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德馨教授首创“衡法”的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颜德馨

 又一本 2011-03-21

颜德馨教授首创“衡法”的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

2008-09-20  来源: 上海医药杂志 
编辑:范征吟

  全国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在6o余年中医工作生涯中,上下求索,不断创新。50年代从事中医治疗白血病的研究,首创白血病的分型论治;60年代开展对瘀血症的探讨,提出“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之学说;70年代开始对疑难杂症的冶法进行探索,首推“衡法”理论,结合年轻所学,融会贯通,形成了以“固本清源”为纲,以治气血为主要手段的学术思想

  文就颜德馨教授“衡法”的理论渊源与临床应用作一初探,实为冰山一角,苍海一粟,以飨同仁。

1 “衡法”的理论渊源

  “平衡”的含义,有它的内涵和外延:从内涵来说,它包括哲学上的统一、同一、一致、平均等;从外延上来说,它包括调整、和谐、协调、稳定、有序、整齐、中庸等。《前汉律历志》日:衡,平也,所以任权均物,平丈之器可运转者”,《札记·曲礼下》谓“大夫衡视”犹评,可见“平”与“衡”是相通的。科学家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时发现,一个生命体的存在,不管是平衡相变还是非平衡相变,都在不断地进行着机体内外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运动。西方提出的协同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正是从平衡与非平衡两个相同的研究来讨论机体的结构、特征、功能以及与之相关系统内外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目的是求取整体功能的稳定、协调和有序。

  这样的认识我们的先哲在2000多年前就有论述,归纳起来大致有:阴平阳秘、相契相济、消息盈虚、法本自然、循常施化、致于中和。古人已看到了生命体中本能地存在一种自稳机制,《素问·六微旨太论》中的元害承制观,在哲学上揭示了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符合规律的阴阳结构只有处在相对稳定状态,事物的生化盛衰才会正常有序地发展。亢承关系在于^体同样表现出动态的、辩证的、相辅相承的形式,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内经》又提出了“谨察阴阳所在而洞之,以平为期”和“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说明疾病的康复,绝对不是原先未属病状态简单的重复,而是经过了排异、同化、重建、代偿、适应等不同方式后,机体在新的生理水平上出现的平衡状态,即所谓“调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衡法”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基础发展而来。

2 “衡法”的临床应用

  “衡法以“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为纲辨证施治各种病症,或从气治,或从血治着手,以调气血而安脏腑为治疗原则。若病郁阻遏气血属实证者,则用疏通法;若因脏腑虚弱而致使气血不通者,则用通补法,通过词畅气血,达到“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治疗目的:

2.1 从气论治

2.1.1 疏畅气机法

  治郁先理气,气行郁自畅。通过疏畅气机,不仅能疏肝解郁,还可藉以根治多脏腑病变,不论是补剂、攻剂.包括化痰、利湿、话血等方中,均体现疏畅气机之法。如取小茴香、乌药配泽泻治水肿,檀香配生麦芽治食滞,生紫苑配火麻仁治便秘;用苏合香丸治顽固性胸脘胁痛;以麝香治厥逆、神经性呕吐、呃逆、耳聋,每能药到病除。气机郁滞以肝、肺、胃病较多见,每用消遥散化裁以疏畅气机,如取消遥散加黛蛤散治支扩咯血;加山羊角、石决明治高血压病;加生蒲黄、葛根治冠心病心绞痛;加平地木、仙人对坐草治乙肝;合四逆散治慢性胃炎;合痛泻要方治结脑炎等,颇多验效。

2.1.2 升降气机法

  临床推崇“脾统四脏”之说。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健旺,则五脏六腑气机升降就有序,因此常用苍术(质重而味厚)以导胃气下降,配以升麻(质轻而昧薄)引脾气上腾。俾清气升发,浊气下泄,临床辨证中将之加人诸方中用于治慢性胃炎、胃下垂、胃肠功能紊乱以及慢性肝炎、胆囊炎、胰腺炎等颇多效验。另外,肝以升发为顺,肺以宣降为常,故肝肺升降也是气血的升降,治疗中常以质地轻扬、气殊轻薄、宣透通达、归经人肺之品,恢复肺的宣降本性,使气机升降有度。如取辛夷花、苍耳子治过敏性鼻炎;石楠叶、苦丁茶(苦泄降气)治神经性头痛;紫苑启上开下治两便不利;桑叶、桑皮引药人肺治面部色素沉着等一举中的。

