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黄帝内经》2

 贝勒爷贝勒爷 2011-03-24

中医治上火(1)

作者:徐文兵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老百姓熟知的疗法叫清热解毒,所谓清热就是用一些凉性的药,去平衡抑制热性的毒火。解毒其实是稀释凝聚的毒火,我刚才讲了火是热的凝聚,当你把热给他打散以后,这个火就灭了。
    关于火对人体的总的影响我们就说到这儿,下面我们分别讲一下各脏腑上火以后的症状以及相应的清热泻火解毒的方法。
    上火的“火”指的是“热的凝聚”,将它打散后“火”就灭了。老百姓熟知的清热解毒疗法,就是用凉性的药去平衡抑制热性的毒火,中医治疗火邪,讲究定性、定位、给出路。
    1肝胆火
    肝胆的火可能会因为饮食比较辛辣而引起,比如说老吃辣椒、喝烈酒,也可能因为情绪激动,肝火旺盛而引起。而我们今天讲的是六淫邪气里面外感的火热邪气引发的这种肝胆的火,病因和病机与七情和饮食引发的肝胆火有所不同。
    这种火容易发生在春夏之交,大家都知道,春天属于木,夏天属于火,而木和火的关系又是木生火。肝胆火的表现就是很多人早上起来会觉得口苦,刷牙的时候会有干哕,虽然没有碰到咽喉,但是有干呕。之所以变得这么敏感就是因为肝胆的热气带来的这种邪火上冲,严重的刷牙的时候会有牙龈出血。这些人应该晚饭少吃油腻、避免过饱,可以辅助吃酸寒性质的药物,平复收敛肝胆火气,比如山楂丸和乌梅汤。
    肝胆开窍于目,风吹眼睛容易引起眼睛痒和迎风流泪,而有了毒火以后,会出现颜色的改变和形状的改变,出现肿胀,甚至出现剧烈的疼痛,有时候还会伴有结膜的充血。有些人因为游泳得了红眼病,我们也把它归结为外邪所致的肝胆火。这些人可以采用火郁发之的方法,用辛凉解表的薄荷、冰片、木贼、浮萍等中药煎汤外洗熏蒸局部患处,还要忌食辛辣热性的食物。
    肝胆火易在春夏之交发作,使得很多人早上起来觉得口苦,刷牙的时候干哕,严重时还有牙龈出血。
    这些人晚饭应该少吃油腻、避免过饱,可以辅助吃酸寒性质的药物,比如山楂丸和乌梅汤。
    春天肝胆火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我们常见的带状疱疹,老百姓叫做缠腰龙。得了带状疱疹以后会出现这样的症状:发病部位的皮肤出现绿豆粒大小、张力很大的丘疹、水疱,沿神经分布,集簇状排列,呈条带状。如果发生在胸部、腰部,多自脊柱的一侧斜向前下方,极少对称发病。患此病者,轻者每簇可间隔有正常皮肤,病情严重者可融合大片的带状分布,数日后由澄清透明的水疱变为混浊的脓疱,部分可破溃形成糜烂。老年人多表现为大疱、血疱,甚至出现坏死。轻者三周左右即可自然干涸、结痂,脱落后不留瘢痕,重者病程可延长到一个月以上。老年患者常出现剧烈疼痛,影响睡眠,如果治疗不及时,在皮损消退后,仍遗留疼痛,数月不能完全消退。这是毒火没有完全发出的结果。
 

中医治上火(3)

作者:徐文兵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如果带状疱疹出现在头部、颜面,要警惕侵犯头面部神经而出现头痛、面瘫。如果眼角膜被侵犯,还可能导致失明。年龄大的、体质弱的及患有肿瘤等慢性疾病者,病情会更为严重。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还常见一种不全型带状疱疹,病人除自觉发病部位剧烈疼痛外,水疱不出现或出现得很少,很容易被误诊。
    治疗带状疱疹中医遵循这么几个原则:对于严重的带状疱疹,有疱疹的溃破、感染、流脓的必须要清热解毒泻火,因为这时候毒火已经入心,我们一般常用的方剂就是龙胆泻肝汤或者黄连解毒汤。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我们讲过的火郁发之,我们常用的药就是一些清轻上扬的药,比如说薄荷、蝉蜕,或者是白僵蚕,因势利导帮助人体把毒火发散出来。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治疗轻度的带状疱疹,用凉润甘缓的药物,缓解病痛,有个著名的方剂叫做瓜蒌红花甘草汤,效果很好。
    最严重的肝胆火就是现在流行的甲型、乙型、丙型肝炎,容易在春夏爆发,严重的会出现黄疸、出血和神志不清等症状。
    2肺和大肠火
    肺和大肠的火也容易在春末、夏天和秋初发生。中医认为火能克金,这种火热邪气鼓舞起来心火以后,很容易欺负他的下家,就是金,也就是伤害到人的肺和大肠。
    首先,这种火邪会耗伤肺和大肠的津液。我们都知道,肺叫手太阴,有司呼吸的功能,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推动全身的津液、体液的循环。当它被火热邪气伤害以后,首先出现的症状就是干燥干咳,这种火热邪气会把肺、支气管、鼻腔的黏液消耗掉,人就会出现鼻子发干、咽痒、喉痒、干咳的症状。有的人还会出现皮肤的干燥、瘙痒,以及皮肤红疹、瘢痕等,这都是火邪的伤害。
    对于这种火热邪气伤害肺导致的干咳,我们有一些酸甘化阴润肺的药物,另外加上一些辛凉、发散、解表的药物。一方面滋润保护我们的肺,另外,可以泻掉这些火热邪气。辛凉发散解表的药物一般我们会用到菊花、桔梗、薄荷、蝉蜕,润肺的药物我们会用到桑叶、麦门冬、天门冬、沙参等等,这时候切忌用一些辛温的、燥烈的、伤阴的药物。
    用白茅根煎汤煮水代茶饮用,对于预防和治疗火邪克肺引发的鼻出血有很好的效果。
    火邪伤肺的另外一个表现是鼻子出血。轻度的鼻出血,其实就是因为鼻腔黏膜干燥,稍微触碰抠挖导致渗血,不久就会结成血痂。中度的鼻出血,可以用凉水拍拍脑门、塞个棉球止住。严重的鼻出血,奔流喷涌不止,而且发作频繁,就需要通过手术或药物来治疗。用白茅根煎汤煮水代茶饮用,对于预防和治疗火邪克肺引发的鼻出血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治上火(4)

