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啸

 生而自由831 2011-03-24

海啸的成因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目录

 [显示]

[编辑]词源

海啸到达海岸
2004年12月26日海啸席卷马尔代夫的马累

海啸在许多西方语言中称为“tsunami”,词源自日语“津波”,即“港边的波浪”(“津”即“”)。这也显示出了日本是一个经常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汉字又称海溢台语海涨。“tsunami”一词,在1963年的国际科学会议上正式列入国际术语。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观察、预测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阻止它们的发生。

中国最早在汉朝就已有对海啸的纪录,在中国古书记载的海溢海潮溢海吼海唑海沸都是指海啸[1]

[编辑]特性

[编辑]原因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波长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当海啸波进入陆棚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并形成“水墙”。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

此外,海底火山爆发,土崩及人为的水底核爆,或者是陨石撞击都会造成海啸,“水墙”可达百尺。而且陨石造成的海啸在任何水域也有机会发生,不一定在地震带。不过陨石造成的海啸可能千年才会发生一次。海啸等自然灾害都会产生次声波大象可以听到次声波,对远处发生的火山地震都会有反应,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产生的海啸,由于大象听到海啸产生的次声波,不听主人指挥,快速离开现场,乘坐大象的游客才得以生还。[来源请求]

海潮暴涨有可能是海啸所引起,也可能是台风所引起。近地海啸所引起的海潮暴涨通常伴随着地震,远洋地震所引起的海啸则不会感受到地震动。而台风所引起的海啸则伴随强风。史籍上若提到地大震,之后海潮暴涨,则海啸的可能性极大。然而多数记载只提到海潮暴涨,并无其他说明,是否是地震海啸就有待进一步探讨。因此将史籍上所述之海啸或疑海啸,以海啸信度表示其发生之可能性。

当海啸从较宽广较深的海域传到海岸时,则会变形。当海水传到岸边时,因为水深变浅,所以波浪的传递速度变慢。当前一波海浪的速度变慢后,后一波因为速度未降追了上来,所以变成波高变高。所以即便在深水区不高的波浪,到了岸边波高却会增加许多。

当海啸到达海岸时,看来很像加速版的潮汐的起落。如果波高太高时波浪则会碎掉,或是可以看到很高的水墙。不过海啸一般很少在岸边成为如塔般很高的水墙,或是看到明显的破浪,因为有时波浪是在离岸较远处就已破碎了。另外海啸来袭时波浪若进入浅水海湾或河流出海口,也可能看到类似阶梯状波浪的涌潮(bore)出现。这些都会造成海岸边的海水高度升高。若震中较近海岸时,甚至有观测到升高相当于十层楼高的。

[编辑]传播

[编辑]速度

[编辑]高度

[编辑]警报体制

[编辑]警报?注意报(日本)

日本气象厅将24小时监视造成海啸的地震活动,并于地震发生后最快2分钟内发布海啸预报·警报(海啸预报·海啸注意报海啸警报大海啸警报)。即使是震源较远但规模较大的地震或震度较小的地震也可能会发布海啸警报。为了缩减发布警报所需要的时间,也进行了将地震计更换为性能更高的仪器或者装设管道式海底地震计的工作。

原本发布海啸警报需要3分钟左右的时间,由于2006年10月开始,对日本近海的地震启用紧急地震速报系统,因此发布警报需要的时间得以缩减,最快可在2分内发布海啸警报(如2007年3月的能登半岛地震等)。

此外,发表海啸警报的时候,基于电视台的判断会放出紧急警报广播

根据震源的位置、震级、断层数据,可计算预测海啸的发生及规模。由于地震发生后再进行计算通常是来不及的,气象厅准备了各种预想数据库以应对。

气象厅根据预测的波浪高度,将海啸警报区分为以下2类3种发表。此外,由于报道“大海啸海啸警报”比较拗口,简称为“大海啸警报”。

海啸警报 大海啸 最高达到3m以上的海啸(发表的警报中区别为3m、4m、6m、8m、10m以上这5种)
海啸 最高为1m?2m的海啸(发表的警报区别为1m、2m这2种)
海啸注意报 海啸注意报 最高为0.5m的海啸(发表的警报为0.5m这1种)[2]

不仅第1波最大的波浪,由于以数十分~1小时的间隔仍会袭来第2波、第3波,它们将可能在海湾内共鸣造成更大的海浪,而导致海水侵入陆地。因此,直到海啸警报·注意报解除,都有警戒·注意的必要。巨大地震导致的海啸,也可能持续数十小时(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中,自产生至完全解除经过了51小时)。

海啸警报·注意报是将日本沿岸地区分割为不同区块(称为海啸预报区),指定地区进行发表。

发布海啸警报、注意报时,将会发布包括抵达岸边的时刻、预测的海浪高度、各地满潮时刻、到达时所观测到的波高等的“海啸信息”。

[编辑]WCATWC

[编辑]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

[编辑]海啸预测

[编辑]海啸对台湾影响

虽然台湾亦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不过和日本不同,台湾很少有海啸侵袭。主要原因是海啸多来自太平洋的海底地震,会从台湾东部靠近,而在台湾东部的海底,菲律宾海板块欧亚板块交界处,海底地形非常陡峭,不利海啸成形。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海底地震)台湾仅观测到10厘米潮差。

一般认为台湾最可能发生海啸的地方是基隆宜兰一带沿海。但万一南中国海一带的地方出现大地震,势必会对台湾西南沿海、中国东南沿海、中南半岛菲律宾等地造成海啸威胁。

虽然南中国海发生大规模地震机率非常低,不过台湾仍有学者提出马尼拉海沟恐有潜在危机。[3]

[编辑]纪录

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6、7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近年来较大规模的海啸有:

啸源位置 日期 浪高
受害地区 死亡人数 备注
加拿大温哥华岛 1700年1月26日  ? 北加州至温哥华岛、日本  ? 参见1700年卡斯凯迪亚地震
葡萄牙 1755年11月1日 16 欧洲西部、摩洛哥西印度群岛 60,000 葡萄牙帝国的没落
参见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
琉球群岛 1771年4月24日 85 琉球群岛 11,941 石垣岛一半的人口罹难
巽他海峡 1883年8月26日 35 爪哇苏门答腊 36,000 参见喀拉喀托火山
日本三陆 1896年 30 日本东北 27,122
阿留申群岛 1946年4月1日 32 阿留申群岛、夏威夷加州 165
智利 1960年5月22日 25 智利、夏威夷和日本 1,260 参见智利大地震
阿拉斯加 1964年3月27日 32 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和加州 参见耶稣受难日地震
西里伯斯海 1976年8月16日 30 菲律宾群岛 5,000
苏门答腊西北外海 2004年12月26日  ? 印度洋 30万以上 参见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智利 2010年2月27日 75 智利 参见2010年智利大地震
日本宫城县外海 2011年3月11日 23m up 日本北海道青森岩手宫城福岛茨城 10000 up 参见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沿岸地震

[编辑]参考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