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曼清

 昵称5944503 2011-03-25

郑曼青《自修要略》
   
练功架时,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才能周身节节贯串,则气可通。气通不独于体有裨,于用亦大有益。尤须注意其根在脚主宰于腰, 不独手与脚要随腰转动,自顶及踵与眼神,皆须随腰转动。故相传所谓练太极拳不动手,即是谓手足不能自动,惟腰为主。心为令。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于以推动矣。然手足决不可自动,非待腰能便利从心之后,手足方得随腰而动。是之谓太极拳不动手,且足亦不自动,故太极拳之动作,真所谓牵动一发,则全身俱动。学者其体验之,自有得也。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此二语不可忽视。顶头倘有摆动,秘传所谓虽练三十年不得成功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目不瞬者,以其内固精神,而有不动心之修养,此即孟子所谓养吾浩然之气之作用耳。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太极拳原为十三式长拳,喻其动荡滔滔不绝也。动者必有主力,以致推动,如火车、汽车、电车然,是运之而后动也。动之余力回荡,《易》所谓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亦犹动荡也。是以动余必有其荡,荡之未定,复续之以动,周而复始。

郑曼青太极证松歌

太极证松歌之一:初松一气往下沉,水火既济暖温温!次松散气行皮毛,疙瘩温热窜全身,软硬交战有痛楚,静待功成解烦忧!再松开始软酥酥,酥软交战味嚼蜡,酥手及肩下涌泉,轻无松软好舒爽!
  太极证松歌之二:酥手情境只轻利,松脱方能松乾净,修到此地踏入门,恍然大悟听劲来,太极修练分三阶,三阶再细分三级脱手境地达三阶,三阶一级细品尝,滋味酸溜功渐深,上身头脸毛竖起,全身力道渐放掉,方悟大师字珠玑
  

郑曼青谈太极拳心得

    十数年前。有从游者问余曰。先生身兼五艺之长。生平究以教何艺为乐意。曰。以教太极人为最乐。闻之者甚以为疑。曰。似近粗豪马。曰。是非尔所知也。此为人生哲学之结晶者。以其精微而论。较习一切文艺之难。且有过之。决非一般武事可比。曰。愿闻其详。曰。余弱任诗书画三课教授。以教书法为乐。以其含有强身运动之益。强壮将届之年。流离入蜀。以医餬其口。不意医运大行。人皆誉之曰济世活人。然余则以寝食无时。苦不堪言。且日与愁眉苦脸相对。肩人以生死之话。待有笑容焉。则余已不得而见也。惟教太极拳。不独可以袪病延年。心神愉快而已。少长咸集。善与人同。效老莱子之儿嬉。耄年不倦。胜华元化之禽戏。专气致柔。真可谓康乐无疆。若问余四十年之心得。却只有十二字。曰。吞天之气。接地之力。寿人以柔。曰。请言其效用。曰在人体则气乃率血而行。故气旺则血旺。天富有大气。多取之不以为贪也。力在人体有大用。地贵有载力。倘能接其毫厘。则为用亦无穷矣。致柔则老氏所谓。能若婴儿。则寿亦可以无疆矣。惟此三语。在人身亦为三才。得天之气。则位于上之颠顶泥丸宫一内。可以增长其灵气。下则为地。接地之力。则足底心之涌泉要穴。可以增长其根力。中为腹部之丹田要穴。在腰线间。得能专气致柔。则腰若活泼泼地。则肾气自足。寿能增加也。然习之之法。亦甚简易。一、随时得有空暇。便觉以泥丸宫顶天。吞天之气。沉于丹田。二、得有行动。或端坐。或暇立时。在注意所及时。便欲将足心贴地。进而则欲足陷入地。久之则欲以我之足力。与地心吸力相接。能至此。则我之足已有根矣。三、丹田。古人所谓行坐处卧。不离这个。是要以心与气。相守于丹田。如鸡之孵卵然。此所谓知止。止于至善之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又孟子所谓养吾浩然之气。则皆不离乎丹田也。然此区区之心得。倘能笃而行之。决非等闲之运动可此。袪病延年。犹易事耳。
   
自修新法之作。专为限于工作时间。及妇女忙于家政。与远道不得许可从学者。予以便利。较函授尤为简单。然此着重传授功架之缜密方法已耳。偏于体一方面居多。太极拳原为有斯有用。若必欲求其深造。届时可参阅拙著太极拳体用一书(英文本)。以及郑子太极拳十三篇(中文本)。自可了。惟自修之始。首要务去三病。以不佞四十年之经验所得。能去三病者。笃意遵行。未有不如愿以偿。天资若稍钝者。亦不过费人一己十之功而已。然其病人尽知之。法亦浅近。类多因循自误。不肯果决行之。憋少时亦坐此病。是以言之较切耳。兹约述如下。
   