作者:徐文兵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火邪侵犯到大肠以后,会造成大肠津枯便秘,就像河里的水被烧干以后,船就不能行走了,病人会出现大便干燥,有的人会十多天没有大便。出口闭塞了,这种邪火就会往上冲,人就会出现夜不能寐,甚至看东西出现重影,中医称之为目不了了,睛不和。热邪再往里走,侵犯到心包和心以后,就会出现更严重的抽搐痉挛、神昏谵语这些症状,中医称之为撮空理线、循衣摸床。
    治疗这种肺和大肠的火热邪气造成的津枯便秘,中医用通腹泻热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釜底抽薪。就是说,当我们看到锅里的水开了以后怎么办?赶紧把灶底下的柴火给抽出来,让这火降下去。这种抽薪的方法其实就像拔开塞子一样,把在体内的这种燥屎排出去,也就缓解了上面的高热危急的症状。我们经常用的方剂有大小承气汤,用量和煎煮方法都有所区别,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如果出现了津枯肠燥的情况以后,也可以用灌肠的方法,用香皂、肥皂,或者甘油灌到肛门里面,帮助那些数日甚至十数日不大便的人排出大便。这样能缓解患者的一些症状。
    肺和大肠的火邪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它会进一步发展,就会转向手厥阴心包经。所以我们不能忽视火邪在肺的阶段,应当及时治疗,御敌于城门之外。
    3心包和三焦火
    由外感六淫邪气中的火邪导致的心火,容易发生在夏天,但是有时春末或秋初的时候也会发作。中医称之为温病,这个温是三点水的温。如果这个病出现大面积流行传染的话,我们就把它叫做瘟疫了,这个瘟是病字旁的瘟。
    心包是保护心脏的门户,也就是说,突破心包以后,它就会直接伤害到人的心神,就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火热邪气侵犯到心包以后,有什么样的症状呢?这个门户具体在哪儿呢?其实就在我们的哽嗓咽喉,也就是大家现在所熟知的扁桃体。
    五脏在体表都有开窍,肾开窍于耳,肝胆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唯独心开窍的地方是舌。舌没有孔,不是窍,那么心包开窍于哪儿呢?就是我们的咽喉,而扁桃体就是守卫咽喉的卫士。所以,当心包感受热邪以后,就会出现咽喉的肿和疼,严重的会出现吞咽困难,吃饭喝水都咽不下去,还有的干脆就水米不进。这种咽喉肿疼一般都会伴有高烧,这种高烧是属于喜欢吹凉风、喜欢凉快地儿,不怕冷的那种高烧。
    当然现代医学对于这个症状的治疗方法是抗生素,大剂量的青霉素或者其他抗生素,实在不行就手术切除,眉毛胡子一把抓,婴儿和污水全泼出去。在古代,中医认为应该清除进入到心包的这种热毒,否则就会引起心律的紊乱,让人高烧同时伴有严重的心慌和心跳,另外,也容易患上现代医学所指的心肌炎。
 

中医治上火(5)

