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普化散人 2011-03-22
 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应改自「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不是正式的佛经,只是一个名叫王日休的古人在其《龙舒增广净土文》提及过,出自《大正藏?47册》259页下。"--山人
人生时,父母妻子,屋宅田园,牛羊车马。以至台凳器皿,衣服带索等物。不问大小,或祖父以传于己,或自己营造而得。或子孙。或他人,为己积累而得。色色无非己物。且如窗纸虽微,被人扯破,犹有怒心。一针虽微,被人将去,犹有吝心。仓库既盈,心犹未足。金帛已多,营犹未止。举眼动步,无非爱著。一宿在外,已念其家。一仆未归,已忧其失。种种事务,无非挂怀。一旦大限到来,尽皆抛去。虽我此身犹是弃物,况身外者乎。静心思之,恍如一梦。故庄子云,且有大觉,然后知此其大梦也。古人有言,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妙哉此言也。予故用此后两句,添以两句,而成一偈云,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但念阿弥陀,定生极乐国。盖业者,谓善业恶业。此皆将得去者,岂可不以净土为业乎。有了明长老为众普说,指此身而言曰,此为死物。其内泼泼地者为活物。莫于死物上作活计,宜于活物上作活计。余深爱此语,故常为人言之。凡贪种种外物以奉其身者,皆是死物上作活计也。世人虽未能免此,当于营生奉身之中,挪顷刻之暇,回光自照,以留心于净土。乃活物上作活计也。且如汲汲营生,虽致富如石崇,贵极一品,终有数尽之期。岂若净土之无尽也。 


当善行或恶行发生之后,会构成一种能量储藏在生命中,这种力量就是业,是推动生命延续的动力,就像火箭推动卫星上天一样。
  人们在世间奋斗几十年,虽能拥有家庭、事业、地位、财富,但这些都是暂时的,不论有过多少,一旦死亡降临,一丝一毫都无法带走。就像我们光着身体来到世间,走的时候,也只能两手空空地离去。此时,唯有曾经造作的善恶业力及由此积累的各种习气伴随我们,这是一份永远不会丢失,但可通过修行予以更改的生命档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