第一为无恒之病。仲尼所人而无恒。不可作巫医。巫之为医。非正术也。无恒尚且不可。况由哲学而科学之太极拳乎。太极拳以柔克刚。与专气致柔之旨。则本乎易与黄老之哲理。至于牵动四两拨千斤之作用。施诸事实。此乃科学之千斤顶。俗名之曰压不煞之力学作用。是已成哲学与科之之结晶体。余尤以为中西文化之通。得利赖为桥梁也。岂独体用之裨益已耳。若无恒而学此拳。不仅为多此一举。亦徒有宝山空入之叹。岂不惜哉。憋每恨少日无恒。屡以体弱而习国术。稍得裨益而便辍。旋至三十九年以前。病痨瘵莫能兴。得复习此拳而痊。遂决心不使再辍。当时即将全套拳架。以极快之练法。仅费六七分钟练毕。且早晚只练一套。以期不辍而已。然余当时实亦忙碌。除教课与校务外。连自修也日无暇晷。由是以往。不久却更有进矣。早上起床。非先练拳。则不事盥洗及朝餐。每晚睡时。不先练拳。则不得上床。如是者久之。养成习惯。遂不复辍。其意以为人生以乐为助人。不惜一切之牺牲。今则谋自身之健康。得以袪病。仅早晚费数分钟而无恒。则又何足言推己以及人也。是以自悔其蠢。乃决意痛改其非。
   
第二为贪多之病。俗谓贪多嚼不烂。老氏谓少则得。多则惑。信矣。憋少有忘年友鲁坚号塍北。余姚人。游雁荡将归。过我曰。昔之君子临别赠言。我亦欲有一言相赠。君家郑虔三绝。君善继之。必传无。君病贪多博学。恐致无大成。听我言。只攻诗书画可矣。余从之。此老余益友也。余有所成就。皆此老之所赐。不能忘也。易之谓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习太极拳不能异乎是。今得传授一式或二式者。必须潜心娴习。而默记之。方能有得。不然未有不惑也。民国廿七年春。余主湖南省国术馆时。国术为该省全民众之运动。不论男女老幼。皆得学习。余欲普扁推行太极拳。故于每两个月内。即调训全省各县国术馆长及教官四十人。余亲授之太极拳。以时间不敷。故决计删削。以成简易拳套。太极拳原仅有十三式。以沿传既久。式增繁。练习费时。不易普及。余乃删减为三十七式。已较原有之十三式。增多廿四式。此亦因时制宜。忽以余着之简易太极拳以为简也。胜利还者后。持此稿之沪,商诸陈师兄微明。亟称之曰。适与予同意。斿为序以表欣赏。微明君子儒也。决不阿其好以成其恶。间亦有无知者。疑余此举为非。殊不知为绝学阐扬之苦心耳。亦只可置弗论也。
   
第三为求速成之病。所谓欲速则不达。诚知言矣。务期水到渠成。非可强求。古人对于文艺。尝谓要沈浸秾郁。含英咀华。又所谓涣然冰释。怡然理顺。余谓习太极拳。亦必如此。且此拳术不仅体用兼赅。心手并顾而已。然必须悟彻哲学之原理。获得科之实用。则裨益无穷矣。总此三。得能无法解除。便可顺利迈进。了无阻滞矣。
    
欲习太极拳之运动者。其动机不出数点。约言之。有为多病体弱者。因求健康而学也。有为以防不备为自卫计者而也。有为震其术之奇妙。爰求真理而学也。此外有如乘兴而来。与随波逐流及无恒者。不在讨论之列。我所谓无畏者。崟为欲下工夫者而发也。
   
无畏吃亏。太极拳要诀曰。舍己从人。舍己从人哪有不吃亏。故髯之十三开卷。便谓要学吃亏。何谓其学也。听人进攻进击。非独不抗。且不还手。尤要黏连贴随。方能轻轻走化。此意匪浅学及粗者所能。况初学者焉得不吃亏。若畏吃亏。莫如弗学。愿欲学之。莫若学吃亏始。学吃亏。便是不贪宜。贪小便宜吃小亏。贪大便宜吃大亏。反此者。即是吃小亏得小便宜。吃大亏而后可以得大便宜。有智慧者。必欲得体用之实。将何从下手。老子不有云乎。专气致柔。便学得吃亏之妙法。则已不畏吃亏矣。歌诀所。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则已得致柔之效用矣。
    
无畏厉害。老子所谓。凶无投其角。虎无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也。又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又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然则凶虎兵刃。亦天下之厉害者。犹不足称。而反独称喻柔弱之水。以其至柔。莫能胜也。是之谓及吾身。吾有何患。纵有兵刃爪角之利。不足为畏也。倘有所畏惧。则精神与体质必紧张。紧张便不松。不松何能柔。不柔便是刚。故真能洞彻太极拳之原理者。便具有大无畏之精神。亦犹孟子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善养吾浩然之气。此亦老子所谓专气致柔。又何厉害之可畏也