作者:徐文兵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怎么办呢?我们用内服药,就是非常厉害的苦寒、清热的药,比如说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等大剂量的苦寒药,需要的话还可以加入牛黄、羚羊角这些有透解功能的辛凉药物。有人会问,我咽喉肿痛灌不下药怎么办?中医还有外治法,一般我们用冰硼散,吹到人的咽喉上去,这样人就会不停地流出一些痰涎,痰涎流出来以后,肿胀就会消。古代还有挑脓、刺破脓肿的办法,就是把扁桃体的脓肿挑破了,让脓排出来。排出来以后,热毒泻掉了,体温也就下来了。只不过现在的医疗环境不太认同中医的这种治疗方法,大家都做扁桃体手术去了。我个人认为,不要轻易切除自己的扁桃体,它除了生理上保护自己的心神以外,还有一种心理和精神上的保护。很多后期得了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的病人都有扁桃体切除的病史。
    热毒上攻会导致扁桃体肿大,但不要轻易切除扁桃体。
    它除了生理上会保护心神以外,还有一种心理和精神上的保护。
    心包对应的腑是三焦,受了火热毒邪以后,容易出现的症状就是淋巴结的肿大。淋巴结一般分布在我们的下颌、腋下、大腿窝等处,这些地方突然出现了红肿热疼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淋巴结附近有了伤口、破溃或者病菌,比如有了口腔溃疡或者牙龈的感染以后,就会在下颌淋巴出现肿疼,有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会容易在腹股沟附近的淋巴结出现肿疼,这都是热毒侵害到了三焦的表现。
    中医一般用一些清热解毒散结的药物来治疗,效果非常好。这些药物我们常见的有夏枯草、连翘,还有时候会用到玄参和生牡蛎、浙贝母。毒火比较重的,我们要用蝎子和蜈蚣等虫类药,以毒攻毒。
    4脾胃火
    首先我们还要强调一下,我们这里讲的是六淫外感导致的脾胃火。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胃受了火邪首先表现在口唇干燥、脱皮,甚至有些人口唇干裂出血。其实很多人已经注意到了,这与人所处的地域环境和气候变化都有关系。南方尽管热,但是比较湿润,北方热而且还干燥,所以南方人到了北方,容易出现口唇干裂。很多人会抹唇膏来缓解,反复涂抹,但是治标不治本,只能掩盖症状。现代医学会把这种症状诊断为唇炎,也就是口唇上火,有了炎症,适当涂抹一些外用药,这样做效果也很好,但是容易复发。应该把脾胃的火热邪气驱赶走,让脾胃自身产生的津液能够滋润濡养到这个地方。
 

中医治上火(6)

作者:徐文兵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的治疗方法就是清除脾胃的火邪,一般我们用的药物是辛凉入脾胃的药物,比如说,秦艽、银柴胡、胡黄连,这些药物能够帮助消化掉人体的食积,另一方面能够宣散或者驱赶脾胃中的邪火。当然,我们建议本身就患有唇炎的人,一定要注意饮食清淡、凉润,不要吃过于辛热、辛辣的食物。
    脾胃火的一个表现是口腔黏膜容易出现溃疡,即口疮。
    这是因为心火过于亢奋,影响到脾胃,
    导致食欲亢进,特别愿意吃滋味厚重的食物,造成口疮。
    这种口疮应该用苦寒、清心火的药物,如黄连、栀子、茵陈等治疗。
    脾胃火的另一个表现是口腔黏膜容易出现溃疡,就是口疮。导致口疮的原因有很多,如心火过于亢奋,人会出现食欲亢进,吃的东西多,而且特别愿意吃那些滋味厚重的东西,不吃不解馋。这种心火会造成脾胃的火,因为他们是母子关系。这种口疮我们应该用一些苦寒的、清心火的药物,像黄连、栀子、茵陈等等。
    另外一种火,是我们吃的东西引起的胃火导致的,这种胃火也不完全是真火,它是一种吃进去的东西不消化,在胃里停滞过久,就好像把一堆东西渥堆、发酵,产生的热一样。简单说,就是食积导致的这种反复出现的口腔溃疡。这些人往往会表现为腹部比较坚硬、比较凉,而上半部分又是一副火烧火燎的样子。这种情况应该用消化食积的方法,通腹泻热,把胃里面的积滞解除了,把胃的功能恢复了,口疮也自然会痊愈。
    我们今天说的这种脾胃的火,与季节变化有关,而且有时候与女性的生理变化周期有关,每到来月经的时候,会定期出现口腔糜烂。这种情况其实也是一种火热邪气潜伏在脾胃里面,到了月经期来的时候,肝气一旺,肝木克伐脾土,脾土一弱,火就表现出来。治疗这种与月经有关的口腔糜烂,我们一般用升阳散火、固摄脾土的方法,用偏于芳香,偏于辛、微温的药物,帮助脾胃把这种湿气、火气散出去,就是所谓的火郁发之。所用的方剂叫做升阳益胃汤,或者用逍遥丸。
 

中医治上火(7)

