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卷:一般物理论 | 逻辑中国

 昵称1919377 2011-03-23

第二卷:一般物理论

第二卷:一般物理论

我们都是赤裸裸的活在这个世界上,哲学应当忠于心灵,容不得半点虚伪!
第一章 一般物
一禅大师举起一根手指,问弟子:你看见了什么?
弟子看了半天,有点吃惊的说:一根手指。
一禅大师这次举起的手指并不是一般的手指,他的手上分明伸展出六个指头,在那矮小的拇指旁岔出的第六根指头鬼神般朝世人探头探脑。
一禅大师举继续问道:你到底看见了什么?
一个人只有十个手指,那么这个该不该叫做手指呢?是?不是?弟子的思维开始混着一团,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结结巴巴的说:是,不是,一般物。
一禅大师说:一般物?
弟子说:对,一般物。

什么是一般物?
除了空之外的任何东西,都叫做一般物(Anything)。
某、某、某,无论他是一块石头,还是一只鱼,还是一只猴子,都是一般物。一般物既能指非生命物,也包括生命物,没有任何一个概念能够象一般物这样能够广泛地指代一切物。
在传统的哲学思维中,通常将空作为微粒,与物并列成“物--物”关系,这种理论在哲学上影响巨大。而在一般物理论中,空怀抱物呈现出立体的“空--物”模式。
一般物是具有空间特征的物质。这里的空间,是广义的,包括时间,也包括精神性。
在空物模式中,空不是物质。空并不能赐予任何东西,一切赐予的东西,必然都是取自物本身的,就象天上的雨,必然都是从地上蒸发上去,一滴都不会错。
空完全在物之外,空的作用在于为物提供存在的形式,使物立起来,动起来,活起来。“空-物”的立行世界将提供和我们的感觉完全一致的认识模式,是史无前例的,跨越性的,影响深远的,革命性的,彻底的,它将昭示着新的曙光。
从人的角度上来说,空只是人的主观感觉。其实这就是由物及空的思维方式,人在看到物的时候,同时也就看到了空。人们在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其实都是运用由物及空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继由正及反(物极必反),由此及彼(爱物及乌)之后的又一重要的思维方式。由物及空,是一种包容,一种怀抱,一种虚怀若谷的境界。
物在空中,物客观存在,那么客观物所在的空必然客观存在,所以说空并不是主观的感觉,是客观存在。
时空客观存在,但不是物质。这是新的时空观、物质观,是空物模式建立的根本基础。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改变那种时空都是物质的哲学观念,而取代以客观存在的概念。
那么精神是否能够叫做存在呢?不能,精神只能叫做或在,因为它是虚或的东西,而不是客观的东西。