 

 

 

 

《郑子太极拳十三篇》,成书于抗战期间,1940年出版。至于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1948年出版。该书对太极拳在养生和技击原理,都阐发非常深刻。还有不少论点,是发前人所未发,异常珍贵。
  郑岳,字曼青,是杨澄甫晚年入室弟子。也是将杨式太极拳传到台湾及推向海外的主要人物。他曾在台湾及纽约成立时中太极拳社,教授弟子众多。在他任湖南国术馆馆长时,就在学员中普及太极拳。此后教学中,就推广经他缩编的三十七式太极拳,较我们推广《简化太极拳》还早。是简化太极拳的先驱者。在近代杨式太极拳史上,郑曼青有着不可忽视的功绩,如所周知,《太极拳体用全书》的大量发行,对杨式太极拳的推广、普及,起正宗教材作用,该书虽署名杨澄甫,实际是郑曼青代笔。他在宏扬太极拳方面,贡献卓越。目前在东南亚一带教拳的黄性贤先生,以及在美国创办环球太极拳社的罗邦桢先生,就是郑曼青的高足,在海外很有盛名。
  陈微明序:画家郑君曼青,杨师澄甫南来,从学太极拳六年。师德配侯夫人,抱疾垂危,得君投剂而起,师感之,悉以口诀相授,他人所未闻也。至蜀,复遇奇士与究,道益晋。一日,与美利坚驻华战士十五人较,败其六,余震慑不敢角,一时传为佳话。日本既降,君来海上,出所述师授口决,读之,义极精,条别粲然,虽不出太极拳论之原理,而指示学者俾有可循之途。与拙作太极拳答问,互相发明。君不吝惜,公之于世,诚学太极拳者之宝典也。爰书数言,以告真相。           丁亥四月 陈徽明
  邓序:予友郑君曼青,世称永嘉五绝。予则独服其拳术之精,允得杨师澄甫之心传。一日在渝,同应英吉利驻我国大使薛穆之邀,赴大使馆表演太极拳术,时英军访华团在馆,悉少壮军人,意气豪迈,见曼青矮小而少之。予曰:君等皆身材魁伟,实力雄厚者,得欲与曼青一试乎?”众皆连声诺诺。其中孔武有力者,以安君为最;即趋前询以试法,曼青曰:悉如君意。乃于寻丈外,汹涌而来,攘左臂而擅右拳,曼青侧身左让其锋,则安君已颠仆数步之外;旋复攘右臂揎左拳,又从右颠仆如前状;最后变用双拳搏击式,向曼青迎头猛击,势殊惊人,甫见曼青头乍后仰,伸右掌于安君左腋下扑之,则安君已两脚离地,仰后翻跌于寻丈外,迫至场边,骤见曼青飞步随之,迅提其臂,得不仰出场外。众皆惊喜赞叹,余人睹状不敢较。请作表演,曼青即掤右臂,作虚抱式。予曰:谁能推之使稍移动,为胜。某君首推之,不能动摇。又加一人.并力推挤良久,仍未尝稍动分许。蒲乐遭君转请作他种表演,曼青伸臂仰掌曰:请固握予掌,以力压之,弗使翻动,为胜。则有数人,三握而三仰跌出。又伸臂舒掌,请以猛力斫之。安君首以立掌击之,至十数下,缩手而退,蒲君复举拳连砍数十下,而曼青行无所事。时曼青衣白荸衫;蒲君能作华语,卷其袖曰:君之臂是铁否?”四座掌声齐发,成叹吾国国术之妙,为不可几及。丽英国人士:知有太极拳艺者,亦以此为刨举。郑君倘不得杨师之心传,其能运用如是之神妙乎!兹本其心传,以着郑子太极拳十三篇,且多发前人所未发,行将付梓,属序于予,因追述此一事,以应之。    京山邓克愚
  李序:中日战兴,于避寇巴山,得琛郑君曼青居处近,过往亦密,相与研究太极拳推玄功,最相契合。于是,始悉曼青之造诣精深,论理超妙。盖原本杨师澄甫。而余忝在同门之列。乙酉春,我同盟国美利坚陆军驻渝者百余人,每周有联欢会,闻曼青与英吉利驻我国大使馆之文武官员,作友谊比赛,数胜之,乃邀请与会。曼青介余及其弟子郭琴舫、张纪培等五六人,参加表演太极拳推手毕,美战士选精于技击者十余人,请与较,曼青许之。一经交手先后不措者五人。忽一人体重二百三十余磅,于寻丈外舞拳跳跃,向头部击来,曼青摺肘接之,应手跌出逾二丈,撞壁而倒,声震屋瓦;又奔跃来,曼青举手送之,复跌出,其人摇头呼:负负!四座欢呼,掌声齐作。中有一人奇之曰:何以如两人举而掷之?”张君纪培善英语,即以太极拳之运气,以无力打有力解之,而余以曼青手法身法有过人处,每发人出,其声其状,似以钱投鼓,直至撞壁而止,此非具有内劲不办。今者以其所着郑子太极拳十三篇见际,凡数万言,不独畅师旨而已,且多发前人所未发者。诚度世之金铖,卫生之鸿宝也。爰书数言为同道者告。丁亥九月李寿钱谨
  自序(摘要):弱年患肺病,吐血咳嗽不已,习太极拳不数月,病竟霍然,乃益重视之,驾乎眠食之上。今体维摩病瘸之心,发尼父推已之愿,善与人同,达兼天下,欲虚赢者戡而为强,衰病者兴而有作,以引为己任,足书之作,其可缓乎!杨师《太极拳体用全书》于19345月出版发行。但杨师澄甫,以家传绝业,未肯轻易教授,正恐传非其人,故仅述体用之梗慨,以传乎世耳。今者澄师已归道山,欲求益,不可复得,因罄举所秘,笔诸于书,聊欲广古之上医医未病之旨,与世之学者,验养气之功。庶自强以强国,我民族其振兴乎!”     郑曼青自序于秣陵(南京)