作者:徐文兵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5肾火
    很多懂一点中医的朋友会问,肾在五行里面属水,怎么会有肾火?其实中医把任何脏腑都分为阴阳两个方面,肾本身有肾阳也有肾阴。制造人体的津液、体液输布到全身,帮助人平静、降温的功能我们叫肾阴;另一方面把这些阴液化开输布到身体的动力或者能量我们叫肾阳。我们知道肾阳不足的人往往会出现阳痿早泄,或者是遗精和遗尿。那么如果肾阳过亢,我们就把它称为肾火。很多人知道,到了更年期的女性会出现烘热、出汗、手脚心发烧的这些症状,其实这都是肾火的表现。而我们今天讲的是由外来的邪气激发起人的肾的阳气和能量过于亢奋导致的疾病和症状。它最大的表现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青春痘。
    现代医学认为,青春痘跟人体到了青春期性成熟,激素水平高低和分布的部位有关系。中医认为,外来的这种火热邪气把人的肾火肾阳鼓舞起来以后,同样会引起人的肾阳,就是刺激人的生殖功能的阳气出现了亢奋,就会导致人出现痤疮。《黄帝内经》说过一句话,“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什么意思呢,中医讲的劳有的时候特指房劳,也就是性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当人出现这种情绪感情,涉及性的波动以后,人会出现脸红、心跳、出汗,而当这时候又被外界的风热风寒邪气一吹,容易郁闭在皮下和肤内,出现郁结而形成痤疮。
    很多老百姓管痤疮叫“骚疙瘩”,什么叫骚疙瘩呢?就是人在动心发情的时候,会在体液汗液里面分泌出自己特有的那种激素和味道,而这种味道和激素如果不得宣泄,就会郁闭在体内,形成一种红包,这种红包如果不能很快得到消除,它会出现感染,有的会变黑变紫,有的抠破以后,还会留下永久性的疤痕。那么怎么治疗这种外来邪气勾起人的肾火?我们有两个方法:第一我们要从内部制约它。我们知道土是能够克水的,也就是说人的脾胃功能如果正常的话,可以平衡和抑制肾的阳气,不让它乱动。为什么有些人会长痤疮,有些人不长呢?差别就在这,就是说这些人的脾胃功能好,那些人脾胃功能差。我们经常看到那些把自己脾胃功能伤害的人,反而会出现大面积的痤疮的爆发,有人会长在脸上,有些人还出现在后背,他们是怎么破坏自己脾胃功能的呢?无外这么几点,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或饮食生冷。
 

中医治上火(8)

作者:徐文兵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所以治疗这种痤疮,我们首先就是要帮助人恢复它的脾胃功能,也就是恢复制约肾火的土的功能,脾胃功能一弱,就像家长管不住自己的孩子一样,孩子就在那乱跑乱跳、探头探脑,脸上就会老鼓起红包。把脾胃功能恢复以后,我们就会用一些帮助人收敛肾精,宣散外来邪热的方法,用一些比较温性的中药来治疗这种痤疮。我们治疗痤疮,切忌用苦寒伤胃的药。很多人一见痤疮就是火,然后用凉药,一吃凉药把胃伤了,结果导致痤疮此起彼伏,越治越多。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到了夏天,容易出现痤疮的季节,要喝热饮。
    还有就是,有了痤疮以后,我们切忌去为了顾及自己的面子,去挤去抠去挠去刺激它,一定要通过内部的调理来达到根本上治疗的目的。
    肾阳过亢被称为肾火,它最大的表现就是生青春痘。
    切忌为了顾及面子,去挤、去抠、去挠、去刺激它,要通过内部的调理来达到治疗目的。
    夏天是容易出现青春痘的季节,建议大家越到热的季节,越要喝热饮。
 

小暑——话解暑

作者:徐文兵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小暑——话解暑
    在外感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中,唯独暑是个复合邪气。因为夏天温度和湿度都高,所以火邪和湿邪组合起来侵害人体,就导致了中暑。我们来看看暑字,上面一个日,代表毒热的太阳当头照,下面也有一个日,代表被太阳烘烤灼热的大地,中间的土,代表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所以造成暑病的原因,首先是伤害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然后又感冒了火热邪气。
    因为“暑”是复合邪气,所以它的表现也兼有火邪和湿邪的特点:首先它会出现火邪致病的高热、惊厥、抽搐、昏迷的症状;同时也伴有湿邪致病的胸闷、纳呆、呕恶、腹泻、黏腻、污浊、缠绵胶着的症状。按说湿气是阴邪,似乎应该能平衡火热邪气,但是恰恰相反,就像人在大海中航行一样,尽管周围都是水,但是无法饮用,缓解不了焦渴。这样一来,火热邪气本身就大量消耗人体的津液,加上脾胃被湿气困厄,又无法消化吸收外界补充的水液,就像把锅放在火上干烧。所以暑病的危重程度有时候比单纯感受火邪要严重得多。
    暑病既然复杂,治疗暑病就如同抽丝剥茧,要分轻重缓急,标本兼顾。
    首先要给外感邪气以出路。对中暑高烧的人,切忌用冰袋冷敷,那样做的结果就是把火热邪气遏制在体内,伏邪内窜深入,到了心包和心,就会变成危重症。应该用酒精,或金银花露等酒精制剂擦洗体表,利用酒精挥发带走热量的原理宣散热毒。
    治疗暑病如同抽丝剥茧,要分轻重缓急,标本兼顾。民间有一个方剂,叫做“六一散”,是将滑石和生甘草以六比一的比例配成,
    在小儿洗完澡之后涂撒,既可防止痱毒,又可以预防湿疹,价廉且疗效显著。
    其次,要恢复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打开膀胱的通道,把水饮痰浊湿气排出去。这种治疗尤其适用于中暑以后尿闭、尿少、小便短赤、淋漓涩痛,但是腹中胀满,甚至有水鸣音的人。中医经常使用的方剂叫做六一散,成分也很简单,滑石和生甘草,比例六比一。方剂不仅得名于此,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根据易经理论,天一生水,地六承之。这个方子能帮助化生津液。“六一散”的应用很灵活。如果兼有心烦不安的情况,可以加上少许朱砂,这叫“益元散”;如果是目赤咽痛,口舌生疮,可以加少许青黛,名为“碧玉散”;如果有轻微的发热、头痛等症状,可用鲜薄荷叶煎汤或捣汁一同服用,名为“鸡苏散”。这些方剂,都是夏季治疗暑病的良方。民间还有一种用法是以“六一散”给小儿洗完澡之后涂撒,既可防止痱毒,又可以预防湿疹,可谓价廉而疗效显著。
    把湿气排出去之后,还要振奋恢复脾胃的生机和功能。大多数中暑的病人,脾胃都被阴寒湿气伤害,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其实这是人体自我恢复自救的表现。医生不应该粗暴制止,而是要因势利导,及时补充体液,同时用一些芳香化湿、振奋中焦阳气的药物,比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等。十滴水的作用要比藿香正气水更强烈,适用于那些除了有呕吐腹泻还伴有阴寒凝滞腹痛的人。十滴水具有健胃和祛风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因中暑而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过敏瘙痒等,还可以外洗治疗小儿痱子和冻疮。
 

