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云南流行歌曲创作的思考

 兿海名洋 2011-03-24

关于云南流行歌曲创作的思考


云南是歌的海洋,是音乐的宝库,是优秀歌曲的诞生地。关于云南的流行歌曲创作,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这是因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有一大批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歌曲在全国广为流行和传唱。例如:《小河淌水》、《绣荷包》、《苗家山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阿佤人民唱新歌》等等,都是艺术性与大众性完美结合的流行歌曲,并以它独有的特色和娇妍而享誉海内外。

由于云南有着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底蕴,得天独厚,歌曲创作队伍可谓阵容宏大,实力不凡。关于这,已从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举办的“云南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征集、评选活动中得到足够的证明。从这次入围的60首歌曲来看,可以说是创作队伍的大检阅,创作歌曲的大丰收。

一、明确的文化定位,受众面广

优秀的流行歌曲,其实质就是:内容健康、旋律优美、特色鲜明、群众喜爱;具有代表性、好听、好唱、好学、好记。从这60首入围歌曲来看,大多都达到了相当的艺术水准,词曲优美、旋律清新,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深含鲜明的现代审美情趣,在传统性与当代性的结合上普遍看好。由于词曲作者对优秀流行歌曲的文化定位有着准确的把握,在创作中强调了艺术性与大众性的融合,充分体现了“大众歌曲艺术化、艺术歌曲大众化”这一创作理念,使得这些歌曲易于在群众中传播,并受到群众的喜爱。

就作品内容而言,不仅是健康向上、充满阳光的,题材也十分宽广,从而体现了音乐艺术广泛的社会功用,体现了音乐为社会服务、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面、不同人生经历的群众服务的宗旨。从近年来省外的流行歌曲作品来看,大多是爱情题材或者抒发个人情感的,其受众面主要是青年。这次入围的云南歌曲,爱情题材也不算少,且质量较高,例如:《爱一个人》(吴俊词、宁波曲)、《下雨了》(尹文俊词曲)、《在你离开之前我离开》(吴云江词曲)等等,但这些作品的受众面大多不局限于青年,并且各具特色。入围作品中,有反映农村生活的《大农门》(方梓羽词、周易曲);有充满云南乡土气息的诙谐歌曲《土鸡蛋》(土土词曲),有礼赞友情深含哲理,老少皆宜的《好朋友》(罗章斌词曲);而更多的作品则是以云南红土高原为题材,或托物感怀,或借物咏志,从不同的角度抒写作者对这片土地和边疆各族人民的大爱。例如:《请到七彩云南来》(郑明词、谭伊哲曲)、《云山之恋》(尹欣词、向美庆曲)、《阿依》(尤华平词、乙杰曲)、《泸沽湖的传说》(冯文俊词、张金云曲)、《醉了,丽江》(徐荣凯词、土土曲)、《阿么!澜沧江》(谢维耕词、丁煜伦曲)、《美丽的珠江源》(杜红川词、刘超曲)、《阔时节》(卢云生词、央金拉姆曲)、《和顺谣》(朱星盛词曲)……这些作品,融进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展现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每一句歌词、每一个音符都流溢出作者生命中的感动,从不同的侧面彰显了云岭高原的风采。这些作品,无疑体现了优秀流行歌曲的代表性,即“寓共性于个性之中的、具有一定的受众面和社会功用的”性质,也代表着云南优秀流行歌曲的风格与特色。

