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克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教育者之惑 2011-03-24

       在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塞浦路斯一位王子皮格马利翁用象牙雕刻了一位美女,雕刻时他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感情,雕成后又每天捧在手中,用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她,时间久了,忽然有一天这个美女竟然有了生命。受这个故事的启发,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罗森塔尔和雷诺尔·贾可布森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应。他们把这种效应称为“皮克马利翁效应”,人们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曾在美国一所学校进行了一项所谓“预测学生未来发展”的研究,调查后向教师提供了一份秘密的学生名单。他们告诉这些教师说,名单上的学生根据心理测量最具发展潜力,而实际上,这份名单是随机抽取的,并有意安排了一个班中的两名“差生”。8个月后,重新回到这个学校调查发现,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学生其成绩都名列各班的前茅,包括原来所谓的“差生”。

     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在实验中,他们随意抽取一组一年级学生,尔后告诉这些学生的老师,这些学生经过特别的测验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无穷潜力。以后,师生们在各方面对他们另眼相看,老师们积极、恰当地引导。他们不知不觉受到感染,自尊心、自信心倍增,各方面分外努力。结果发现,当教师期待这些学生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智慧进步时,他们果然在一段时间后取得比对照组学生高得多的智商分数。研究者解释说:这些学生的进步,主要是教师期待的结果,即这一效应就是由对教育对象的尊重、信任、热爱和对其更高的人际期待而产生的“罗森塔尔效应”。

      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期望对于人的行为的巨大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罗森塔尔效应”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今朝

一、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

在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塞浦路斯一位王子皮格马利翁用象牙雕刻了一位美女,雕刻时他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感情,雕成后又每天捧在手中,用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她,时间久了,忽然有一天这个美女竟然有了生命。受这个故事的启发,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罗森塔尔和雷诺尔·贾可布森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应。他们把这种效应称为“皮克马利翁效应”,人们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在实验中,他们随意抽取一组一年级学生,尔后告诉这些学生的老师,这些学生经过特别的测验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无穷潜力。以后,师生们在各方面对他们另眼相看,老师们积极、恰当地引导。他们不知不觉受到感染,自尊心、自信心倍增,各方面分外努力。结果发现,当教师期待这些学生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智慧进步时,他们果然在一段时间后取得比对照组学生高得多的智商分数。研究者解释说:这些学生的进步,主要是教师期待的结果,即这一效应就是由对教育对象的尊重、信任、热爱和对其更高的人际期待而产生的“罗森塔尔效应”。

二、“罗森塔尔效应”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培养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老师的品德或威信甚至能决定学生学与不学、喜欢与讨厌某一学科,这是一种感情迁移现象。因此沟通师生情感、达成师生间的双向理解十分重要。教师要在课堂上以亲切、友好、大方的教态及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课下要有计划地找学生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困难和体会以及他们对教学的看法、要求。

2-排除心理障碍,错而后通

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是学生的积极活动。积极活动以创造性的思维为前提,创造性活动不可能在心理压抑、缺乏自信、恐惧等状态下进行。心理障碍中最大的是害羞、怕错、无自信,三者又是以怕错为主。错误在英语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不可过多地指责学生在语言操练中出现的错误,而要鼓励他们大胆进行听、说、读、写的英语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勇于从错误中求进步,便可形成“排除心理障碍,错而后通”的良性循环。

3-总结成绩,及时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是凭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作出自我判断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找出他们的积极因素。当他们取得成绩时,老师要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们,这样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快慰和成就感,使得他们信心倍增。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教师要体谅学生,态度和蔼、委婉地指出错误,并多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常对学生讲“Trust  yourself”、“Try  your  best”、“Never  give  up”、 “We  believe  we  are  the  best”等等激励话语,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常让学生登台轮流演讲或复述课文等,时间一长,学生们就会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对于差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尽量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提的问题不要超过他们的能力范围,并且要多表扬多鼓励。

