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胃肠道外疾病有哪些?

 爱在世间 2011-03-21
 有些疾病的致病原因往往是多因素的,其中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的,可称之为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疾病。如该患者的十二指肠溃疡主要是因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就称为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或称为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的,可称为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等。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疾病还有:

    1、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意大利学者报道42例(女性29例,男性13例,平均年龄49岁)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普通抗原皮肤试验阴性,排除了荨麻疹的其他原因,病程3个月)进行了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42例患者中的23例(55%)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18例完成治疗,16例证实 幽门螺杆菌(Hp)根除,得到根治的16例患者中,13例荨麻疹完全缓解。而无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治疗后未根治的患者荨麻疹症状无改变。作者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Hp)可使极大多数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症状缓解,提示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该病中起主要作用。

    2、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基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能参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的假设,意大利学者评估了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原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PATP)的影响。对15例确诊PATP患者进行了研究,其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10例,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后,7例患者的 幽门螺杆菌(Hp)得到根治,该7例惑者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增加,4例抗血小板抗体消失。但幽门螺杆菌(Hp)来治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和抗血小板抗体元明显改变。作者结论认为,在PATP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很常见,在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PATP患者中,根除幽门螺杆菌(Hp)可显著增加血小板和使抗血小板抗体消失。提示血小板和幽门螺杆菌(Hp)抗原之间存在交叉模拟,可能是这一现象的机制之一。

    3、餐后症状性低血糖症

    土耳其学者报道,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可增强进餐刺激胰岛素释放的作用。作者对10例有餐后症状性低血糖的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炎的患者,在根治幽门螺杆菌(Hp)前后作了比较,发现幽门螺杆菌(Hp)根除后,试餐后的血清胰岛素水平减低140.2%,血糖水平增加90.4%,总的低血糖症状指数从50.8±10.7降为20.9±10.3。研究结果提示,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炎可能参与餐后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

    4、冠心病

    经多位学者研究结果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痛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有一定关系。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影响血脂代谢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增高,血小板的凝聚水平升高等,因而使动脉容易发生粥样硬化及易使硬化的动脉发生血流凝固而影响动脉血流畅通。但也有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之间无显著关系。

    5、其他疾病

    据文献报道,幽门螺杆菌(Hp)感染还与下列疾病有关:脑血管疾病、雷诺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血管神经性水肿、酒糟鼻、银屑病、硬皮病、特发性皮炎、糖尿病、缺铁性贫血、生长延缓、支气管炎症性疾病等。

    总之,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肠道外疾病关系的研究目前还在继续,但许多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因此,要确定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各种胃肠道外疾病的关系,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

    点击查看《全民医药网》关于慢性胃炎胃炎急性胃肠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痛腹痛偏方验方疾病食疗的更多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