第二章 空物视野
老鹰的视野是最广阔的,它能够在几千米的高空上俯视大地,看清地上的小老鼠。

空(The Relation)包围着一般物(Anything)就象天空怀抱包围着星星,构成立体的空物模式,简称RA模式。
在RA模式中,这里的R(The Relation)代表空间、时间等。A叫做一般物(Anything),代表星星、人等具体的宇宙万物。
那么空间为什么用The Relation来表示呢?我相信很多人都已经有这样的疑问,是不是我的英语学得不好,写错了?
没有错。这里的The Relation是序关系的意思。所谓序关系,就是秩序关系。空间是一种秩序,时间也是一种秩序。空间和时间,实际上是用来标志一般物的秩序的。空间,是一般物的空间坐标,就是确定一般物在这里、那里;时间,是一般物的时间坐标,就是确定一般物在这时、那时。
用来标志一般物的秩序关系,这样的空间就叫做序空间(The Space),这样的时间就叫序时间(The Time)。
精神是生命的秩序,伦理的秩序。时间、空间可以叫做序空间,这都比较好接受,但是精神叫序空间,就不大好接受,而把精神叫做序关系,则比较好接受。因此,序关系比空的范围更加广泛,更具有普遍性。
时间、空间、精神和人一起构成RA模式。因此世界其实是这样的世界:有空间,有时间,有主观,有意识等。我们凝望空间,我们期待未来,我们主观一切,我们心系道德。
看着天空,感觉心里象天空一样宽广,生命象天空一样美丽。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抬头看天,就觉得世界无比开阔,前途一片光明。
在以前的认识模式中,空也是一种物质,世界由物质构成,物质A、物质B、物质C,构成了整个的世界,这种模式称为ABC模式。
在新的认识模式中,物质和空构成立体的包围模式,世界由物质A、物质B、空R,共同构成,这种模式称为ABR模式,简称RA模式。
只有在RA模式中,你才真正是一个赤裸裸的人。当你在蓝天下嬉戏的时候,当你在月光下散步的时候,你所步入的就是一个空物的模式。空物模式提供了一个和人的体验、经验完全一致的视野。原来的认知模式,空和物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这种认知方式,就如同清代以前的人,认为大地是平的一样,既落后又愚昧。
以前,哲学告诉我们,大树是相对小树而言的。现在,无论是大树还是小树,都是相对空而言的,空间特征是绝对的。空间以一种鸟瞰的视角,俯视一切,为思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地球缺了你照转,为什么?因为万物依赖空而在,并不依赖你而在。人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中心,为什么?因为人人都依赖空而在,而不是依赖谁而在。
空物模式,是这个世界的基本模式。在空物模式下,对世界将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第三章 参量空间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空间参与构成的事物。
蜗牛壳、贝壳等,她们非常漂亮。她们的结构,是由螺旋状、质地精美的钙质硬壳,和里面的牛角尖般曲旋的精巧空间构成的。如果能住到蜗牛壳里面,感觉一定非常奇妙。
早上起来,吃一个面包,这个面包就是由面粉和空构成的。如果没有空,面包就成了窝头,成了一团又结又硬的面团。然后再喝一杯牛奶,这个杯子,也是由玻璃和空间一起构成的。如果没有空间,恐怕只能用筷子蘸牛奶吃了。
在公园里散步,可以看到用白糖吹成的棉花糖球,那也是空间的杰作,是小孩子的最爱。既可以吃,又可以当作气球一样拿在手上玩。
当然,由空间构成的事物首先应该算盒子,各种盒子,包装盒、礼品盒、铁盒、纸盒等,都是空所构成的。
作为运输汽车,它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车头部分装发动机,是用来发动的,后面是空车厢,是用来装物品的。这是物和空共同构成事物的标准范例。
房子的窗户,乐器的音箱,笛子的笛孔等更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作为一般物的序关系的空间,叫作序量空间,简称序空间。序空间是不参与事物构成的,只为事物提供场所和秩序。比如天空、太空、岁月等等。
参与事物构成的空间称为参量空间,参量空间是事物的组件之一。序空间叫做The Space,参量空间可以叫做space。序时间叫做The Time,参量时间可以叫做time。因此,序量空间一般用大S表示,参量空间一般用小s表示;序量时间一般用大T表示,参量时间一般用小t表示。
“给点空间,给点时间,带上老婆孩子,常回家看看”,唱的就是参量空间、时间。

第四章 有量空间
空要干干净净,物要实实在在。
除了序量空间和参量空间,还有一种存在形式,就是有量空间。
与一般物发生关系的空间,就是有量空间。比如力场、时空场、关系场、名利场乃至情场等,都是有量关系。有量关系和我们有着直接的关联或者作用关系。
序量空间叫做The Relation, 参量空间叫做The Relationship。比如friendship,就是一种关系。
有量空间作为力场存在,并不是说空间是物质。实际上,所有的力都是从一个物体作用到另一个物体,没有一个力可以从一个物体中产生,而不作用于另一个物体,或者脱离物体独立在空间中存在。
那地球的重力呢?
地球的重力,是从地球到其它物体的相互作用。
所以这个地方一定要知道,力只是分析的一个中间产物。力是不能作为一个与物体无关的东西独立存在的。
无论是序量空间、参量空间还是有量空间,空间始终是空,不是物质。空间虽然以一种类似物的东西参与构成,但是那只是人的一种思维习惯。
在空物模式中,时间、空间、精神、意识的加入,无论是以何种方式,对一般物的质量并没有任何影响。序量空间、参量空间、有量空间都是空的,什么都没有。只要把空物模式中的时间、空间、精神、意识抽掉,剩下的就是一个物质实体的面团。空的作用是使得这个物质团站立起来、活起来的因素,有了空,一般物才会玲珑剔透。