郑曼青《郑子太极拳十三篇》
    
释名义

    
拳为兼体用、益智勇之运动。太极为阴阳之母,无所不包,以之名拳,命意深矣。《易》曰: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阴极生阳,阳极生阴,而刚柔动静之机,无所不用其极焉。 
    
夫拳好用之以斗。斗者多以刚猛迅疾之法制人。抗之以刚,必两败俱伤,非高手也。彼以刚为用,我以柔化之;彼以动为攻,我以静待之。此即老氏所谓柔弱胜刚强也。余曰:学太极拳必自学吃亏始。吃亏之至,适得其反,则为占便宜之极矣。学吃亏,谁宁为之?要知学吃亏者,是任人用力袭击,而我不以丝毫气力抵御,反引而去之,使其力落空,而攻击之效能全失,则我稍一撒手,彼未有不跌出寻丈之外者。此拳论所谓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直至从心所欲,如是可为占便宜之极矣。

   
且是拳之精微妙用,无一不合于太极之原理。曼青得杨师澄甫传授心法,而始知是拳之为用,全根于太极,阴阳相生、刚柔相克之真理,无一不可见之于事实,以太极名拳,盖有以也。

专气致柔
    
太极拳之特长者,乃气沉丹田也。
气沉丹田,即老氏所谓专气致柔之着手功夫。所谓柔弱者生之徒、刚强者死之徒也。可见摄生之道,致柔而已。欲致柔,务先专气。专气以止于至善之地者,丹田也。气能沉于丹田,即易所谓水火既济、(此处坎卦符号)(此处离卦符号)相交也。
      
(此处坎卦符号)(此处离卦符号)者,即坎离也。离心火,炎上;坎肾水,润下。背道而驰,性各刚强,与柔弱正复相反。人之腹中水独多,居十之七。火二,君相而已。易后天卦,离为君火,即心火,为实火也。内经命门火,即相火,为虚火也。五脏六腑以及周身,因君相二火之煽拂,无一处非火之所不能到。火盛则病。国医所谓某处有火,西医所谓某处发炎。如人身缺少水份,则便干枯;缺少火力,则消化不良。水火既不可缺,又不可过于刚强。若任其性,炎上润下,即易所谓(此处为未济卦符号)未济,其能耐久长之用乎?
    
老氏读易师其意曰:专气致柔,即气沉丹田与心相守之法。丹田者,丹灶也。心在灶中,水在上,是以火温水,得化气之妙用。水在上,火在下,是以水济火,不致炎上为害,反得温养之化工。谓坎离既济,则专气致柔之功成矣!不令水火背道而驰矣!或曰:水火既济,则知之矣。何用专气方能致柔?曰:专气之用莫大焉!姑约言其尤者:一、丹田者,不过若一气囊耳。如气不沉丹田,则囊瘪而不开,然虽有丹田不能用也。心若不与气相依,则渺茫无所注其心力,又安知其能到丹田与否?是以专气沉于丹田,尤须与心相守,方可致柔矣。太极拳论所谓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遍周身之类,无一非气沉丹田,而后可以言运气行气之功也。
   
曰:专气则知之矣。对于身体裨益之究竟,又何如?
   
