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鉴定珐琅彩瓷器

 coast 2011-03-24

 
以硼为彩料的盐基氧化物的分析


        珐琅彩的彩料出现在我国瓷书上时称之为洋彩(或古月轩),而与历史上的传统五彩或者粉彩,它们的区别在何处?相同器龄的珐琅彩和五彩粉彩,为什么前者历久弥新颜色鲜嫩,而后者则呈现老化古旧现象,同是在300年的时空中度过,反向关系性劣变差别竟如此之大,什么道理?这自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出版陈浏《陶雅》中第一次出现古月轩彩料这个名词以来,历民国时《海王村游记》、《饮流斋说瓷》,直到目下,汗牛充栋的各类瓷书中,从未有人进行破译,其原因由于时代局限,研究资料不多。向专家请教:“珐琅彩和中国传统彩的区别在哪里?”他会回答“中国传统彩不含硼,珐琅彩含硼”,专家高明。其实要破译这个问题。一定要从无机化学上才能找到答案,才能破译它。学过无机化学的人都懂得,对于相同的离子型晶体来讲,阴阳离子的核间距越短,离子电荷越高,晶格能在数字上就越大,而离子型晶格能越大,这就表明离子键越牢固,它反映在晶体的物理性能上必然就是较高的熔点和硬度。我们从晶格能和离子型化合物的物理性质表中看到:Ba0离子电荷是2,晶格能(千卡/摩尔)是727,熔点1923℃,硬度是3.3。

        珐琅彩就是从这种晶格能和离子型化合物中炼制彩料。

        由于它的熔点高、硬度强,所以它先天就具备抗反向关系性劣变的物理条件,而我国传统五彩或者粉彩的制造,就是着色剂和熔剂组合而成的;离子键很不牢固,故它抗反向关系性劣变性能较之于珐琅彩就差远了。所以说珐琅彩色泽的鲜嫩与否,也就成了鉴定珐琅彩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理论化学学得不好,不及格,也不知说的对否?对珐琅瓷器我们要提高认知水平,以防止“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制假贩假者,使其无以售其奸。所以,我们
        必须深入地从本质上去认识它,而不是从表象的符号上去认识它。

        过去二三百年中,由于时代的局限,各类瓷书都未作过科学的剖析,时至今天我们文博、收藏界,人才济济,相信一定能够从实用物理、理论化学、矿物学以及陶瓷工艺理论方面来深入地解剖它的本质。


清宫如意馆的画坛大师与珐琅彩瓷画的渊源
  

        有关珐琅彩瓷绘画的鉴定方面,《饮流斋说瓷》中有过一个概括性的结论:“凡属堆料款,画极精细而饶有清气往来者,皆为最名贵、最瑰宝之品也。”这是由于珐琅彩瓷是属于个性化的瓷品。因为绘画者,他们都是供奉如意馆的顶级画师,都罗致于各地画坛的绘画大宗师。当时,其中最享有盛誉的如王原祁、赫英、黄鼎、郎世宁、唐岱、钱维城、高其佩、邹一桂、张若霭、张若澄、黄钺、李世倬、金廷标、陆遵书、沈铨、方琮、关槐、余省、余樨、弘午、冷枚、蒋廷锡、董邦达等人。这些画坛高手,各有各的特长,各有各的风格,我们所见到的真正清宫的珐琅彩,没有一件不是彩色浓艳,但又不失淡雅之感,色彩虽然丰富,但不显得繁缛且技法娴熟,绝无往来涂抹痕迹,看是富丽堂皇,但毫无浮躁之气、淡雅宜人,真是无美不臻的神品。所有的山水人物、花卉翎毛都各具特色、各具风格、各具个性,绝非今人所能仿像的。试想清初这些画坛耆宿的作品,不管纸本绢本,传世到今天,都成了国宝珍品,更何况是珐琅彩瓷器?所以说珐琅彩瓷器无法仿制的道理就在于画家的个性、风格、技法、特点、精神面貌等特色。如此,令人们如何能仿像?所以说珐琅彩画瓷器无法仿制。试举这件清宫珐琅彩彩雉纹瓶(左图),解读它,对珐琅彩画背景材料的认识,可能有所帮助。此瓶是清宫珐琅彩瓷的经典之作,胎釉都符合景德镇御窑的素瓷标准,按《古月轩瓷考》说:“胎骨较明为胜,从景德入京,召选如意馆名画师绘画,于宫中开炉烘花。故其绘画精妙绝伦,驾唐、宋、元、明以上”,看来这是较为客观的论述。

        在《饮流斋说瓷》中,对珐琅彩的绘画有了进一步的具体描述,他说:“人物细致,毫发必现。翎毛尤极工致,均以古月轩为极,则又与蒋南沙、沈南苹把臂入林矣”。说白了,就是人物细致毫发必现,为蒋南沙所画,而花鸟尤极工致,则为沈南苹所画。《古月轩瓷考》对这一结论提出质疑,杨啸谷说:“按蒋、沈皆不能人物,于翎毛走兽固优为之……不知《说瓷》果何所据,敢定瓷画珐琅人物、翎毛必为蒋、沈之作欤?”语气较为生硬,看来杨啸谷对许之衡,大兴问罪之师来了。