2.1.3 降气平逆法

  此法能使上逆之气得以平顺,较多用于肺气上逆、肝气上逆等证。对咳呛喘促、痰多目眩等肺气上逆证,用药每以葶苈子、苏子、旋复花、枇杷叶等肃肺之品,如咽痒咳喘、痰粘难出等热证,则取麻杏石甘汤加葶苈子等清热肃肺;痰多白沫,形寒神祛属寒证者,则用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葶苈子温经肃肺,以利上逆肺气得以肃降,往往立竿见影。对精神分裂症、癫痫、老年性痴呆等难治病认为是“怒则气上”与肝气上逆相关,习用金石药与蚧类药以重镇降气。如对狂躁为主症者,用生铁落合桃桉承气屠以平逆泻火;对健忘失眠、幻听幻见者,刚首选磁石配菖蒲、蒲黄、丹参等降逆活血开窍;伴有头晕目眩、两耳作鸣者,则重用山羊角、生石决,并配以通天草、海藻、钩藤等。

2.1.4 补气井阳法

  “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病理关键在于脾胃虚弱,阳气不升。如湿邪久羁不去,用参、芪等甘药补气,配升麻、紫胡、葛根等辛药升发脾阳以胜湿,每取李氏清暑益气汤化藏,治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疾病、胃病、肝胆病及肾炎、尿毒症属中气本虚,又感湿热的病证,颇效。特别是升麻,困味辛升散,最能疏引脾胃之气上升。补气升阳法还具引血上升作用。人老清阳之气渐衰,血气不升,脑络失养,诸如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老年性痴呆丛生。每以补气升阳为主,辅以散风之类的药,可用蔓荆子、葛根、细辛、自芷等,再加人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等治血之品以调整气血升降最为适宜。

2.1.5 通补阳气法

  病属邪痹阳遏,则用通阳法。因脏腑阳虚而元真不通者,则用补用法。更多是通阳与温阳熔于一体,即在辨证基础上加附子治之,虽辛烈有毒,但既能通阳,又可温阳,配以生地(有甘溜之教)制其燥,佐以甘草缓其毒,则应用范围扩大。如取附子加人滋肾通关丸治肾结石;配以苓桂术甘汤防治支气管哮喘;伍人补中益气汤治重症肌无力;佐以六味地黄丸治尿毒症、肝硬化腹水等皆有疗效。人之心阳不振,则胸痹、心痛之症即发,取麻黄、细辛、附子治之,麻黄与附子配伍,肺肾通治,内外御调,可使风寒散而阳自归,精得藏而阴不扰。细辛亦为通阳要药,虽辛散有余,但合以附子,则可泻肺纳肾,攻补兼顾,常与小青龙汤、三子养亲汤、苓桂术汤同用,有相得益彰之功。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其实质多为阳虚阴凝。取附子汤治疗,温阳为主,疗效显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其病机为阳气衰惫,寒凝血脉,务必峻补阳气,逐寒通脉,取通脉四脉汤,意在离照当空,阴霾自去。

2.2 从血论治

2.2.1 清热活血法

  取清热药与活血药同用,适宜于治疗血热瘀血症,如各种刨伤性炎症,以及病毒感染、慢性溃疡、变态反应性炎症及结缔组织疾病、肿瘤等疑难病。各种感染发热,若多用寒凉之药往往会导致血受寒则凝之弊。治疗用药宜温病用凉药需佐以活血化瘀之品,始不致于冰伏之虞”,可于清热解毒药中加人丹参、丹皮、桃仁、赤芍等化瘀之品,临床则以仙方活命饮、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宣密热汤、犀泽汤辨证施治,以使瘀消热去,气通血治。如乙肝多为湿热毒郁浸淫营血所致,犀泽汤以广犀角、泽兰、苍术为主药。清营解毒,泄热祛湿,并配以败酱草辅犀角、泽兰凉血解毒;取仙人对坐草、土茯苓、平地术佐苍术祛湿开郁。

2.2.2 温经活血法

  取活血药与温里药同用,适用于寒凝血瘀证。如附子、肉桂、桂枝、仙灵脾、仙芽、巴戟天草与活血药配伍,能加强活血化瘀功效,对属寒凝血瘀证的充血性心衰、病态窦房性综合证、冠心病心绞痛、慢性肾功能衰竭、-眭功能减退、艾迪生病、顽固性哮喘、硬皮病、不育、不孕等功能低下的疑难病症有良效…。常用方齐为少腹逐瘀汤、化瘀赞育汤、温经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

2.2.3 活血止血法

  取活血药与止血药同用.适用于血瘀出血证凡出血又有瘀血停滞体内脉外,当以去蓄利瘀,使血返故道临床所见的咳呕吐血,或便血如漆,或尿血作痛,或肌衄累累,均为血瘀出血之象,治宜活血以止血,如用止血本粉可治.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投花蕊石散以治咯血、便血、溲血;以水蛭粉吞服治小脑血肿;以生蒲黄、参三七治艰底出血;取贯众、益母草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用马勃、生蒲黄外敷治舌血衄等,均有化瘀止血之义。