曰:老氏已自解之焉。曰: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婴儿者,人类之苗种也,生生之意未已。是以柔而且弱,亦犹草木之萌芽矣。及其壮而至于老,不复有生生之意,则刚强矣。若木强而易折,去死不远。以去死不远之人,其复能婴儿乎?婴儿之体,浑一纯阳而已。纯阳即气旺,气旺则血足,气旺血足则筋柔。筋柔者,婴儿之特征也。以去死不远之人,犹有还童之望者,专气之致柔而已。挽狂澜于既倒,续慧命之将绝,亦不出乎水火既济之功而已。
   
在太极拳论开卷曰:气宜鼓荡,神宜内敛。终之曰: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则无力,无气则纯刚。则可以知之矣。鼓荡即以我之气与空气相摩荡,则有进乎运气行气、气遍周身矣。神敛更有进乎专气之功矣。专气之至,能达乎炼精化气。炼精化气,未能达乎浑一纯阳之候。至于意在精神不在气无气则纯刚,至矣!尽矣!太极拳可达乎浑一纯阳之候矣,与老氏专气致柔之说相终始。
   
太极之名著于《易》,并出于医经及道藏,其说甚广,其用甚宏。仲尼所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其理不出乎阴阳,其气之变化不出乎五行,此为吾国文化与哲学之胚胎。若舍阴阳五行而论太极,是为无稽之谈。今科学进步,由电子进乎原子时代,试问能离乎阴阳之作用欤?太极拳之合乎哲学与科学者,无他,其立论纯乎哲理,其立场合乎科学,是皆可证诸体用之实,何待雄辩?然太极拳之原论甚精,事实亦奇,姑由约就浅,而欲分析其万一也。
   
十八年春,有宗马可尼之学者,曹仲氏,研究太极拳之学于余。余告以气沉丹田。
   
曰:气沉丹田,将奚利?
   
曰:气沉丹田,固有利,然不及以心与气相守于丹田,则有利于身体莫大矣。

   
曰:愿闻其详。

   
曰:人之腹部蓄水独多,犹天地间之有水也。水之害,大则若洪水横流,小则如决堤冲堰,以及大水与淫雨霉天之类。在人身为病,大则若膨胀、黄瘅、湿痺,小则若痰饮、疮痍、疥癣,及肺脾与肠胃之湿热薰蒸之类,不胜枚举。欲去水之为病,莫若运动。禹之治水,以疏睿利导为功,若比之自然之阳光蒸化水份,吸收阴翳,减少云雨。

   
于人身苟能若此,则可谓有夺天之功矣。惟以心与气相守于丹田,有此效而特著,何也?气沉丹田,即犹注暖气于炉中,可以祛阴湿寒气之效而已,能与心相守勿离,犹置火于釜底,使釜中之水乃至于滚沸,渐渐可以化气,不独不为害,且有利于血液之循环,其功大矣。
    
曹子曰:善哉!吾素以哲学为哲学,今则知哲学即未来之科学也。

    
曰:然则更有进乎此矣。气敛入骨,而为纯刚,即气由丹田循尾闾而上透达脊骨。

    
曹子闻而奇之,去而之西国医博士之家,举以告之,曰:气沉丹田有近似者,近年有法兰西医师之人体解剖,而发现腹部肠与肠相连之网膜中,有一若囊者,惟运动家则囊之皮独厚,以拳或棒击之,其囊能上下抵御之。中国人所谓丹田,或即此囊乎?然而从尾闾上脊骨,则无此径路,不可通也。

   
曹子返而语余。余曰:其人之知识为见闻所限,不欲更求益矣。所谓运动家,其囊之皮独厚,能上下抵御。囊所包者气耳,积气厚,可以通膜,其膜亦必厚于人也。不独上下抵御,前后左右,皆可行也。是气也,而达乎膜矣,非囊之能上下御人也。

   
由尾闾上脊骨,如有径路可通,则人尽知之,又何贵乎学哉?气与心相守于丹田,不独水可以化气,精亦可以化气。精能化气,其气之热譬犹电然,电之能透度乎水土及金属,莫之能御,况尾闾及脊骨乎?尾闾与脊骨,为多节之区,虽无径路,不无枢机。有枢机,不无隙缝,不过为筋膜及软骨所弥缝耳。以精气与心火,锲其枢纽而灼之,益之以丹田之气,煽拂而推动之,使精气化热,而透度尾闾,上脊骨,而达乎顶,布乎四肢,使热气灌溢乎骨中,闭而不出,少顷则精所化之气仍归乎水。既而渐为腻液,腻液复化为有质之体,是为骨髓,贴乎骨内,犹若镀镍镀金焉。古人所谓功夫日长一纸,正谓此也。久之骨髓渐渐填满,则骨坚强,所以喻之为纯刚。无坚不摧,亦以是也。是皆不离乎阴阳五行,而有以逮乎此矣。
   
