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最佳女配角是谁?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琅琊客 2011-03-24
红楼梦》最佳女配角是谁?
大观园里,老太太、夫人、小姐唱主角的。丫环们大都是陪伴,只算《红楼梦》的花边儿,似乎多一人不多,少一人不少。但如果从众丫环及女佣里选出“最佳女配角”,我会推举袭人的。你会推举谁?

   我觉得袭人这个女配角不可或缺,不只因为她与宝玉非同一般的关系(初试云雨情啊什么的),更因为她的形象正如她的心事,简单,而又复杂。看上去很简单,细细一琢磨,还是挺复杂的。她不缺心眼,心眼是有的,又不算多。刚刚好,正够用。该有的心眼都有了,该用的心眼都用了。那些没有的,都是不该有吧?那些没用的,都是用不上吧?在深不可测的贾府,袭人进进退退很会掌握分寸,把自己保护得很好,还没给别人添什么乱儿。

   跟袭人相比,晴雯太像缺心眼了,少了一点心机,老是磕磕碰碰的,把自己和别人都搞得很累。很明显,晴雯不如袭人会处理人际关系与人事纠葛。在别人眼中肯定不如袭人懂事,不如袭人通情达理。

   当然,晴雯是一位很有个性的美女。与之相比,袭人又像太没有个性了。其实,太没个性就是她最大的个性,一般人很难做到的。袭人把棱角全包裹起来,藏得很深,让你偶尔会碰上,即使碰上了,也看不见。她的心计不露痕迹。但细想想,她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不能说没花心思。你感觉她的用心,但没感觉到她用的是心机。就是高啊。

   表面上很有个性的美女,譬如以自我为中心的林黛玉,譬如直爽率真,爱憎分明的晴雯,在贾府里呆不住的,呆不久的,呆不痛快的。

   表面上没有个性的美女,譬如温柔敦厚的薛宝钗,譬如通情达理的袭人,却在勾心斗角的大观园里如履平地,游刃有余,显得人见人爱。

   若给红楼美女评奖,至少会有两个榜。不同的读者会打出不同的榜。

   一个榜,最佳女主角是林黛玉,最佳女配角是晴雯。

   另一个榜,最佳女主角是薛宝钗,最佳女配角是袭人。

   萝卜青菜,或者说山珍海味,各有所爱,关键看你的喜好了。

   第一个榜,是浪漫主义评出来的。

   第二个榜,是现实主义给发的奖。

   容易受伤的林黛玉与晴雯,都在《红楼梦》里夭折了。领奖人缺席。颁发的也只能算安慰奖了。确切地说是悲剧奖。

   而薛宝钗、袭人这种现实主义美女,却能一直演到剧终。中间的诸多波折,没伤着她们。不,根本伤不着她们。她们以没有鲜明个性作为伪装,把自己保护得好好的。她们的演技才是真的高呢。

   贾宝玉的那块通灵宝玉,靠袭人精心看护的,每天临睡前替他摘下,包好,塞在褥子或枕头下,每天早晨又取出,替他挂在脖子上。那块通灵宝玉与贾宝玉形影不离,袭人既要照顾贾宝玉,又要看护那块宝玉,这种非别人所能代替的责任,让袭人心里很美。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思绵绵静日玉生香》,宝玉私访在家休年假的袭人,袭人一边和宝玉说悄悄话,一边又伸手将通灵宝玉摘下来,给姨表姊妹们展览:“你们见识见识。时常说起来都当希罕,恨不能一见,今儿可尽力瞧了。再瞧什么希罕物儿,也不过是这么个东西。”说毕,递给她们传看了一遍,仍给宝玉挂好。

   脂砚斋评点:“按此言固是袭人得意之话,盖言你等所希罕不得一见之宝,我却常守常见,视为平物。”

   这是对待通灵宝玉。在母兄姊妹面前,袭人同样在展览贾宝玉,展览自己与贾宝玉亲密无间的关系。当母兄忙着沏菜、摆果桌,袭人笑道:“你们不用忙,我自然知道:果子也不用摆,也不敢乱给东西吃。”一面说,一面“将自己的坐褥拿了,铺在一个炕上,宝玉坐了。用自己的脚炉垫了脚;向荷包内取出两个梅花香饼儿来,又将自己的手炉掀开焚上,仍盖好,放与宝玉怀内;然后将自己的茶杯斟了茶,送与宝玉。”

脂砚斋评点:“叠用四‘自己’字,写得宝、袭二人素日如何亲洽,如何尊荣,此时一盘托出,盖素日身居侯府绮罗锦绣之中,其安富尊荣之宝玉,亲密浃洽勤慎委婉之袭人,是所应当,不必写者也。今于此一补,更见其二人平素之情义……”

   当家人齐齐整整摆上一桌子果品,袭人见总无可吃之物,笑道:“既来了,没有空去之理,好歹尝一点儿,也是来我家一趟。”说着,便拈了几个松子穰,吹去细皮,用手帕托着送与宝玉。

   脂砚斋从这个细节里看出了袭人的“得意之态”。

   袭人的得意,来自于小小的虚荣心,也是挺可爱的。袭人向亲友们展示,贾宝玉那块玉,乃至贾宝玉这个人,都由她照看着的,都与她靠得很近,几乎相当于零距离。她是和贾宝玉零距离的一个女人。这与其说是得意,莫如说是一种值得小小炫耀的幸福感。袭人是宝玉身边幸福指数最高的一个女人。因为她容易满足,懂得满足。懂得了满足就是幸福。她的小小愿望都实现了。她也不想有更大的愿望了。

   脂砚斋拿袭人与晴雯做过比较,是在晴雯疑忌麝月与宝玉亲近那一段:“观者凡见晴雯诸之则恶之,何愚也!要知自古至今,愈是尤物,其猜忌愈甚。若一味浑厚大量涵养,则有何可令人怜爱护惜哉!然后知宝钗、袭人等行为,并非一味蠢拙古版,以女夫子自居。当绣幕灯前,绿窗月下,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不过一时取乐买笑耳,非切切一味妒才嫉贤也,是以高诸人百倍。不然,宝玉何甘心受屈于二女夫子哉?看过后文则知矣。故观书诸君子不必恶晴雯,正该感晴雯绣阁中生色方是。”

   脂砚斋把宝钗、袭人当作一路人。就温顺柔和、宽宏大量而言,她们确如同类。在袭人的培养下,小丫环麝月也越来越像袭人了。在宝玉眼中,“公然又是一个袭人”。

   脂砚斋看出了袭人的远见:“在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敝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出嫁,虽去实未去也。”

   袭人所想的一切,都做的一切,所预备的一切,都是为了宝玉好。即使她远嫁了,她的爱仍然陪伴着宝玉。不这样,她也不可能放心地离开。袭人走了,宝玉仍然能感受到那份爱像保护伞一样笼罩。这一切,都来自于眼光看得长远的袭人提前做好的安排。客观地说,大观园里,只有袭人一个人对宝玉付出的是无条件的爱、不后悔的爱。宝钗的爱,不如袭人无私。黛玉的爱,不如袭人无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