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章 心理医学的特征与任务

 忻家陶然公 2011-03-23

第二章 心理医学的特征与任务

    心理医学明确地指出,她是医学的一个分支而不是心理学的分支,这就决定了她的医学任务。

第一节  心理医学的定义描述

    高科技信息时代茁起的新兴科学大多是边缘型、杂交型的科学,因而很难用简短的语言给她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心理医学也是这一类型的科学,因此只能作以下的定义描述。

一、心理医学是一门医学科学。

    心理医学是一门医学科学,她既是为医学临床实践服务的实用医学,也是研究新时代特征医学问题的理论医学。新时代的医学,其内容和服务的方式方法以及治疗的手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尤为重要的是其观念需要更新;为此,这种转变的原因和机理需要从理论上予以解释,其转变的速度需要理论的导向和指导;而新的观念更需要深入的理论阐发,以及随之而来的许多问题都要从理论上深入的研讨和开拓新的领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医学也是一门任务繁重的理论医学。

    由于本书在当前研究理论的目的还仅只限于解决当前实践的需要,所以只关注、阐发对实践有关的理论(而对关于有深远意义的理论问题则有待今后的继续);因此,凡是与上述意义有关的内容和项目都是心理医学研究的对象和服务的范围;解决上述内容中的各类问题就是心理医学的任务。

二、生物医学是心理医学的母本。

    心理医学是一门从生物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或衍生出来的医学。因此,生物医学是心理医学的母本。

    可是,心理医学虽来自生物医学,但经过发展成长壮大后,它们已基本完全不同。两者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成长时代的特征不同,病谱病种已经发生变迁,因而在对待新病种的认识上、诊断治疗的观念与方法上存在差异。由于新的时代新的病种的出现,原有的生物医学日益显露出不相适应的困境,因此必须进行观念和方法的更新;这种更新又必须是质的更新。心理医学就是经过这种更新发展起来的医学。所以,虽然生物医学是心理医学的母本,但心理医学并不等于生物医学的翻版。

三、“心理”是心理医学的核心。

    心理是一极其复杂的现象,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与现代医学有密切的关系。新的医学所以命名为心理医学,就是因为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心理”这一命题上。因此,“心理”是心理医学的核心。

    心理医学研究心理的任务,主要在于研究心理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机理、地位以及其它相关的各种课题。心理医学以心理为重点、契机,为医学的发展、开拓新的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心理医学中的心理内涵涉及众多的学科和领域,它既是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的范畴,更是医学、生理学、神经学的重要内容;在当代,又是人体科学、脑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心理医学研究心理,就必须对这些内涵、内容有详尽的了解;尤其是对新兴的人体科学、对大脑奥秘的探索,更需要关注和参与。

    由于近代的高科技进入了人体科学的开发研究领域,参与对人体的“特异功能”、心灵、灵感的探索,从而使人们,对人体的“意念能量”的了解已有好多端倪发现(详见第五章第三节)。因此,心理的能量、心理信息的载体、心理力的本质,通过高能物理学的理论、手段参与研究,定将会有更多的了解。“心理”将不再是虚无飘渺不可捉摸的概念。心理将是一个具体的、力学范畴的对象。“心理”的力,据有些专家的推论意见,是超光速、超时空的。如果这一力学的建立和对其规律的掌握,那对医治癌症一类的的病魔以及发掘人体的潜能和智力,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对整个科技界也将发生巨大的影响。心理医学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以心理为轴心,把对心理的研究,运用心理的功能、能量,来发掘、开拓、创建新型的医学。

由于心理医学还在继续发展,因而心理医学的定义是发展型的,除了上述的几点的描述外,一时还难于绝对界定。

第二节 心理医学研究的对象

一、研究“心理”在心理医学中含义


    心理原是极普通的词汇,但在近代科学高度发展的时代,心理的含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致使原有词汇的含义已包含不了它的全部含义。由此也可看到,心理的含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在古代社会中,心理的概念是抽象的,有很多说法,因此人们常把它看作神秘、玄学。由于心理只能臆断,不能实测,更不能量测;所以有些学者认为心理学是唯心的科学,近代还有人称其为伪科学。上一个世纪,科技发展的时代,心理已经可以用实验的手段进行研究,心理可以分解、可以量化,这时就产生了科学心理学。