急救三宝(1)

作者:徐文兵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急救三宝
    说到急救很少有人会想到中医和中药,事实上中药里面也有急救三宝,就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和“至宝丹”,主要治疗外感温热、火毒,它能够清热、凉血、镇痉、开窍,人们又叫它“瘟病三宝”。
    但是这三个药的药性不同,主治的症状也各有侧重。比如安宫牛黄丸性质最凉,适用于高烧不退,把人烧得神智昏迷、稀里糊涂的患者。紫雪丹或者叫紫雪散,它擅长息风镇痉,专门治那些高烧烧得人出现抽风的症状,比如会出现惊厥、烦躁、抽搐,而且会胡言乱语,发出响声的患者。至保丹对于高烧以后出现昏迷沉闷、九窍闭塞,你跟他说话他听不见,你让他喝药他嘴张不开,大小便也没有,这种不声不响的患者更适用。
    综合这些特点,中医口口相传,把这个诀窍归结成了“呯呯啪啪紫雪丹,不声不响至宝丹,稀里糊涂牛黄丸”。
    安宫牛黄丸这个方剂出自清代,中医认为,心在人体内像个皇帝,而心包是保护皇帝的外围的宫殿和宫城,所谓安宫是指服药以后能使心包的血热清除出去,使得我们心神得以安居其宫。现在的安宫牛黄丸因为动物保护有些药不能用,所以它的配方就有了一些变化,原来用的天然牛黄,现在改成了人工合成的牛黄。犀角不能用,改用水牛角的浓缩粉代替。这么一改疗效比传统的制剂确实差了一些,但是还有一定的效果。而且我们现在中医中药制剂又把剂型改变,还是用安宫牛黄丸的主要成分,但它不是丸药,而是做成了口服液和注射液,名字改成了清开灵,很多人用过这个药,它对于高热的退烧效果依然不错。
    紫雪丹在急救三宝里历史最悠久,它是粉状,有的做成小丸药,颜色是紫色,紫色的原因是里面用了朱砂和一些性质特别凉的矿物药。里面用的药物有生石膏、含水石、滑石,在古代还用了犀角,现在用水牛角来代替。还有羚羊角、木香、沉香、玄参、生麻、甘草、丁香、朴硝、麝香等。紫雪丹最擅长的就是清热开窍,对伴有惊厥、四肢抽搐的高烧、昏迷的患者特别适用。如今很多幼儿都因为高烧,迅速引起扁桃体发炎、化脓,高烧和抽风,这时候用紫雪丹就有很好的退烧止痉的作用,所以有幼儿的家庭,不妨在医生指导下准备一些紫雪丹,在必要的时候给孩子服用。

急救三宝(2)

作者:徐文兵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至宝丹里面有很多名贵的药材,再加上它疗效卓著,得到它的人如获至宝,所以起了这么个名。至宝丹古方原先不仅有犀角、麝香和琥珀等名贵药材,另外还要加上金银箔各50片,就是把金银都打得特别薄特别碎加在中药里面。金银在中医里面都是非常好的重镇安神的药,我们是把它当药来使的。以前制这些名贵中药的时候特别强调用什么金锅银铲,其实就是把金属中的一些成分渗透到药里面,起到一些重镇安神的效果。里面还有琥珀和朱砂,它也是有镇静安神的功效。
    至宝丹经常用来治疗那些经过高烧,比如说被诊断为乙型脑炎、脑脊髓膜炎,还有一些人是因为一些内伤,冠心病、心绞痛、尿毒症、中暑,还有癫痫发作,后期出现的不省人事,窍道闭塞,怎么叫都叫不醒,中医称之为痰热内蔽心包的这种病证。现在至宝丹的配方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原来犀角变成了水牛角浓缩粉,剂型也有了改变,找到原来的至宝丹比较困难,现在市面上常用的叫局方至宝丹或至宝丹散。
    现在很多家庭知道安宫牛黄丸作为急救的药所以也备了一些,但是大家记住不要轻易乱用。尤其是有些人出现中风以后不问症状,不经医生指导就自行服用,觉得它能起死回生,其实这是不对的。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否则的话救命的药可能就会变成毒药。我们今天介绍这急救三宝都是寒性特别大的药,如果你本身是阴寒内盛出现的脑梗,血脉不能流通,再吃上这些凉药,不仅救不了命,反而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甚至会丧命。
    我们最好是了解一些中医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铸成大错
 

