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对慢性乙肝的分析和治疗

 11jiuge 2011-03-22

中医对慢性乙肝的分析和治疗

一、肝肾阴虚型

多见于乙肝后期。临床表现为右胁隐痛,腰酸腿软,头晕目涩,乏力懒言,口燥咽干,失眠多梦,舌体瘦,舌质红,花剥苔或少苔,脉细数无力。病机多为肝阴既亏,殃及肾阴而致肝肾阴虚。治疗以滋肾柔肝、健脾益气为主,常用中草药有醋柴胡、丹皮、小蓟、女贞子、枸杞子、赤芍、白芍、桑寄生、炒白术、生芪、沙参、茯苓等。

二、瘀血阻络型

多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临床表现为面色晦暗,肝脾肿大且质地较硬,蜘蛛痣肝掌,胁痛,女子行经腹痛,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涩。病机多为湿热之邪入于血分,不得透达,肝气不舒等所致。治疗以活血化瘀,健脾和胃为主。常用中草药有醋柴胡、赤芍、白芍、丹参、炒白术、丹皮、小蓟、茯苓、砂仁、陈皮、木香、沙参等。

 

三、湿热中阻型

一般属慢性活动性肝炎。临床表现为胁胀脘闷,厌油恶心纳呆,身目发黄,尿黄,大便黏滞或先干后溏,肢体困重,倦怠乏力,舌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数。病机为湿热之邪扰于肝胆,疏泻不利,以致气机失调,湿热中阻。治疗以清热利湿、疏肝健脾为主,常用中草药有醋柴胡、茵陈、板蓝根、蒲公英、金钱草、茯苓、炒白术、车前子、炒栀子、丹皮、炒知母、小蓟等。

四、肝郁脾虚型

一般属慢性迁延性肝炎。临床表现为胁肋胀满疼痛,纳食减少,脘痞腹胀,四肢倦怠,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脉沉弦。病机为邪扰肝胆,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致肝郁脾虚。治疗以疏肝解郁,健脾调中为主,常用中草药有醋柴胡、佛手、陈皮、郁金、白芍、丹参、当归、山药、茯苓、白术、藿香、苍术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