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大海啸如何被催生

 泉五中59级 2011-03-24

来源:中国日本大海啸如何被催生

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10321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地球地壳可能被撕开一条长逾240公里、宽达80公里的裂缝;地轴偏移大约16.5厘米,从而使地球自转速度加快,地球每天将减少大约1.8微秒;日本本州岛向东移动大约2.4米,并可能最多东移4米;释放出的能量近似一次性燃烧5.7亿桶石油,相当于1.1万颗广岛原子弹的能量总和……311日发生的里氏9.0级日本特大地震破坏力之强,世所罕见。这场历史上少有的达到9.0级的浅缘地震发生在海洋中,没有对陆地造成特别大的破坏。但不幸的是,这次海底地震引发了大规模海啸,成为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

俯冲、挤压、水涌、地震催生大海啸

    由于这次大地震的震源在海洋中,因此地震引发的人员伤亡主要还是通过海啸引起的。那么,是否但凡海底大地震都会引发海啸呢?事实并非如此。产生灾害性海啸的地震一般要具备3个条件:地震发生地水深较深且海底地形隆起与凹陷反差强烈;地震强度大于6.5级且断层以垂向滑动为主;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公里。本次日本大地震的震级为里氏9.0级,震源深度为24.2公里,正好符合发生海啸的后两项条件。

    与此同时,此次大海啸的发生也正好符合了第一个条件。日本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方,这种地质剧烈变动的地区极易发生地震。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原地震首席预报员孙士鋐介绍,太平洋板块在日本的东面,它向西移动,而且是俯冲式的移动,挤压到欧亚板块,挤压和俯冲形成了海啸形成的动力源。孙士鋐介绍,引起海啸的是地壳的垂直错动。“地震引起的地壳运动,既有水平的错动,也有垂直的错动。水平的错动不会引发海啸,垂直的错动才会引发海啸。”具体地说,就是当海底出现了大范围的上升或下降,大的高度差引起了重力差。孙士鋐认为,此次日本地震引起的海啸最高超过了10。海底的垂直错动幅度比1923年的8.3级东京大地震应该更大一些。1923年东京大地震震源位于东京以南90公里处的相漠湾海底。当时此处海底的高度下降了90~180米,而另一处海底上升230米,海啸波的高度达到了6~7米。

海啸规模为日本有史以来最大

    本次大海啸场面十分惨烈,其破坏力仅次于2004年的印尼大海啸。大地震后仅30分钟,就有3米高的海啸到达了陆地。其后,海啸最高超过10米。日本海啸专家称这次海啸为“日本有史以来浪头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海啸”。大海啸袭击了日本在太平洋沿岸的所有地区,由于以岩手县为中心的三陆海域为里亚斯型海岸(属沉降海岸),导致灾害更为严重。

    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盛安研究员介绍,海啸波在深海中波高并不大,但是在传播到近岸的时候,由于地形变浅、收窄所引起的波能集聚,波高将进一步增大。因此,海啸造成的危害性与近岸的地形分布有很大关系。通常来说,1米以上的海啸就有可能产生破坏性,海啸波高越高,流速越快,对近岸的建筑物及设施的破坏性就越大。

    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教授间濑肇指出:“据推测,冲上陆地的海水量可以与2004年印尼大海啸时相匹敌。因为在三陆海域的那种里亚斯型海岸,有很多外侧宽广而内侧狭窄的三角形海湾,越向海湾内侧,海浪就越容易升高。”三陆地区是经常遭到海啸袭击的地方。1896年,一场震感不大的地震却引发了超过20米高的海啸,死者和失踪者达到约2.2万人。1933年日本的三陆地震也引发了超过20米的海啸,死者和失踪者达到约3000人。正如日本地震专家认为的,本次海啸规模如此之大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地震本身规模大、震源浅、离陆地近;二是震源所在海域海岸地形特殊,放大了海啸能量。

海啸可预警而不可预报

    引发海啸的通常都是突发性事件,像地震、海底滑坡,这类事件很难预报。但是,地震波沿地壳传播的速度远比海啸波运行速度快,所以海啸是可以提前预警的。

    海啸波是长波,波长有数百公里。在开阔的海面上,海啸波高度很低,仅为1米左右。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数百公里。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为每小时数万公里。地震波与海啸波抵达海岸的时间差,是海啸预警的科学依据。在此次日本大地震中,震源距离海岸约130公里,陆地上监测到地震波的时间为地震发生后的数秒,而海啸波抵达海岸则需要10分钟以上。311日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日本气象厅立即向日本沿海区域发出了大海啸警报;12日晚上,气象厅又发出了海啸警报。13日上午7点半,气象厅将海啸警报改为海啸注意预警。至此,本次地震中发出的海啸警报全部解除。

为何伤亡依旧惨重

    日本警察厅发表统计报告说,截至17日下午,5321人确认死亡,9329人失踪。日本拥有全球最先进、最严密的地震和海啸预警系统,但为何伤亡依旧如此惨重?美国专家研究表示,海啸避难所数量不足、建筑抗震级别不够高、隔震技术不强或是主要原因。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土木工程师哈里·耶表示,日本海啸避难所的数量不足,而且现存的海啸避难所还缺乏设计标准。地震发生后30分钟,第一个波浪袭来,很多身处海边的居民没有足够的时间跑到安全地带,如果那时海边有更高的平地或避难所就可以让这些人幸免遇难。据他介绍,日本的很多海啸避难所看起来像塔,有一些避难所只是水泥柱上方的一个平台,同时也缺乏配套的疏散程序。

    另外,日本规定,高层建筑必须能抵御里氏7.0级以下的地震。而此次里氏9.0级大地震的震级已经明显超过了日本建筑的抗震设防。另外,日本是国际上利用隔震技术最多和较早的国家,但是日本采取的是由橡胶制成的隔震系统,这种隔震系统的位移能力不大,对地震带来的损害消解得也很少,使得这次地震造成了如此大的伤亡。

:以上报道来自:

http://www./HotFocus/zlyj/2011/03/21/86330.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