 


    社会学范畴的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态心理的发生、发展、发育,社会的伦理道德、人际关系以及人行为的反映;医学范畴的心理学,尤其是神经生理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脑神经中枢的高级生理活动。

 


    当代,人体科学崛起后,心理一词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人体科学中的“心理”可以看成为物质。心理含有信息能量。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些科学家认为,心理信息能量实质上是量子力学研究、量子力学范畴的有形微粒。有微粒就可以测量。因此,心理本身就是物质。

 


    心理信息能量的探索,将是人体最大潜能的发掘。心理医学中,关于心理的含义正朝着这一综合的方向发展、延伸、研究和应用。

 


    “心理”既是社会学的,也是自然科学的,但更是超界限的、是现代新兴的前沿科学。这一“心理”就是心理医学所要研究的重要对象。

 

二、研究心理医学的特征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1,研究整体论特征

 


    心理医学是整体论的医学,人的医学。奥秘的心理是人独有之物,它既是人大脑高级神经中枢生理活动功能的表现,更是人体最高的主宰。人体的整体活动都在心理的主宰控制下进行;人的健康与疾病也都与心理功能息息相关。研究心理就是研究整体;研究整体就必须研究心理。

 


    人体以心因性因素为主的疾病,其主要表现是心理功能的紊乱和障碍,对这一点已用不着怀疑其是否是整体性疾病;但人体以体因性因素引起的疾病、表现为机体某个局部组织、器官的损害炎症,则一般总是认为是局部性的疾病;其实,这也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心理医学同样强调局部与整体的密切关系,强调局部疾病的整体性以及与机体整体状态和整体功能尤其是整体的心态、情绪、认知等心理活动的密切关系。这就是说,心理医学不仅仅只看到和只关注机体局部的疾病、局部的病灶,而更重要的是重视和关注的是整体的人。治“病”与治“病人”,虽仅一字之差,但却有根本的区别。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理医学既是整体论的医学,也可以说是人的医学。

 


    2,研究大写“人”的特征

 


    心理医学中关心的人,不仅仅是病人,而且还包括第三状态的人和健康人;也就是说关心所有的人。

 


    “病人”的概念似乎极其简单和明确,根本用不着讨论。这在过去可以这样认为。但在心理医学中,由于医学概念的扩展和延伸,从而也赋予了新的涵义。病人、健康人、第三状态人在心理医学中其含义都是相对的,只是因为研究论述的需要才将它们分别命名,而实际上并不能绝对割裂。健康与疾病在生物医学模式的医学中区别很简单;但在心理医学模式中就要赋予新的含义;由此也派生出了“第三状态”的概念。第三状态是一种处在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也就是说,它既不是病,也不能算健康。因此,第三状态的人,虽不是病人,但也并不健康。所以,这种人在心理医学观点来看,同样要像对待病人一样予以关心和处理。

 


    正常人的健康也是相对的,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在信息社会中的心理健康,无时无刻无不受到周围环境、生活方式、工作条件和人间关系等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果不加重视和保护,极易受到伤害,发生心理功能紊乱而发病。心理医学既是综合所有医学中的先进内容而发展起来的医学,所以就必须,既关心病人的治疗,更必须重视、关心正常人的疾病预防和保护,以及提高健康的质量,尤其是要重视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心理医学中的人包括了正常人、病人和第三状态的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医学是人的医学。日本学者石渡隆司在介绍日本“人学”的概念时说,从世纪后半期起到20世纪初医学被确立为一门自然科学;但至,20,世纪,70,年代后,医学又从生物学向“人学”转变。这时起人们开始注意到,不把医学当作人学看待,就不能达到医学的目的。石渡隆司设计了一种心身关系模式图:(图略)

 


    石氏把心身关系分为上力和下力,精神的力为上力,生理的力为下力;二力均衡方能取得心理和社会的平衡,二力不均,平衡破坏。石氏认为,以往生物模式医学只偏重下力而忽视上力。

 


    石氏的学说对心理医学强调“人”的特征,有借鉴意义。

 