        《古月轩瓷考》大概出版于20世纪30年代,距现在已70年了,在这个时段当中,在我国陶瓷界从未有人提出这段学术疑案,今天笔者为了这篇文章,能使广大珐琅彩的猎奇者、珐琅彩的心仪者以及珐琅彩的偏爱者,进一步认识清宫珐琅彩,把这尘封已久的疑案,钩沉出来,加以评说,此其一。另外还希望通过这件彩雉珐琅彩瓶的绘画,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是非判断,一来是感激二公在20世纪初,开创了研究中国这一领域的先河,传承了文脉,使这一文化瑰宝不仅代表了17世纪中国陶瓷的辉煌,同时也代表了新世纪共和国的辉煌,功不可没。二来此文也作为思念之情的表达吧。

        《饮流斋说瓷》所说的蒋南沙,即前面提到供奉于如意馆蒋廷锡,江苏常熟人,字南沙,此人以逸笔写生,爱画兰竹小品,当然也为宫内画珐琅彩,这是如意馆画师的职责所在。沈南苹即是前面所提及的沈铨,他是浙江湖州人,字南苹。他是供奉于如意馆的一代花卉翎毛宗师,据《清朝书画家笔录》《画友录》《国朝画识》《清画家史诗》等书,称颂他所画花卉翎毛设色妍丽、栩栩如生,故而有人颂扬他比之于唐代花鸟画家边鸾、五代花鸟画家黄荃都无逊色,能够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妍。证诸此瓶一对彩雉,雌性张嘴,向着雄性,而雄性凝神聆听的神态逼真而传神,若非沈铨这样的国手出神入化巧夺天工,在如意馆的画师当恐无有出其右者。观察其遗存,证诸历史文献,许之衡之论据信有徵矣。再者笔者有幸曾见到过(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瓷品目录)展品中的珐琅彩,包括铜胎画珐琅将近100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瓷胎画珐琅,在图录上我一一见过,但较之于此件彩雉纹珐琅彩,确有逊色,这其中在图231的2只五伦图碗的凤鸟纹(标明原有冲口),图239珐琅彩竹雀图酒盅2件,图240珐琅鹦鹆图酒盅2件,图293珐琅彩梅鹆胆瓶,俱情境和谐,风貌传神,和此彩雉瓶,出于同一大师手笔,无不叹为观。许之衡的“蒋、沈把臂入林”之结论,绝非空穴来凤,不管杨啸谷先生爱听不爱听,尊家的质疑恐怕是多余的。

        至于有关清宫珐琅彩的仿制品的问题,在过去确实有人仿制过,据《古玩史话》介绍过一个小故事。在上世纪60年代,原北京东四牌楼有一家大古玩店荣兴祥,老板名贾腾云,是古玩行业中的知名人物,他的后裔将一对珐琅彩瓷碗捐献给国家。瓷碗彩色鲜艳,做工极细,但专家们却难以确认,此事非常尴尬。后来找到荣兴祥一位小徒弟司仁甫,经他说明了此碗的来龙去脉,约民国十年(约1921年),老板从故宫弄来2只未上彩的珐琅彩的素瓷碗,当时请的景德镇大名头的工艺大师詹广远,请他进行加工绘画挂彩,单单彩料即花去现大洋400元,结果烧成后老板把这2只碗一直锁在保险柜里,一天都没有上过架,就是害怕彩画被人揭穿,影响信誉,这是非同小可的。从这只小故事中折射出一个真理,即是珐琅彩的彩画,你的智慧再高,你也仿不像的。

        今天我们探索清宫珐琅彩瓷的底蕴,主要是在揭破国际大拍场制造的陷阱,为其避免误入,那你就必需参看清宫珐琅彩瓷真品,识真才能辨假!其实此件胆瓶,它是一件冲口挂线的伤残品,但它道道地地是清宫如意馆沈铨的手笔,可以算是一件标本,他代表17世纪中国的辉煌,也为世界文化宝库中,增添了无可代替的珐琅文化这一宝贵财富。但是,对珐琅彩瓷的鉴定是一件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它必须具备多学科复合型的知识,尤其是对陶瓷工艺学、无机化学、书法、绘画、人文科学、近代史及其理论等都有涉及,在鉴定时,必须进行综合分析交叉论证。笔者在前文中挖掘其科技及文化内涵,兴许能起到一点经典效应,从而起到引领全球珐琅彩瓷研究的标杆作用。利用无机化学的原理分析它的鲜嫩色彩。是由于离子键牢固的外在表现作用,再加上清宫如意馆的“画中仙手”沈铨的超凡脱俗的载体的展现,第一眼就能冲击人的视觉,能够愉快人的眼球和心灵,使人的精神能为之一振,画面和观赏者之间能起到艺术沟通,产生心灵的感应作用。如此的神品,能不震撼艺术品市场的“李鬼”吗?总希望能在波谲云诡的艺术品市场起到一点净化作用,这也算我辈学陶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吧!

(2010年10月27日7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