2.2.4 活血通络法

  取括血药与通络药同用,适用于络脉瘀阻证,如治疗顽痛、症积、疟母、内疝等,习用辛温通络之品桂枝、小茴香、威灵仙、羌独活、能活等与活血药配伍,有利于气滞血瘀、瘀阻络脉等病证的消除。对血液凝坚的沉疴则效清代叶天士“每取虫蚊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滞,气可益通”之法,投以水蛭、全蝎、蜂房、庶虫等搜剔络脉之瘀血。临床多以活血药为基本方配以僵蚕、蝉衣、白芷等治过敏性鼻炎;辅以桂枝、地龙、太黄庶虫丸等治多发性缩窄性太动脉炎;佐以五灵脂、小茴香、肉桂治妇人痛经、不孕。

2.2.5 活血祛痰法

  取活血药与祛痰药同用,适用于痰瘀交结症。古人素有“怪病多痰之说,临证所见冠心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老年性痴呆、尿路结石、哮喘、类风湿关节炎均有痰瘀交结之象。常配的祛痰药有半夏、南星、陈皮、白芥子等。如取生半夏配黄连、竹茹、砂仁等治顽固性呕恶;配干姜、细辛、五昧子治寒饮哮喘;配胆星、郁金、菖蒲治癫痫等。“怪病多瘀”与“怪病多痰”互为影响,若患者形体肥胖,舌苔性腻而垢,宜化痰为主;如面色黧黑,唇舌青紫,症瘕积聚,当以活血为主,方选桃红四物汤、府逐瘀汤加减。

2.3 气血双治

2.3.1 理气活血法

  取活血药与理气药同用,适用于气滞血瘀或血瘀气滞证。如取丹参饮加昧治慢性胃炎;膈下运瘀汤治溃疡性结肠炎;身痛逐瘀汤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临床常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方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如改生地为熟地,加紫石英、韭菜子、蛇床子治阳痿、早泄、不射精、睾丸炎、遗尿等;以“肺主皮毛”为据,加桑叶、桑白皮引药人肺治面部色素沉着、鼻疾及多种皮肤病;加磁朱丸或生铁落饮治长期失眠;原方倍桔梗益肺以治咽炎、久咳;加升麻益气升阳治失音等。

2.3.2 益气活血法

  取活血药与补气药同用,适用于气虚血瘀证。典范方剂为补阳还五场,用于心脑血管病、顽固性水肿、遗尿、肾结石等气虚血瘀者多获良效。并发现人人老年,由于以前长期受到七情、亢淫、外伤跌仆及各种疾病干扰,出现气血流通受阻、瘀血停滞,最终导致脏腑虚衰,精气神亏耗,机体衰老,选用黄花、川芎、红花等益气活血药组成衡法冲剂,经实验与临床观察,发现能明显延长果蝇寿命,保护正常生殖器官,维持生育能力,显著改善老年人衰老症状,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改善血液流变性等,证实确有良好的延缓衰老的效果。

3 “衡法”在中医理论学术上的重要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

“衡法”是中医学治则理论的一大创新和发展。

  有人认为中医学的“八法都是“衡法,但“八法”是对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给予不同的方药,是间接达到平衡阴阳气血的治疗方法,“八法”中的任何一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衡法”则是直接作用于气血,对任何病理状态.都可通过适当配伍而具备平衡阴阳气血的特异作用,因此既能。祛邪而用于实证,还可“扶正”以治疗虚证,既可用于热证,又可用于寒证,既可治疗急性病.又能治疗慢性病因此,它的作用已不是“八法”中的任何一法所能概括。

  “衡法”的临床应用,不是活血化瘀药的简单拼凑.而是根据气血运行特点而创立的具备各种调理气血平衡功能的一种法则,是一种以活血化瘀为中心内容,并配合疏、理、温、清、补、攻等各种方法于一体的新的法则.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又是对“八法”的概括和总结。困此.“衡法”是中医学治则理论上的一大创新和发展。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医学,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医学发展,特别是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其内容深遂,极具渊源,独树一帜,非其它医学流派所能望其项背,故继承和弘扬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是发展中医的重中之重。“衡法”的提出顺应了中医学发展的规律和疾病谱的变化.发前贤之未发,发展和超越了中医传统的“八法”,经过近几十年临床反复实践和实验研究,充分显示了其创造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振兴和发展中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 颜德馨、化瘀赞育汤治男科疾病新中医,1991。(6):14

2 吕立言、颜德馨教授运用话血化瘀法治疗“九病、怪病”经验简介.中医药研究,1996,(1):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