,
    3,,研究心理在整体生理活动时的地位,

 

,
    心理是人的主宰,是主心骨。心理主宰人的思维与行为时,是有意识的主宰。有意识主宰表现在人的想象力极其自由,可以随便怎样想,可以想,可以不想,可以往好处想也可从不好处想,不愿想就可以不想……;同理,行为动作也是如此;这就是心理对思维行为的有意识主宰。正常人的说话、做事、行为的方式方法都是由心理主宰的。

 


    心理不仅有主宰人的思维行为的有意识主宰,还有主宰人体植物神经、内分泌、免疫以及机体所有生理活动的无意识主宰。说这种主宰是无意识的主宰,是因为它是人意识感觉不到的主宰。

 


    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方面来说,可以分为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两类。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因为经过特殊训练的的人可以部分地将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曾经发现有些经过气功锻炼的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常人不能控制的血压升降。由此可见心理主宰的是人的整体。日常心理对生理的无意识主宰,是情绪起了中介桥梁作用,也就是说心理通过情绪的变化影响着整体的生理功能。(详第七章情绪学说)。

 


    心理主宰思维行为是有意识主宰很容易理解,人们早习以为常,所以并没有人去研究过其中的规律和正确地加以在医学中的运用。实际上它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心理对内脏生理功能的主宰由于是无意识的主宰,所以更没有人会去注意它的存在和意义。现在心理医学通过神经心理学、生理心理学以及心身医学的研究成果,以及自身的研究才发现/和把它提到到重要的位置上来、而成为心理医学重要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三、研究情绪、意志在健康与疾病中的地位。


    心理是大脑皮层(尤其是前额页部位)的功能,是高级神经中枢的最高功能。这一功能不仅表现在人的思维、意识、智力的功能,还表现在对皮层下次级中枢的全面影响和直接调控功能。皮层下次级中枢存在有植物神经中枢、垂体促内分泌腺活动中心和免疫系统活动的三条主干。高级与次级之间既存在有形的联系(各级脑间的皮质束),也还有无形的体液调控联系。这些有形的无形的联系就是心理主宰生理的物质基础。

 


    情绪与情感是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内容。 情绪中枢于皮层下的边缘系统、网状结构,它们是位在高级中枢与次级中枢之间承上启下的结构。因此,无论在功能上或结构上,情绪都是使心理与生理沟通的桥梁。 心理活动通过情绪变化影响生理功能。 体内的生理活动变动同样会反过来使人产生一种感受和体验而影响着人的情绪。一个人患病时体内发生激烈生理变异,情绪就会随之波动;反之,不稳定的和异常的情绪同样会造成生理功能的异常和减退;甚至,有些时候,某些病人的意志可以直接决定维持人体生命的心跳、呼吸这一生命中枢的生理功能的强度。因而,在危急情况下,也可以说,病人的意志决定着病人的生命。以下是作者亲自遇到的一个很有意义的病例: 

 


病例,1 ,陆××, ,男, 35,岁, ,农民, 1960,年,4,月,28
日急诊来院。二天前因农活劳累又遭雨淋受寒而突发高热、咳嗽胸痛起病,翌日急骤恶化而来院求治。体检:神情淡漠、恍惚,危急病容;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四肢厥冷发腻,脉如游丝;血压测不出,心率,108,次,/,分,右上肺叩诊浊音,听诊为管样呼吸音;验血:白细胞19600/mm3 ,中性,92 % ,。最后诊断:中毒性肺炎,败血性休克。当时患者病情十分危急,由于县医院设备不全,即用救护车转送市级医院。转运途中,历时,4 0,余分钟,道路颠簸,患者生命危在旦夕;然而病人意识始终清醒,并有强烈求生欲望,不断低声呼叫:“救救我……救救我……”;因此,虽然病情极其险恶,但终于坚持到达市级医院。该院设备良好,抢救组织齐全,当病人一进入急救室,抢救警铃立即响遍全院各个角落,数分钟内抢救小组七、八个成员全部到达岗位。可正当抢救开始的瞬间,令人惋惜的事发生了,患者停止了心跳呼吸,以致抢救措施再也无能为力,病人终于死亡。