第五章 无间道
古代人是不是很傻?上初中的时候,曾经和同学争论,古代人聪明还是现代人聪明。最后的结论是,虽然现代有很多知识,但是古代人更聪明一些。
象老子、孔子说的一些话,他们所创立的理论,所体现出来的古人的智商,的确高于现代人。
在上大学的时候,专门研究了一些老子的东西,觉得简直是外星人才能够做得出来。不知道那个时候,是不是有外星人。
谁知道“万物皆生于有,而有生于无”的意思?谁敢说知道?
也许老子是一个吹牛大王,这样他才敢于说出这样的话来。有时候觉得哲学其实非常的浪漫,这些理论没有浪漫的思想,的确无法做出来。
“有生于无”对于普通人来说,想都不敢想,没有这样的勇气啊!
对于这些话的真正意思,鄙人就不妄加解释了。
不过作为一个说人话,说中国汉语的人,还是可以从语法以及词面上进行一番考究。
无这个词和空这个词,有什么区别?
谁来说说看?
它们的区别在于一个间字。空叫做空间,意思就是立体的意思。房间、空间,这些间都是立体的意思。而无就无法包含立体的经纬度。
无加上间,就等于空:空=无间。
无间这个词比空更有概括力。空一般就是指空间,天空,太空等等。而无间,则可以指时间,以及更高级的空间。
可灭物所在的空间叫做灭间。
灭间?
灭间是什么东西?
物质灭了以后,主体都消失了,那么时空也就不存在了。因此灭间是没有时空概念的,它没有空间的大小,也没有时间的流逝。
相对于无间,也可以创立或间的概念。
或代表主观,或间就是主观空间、意识空间、精神空间、文化空间、心理空间等等之类。
无间、灭间、或间,就是三个基本的空间类型。
无间={空间、时间};
或间={主观空间、意识空间、精神空间、文化空间、心理空间};
灭间={};
灭间只有一点,无间和空间是一对翅膀,整个构成一个蝴蝶状的空间结构。
对于人而言,无间具有实在的外在性,或间具有虚幻的外在性,而灭间,则是永远看不见的内心。

第六章 黑暗与死亡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由物及空,从物体中可以知道空间的存在,从人生的匆匆而过中可以看到时间的存在,从人身上可以看到精神的存在。
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任何客观存在都需要我们去感觉,才知道它的存在。那么我们是如何感觉到时空的存在的呢?
空本身什么都没有,我们实际上是通过一般物来认识空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空是感觉到的,是人的感觉。不过话说回来,我们感觉到空,并不等于空是我们感觉的产物。在第一部分中已经说过了,主观是用来感知客观的,空同样是客观存在(这是第一性的)。
从物体中,能够感知空间的三维;从生老死中能够感知时间的流变。物体产生空间,缺失固定规定的一般物产生时间,可灭物产生灭间。
灭间包括空间和时间,但是灭间又没有空间大小,也没有时间的长短。
这句话听起来非常玄,简直太高深了,爱因斯坦都未必能懂,我们这些一般人又如何能懂呢?
其实灭间好熟悉好熟悉的,每个人都再熟悉不过了。
灭间就是黑暗!
咦?没有听说过哟。
黑暗有大小吗?
好像有,无边无际。其实这种感觉是错误的,黑暗本身并没有空间的大小,只是黑暗充满着空间而已。
黑暗和黑色不同,黑色是一个事物的属性,而黑暗是存在的,是作为第一性而存在的。一切时空都在黑暗中存在。
但是黑暗作为灭间,却不能表达出精神的意义,而精神空间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精神是建立在生命基础上的,是具有灭性以后的产物,因此精神是黑暗以后的事情,穿越黑暗,就到了生命的彼岸。
可灭物产生灭间,生命体产生精神空间。精神空间是建立在心的基础上的,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世界,这个世界实际上只是一个虚世界。黑暗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体验的,它对任何一般物都是有效的,是客观存在的。心灵最惧怕黑暗,因为黑暗和死亡是兄弟。
主观空间是由自我意识产生的,精神空间是由生命产生的。我永远生活在我的主观空间中,而生命则生活在这个精神(爱、美、正义、道德)的世界中。
下面来总结一下空间的类型:
S空间(Space):客观物的空间。
T空间(Time):时间,时间物的空间。
I空间(I):主观空间,主观世界。
E空间(emotion):意识空间,精神空间。
一般物的规定越少,空间越高级,也就是越“空”,容纳的东西越多。空间的变化是从有到无,从完整到破缺的一个渐进的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