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口腔炎秘方(方7首)

 kaixin100sc 2011-03-24

治口腔炎秘方

17.1 胡连汤

【来源】许公岩,《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胡黄连12克,当归10克,生甘草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分服。

【功用】清化湿浊。

【方解】方中胡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力强,依消化道长期水肿之病理,取其燥湿力大之特性,用以化湿消肿,则水湿即去。又以其服后有里急腹痛感觉,故辅以当归、生甘草权为缓解,则腹痛即减。待肿消水去,疮面即行愈合。

【主治】口腔糜烂,持续不断,或长期反复发作。舌苔厚腻或黄腻,大便不爽等。

【加减】本方适宜于因湿浊蕴结于肠胃,气机不畅所致的湿浊内阻之证。凡患者素嗜茶酒,积湿较甚而致口舌生疮、大便干燥不爽,均可使用本方。若舌苔白厚腻,可加泽泻30克,以驱除蕴积之水;若其人下唇红肿或舌质红,可加蒲公英15克;痰涎壅盛,则加入半夏曲15克,桔梗12克;脾湿偏重者,加苍术12克;如服后腹泻不畅,胡黄连可酌情加量至15克,直至疮口愈合。大便转为正常则说明水肿已消。口疮根治后,须严加忌口,不饮茶酒,不食生冷,以防反复。若寒湿伤脾,积湿滞肠,可加苍术10克,麻黄6克。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卓著,一般服7~10剂可愈。

 

17.2 口疮散

【来源】李乐园,《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炒五倍子15克,川连、黄柏各6克,大黄、青黛、儿茶各5克,硼砂、冰片各1克,珍珠0.5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勿泄气。用时每取本散少许吹敷口腔溃疡处,每日2~3次。

【功用】清热解毒,加速溃疡面愈合。

【主治】急、慢性溃疡性口腔炎(口疮)。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卓著。

【附记】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口腔清洁。

 

17.3 养阴清热汤

【来源】徐治鸿,《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生熟地各15克,白芍、黄芩、丹皮、玄参、桔梗、山药、地骨皮、女贞子各12克,天冬、麦冬、栀子、生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清热。

【方解】慢性口疮病,久病多虚,多呈虚火表现,尤以阴虚火旺多见。本方由六味地黄汤和甘露饮加减化裁而成。方中以生熟地、女贞子、二冬补益胃肾之阴,润肺生津,养血填精,滋阴凉血;黄芩、栀子清热除湿,降火除烦;丹皮清肝胆之火,凉血活血;山药补脾益肾;白芍柔肝养血;玄参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桔梗清热利咽,载药上行;地骨皮清热凉血、除虚热;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协同,共奏滋阴清热之功。

【主治】复发生口疮,扁平苔藓,干燥综合征,白塞氏综合征等疾病阴虚火旺型患者。常伴有口燥咽干,口渴喜冷饮,头晕目眩,心烦急躁,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便干尿黄,舌质红或舌尖红。苔薄黄,脉细弦或数。

【加减】临证时亦可酌情选用生龙牡以加强平肝潜阳收敛之功;加知母,黄柏,以加强滋阴降火之功,滋阴降火,清中下焦之热;加茯苓、泽泻以增加健脾淡渗利湿之力。

【疗效】验之临床,坚持服用,可收良效。

 

17.4 生白解毒汤

【来源】张恒泉,《新中医》(3)1981年

【组成】生地3克,白蒺藜、钩藤各2克,木通4克,淡竹叶3克,蝉衣、甘草各1克(15天内婴儿剂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频饮。

【功用】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方解】方中以生地凉血解毒;钩藤、蒺藜、蝉衣祛风清热;木通、淡竹叶、甘草清热除湿解毒。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清热、凉血解毒之功。再配以外治,奏效颇捷。本方为张氏家传喉科方,历传六代的有效方之一,历来所治病例,均取得满意效果。

【主治】婴儿鹅口疮。

【加减】便秘,加大黄;口干,加石斛。外用口末方(天然硼砂50克,明雄黄20克,牛黄、儿茶各3克,人中白10克。共研细末,收贮备用)。每治1例取3~5克足够。用洁净的竹片或纸片蘸黄豆大小药末于婴儿舌上即可,以除去口腔内的白膜防止消而再生。每日2~3次。

【疗效】经50年的临床验证,治愈此病颇多,效果满意。

 