二、鲜明的地域特色,异彩纷呈

纵观上世纪以来的流行歌曲,不论是内陆还是港台,似乎都有这样一个共性,即爱情题材多而其他题材少,城市题材多,而农村题材少;“大路货”多,而“土特产”少;时尚性的多,而原生态的少,特别是少数民族题材和地域特色的作品,显得十分匮乏。从云南入围的作品来看,至少有半数以上的歌曲,不论是词曲还是演唱,都做到了时尚性与原生态的融合,将现代气息与地域特色融于一炉,形成了一股清新而又强劲的“云南风”,播散着野花的芬芳和泥土的气息。这些作品,无疑给我们带来一阵又一阵的惊喜。例如:《阿么!澜沧江》(谢维耕词、丁煜伦曲)、《月亮升起来》(李江平词曲)、《月夜倾诉》(李鹏词曲)、《茶马古道》(徐荣凯词、徐荣璇曲)、《美在元阳》(郑明词、小板曲)、《白云》(王世雄词、杨云燕曲)、《好朋友》(罗章斌词曲)、《醉了,丽江》(徐荣凯词、土土曲)、《五尺道》(毛利燕词曲)、《土鸡蛋》(土土词曲)、《走在茶马古道上》(郑江涛词、杨红斌曲)、《朵朵蔓栗花》(扎约词曲)、《月亮花》(金甲劲松词曲)、《今夜想起寨子里的姑娘》(代伐钟词、戚发旭曲)、《总想回去看看你》(车行词、肖白曲)、《七彩云南》(王国欢词曲)、《香格里拉,我的家乡》(和新民词曲)、《摩梭小夜曲》(肖煜光词曲)、《爱的普者黑》(楚河词、大禹曲),不只是追求个性与特色,并且试图以下里巴人的表现形式,追求阳春白雪的艺术品位。不难看出,作者为追求作品的生命力,以尽可能前卫的创作理念去追逐“艺术时间”,避开模仿,大胆创新,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作品与流行几个月或几年的、如同匆匆过客的歌曲,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

作品的时尚性,是流行歌曲的主要特征。换言之,时尚就是流行色,不时尚也就难以流行。然而,如果作品一味地追求时尚,而忽略了作品内涵的深刻与厚重,这种时尚就成了时空上的很大限制,使作品既容易流行又容易褪色,有如昙花一现。诚然,云南的作者是追求时尚的,因而与时俱进,跟上潮流。但他们更多地考虑长远,即为了使红土高原的民族音乐文化得以弘扬和传承,在创作理念上已经赶在时间和时代的前面,使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不为物理时间所局限,作品的时尚性有着很强的穿透力,不断地穿透时空。可以断言,在若干年后,这些作品依然时尚,如同不会凋零的花朵,并且光鲜如初……

“词为歌魂”,是云南词曲作家的共识。这是因为,歌曲的内涵和意境的诠释,主要是靠歌词来承担的,它是歌曲的内核。尽管歌词不能决定歌曲的质量,歌词好不等于歌曲就好;但是,没有好的歌词,也就没有好的歌曲。云南流行歌曲创作的收获,首先是歌词创作的可喜收获。从入围作品来看,优秀的歌词就很多。例如:杨莉作词的《随街的夏天》、罗章斌作词的《好朋友》、郑明作词的《美在元阳》、《请到七彩云南来》、徐荣凯作词的《茶马古道》、《醉了,丽江》、尹欣作词的《雪山之恋》、谢维耕作词的《阿么!澜沧江》、卢云生作词的《阔时节》、土土作词的《土鸡蛋》、郑江涛作词的《走在茶马古道上》、吴卫民作词的《舍不得》、徐演作词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冯文俊作词的《泸沽湖的传说》、王国欢作词的《七彩云南》、《你最美丽》、代伐钟作词的《今夜想起寨子里的姑娘》、车行作词的《总想回去看看你》、毛利燕作词的《五尺道》等,均为流行歌词中的佳作。所以称之为佳作,是因为作者通过对生活素材的精心提炼,从而进行精巧的艺术构思,并借助形象思维来选择寄托情感的物象和意象,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勾勒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云南风俗画、风情画。歌词的语言大多浅近,更多地使用了民间鲜活的口语,但没有成语和熟语,避开了豪言壮语,杜绝了艳词浪句,读起来明白如话、行云流水,亲切感人、诗意盎然。由于作者寓含蓄于明快之中,明快中求含蓄,使这些不白的“白话”,深含着形象、情感和意境,谱曲能唱,离曲耐读,实为飞翔的、能唱的诗歌。由于这些歌词融合了大量的云南元素,歌词本身就富于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通过作品征评,我们十分欣慰地看到,云南本土的流行歌手已经形成自身的特色。例如:杨云燕、张继心、土土、何纾、扎约、林琳、马迪、毛莉艳、洪虹、丹丹、金甲劲松、刘蕊、段丽云、虎海东等歌手,在演唱上广为借鉴,吸纳了大量的云南元素(包括原生态)和内陆流行音乐的元素,使云南流行歌曲的演唱更加个性化、时尚化、民族化。尽管这些歌手的水平可能不在一个层面上,但他们都唱出了各自对音乐和人生的不同理解,有着不同的理念,在语感的处理上,也是各具特色的。他们在不同的表现形式上,给人们更多的审美空间。