泄泻

作者:徐文兵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泄泻
    夏天是容易出现“上吐下泻”症状的季节,原因在于,夏天人的阳气发散在外,对肠胃的照顾就显得比较弱。所以在夏天尤其要注意饮食卫生,讲究饮食寒热平衡,不要吃阴寒,不好消化、不好吸收的食物。老百姓讲“冬吃萝卜夏吃姜”,就是要注意肠胃的保暖,而且姜本身就有一种能止吐、止泄的食疗效果。
    我们先来认识两个字,平常我们中医老说叫“泄泻”,一个是三点水,一个世界的世,以前呢,写成一个三点水,一个摇曳的曳,这两个字通假;另外一个是三点水加一个写字的写。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呢?
    人们经常说“好汉禁不住三泡稀”,意思就是说好汉一天拉肚子三次的话,也会显得乏力、瘫软,提不起精神了。从物质层面上来看,他也就是拉了一些大便,那么人为什么会没劲儿呢?其实我们应该看到,这个人损失的不光是一些有形的物质,还损失了无形的能量,我们就管它叫泄,平常我们说泄气了,或者说宣泄、发泄,其实说的是什么啊?无形的能量,包括人的情绪,这种情况我们叫泄。另外一种能够看到的有形的物质的流失,像水一样的流出来,这个有形能量的流失,我们管他叫泻。如果这个人既有无形能量的气的流失,又有有形物质的流失,这就叫泄泻。
    第一个泄的通路不光是大肠、肛门,比如说从毛汗孔,从眼神,从口腔,从其他地方,都可以泄。比如我们说泄露天机,古人也讲“睛自目泄”,你的眼睛,你的眼神,泄露了你内心的秘密。
    而泻,只能是从肛门里流出。这就是它们俩的一个区别,这也说明我们中医对疾病认识的深刻。所以治疗起来,是去补他的泄气的漏洞,还是补他流失物质的漏洞,都不大一样。
    世界卫生组织向医生们推荐也都是用支持疗法,碰到腹泻的病人一定要给予服用糖盐水,希望人体通过完成排毒以后的自愈功能,来恢复到正常。
    那么,对泄泻要怎么去认识呢?我们认为泄泻本身,同人的感冒发烧一样,有时候它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所以一定要询问病史。意识到这一点以后,就应该不去人为、粗暴地打断他腹泻的过程,而是给予支持和辅助疗法。不要一看到拉肚子就不分青红皂白给止吐药、止泻药或者消炎药。
    另外,我们中医要来观察他是中了什么样的毒导致的腹泻。除了给糖盐水之外,还要帮助他尽快地恢复自愈功能。比如说中了一些阴寒凝滞的这种阴性的寒性的毒物以后呢,我们一般服用甘草,大家都知道甘草能解毒,它解的是寒性的毒,用甘草熬成水,可以加点糖或盐给病人服用。如果中的是热性的食物的毒,出现了腹泻,我们一般要熬绿豆汤,帮助病人恢复。对于长时间的、不停的腹泻,已经成为漏精漏气的这种慢性的腹泻,要根据病情给予一些强制性的收敛、止泻的药物,比如豆蔻、白果、山药等等一些止泻的药物,这一定要根据具体病情来定。
    夏天是容易出现“上吐下泻”的季节。
    如果中了寒性的毒而出现腹泻,一般用甘草熬成水,可以加点糖或盐服用;如果属于热性的如食物中毒,可以服绿豆汤。

五更泻

作者:徐文兵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五更泻
    五更泻的特点就是具有明确的时间性,在早晨的五更(j ng),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凌晨3点到5点的时候,病人就会从睡梦中醒来,冲向厕所,拉肚子,有的人还伴有腹部的一种阴寒凝滞的冷痛,腹泻以后这种情况得以缓解。平时这些人摸上去整个肚子尤其小腹冰凉,有的人还出现形体的、四肢的冰凉,平时夜尿也比较多,小便比较频,看看舌头,还会出现水滑苔或者是胖大舌。
    这种病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具有持续性,病人基本上固定都是这个时间出现腹泻。这种病一般发生在中老年人的身上,我们都知道正常人也会在早上起来排便,一般排便都是没有痛苦的,排出成形的便,而得了五更泻的人就不是这样。
    中医把五更泻又叫做“鸡鸣泄”,五更天,也就是3点到5点,是鸡叫的时间。还有人把它叫做“肾泄”,因为很多中医认为,这种泄是因为肾阳不足,导致了命门火衰,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土,不能帮助脾胃腐熟水谷、消化吸收,致运化失常。五更时分正当阴气最盛而阳气未复而际,虚者愈虚,因而形成五更泻。
    所以预防和治疗五更泻的基本思路,就是要温暖肾阳。中医一般用艾灸,选择的部位一般在后腰。有五更泻习惯的人,应该在后腰上缠裹一些皮草或棉布,避免凌晨阳气虚弱,寒气入侵。
    治疗五更泻,我们一般针灸后腰上的肾俞和大肠俞。肾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第23个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肠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第25个穴,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一般用温补手法针刺,然后加上艾灸。很多数十年腹泻大便不成形的人,经过针刺和艾灸结合治疗以后,都能顺畅排出成形便。
    中医还有通过内服中成药来治疗五更泻的方法,这个方剂叫做“四神丸”。中医认为在四个方向——东、南、西、北各有一个神兽,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四种动物同时代表四种不同的颜色,东方青绿,南方赤红,西方白色,北方黑色。四神丸就由四个药物来构成:吴茱萸,属于青色,代表温暖,代表东方;补骨脂,代表黑色,代表西方玄武;肉豆蔻,红色,代表南方;五味子,是酸温、收敛的,代表西方的肺金。当然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使用、调整四味中药的比例。
    这里面唯一不用的就是甜味黄色的药物,因为中医认为脾是土,能克肾水,五更泻本身就是肾阳不足,就更不能用补脾的药物。我们也建议有五更泻的患者,少吃寒凉和甜味的食品。