17.5 口腔解毒汤

【来源】田儒钦,《云南中医杂志》(2)1990年

【组成】金银花、连翘各5克,薄荷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频服,每日1剂。

【功用】清热解毒。

【方解】口腔炎,属中医口疮范畴。根据症状和部位不同。又有口疳、口糜、鹅口疮之分。口疳相当于疱疹性口炎、咽峡炎,口糜相当于膜性口炎,鹅口疮相当于假膜性念珠菌病。但三者病机相似,病以心脾二经为主,而且实证多于虚证,均以清热解毒为主法。方中以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薄荷疏散风热;甘草解毒和中。且四味平和无毒,又为清热解毒之良药。对小儿口疮最宜。

【主治】小儿口腔炎。

【加减】疱疹性口炎和咽峡炎全身反应重,高热者,可易金银花为羚羊角粉,或加山栀、黄芩、牛蒡子等;膜性口炎和念珠菌病,因见假膜,为湿浊之象,加黄芩、黄连、茯苓。二者若见阴虚,加生地、玄参、麦冬、石斛;便秘,加大黄;小便黄赤,加木通、滑石;易惊,加朱茯神、嫩钩藤。

同时配吹喉散外治:方用煅炉甘石60克,青黛30克,煅珍珠粉2.1克,硼砂6克,冰片3克,枯矾少许。共研细末,和匀备用。每取本散少许吹于口腔患处,日吹4~5次。本方与上方均为安庆五代祖传中医喉科主任医师田儒钦验方,疗效颇著。

【疗效】周景伟报道:用上二方内外合治小儿口腔炎56例,全部治愈。最少服药2剂,最多服药10剂。

 

17.6 溃疡散

【来源】蔡福养,《中医杂志》(11)1987年

【组成】煅炉甘石250克,血竭、儿茶各15克,冰片2克,五倍子20克,乌贼骨(去粗皮)10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以6克塑料袋封装备用。分内外两种用法:内服:取本散6克(1包),兑白开水冲服,日服2次,或用鸡蛋1枚,用本散拌匀加油,炒熟食之,或装胶囊内吞,均每日2次。外用:取本散吹撒患处,或用生蜜调和涂搽患处。每日均为2~3次。

【功用】方虽一个,治分内外,其功用各不同,内服清热除湿、通和血脉、消肿止痛;外用则化腐生肌、敛疮止血。

【方解】方中炉甘石除为明目去翳的要药外,同时具有消肿敛疮生肌之作用。血竭外用敛收疮口,内服散瘀除痛;儿茶外用治诸疮溃疡、久不收口;乌贼骨外用于外伤出血、湿疹多脓及耳炎等;内服除湿止带止血制酸;五倍子内服敛肺泻火,外用祛风湿杀虫;冰片辛香气窜,无处不到,专治火郁不散、九窍不通,内服开窍醒神、清热止痛。诸药配伍,功专力宏,故而用之效佳。

【主治】凡由湿热引起的周身黏膜红肿溃疡(如脓耳,口疮,牙龈红肿溃疡)流脓、流水等。

【疗效】临床应用15年,治验甚多,效果满意,笔者临床验证多例(口疮)亦获良效。

 

17.7 釜底抽薪散

【来源】黄明志,《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吴茱萸15克,生大黄、胡黄连各6克,生南星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混匀贮瓶备用。用时每次取此散3~5克,用陈醋适量烧开放入散剂,调匀成糊状,敷于两侧涌泉穴,以塑料薄膜,或干净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用】泻火解毒,引火归源。

【方解】方中吴茱萸为主药,入脾胃肝肾经,引火下行;生大黄味性寒,泻火解毒,调中化食,安和五脏,主治疮疡赤肿;胡黄连味苦性寒,解热清胃;生南星清热解毒燥湿;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之穴,诸药敷于此,可泻火解毒、导热下行、引火归源,恰似“釜底抽薪”,且鸡蛋油味苦,有解热、收敛、生肌之效。故合而用之,对口疮疗效显著。

【主治】小儿口疮。

【加减】同时配用鸡蛋黄油外擦患处,方用鲜鸡蛋4~6枚,煮熟后去壳取蛋黄,再将蛋黄放在小铁锅内(或勺内),用文火炼出油即成。取此油涂口腔溃疡面处,每日涂3~4次。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佳。

【附记】笔者用本方临床验证多例,连用3~5日,均获痊愈。治成人口腔溃疡,效果亦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