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酒 教案

 jm永遇乐 2011-03-24

 

课 时

主 备

合作伙伴

备注

春酒

一 

 

教学
目标

1、品味文章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2、理解文章表达的思乡这一主旨。3、根据积累的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领悟文章的意蕴。4、通过分析课文,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5、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从而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
重难点

1、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3、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教学策略
及方法

1、通过了解春酒的配制过程及相关风俗知识,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增强对故乡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习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突现人物的写法,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通过品味本文清新素淡、典雅隽永的语言特点,来感受风俗美、人情美。

 

教学具
课件资
源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复案补充

教学设想:

1、激发学生生活体验,创设阅读氛围。孩子对于新年总是有着许多丰富的感受。教师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
2
、在充分调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文章,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句子,并要求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

3、教师应该介绍琦君其人的身世和活动经历,使学生可以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达到对作者较为深刻的理解。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导语: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的。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同学们最盼望的无疑是春节。春节不仅有玩的、吃的、穿的,更有压岁钱,可以买很多想要的东西。但每个地方过年的风俗又不尽相同,那么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年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琦君的《春酒》。

2、板书课题、作者:

3、简介作者:(出示幻灯)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1949年赴台湾,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是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其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大半以她家乡浙江温州为背景,作品中的那些风土人物勾画出一副中国农村社会的朴素生活图景。琦君的作品,有与人不同的独特风格。特别是散文,作品中那股真挚的情意,感人至深。再加上笔致婉约,使文章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二、整体感知课文,体味作者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思乡曲》)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划出你认为能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

2、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

(作者不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三、指导学生分组合作研讨课文

(一)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这些事都是作者家乡的风俗,你喜欢这儿的风俗吗?为什么?(第12小组讨论)

板书小结 :过新年   喝春酒   喝会酒 —— 风俗美

(二)在这几件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第34小组讨论)

板书小结:母亲   “我”  阿标叔  乡邻乡亲

(三)作者用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描写风俗。请你找出来,并谈谈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第512小组讨论)(学生交流后师作指导,出示幻灯)

1、母亲(第56小组讨论)

 1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是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

 2)“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喜气。”

小结:突出母亲热情好客、慷慨大方。

2、花匠阿标叔(第78小组讨论)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兴高采烈”。

小结:突出花匠阿标叔的热心。

3、乡邻乡亲(第910小组讨论)

1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

2席散时,会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

3)“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小结:表现了乡亲们的热情大方。

4(第1112小组讨论)

1)“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小结:表现我充满了童真童趣。

(四)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你对这些人物也有自己的看法,请谈谈!(第13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

师指导要点:人情美(板书)

(五)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的过年时的生活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描写得那么细致呢?

指导要点:对故乡有感情。

问:对故乡的什么有感情呢?(第14组讨论)

指导要点: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也表达了游子殷殷思乡之情。

问:所以“春酒”是一杯什么样的酒?

指导要点:怀旧思乡的酒(板书)

四、迁移扩展

思乡是远离故乡的人都会产生的一种思绪,余光中的《乡愁》为什么能有这么广的影响,就是因为它道出了许多游子的心声。叶落归根,这是人之常情,对故土的眷恋,是任何人也无法割舍的情感。你读过这类作品吗?把你所读作品的内容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学生交流:

师提供相关作品(幻灯显示)

1、余光中《乡愁》……

2、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李白《静夜诗》

4、杜甫《月夜忆舍弟》“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马致远《秋思》

6、苏轼《水调歌头》

五、总结(幻灯显示)

琦君说过:“人和花草树木一样,都有自己的根。”是啊!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有谁能够忘记生养自己的故乡呢?,远离故乡的人,无论与故乡的距离有多远,总不会忘记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一切。每年春节前夕,离家的人尽管票难买、车难乘,但家还是要回的。父爱天高,母恩难报,最难忍受思乡情。这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积淀下来的中国人最深厚的情感基础。事实上,正是这种特有的情感基础,才让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一代繁衍壮大,成为伟大的民族。

六、作业:

1、   积累“思乡”的诗句。

2、   做《练习册》

七、播放《思乡曲》结束这一节课

 

 

 

 

 

 


 

板书
设计

怀旧思乡的酒

         过新年   喝春酒   喝会酒 —— 风俗美

 

母亲——热情好客 慷慨大方

阿标叔 ——热心

乡亲——热情大方

“我”——童真童趣

 

春酒 

人情美

 


                                                                            

 

 

课堂
训练
设计

基础训练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炖(wèi     (yì)        B.(yǐn)     (bèi)

C.(xiá)       lǎn     D.(pí)      tì)

2.下面的句子中各有一个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橱房里。   _______改为_______

②我们现在读的主要是白话,但是仍然应该借见古人精读的办法。   _______改为_______

③这个小白兔瓷器精巧别至,我一直小心地珍藏在里面的抽屉里。   _______改为_______

④电影的首映式因为当红明星到来助幸而显得格外令人精神振奋。   _______改为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是托蒂继续一马当先,还是他身后的三名射手发力反超,这将是本轮意甲联赛的一大看点。