三、难免有缺憾,有待挖潜

所谓“流行歌曲”,并非某一种歌曲和某种唱法的代名词。“流行”的概念是普及和尽可能广阔的受众面,是广为传唱,而并不局限于唱法。如果认为“流行歌曲”就是或者等于通俗歌曲,则是片面的、狭隘的、错误的。流行歌曲的概念,有着宽广的外延,因而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它可以是通俗的,它是因为它包含了通俗歌曲和通俗唱法,也可以是严肃的,包容了多种演唱方法。由于作者对流行歌曲的理解不尽统一,还存着偏颇和误区,导致了如下两种现象的产生:

一是参与歌曲应征的作者面还不够宽。

在云南,长期坚持严肃歌曲创作的作家达数百人之众,可以说是一支流行歌曲创作的生力军。遗憾的是,其中大多数作家并未参与流行歌曲的征评活动;也就是说,这一股巨大的潜在力量,有待于尽快派上用场。当然,这也说明,云南流行歌曲的提升与繁荣,有着很大的潜能。上述原因,使得征集到的作品,几乎都是通俗歌曲。

二是有一些作品的受众面狭窄,缺乏个性。

从征集到的300多件作品来看,大多数都是好的,或者比较好的。但是,也有一些作品忽视了音乐的教化作用和社会功用,受众面狭窄,且缺乏个性。优秀的流行歌曲,是寓教于乐的。它既要给人们愉悦,又要给人们熏陶,其根本目的是要人们得到爱与美的教化,使人们高尚,而不是仅仅向人们提供娱乐与休闲。由于一些作者在认识上还有误区,一味地抒发只属于作者个人或者少数人的小情调,使作品不具备一定的受众面,曲调上也一味模仿港台或内陆已经唱红了的通俗歌曲,缺乏个性。但是,我们也看到这些作者的个人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只要在文化定位和创作理念上有所调整,他们的潜力即可得以挖掘和释放。

以上两个问题,其实不难解决,只要统一了认识,就能迎刃而解。音乐理论可以针对一些成功的、有影响的优秀流行歌曲展开研讨,有利于我们在理念上更明确地定位,进一步推动云南优秀流行歌曲的创作。

四、未来的展望,充满信心

云南不愧为生长艺术的沃土。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省委、省政府对文艺的高度重视,由省文联组建了一支强大的音乐家队伍,特别是近几年,队伍在不断地壮大。半个世纪以来,云南的音乐创作,一向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上的。这是因为,云南的音乐家有着明确的文化定位,他们明确:自己为什么写歌,为什么人写歌,写什么样的歌。为了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他们把文化定位和人生定位相统一,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视为神圣的使命和庄严的责任,用赤诚的心,将这份庄严与壮丽高高地举过头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云南26个民族争得了荣誉。他们像农夫一样辛勤地耕耘,用心血和汗水铸造就了一种敬业奉献的高原精神。

然而,对每一个有抱负、有才华的作者来说,平台和机遇都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由于云南的词曲作家缺少这样一个平台,好的作品确实不少,唱出去的实在不多。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主办的“云南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实质上就是为云南的歌曲作者构筑一个平台,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给广大作者提供机遇;并且,通过平面的、立体的多元化媒体,大力推广入围的优秀作品,让作品广为流行。这个平台,对于传承优秀的音乐文化、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是有着现实和深远意义的。

流行歌曲的繁荣,必然会推动艺术歌曲的发展,使云南民族音乐拥有两只腾飞的金翅膀。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把云南的音乐事业做大做强,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就会像高原上的火把薪火相传,像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的波涛一样奔腾不息。只要我们坚持给作者、歌者尽力提供平台和机遇,一个彩云南现,万马奔腾的云南音乐大辉煌的时刻,就一定会提前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