爱是成长的动力——从皮格马利翁效应看“差生”的转化

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曾在美国一所学校进行了一项所谓“预测学生未来发展”的研究,调查后向教师提供了一份秘密的学生名单。他们告诉这些教师说,名单上的学生根据心理测量最具发展潜力,而实际上,这份名单是随机抽取的,并有意安排了一个班中的两名“差生”。8个月后,重新回到这个学校调查发现,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学生其成绩都名列各班的前茅,包括原来所谓的“差生”。
  这就是教育心理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应呢?这就是师爱与积极的期望在起作用。对于“差生”教师想原来自己看走了眼,过去怎么看这些学生都不顺眼,现在看还有不少“闪光点”,自己打心眼里开始喜欢这些学生了。由此对学生更关心了,对他们的辅导更细心更有耐心了,并且言谈举止都渗透着对这些学生积极的更高更好的期望。学生的心理是非常敏感的,这些“差生”也切实感到了教师的殷切期望与浓浓的爱心,这成为他们转化的巨大动力,教师“看得起”自己了,自己也不破罐破摔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雕塑神,他把一根象牙雕成了一尊美丽的少女像。在雕塑过程中,他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付出了巨大的爱心与期望,最终感动了宙斯,把少女复活了。罗森塔尔用这个神话典故告诉我们:巨大的爱心、期望都能使不具生命力的雕像复活,更何况我们教育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具有巨大潜力的学生!
  从皮格马利翁效应可以看出,“差生”并非是无药可救的,关键是要找到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其中教师的爱与积极的期望就是关键因素。从心理学上讲,这些爱与期望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是“差生”转变的关键。很多“差生”也想转变好,但一看到教师那种不屑一顾的神态,一听到教师那充满失望的口气,一接触到教师那不耐烦的心理,“差生”想学好的心理受到了巨大的挫伤,积极向上的心理“火花”被浇灭了,积极上进的勇气丧失殆尽。

皮格马利翁期望效应
  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期望对于人的行为的巨大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研究人员提供给一个学校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该校有几名天才学生,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它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

  与此实验相反,对少年犯罪儿童的研究表明,许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不良期望的影响。他们因为在小时候偶尔犯过的错误而被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种消极的期望引导着孩子们,使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

由此可见,积极期望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有多大,相反消极的不良期望对人行为的影响也不容置疑。

社会心理学效应之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并且真诚的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就给了雕像以生命。虽然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期望而使"雕像"变成"美少女"的例子也不鲜见。

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管仲在做齐国的宰相以前曾经负责押送过犯人,但是,与别的押解官不同的是,管仲并没有亲自押送犯人,而是让他们按自己的喜好安排行程,只要在预定日期赶到就可以了。犯人们感到这是管仲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因此,没有一个人中途逃走,全部如期赶到了预定地点,由此可见,积极期望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有多大。

古人说"用人不疑",也就是这个道理,任用别人,就应该相信别人的能力,给别人传达一种积极的期望。

谈教师期待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两个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 Rosenthal)和杰克布森(L. Jacbson)做了一个与上述案例非常相似的教师期待实验:他们先在某小学中对六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但告诉教师这是“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他们并不根据智力测验的结果,而是随机抽取了20%的学生,并告诉这些孩子的任课老师:他们的发展潜力非常大,以这种方式使教师对这些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期待。八个月后,当再次对这六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奇迹出现了:被“界定”为发展潜力“非常大”的孩子的智商与其他孩子相比有了提高,而且教师对这些学生的评价是“求知欲很强”。罗森塔尔等借用了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比喻这一教师期待效果:皮格马利翁效应——古代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迷恋自己雕刻的一尊女像并日夜祈祷希望能和她一起生活,爱神知道后为其真诚所感动,就赋予了雕像生命,皮格马利翁终于如愿以偿。后来人们就把这种期待所带来的期待对象的戏剧性变化称作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把它引进教育心理学领域,后人也把他直接叫做“罗森塔尔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良好的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