌和病毒;其他所占的比例很小。
2、主要病原物简介
       真菌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以产生孢子方式繁殖的真核生物。
       细菌是一类有细胞壁但无固定细胞核的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病毒侵染植物,有的引起病害,有的对寄主基本没有影响。
       线虫又称蠕虫,是一种低等动物,在数量和种类上仅次于昆虫,居动物界第二位。线虫分布很广,多数腐生于水和土壤中,少数寄生于人、动物和植物。
3、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需要一定的过程。病原物需经过与寄主植物感病部位接触、侵入寄主和在植物体内繁殖扩展等过程,表现出致病作用;因此,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也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有时也称病程。侵染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般将侵染过程划分为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