情绪性腹泻

作者:徐文兵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情绪性腹泻
    我们来讲一种由于情绪或者情感问题导致的腹泻。很多人注意到了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当人在生气或生气以后,就要出现腹痛,表现为两胁的胀痛,还会有人感到气的窜痛,这时候就会急着上厕所,上厕所以后马上就腹泻,腹泻以后疼痛就会缓解。
    还有一种情况是女同志在月经前,会变得情绪急躁,脾气暴躁,经常无故发怒、发火、找茬,除了生气易怒以外,同时还会出现腹痛,同样会出现先痛后泻,泻了以后疼痛能够缓解,有的还会在月经开始的几天,月经一来就出现会连续性的腹泻。有少数病人是因为子宫后倾,月经期间子宫充血压迫大肠造成的。
    以上情况的大多数,中医统称之为肝脾不和导致的腹泻。我们都知道,肝是木,脾是土,肝在正常情况下制约和克伐脾土,不要让人吸收的营养成分太多、太过,让自己肥起来,胖起来,血脂、血糖高起来。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一个人的肝气、肝火太旺,过分地克伐脾土,就会导致脾的消化吸收功能特别是吸收营养的功能衰退,出现营养物质的流失,我们把这种情况叫肝乘脾,乘就是过分克伐、克制的意思。所以治疗这种疾病,问题不在脾上,而是在肝上。我们从心理上疏导,要劝别人,应该是柔和一点,不要太嚣张,不要太发火。
    另外,在治疗上,我们用泻肝补脾的方法,就是调和矛盾,缓解冲突。所谓泻肝,就是让肝柔和一点。我们都知道吃辛辣的东西可以让肝气、肝血旺盛,而吃酸寒、收敛的东西可以让肝气、肝火沉潜下来,降下来,柔和起来。
    中医有一个著名的方剂,叫“痛泻要方”,就是专治这种生气腹痛然后就拉肚子。这个药方里面主要用药一个是白芍,白芍是酸寒、收敛的,能够使肝变得比较柔和;还有一个叫陈皮,陈皮也有柔肝、化痰的作用;另外一个用到炒白术,炒白术苦温、燥湿、止泻;最后是用了一个佐药叫做防风,就是怕我们收敛肝气太过,“按下葫芦起了瓢”,出现另外一种情况。痛泻要方就用到这四味药,一般我们把它们磨成粉冲服,也有煎汤。容易出现这种腹痛腹泻的人,我们一般在月经来之前就给她服用。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柔和疏泄肝气的方法,就是按揉足厥阴肝经的最后一个穴叫做期门穴。期门穴的位置在第六和第七肋骨中间,相当于乳头正下方两肋间。我们知道生气以后或者肝区胀痛的人习惯用手或者用硬物顶着肋叉子,这其实就是自我点穴,疏泄肝气。泄掉肝气以后,就不会克伐脾土,不会产生乳房胀痛、腹痛,也就不再有腹泻。
    现代医学发现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激惹综合征等疾病都与情绪变化有关,并且与长期情绪剧烈变化、情志不遂,感情伤害进而影响伤害人的免疫功能有关。中医历来倡导身心合一的治疗理念,心病要先治身,心病要调身。而且中医有经络气血理论,把人的身心完美地联系在一起。
 