然犹有可以见证者,吾师澄甫之臂,其重过于常人不啻十倍,以之击人,未有不摧;然余不能逮乎师,较人也重数倍,可以验之矣。虎之骨,其有以异乎他兽者,亦以其骨髓充满如石,了无余缝,故特强,亦可以验之矣。
   
曹子曰:嘘,善哉!太极拳发源于哲学,而证之以科学,子言信矣。
   
曰:此仅言练精化气,练气补脑而已。更有进乎此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则可以通乎灵矣。此余所未能也。

   
曹子曰:止矣!可以闻而知之,有此理必有此事,留证于异日可矣。

    
口诀十二则:从来武术家,得有妙法,多秘不示人。所谓传子不传女也。然子未必皆肖而贤,以致屡屡失其真传。倘或有得意弟子乃传其法者,亦必留一手,以备不测。诚如是,欲求吾国武术之发扬,岂易得哉?!今曼青之受澄师者,未敢说尽其传。倘也留一手,或秘而不宣,则怀宝迷邦矣。十余年来,每欲笔诸于书,以广流传,此心萌动而复搁置者,屡矣。亦恐传非其人耳!既而思之:善与人同,固吾所愿。乃谨录要诀十二则如次。此皆澄师所不轻易传人者。每一语出,辄叮咛曰:余如不言,汝虽学三世,不易得也。此言何止重提数千遍。蒙澄师之过爱若此,而不能达其厚望,惭愧无已。尚希世之贤哲英豪,有以参证而广大之,使尽人皆能袪病延年,则民族幸甚!
   
一、曰松。澄师每日必重言十余次: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反此则曰: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
   
按:松字最为难能。如真能松净,余皆末事耳!余将澄师平日口授之大意附于下,使学者易于领悟。松,要全身筋络松开,不可有丝毫紧张。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若无骨,只有筋耳!筋能松开,其余尚有不松之理乎?(:后天的精神纷乱不静,就不能松净,更不能回到先天无极.故心意要守一在丹田)
   
二、曰沉。如能松透,即是沉。筋络全开,则躯干所系,皆得从下沉也。

   
按:沉与松原是一回事,沉即不浮,浮是病。体能沉,已善矣,尤其加以气沉,气沉则神凝,其用大矣。
   
三、曰分虚实。拳论所谓处处总此一虚实。以右手与左脚相贯一线之劲(右脚与左手亦然),如右手左脚实,则右脚左手虚,反是则亦然。是为分清。总之,全身负担,只许放在一只脚上。如两脚分担,便是双重。其转变时,要注意尾闾与夹脊得中,方为不失中定。至要至要!!
   
按:转变一语,即是变换虚实之枢机。不经道破,真永不知有下手处也。右手实劲,交与左手,其枢机在夹脊;左脚实劲,交与右脚,其枢机在尾闾。但要在尾闾与夹脊中正对直,方为不失中定。此语非潜心领悟,不易得也。
   
四、曰虚灵顶劲。即是顶劲虚灵耳,亦即所谓顶头悬之意也。
   
按:顶头悬者,譬如有辫子时,将其辫子系于梁上、体亦悬空离地。此时使之全身旋转则可,若单使头部俯仰、及左右摆动,则不可得也。虚灵顶劲、及顶头悬之意,亦若此而已。须于练功架时,将玉枕骨竖起,而神与气不期然而相遇于顶焉。
   
五、曰磨转心不转。磨转者,即喻腰转;心不转者,乃气沉丹田之中定也。
   
按:磨转心不转者,此家传口诀也。比诸拳论所谓腰如车轴腰为纛二语,尤为显赫。余得此意后,自觉功夫日见进境。
   
六、曰似拉锯式之揽雀尾。掤捋挤按之推手也,往复相推,喻之以拉锯者:彼此用力均匀,则往复可以畅通无阻;如一面稍欲变化,则锯齿随处可以扎住;如彼使之扎住,则我虽欲用力不得拉回时,只可用推力送之,便可复得相推如初。此理在太极拳之推手上,有二意:一曰舍己从人,顺其势,可以得化劲与走劲之妙用;二日彼微动、己先动,此即彼欲用推力送来时,则我亦先之以拉力拉回,彼如以拉力拉去时,则我亦先之以推力送之去。
   
按:拉锯之喻,其理可谓透彻之至,此真家传妙诀。余于此恍然大悟,于彼微动、己先动之着手功夫,苟能于此娴熟,则操纵在我不在彼,其余又何论矣。
   
七、曰我不是肉架子,汝为什么挂在我身上?
   