 


    这一病人能在极其恶的环境下坚持了,4 0,分钟而使生命不绝,但一进入优良条件的医院中却连一分钟也等待不及而撒手西归。这应该怎样解释呢?这是否可以说,意志不仅主宰着人的行为,而且也主宰着人的生命。

 


    意志主宰人生命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众所周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就是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亲身的经历,保尔·柯察金在一次冰天雪地极其恶劣环境中执行任务时染上了伤寒,体力不支,孤身一人倒埋在风雪中而失踪。同事们花费很大的力气找寻无着,都认为他必死无疑。然而几年后,他却又奇迹般地出现在人世间;这是否也可以说,只有像奥斯特洛夫斯基这样意志坚强的人,才会出现这样的生命奇迹。

 


    心理、意志、意念具有巨大的物质能量,这能量正是目前世界各地人体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详本书第五章讨论)。这些内容也是心理医学研究和发掘人体潜能医学的重要参考内容。以上的例子是推测。推测不能算科学。但神经生理学告诉人们,只要有神经张力的存在就会不断有神经介质的分泌;强烈的意志欲望就会使中枢维持一定的张力。这就是意志能主宰生命的有力依据。

 

四、研究心因的概念和心因性疾病


  “心因”是心理医学重要的研究内容。然而对“心因”的命名,国内外的观点不完全一致,国内有些学者引用国外的非议来否定心因的存在,从而反对心因的应用。当然他们的反对都有反对的理由,但那时的心因概念,并不完整、也不齐全。本书的心因及心因性疾病的概念有特定的涵义和使用的范围,与以往的心因已有极大的差别而不能相提并论(详第四章),因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也就成为心理医学研究和论述的重要课题。

 

五、研究医学模式及其演变。


    医学的发展同其它科学发展一样,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研究医学模式的演变是研究医学史的一个压缩模型,从医学模式演变中可以看到医学发展的轨迹和规律。研究这一规律就能更好地发展和完善医学自身、认识自身以及看到今后发展的方向。

 

六、研究临床医学的新概念


    临床医学是心理医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和内容。在生物医学模式时代,临床主要指的是医院的病床边,临床医学的对象就是病人。医学模式发生转变后,临床医学的对象扩展到所有的人,临床不再局限于医院的病床边了。因此,原有的临床和临床医学的概念必须转变,必须赋予新的内容和意义。
    心理医学认为,凡是涉及到人的医学问题、直接处理人的医疗问题,不论它是在医院病房的病床边,诊疗室的诊察床边,或者是在家庭里都应包含在临床医学的范畴内,都是临床医学研究的范围和课题。以往的临床医学,其主要内容是诊断和治疗;今天的临床医学,必须包括预防、咨询和宣传教育。以往把医生分成:临床医生,保健医生和防疫医生;今天或不久的将来,除少数专业性特强的医院外,主要的是全科医生。
    此外,随着临床概念的变化,病人的概念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往的病人主要指机体有器质性病变者,也就是有病灶者,因此医学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病”;今天病的概念必须扩展到心理功能的异常,而不一定要查到病灶,因此医学服务的对象是“人”。由于心理医学的临床概念,特别重视和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保持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其重视的不仅是生物机体器质上的完整性,而更关心的是人的心理平衡、情绪稳定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医学研究的是包括病人在内的所有的人、和包括病灶在内的人的整体。由此可见,心理医学研究的临床是一种新概念的临床。这一概念建立在新的医学模式基础上。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新的临床医学也就是全科医学,包含有预防、康复在内的医学。

 

第三节 心理医学的任务

一、研究医学理论


    心理医学是一门新崛起的学科,它既是新 医学模式的产物,也是促进推动医学模式、加速转变与更新医学模式的催生剂;它既是时代实践中的产物,也是将成为转变医学观念的理论导向;为此,心理医学本身必须具有完善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心理医学研究的理论内容包括下列各点:

 


     1,,阐明心理医学的定义;

 


     2,,论述心理医学与相近同类学科(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心身医学等等)的关系与区别及其依据;

 


     3,,阐明生物医学必定向心理医学转变的规律和理由及其理论依据;