中气下陷

作者:徐文兵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气下陷
    长期腹泻的病人,除了会流失营养物质以外,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它在默默地流失自己的能量,也就是我们中医讲的气。“人活一口气”,这个气是推动我们身体运动、运化的根本的能量。
    气的流失会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的病证,最重要的一个情况就是会出现中医所称的“中气下陷”。这个中是指脾胃,就是我们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削弱,中气的流失,会产生如下一些情况:
    脾胃之气有一个升提的作用,能够使人的气血达到心脑,达到高处。中气下陷首先就会出现头昏、头晕,或者目眩,也就是眼前发黑,类似于现代人所说的低血压、低血糖的症状,突然站立起来就会晕倒,会眼前发花,有的还会同时伴有出虚汗、冒冷汗这些症状,当你给他一杯热水、热糖水,或者嚼一块巧克力的时候才能恢复。
    第二种中气下陷的表现就是脏器功能的衰弱,人的胃肠蠕动慢了,没有力量,表现得饭量也小,吃点东西就堵得慌,下不去,很长时间以后打个嗝,还能闻到自己吃饭的味道,甚至是昨天吃的饭的味道。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表现是搂不住,就表现在腹泻上,吃了就拉,一天腹泻几次。中气对人的身体的脏器起一个固定的作用,中气一旦弱了,人的脏器就会下垂,甚至是脱垂。主要表现在,长期腹泻的人会出现直肠或者肛门的脱落或者脱垂,肠黏膜的脱垂,这些人排便以后就会出现这些症状,还得需要人工用手把肛门复位。有人表现出来的是胃下垂,还有人表现为肾下垂,还有一些妇女表现为子宫的脱垂。
    通过外科手术的办法去给这些脏器复位,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其实肛门括约肌、胃的平滑肌,这都是一些肌肉,肌肉失去了动力和弹性,才是导致这种病的根本原因。这种动力和弹性,就是我们中医讲的气。中医治疗这种中气下陷的方法就是补中益气,我们经常给病人建议小剂量频服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丸里面的主要成分就是黄芪和党参,这两味药色黄味甘,入脾胃,能够升举阳气,特别是黄芪具有很好的提升血压、升举脱垂脏器的作用。但是近年来,人工栽培和滥用化肥农药,黄芪的效果越来越差,所以导致我们现在用黄芪的量越来越大,以前我们一般用30克就有效,现在可能要用到60克。
    长期腹泻会让人流失能量,导致中气下陷。
    患者会出现头晕目眩、饭量小,甚至直肠或肛门脱垂等情况。
    中医常用补中益气丸来给患者治疗,其主要成分是黄芪和党参。
    这两味药色黄味甘,入脾胃,能够升举阳气。
    黄芪的地道药材又叫北芪,也就是生长在黄土高原的北边,比如说在山西的混元和内蒙一带。党参最佳的产地是在山西的长治、上党地区,皇天后土,能够培补人的中气。
    已经患有这种子宫脱垂或者脏器脱垂的病人,尤其要注意饮食的寒热,少吃辛辣,多吃一些甜味的、温补的食材。中医还有一种外洗治疗脱肛的方法,用灶心土和鳖头,还有五倍子煎汤外洗,效果也很好。

阑尾炎

作者:徐文兵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阑尾炎
    夏天人们容易腹痛腹泻,今天我们来讲一种常见的导致腹痛的病证,就是阑尾炎。阑尾是附着在人的盲肠上面的这么一小段肠子,长大约为10厘米,它的一端和盲肠相通,另一端是封闭的,是一个盲管。
    以前,人们有两种错误的认识,一种是认为阑尾炎就是盲肠炎。实际上,盲肠和阑尾不是一回事,阑尾是附着在盲肠上面的。
    阑尾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担负着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功能,
    还能分泌多种消化酶,促进大肠蠕动。
    所以一出问题就切除阑尾,甚至婴儿一出生就切除阑尾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
    第二种错误认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现代医学认为阑尾是一种人类进化中退化的器官,没有什么生理功能,结果就流行了婴儿一出生,就捎带手儿把阑尾给切了。事实证明,不是阑尾没用,是我们的认知浅薄,它其实和人的免疫功能相关。阑尾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会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它担负着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两大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还证实,阑尾自身具有消化细胞,能够分泌一种消化酶,能促进大肠的蠕动,所以以前这种动不动就切除阑尾,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
    中国古代人就认识到了阑尾,中医学认为,在古代人们茹毛饮血的时代,会吞食一些动物的毛发,阑尾具有一种分解消化动物毛发的作用。当然,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很少吃到毛发了,所以,阑尾的功能也随着退化了。
    阑尾炎的主要症状,一般是突发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位置不固定,有时候表现的是胃疼,有时候脐周疼,最后会固定在右下腹部。同时会伴有恶心呕吐,还有人会出现发烧,有的表现为腹泻,而有的则表现为大便不是很通畅。医生检查的时候,会在右下腹探查到有压痛,有的会有反跳痛,就是压迫它的时候它不疼,你把手一移开,它会很疼。
    出现这种急性症状的时候,应该及时就医,拖延下去有可能会出现阑尾壁组织的坏死,进而引起胃肠道的穿孔,合并成为局限性的腹膜炎,这时候人的白细胞会很快增高。单纯急性阑尾炎,可以用非手术疗法来治疗,多数人也可以治愈。特殊情况下应该及时手术,避免出现恶化。
    中医治疗阑尾炎,一般采取针刺和艾灸的方法。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穴位,这个穴位就是阑尾的反应点,它是在我们经常用到的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足三里的下面,上巨虚的上面,上巨虚代表大肠,而足三里代表胃,也就是在大肠和胃之间,我们按压会找到一个反应点。这个点就是阑尾的反应点,针刺以后会缓解阑尾炎的症状,消除阑尾内出现的炎症。
    另外用中药的方法治疗阑尾炎,中医称之为肠痈,有个著名的方子叫做“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效果很好,一般都是一剂药就能够治愈。但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