按:太极拳专尚松灵,最忌板滞。若如肉架子上挂肉,便是死肉,又何有灵气之可言?!故痛恶而决绝之,乃有我不是肉架子之詈骂。此亦家传口诀,用意深刻,幸细玩之。
   
八、曰拨不倒。不倒翁,周身轻灵。其根在脚,非具有松、沉两种功夫,不易办到。
   
按:不倒翁之重心,在乎下部一点。拳论所谓偏沉则随、双重则滞。如两脚同时用力,一拨便倒无疑。周身稍有板滞,一拨便倒无疑。要之全身之劲,百分之百沉于一只足心,其余全身皆松净,得能轻于鸿毛,便拨不倒矣。
   
九、曰能发劲。劲与力不同。劲由于筋,力由于骨。故柔的活的有弹性的是劲,刚的死的无弹性便是力。何谓发劲?放箭似的。
   
按:放箭,是靠弓弦上弹力。弓与弦之力量,即是柔的活的有弹性的。劲力不同,能发不能发,可以见矣。此犹不过论发劲之性质耳,于作用上犹未能详尽。余又将澄师平日时时讲解发劲要法,兹附录之:曰要得机得势;曰要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谓健侯老先生,喜诵此二语。然得机得势,最难领略。余以拉锯式之作用中,确是有机有势存乎其间。因彼之欲进欲退,我先知之,是为得机;彼既进既退,受制于我,是为得势。举此一端,可以知之:脚腿腰能完整一气,一则是力聚,可以致远;一则身不散乱,方可命中。发劲之妙用,尽于此矣。学者勉之!
   
十、曰搬架子要平正均匀。
   
按:平正均匀四字,最为平淡,却极难能。平正方能安舒,可以支撑八面;均匀方能贯串,而无断续处也。此即拳论所谓立如平准运劲如抽丝等语,非从此四宇下手不为功。
   
十一、曰须认真。打手歌曰:掤捋挤按须认真。若不认真,便都成了假的。吾今举以告汝:掤若掤到人家身上去,捋若捋到自己身上来,都是错认。掤不要掤到人家身上去,捋不要捋到自己身上来,此是真的。按与挤,皆要蓄其劲,不可失却中定。此是真的。
   
按:须认真三字,从来读破太极拳论,未得悟澈。一经澄师道破,始知有尺寸,有法度。非经口授指点,不易了解者,皆此类也。此真家传秘诀!学者其由此体验之,便可得其尺寸,则不复失中定矣。至要至要!!
   
十二、曰四两拨千斤。四两何能拨千斤?人皆未之信。所谓牵动四两拨千斤者,只要用四两劲,牵动千斤、而后拨之。此牵与拨,是两事,非真以四两拨千斤也。
   
按:此节二字,分开解释,便能见其妙用。牵之之法,譬如牛重干斤,穿鼻之绳,不过四两。以四两之绳,牵千斤之牛,左右如意,其欲奔驰不可得也。盖牵者,牵其鼻准;若牵其角、其腿、不行也。是牵以其道、以其处也。然则牛可以四两之绳牵之,如千斤之石马,亦能以四两之朽索牵之乎?不能也。此活与死作用不同。
   
人有灵性,其欲以千斤之力攻入时,其来有方向。臂如对直而来,则我以四两之劲,牵其手之末,顺其势而斜出之,此之谓牵。因牵动之后,彼之力已落空,则此时以劲拨之,未有不掷出寻丈之外者。然牵之之劲,只要四两足矣。拨之之劲,酌用在我耳。
   
然牵之之劲,不可过重,重则彼知之,可以变化脱逃也。或则藉牵动之劲,换其所向,得以袭击之也。否则彼知我牵之,便畜其力而不前。畜其力,其势已退挫,可即因其退挫,便舍牵之之劲,而反为发放,则彼未有不应手而倒。此反拨也。
   
以上种种,皆澄师口授指点之传于曼青者。不敢自秘,愿广其流傅,幸世之同仁共勉旃。
   
《体用歌》太极拳,十三式,妙在二气分阴阳,化生千亿归抱一。归抱一,太极拳,两仪四象浑无边,御风何似顶头悬。我有一转语,今为知者吐,涌泉无根腰无主,力学垂死终无补。体用相间岂有他,浩然气能行乎手,棚捋挤按采咧肘靠进退顾盼定,不化自化走自走。足欲向前先挫后,身似行云打手全用手;浑身是手手非手,但须方寸随时守所守。

 

 

                                