 


     4,,论述心理医学产生的时代特征以及这一时代中新的心因性病种病谱发生的由来及其规律;

 


     5, ,论述心因及心因性疾病的概念和理论,以及心因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由于心理医学是新生的学科,而且希望改变原有过时的医学观念,使之成为新型的医学,为此,心理医学就必须提出足够的理论依据,所以心理医学又是一门重要的理论医学,而研究理论就成为心理医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更新医学观念,创建新的医疗、保健规范


    生物医学的成就与贡献无庸赘述,其科学性、先进性也都早已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中,因此,要想更新生物医学的观念决非易事。作者曾经问过一位资深有成就的心血管病专家、关于病人心态、情绪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药物治疗的成效有否影响时,得到了他肯定的回答;但进一步问他是否对心理医学有兴趣时,他却说,我现在的工作够忙的了,那还有时间去学另一类新的学科。事实确是如此,这位同事的想法具有代表性。由此更加增大了更新观念的难度。

 


    想改变原有的医学观念,不仅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件需要大量有足够理论依据和有说服力材料的工作。当心理医学能够提出一套新的医疗方式方法,而且能得到实践证明行之有效,解决了原有医学难以解决的医疗问题时,人们的观念转变也就比较容易得多了。笔者本身就是从这种实践的体会中转变观念的。下举一例予以说明:

 


    例,2 ,何×, ,女, 22,岁, ,未婚, ,务农。患者平素体键,但有贫血史;,1977年,3,月因发热十余天原因不明,曾用庆大霉素治疗,无效,而于,4,月,3,日住院。入院诊断为,FOU,,用青、链霉素肌肉注射治疗,红霉素静脉滴注,但效不佳,热不退;热呈驰张型,血沉
70,~,115mm/,小时;,6,日摄胸片发现,确诊为粟粒性肺结核;此后即开始三化抗痨治疗:异烟肼、对胺柳酸口服,链霉素肌肉注射。然而,经过十余天的住院,正规抗痨,患者病情不仅未见好转,反而全身情况更差,故于,4月,14,日自动出院,进行门诊随访继续三化抗痨。,5,月,11,日胸片复查,病灶不仅未见改善,反而更甚扩展。至,5,月,24日全身情况恶化,转而改用中药医治疗。中西医病案曰:重度贫血,营养不良,面色失华,大肉瘦削,肌肤甲错;精神极度萎靡软弱,面容僬粹,目光忧虑,腹部膨隆、水腹如鼓、肢体凹陷,按之没指。此时患者精神已垮,悲观想自杀,举家忧愁。笔者审阅了全部病史及体征所见,考虑到西医正规抗痨治疗已三月余,而病况豪无起色,故转而采用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语曰:病缠日久,精气大达,脾失健运,肺失治节,肾失开阖,以致水湿雍滞,腹膨肢肿;脾气不能输精,致肤失荣华,形瘦肉削;但症虽见神情萎顿,可尚清明不乱,目光虽甚忧虑,但尚灵活有神,故仍属可治之症;现实邪虽存,尚不太甚,唯正气已伤,内涵抗病力极其衰弱,治则宜先扶正培本:参健脾、益气壮阳,再辅以抗痨。首方以健脾益气培土生金为主,端入桂附、温肾利水,以消阴霾之法。方剂:太子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山药、扁头、桂枝、附片、仙茅、鸡内金。服5,剂后,自觉症状已有改善,纳食渐开肿势稍退:再以原方,7,剂续服。,6,月,18,日三诊时已大有起色,阳气渐回;唯肺尚有蒸热稽留,参附之剂,慎防热阻;故于前方健脾益气复入芩部,以清伏热。又七天,四诊,食量大增,日纳斤许,体力倍加,浮肿尽退,体重反增十余斤;精神振奋,目光明亮,尽扫抑郁厌世之情。转方质重补血为主:全当归、大熟地、何首乌、五味子、淮山药、勾藤、磁石、黄芩、百部、白芨10,剂。再后,中药停服,西药则以异烟肼、对胺柳酸维持。,9,月,8,日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近四个月后随访,病已基本痊愈,正在参加农田劳动,与初诊时宛若两人;再拍胸片复查,, ,病灶全部吸收。
从上述病例的诊治经过,来对比中西医的理论和实践治疗方法,可以看出两者有明显区别。按西医的理论,西医的诊断是完全正确的,治疗也无可非议。然而其结果,不仅毫无疗效,却日益恶化。究其原因,西医的主要问题是,光着眼于病灶而忽略人的整体。中医的观点则与之相反,不拘泥于局部而重在整体,即先培本而后治标,因而终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里的区别,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观念。西医的观念注重的是病,中医则在于人。心理医学的任务就是要更新医学观念,创建新的医疗方法和保健规范。