  B.越剧,顾名思义,就是流行在古越地(相当于现在的绍兴、杭州、台州等地)的地方戏。

  C.学菜谱太难了,便决定放弃,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如法炮制了一个菜——铁板鲈鱼。

  D. 2万元现金和3辆价值2万余元的摩托车在7名失主兴高采烈的感激声中完璧归赵

4.下列两个句子成分的搭配都有毛病,请加以修改。

  ①我们应该接受大家的意见,改进平时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些候选歌曲广泛经过各界群众传唱,最终确定一首作为2008年奥运会主题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用线条符号图解法在下列句子上把各个成分标示出来。

  ①害羞的女生,战战兢兢地把地上的练习本放到讲台上。

  ②经过班主任的宣传,同学们就搞好班集体工作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

 

 

段篇阅读

阅读下面的段落和篇章,完成6-13题。

(一)

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望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它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

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侯家乡酿的酒呀。”

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6.分别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在文中的含义。

  ①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

 

  ②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

 

7.文中说,每年正月里,我都“眼巴巴地盼望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其原因是什么?

8.从上文可以看出,母亲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分点简要回答。

9.文章的结尾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二)

过节

逢到节令,我们依着老例祭祖先。我家过节共有三桌。上海弄堂房子地位狭窄,三桌没法同时祭,只得先来两桌,再来一桌。方桌子只有一只,只得用小圆桌凑一凑。本来是三面设坐位的,因为椅子不够,就改设一面。杯筷碗碟拿不出整齐的全套,就取杂色的来应用。蜡盏弯了头。香炉里香灰都没有,只好把三支香搁在炉口算数。总之,一切都马虎得很。好在母亲并不拘拘于成规,对于这一切马虎不曾表示过不满。但是我知道,如果就此废止过节,一定会引起她的不快。所以我从没有说起废止过节。

供了香,斟了酒,接着就是拜跪。平时太少运动了,才过四十岁,膝关节已经硬化,跪下去只觉得僵僵的,此外别无所思。在满坐的祖先中间,记忆得最真切的是父亲和叔父,因为他们过世最后。但是我不能想象他们同十几个祖先挤坐在两把椅子上举杯喝酒举筷吃菜的情状。又有一个十一岁上过世的妹妹,今年该三十八了,母亲每次给她特设一盆水果,我也不能想象它剥橘皮吐桃核的情状。

从前父亲跟叔父在日,他们的跪拜就不相同。容貌显得很肃穆,一跪三叩之后,又轻轻叩头至数十回,好像在那里默祷,然后站起来,恭敬地离开拜位。所谓“祭如在”,“临事而敬”,他们是从小就成为习惯了的。新教育的推行跟时代的转变把古传的精灵信仰打破,把儒家的报本返始的观念看得并没有什么了不得,于是“如在”既“如”不起来,“临事”自不能装模作样地虚“敬”,只成为一种毫无意义的例行故事:这原是必然的事情。

几个孩子有时跟着我拜;有时说不高兴拜,也就让他们去。焚化纸锭却是他们欢喜做的事情,在一个搪瓷面盆里慢慢地把纸锭加进去,看它给火焰吞食,一会儿变成白色的灰烬,仿佛有冬天拨弄炭火盆那种情味。孩子们所知道的过节,第一自然是吃饭时可有较好较多的菜;第二,这是家庭里的特种游戏,一年内总得表演几回的。至于祖先会扶老携幼地到来,分着左昭右穆坐定,吃喝一顿之后,又带着钱钞回去:这在孩子是没法想象的,好比我不能想象父亲跟叔父会到来参加这家族的宴飨一样。从这一点想,虽然逢时过节,对于孩子大概不致有害吧。         (选自叶圣陶《过节》)

10.文中说,“总之,一切都马虎得很”,“马虎”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根据文意分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这原是必然的事情。”其中“必然的事情”指什么?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12.文章结尾说,“对于孩子大概不致有害吧。”其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13.文章写了父亲辈、我、孩子们三代人对于过节跪拜的三种不同态度,有什么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春酒

1.D 2.①橱——厨;②见——鉴;③至——致;④幸——兴。3.C 4.①“缺点”应和“弥补”搭配,“错误”应和“改正”搭配;②“广泛”放到“传唱”前。5.①(害羞的)女生,[战战兢兢地][把地上的练习本]<到讲台上> [经过班主任的宣传],同学们[就搞好班集体工作]发表<>(许多)(很好的)意见。6.①写出花匠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②突出“我”的活泼、可爱、天真。7.到那一天有八宝酒喝,而且家里热闹、温馨,在我都很快乐。8善良,勤俭,能干。9.对生养自己的故乡的思念。10.用圆桌凑数,分两次祭祖;三面设位改为一面设位;杯筷碗碟取杂色应用;蜡盏弯头,只把三支香搁在炉口。11.新教育的推行使跪拜成为毫无意义的例行故事。12.过节只是家庭宴飨,是家庭特种游戏,封建迷信思想不会影响孩子。13.突出孩子心中的所谓“跪拜”已没有封建迷信的意义,作者借以表明新教育的推行对时代进步的影响。

 

教学
反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