                         太极拳原理    杨鑫荣
   
笔者随祖父杨禹廷习拳30载。太极拳技击之妙,在对平衡运用。人能运动,全赖平衡,失衡,人自跌。太极拳是以静、轻、慢、切、恒的拳架入手,去僵催柔,重新整合人神形意气,达新平衡状态,调动潜能,中节节贯串,维护自身平衡的同时打破对手平衡。人固有的平衡被破,人必调整建立新平衡。虚领顶功,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就是运动中维持平衡,去僵催柔的变化,神形意气相合,做到中正安舒。
盘拳是增强平衡力过程,也是知己过程,并练到极致,能以皮肤感知对手力,达到全身无处不是手。对手被破平衡后,建立新平衡前,以粘法与其来势意气相通,感知对手力度大小,用吞吐拿放化解来招,同时施以微力,不让其建立新平衡,使其重心处于运动顺势使之跌倒。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不给对手再次出招机会,而处于慌忙维持自身平衡的窘迫状态。当对手察觉我方意图,试图挣脱时,以连绵不绝之意随屈而伸,大丢大顶,小丢小顶,顺对方重心移动方向施以薄力,使其始终无法建立新平衡。太极拳技是对手自己力量打败自己。因此,被打出的人体会到:出手越快,输得越快;出手越狠,输得越惨。
  凡技击,不外乎制约与反制约。制约谓之攻,反制约谓之守。能攻善守,攻守平衡者方能所向无敌。

 

 

 

 杨班侯 五字经决
   
拳理极精细,勿以当儿戏。欲学拳术者,先将基础立。莫学拍打功,以免本能失。皮肉徒受苦,气血多凝滞。有害于卫生,又有碍拳意。力紧神便死,岂能把人治。怀疑不凭信,请自体察试。要知拳中理,首先站桩起,意在宇宙间,天地人一体。运动如抽丝,四肢弓崩撑,运动软慢松,屈伸与开合,身由云端起,呼吸细静长,舒畅皆如意。形象似颠狂,如醉如呆痴,蛇形趟泥步,揉球摩擦力。两手似兜泥,如捞稠糖稀,内外要松静,敛神听细雨。绵绵觉如醉,悠悠水中戏。默对向天空,虚灵须定意。洪炉大冶金,陶熔物不计。神机由内变,调息呼吸气。守静如处女,动似迅雷至,力松意宜紧,本是涵养气。螺旋滚无形,毛发力加戟,筋骨遒即放,浑噩一惊时。支点增强力,遍体弹簧似,百骸若机轮,旋转有劲力。腰身似蛇惊,步行旋风起,纵横起波澜,如鲸回旋式。顶心力空灵,浑身如线提,两目神光敛,鼻息耳凝闭。小腹要常圆,胸肋微含蓄。指端力如电,骨节锋棱起。活泼比猿捷,迈步如猫似,大凡举与动,浑身皆消息。一触即爆发,威力无边际,学者莫好奇,要用自然力。良知与良能,实践学来的,动静任自然,万勿用拙力。返婴寻天真,躯柔如童浴,勿忘勿助长,升堂渐入室。论技说应敌,不费吹灰力。拳术之动作,首要力均整,内外要合一。屈伸随意往,枢纽不偏倚。动静分虚实,阴阳水火济,精神宜内敛,练神得还虚。头打脚随走,站他中央地,任有万能手,总也难逃避。路线踏中心,松紧不滑滞,旋转要稳准,钩错互相宜。力纯智和愚,审慎对方力,随屈忽就伸,相互虚实移。运动如弓满,着敌似电急,鹰胆虎威视,足腕似倪泥。鹘落似龙潜,浑身尽争力。变化影无形,周旋意无意。担化对方力,搓磨试其功,歉含力蓄使,黏粘不离宗。随进随退走,拘意莫放松,拿闭敌血脉,扳挽顺势封。软非用拙力,掤臂要圆撑,搂进圆活力,摧坚戳敌锋。挤他虚实现,摊开即成功,顺势闪拿欺,展软柔化吸。撤退近托推,手脚一齐发,伸手看形容,身法要偏行。见手分左右,避手吸进身,上下用反劲,手脚要同心。劲到吸闪空,撞崩化欺冲,手到随身变,用时间如电。黏手软绵随,气在眼前追。见势顺他劲,变步拧腰身,手眼身法步,欺到方为真。掳手随身靠,捆时反劲欺,进步耳如风,沉气在腹中。若见长手法,指掳闪进崩,若见短手法,长劲沉气中。若见乱手法,偏砸顺身攻,动手先看肩,指手在胸前。肩偏手必到,身仰脚必发,伸手步先行,见劲顺手中。若见力过猛,撒化闪进空,进步捋崩挤,掳发顺劲倚。手眼身法步,随时变体形,出手要平身,开门手为真。若见高手法,撞倚先拔根,掤架打中线,掳推撞进身。若见冲天手,变掌掳崩穿,若见矮手法,抽腰走上身。法本耳目思,掌本面目排,手到撒化变,欺步看路线。撞进里外手,反拿随身转,拐掳指闪欺,见手反拿腕。欺步崩撞势,动手气下转,进身本气根,拿破随手变。听问黏沾连,进步柔化推,上下要相随,内外要合一。试声山谷应,神气要贯足,恭慎意且合,五字要言记。见性明理后,反向身外去,莫教死方滞,莫教招法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