 

三、诊治心因性疾病,保护心理健康


    实践是心理医学的最终目的,理论的研究为的是服务于实践。心理医学的实践就是诊治、预防心因性疾病,保护心理健康。

 


    ㈠诊治心因性疾病

 


心因性疾病是心理医学实践任务的主体。占本书最大篇幅的中篇就是心因性疾篇。在这一篇中论述了心因性疾病的发病原因、机理、诊断、治疗和预防。

 


    虽然现代社会中心因性疾病将会越来越多,但体因性疾病仍占有一定的地位,而后者中随着时代特征的转变,当一旦患病后,其心理问题也必将成为医学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型年代还并不太长,因而现代是两种模式并存时代,疾病也就有心因性、体因性之分。实际上科技越是高度发达,两种疾病的绝对区分也将越来越难,而相互混合也将越来越多。例如高血压问题,初起时可以是由于心因,以后发展到心血管器质性的损害时则又可变为体因;而如果这时患者情绪焦虑、极度恐惧,那么心因又成为主因。这种情况在纯生物医学模式时代是很少见到的。心理医学诊治心因性疾病的任务就包括这些内容。我们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简称为心理医学模式,是因为心理在其中起主导地位;心因的与心因性疾病的概念也与此同理。所以心理医学除诊治心因性疾病外也包括重视体因性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心理医学并不排斥生物医学的实践,要求的只是改变其观念,改变其单一的、只重视的躯体治疗和原有的躯体健康概念。心理医学与生物医学另一个不同点是在于对待,CURE,与,CARE,的观念和方法问题;生物医学只注意躯体器质性损害时才认为是疾病,所以其重点放在CURE,上,而心理医学更重视心理状态的变化和损害、重视心理与生理的有机联系、重视与强调纠正和稳定心态的重要作用及其地位,因此在进行,CURE,的同时更关心,CARE,。,

 


    心理医学除了强调心理治疗、心理调控、恢复心理平衡、纠正心理紊乱外也并不排除必要的化学药物、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以及化疗、放疗和手术;由于后者内容与生物医学相同,故不在本书中重复。
    ㈡保护心理健康

 


    心理医学是“人”的医学,这人包括健康人、病人以及第三状态者。人群中病人属于少数,非病人是多数;对病人的重点是治疗,对非病人的重点是保护,是预防。从心理医学角度来看,绝对健康的人也是少数;最大量者是第三状态的人。第三状态的人心理是最主要的问题,保护其心理健康尤其重要。因此,心理医学的任务中保护心理健康是一个非常突出的、极其重要的、也是非常繁重和庞大的任务。这一任务是现代医学的新课题。虽然这一课题也可列入预防医学范围,然而由于这一任务的内容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所以又与预防医学有极大的区别。生物医学的预防概念和内容的重点是在预防传染病,其主要的方法是进行环境卫生运动和饮食卫生消毒;生物医学对人群的健康体格检查,其重点在于发现躯体上的器质性病变,而对于心理健康状态和心理功能则并不注重,也无项目可查。心理医学把预防重点放到了心理健康上,以保护心理健康作为重要的目标,预防心理上的损害作为主要任务;对环境的概念从自然扩展到社会而且更重视社会环境的保护;在卫生运动方面更重视精神卫生、心理卫生以及人们的个性、行为的保;同时还注意预防人们由于心理挫折所引起的心理伤害,帮助人们建立心理防卫的概念和了解心理防卫的知识以及措施和方法。

 


 


 

 

 

UP

版权所有,转载需经本人认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