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痹证

 冯树华 2011-03-25

痹证

(2008-02-21 21:42:47)
标签:

文化

分类: 中医

 

治痹要言:“痹者闭也”邪气痹郁于一处,岂能一散可解,一温既通,一清热退

治痹要则:疏风勿燥血,温散勿助火,利湿勿劫阴

注释:疏风药中配当归养血活血,温阳散寒药中配防己制附桂之热,祛湿健痹药中配归草以缓其燥。

治痹汤桂枝9-12 制附片6-12 白术9 羌活9-12 独活9-12 威灵仙10-15 防己9 千年健15-20 寻骨风15-20 当归9-10 甘草5 +白芍

A治行痹:舌质舌苔无变化,脉象多浮。如浮紧弦滑数。

治:疏风为主辅以散寒祛湿佐以活血通络。

+-:稍-附片量+防风10赤芍9-12(或丹参15-20)红花6-9 还可+白芍使与当归结合,此即“疏风勿燥血”

B治痛痹:舌质可见胖润舌苔可见卜白或白腻,脉迟涩弦紧弦迟沉弦等。治:散寒为主轻以疏风祛湿,佐以温状肾阳。+-:-防已+附片量由10渐至15或再多些(先煎二十分或加蜜     60-100+加150CC,另煎至水汽尽,去附片取此蜜兑入汤内服用)或者改附片为川乌9-12(先煮或加蜜煎)并可再+干姜3-5 细辛3 以助附子散寒疏风之力。尚需加淫羊藿9-10 肉桂3(或加补骨子9)温壮肾阳。更注意加赤白芍生熟地之类补肾养血药以防桂附之燥佐用一些黄柏苦以坚肾防温热药化火此乃“温散勿助火”

C治着痹:舌上多津水滑舌体胖有齿痕白苔或白厚腻苔,脉象濡(浮而细软)滑(轻按流利)缓沉迟,治:祛湿为主辅以疏风散寒佐以健痹益气。+-:-甘草+生熟米15-20 茯苓15-20 苍术15-20 生芪9-12 亦可 -千年健+稀荃草30 以加强祛湿。当归不可少,可改白术为生白术。本方配当归养血活血达到“化湿不劫阴”

注意痹证有时会出现热象,如苔黄便干口苦脉数等仍需使用附桂,药量稍减不能完全去掉。因为风寒湿气之中,寒与湿都是阴邪,风性又善变可从寒湿之气化为阴寒,故痹证一般都为阴证,附桂仍为治痹灵药。如热象较多者可稍加丹皮丹参 知母赤芍之类以制附桂之燥热。勿改一派寒凉之药。(寻桂附独苍术千年仙草归芍己)

 

活络通痹汤 十四味

独活10 川断10 制川草乌各10 生地15 桑寄生30 丹参30 黄芪30 细辛5牛膝10地龙10乌药10炙草10地必虫6      (抗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

主证:腰腿痛向足部放射,舌淡苔卜白、脉沉紧。

:腰痛(肥大性腰脊椎炎)

加减:腰部冷痛得热则舒者:+肉桂末3 (冲)

痛甚腰转侧不利者:加狗脊20 乌梢蛇15

行走困难者:加木瓜15 伸筋草15

腰痛与天气有关者:加威灵仙10 过江龙15

【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肝主筋,膝为筋之会,腰部痛每兼膝腿疼痛为肝肾之病变】

治宜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之法。

(乌龙丹甘细黄牛  二头独断必桑生)

活寄独生汤

独活9桑寄生12-30秦芄9细辛3-6防风9归9、白或赤芍9生或熟地12-18川芎6-9桂心3茯苓9杜仲9牛膝9党参9甘草3-9抗风湿、补气血、益肝肾、止痹痛,适应风寒湿痹。

A.以祛邪为主:独活、细辛、防风、秦芄

B.以扶正为主:党参、茯苓、甘草+四物[治风先活血,血行风自灭]

补肝肾健腰膝壮筋骨:桑寄生、杜仲、牛膝

加减:偏寒者:温性药加大,还可加附子

     偏热者:秦芄宜重用,熟地改生地,白芍改赤芍

     脾虚湿重便溏者:减地黄 加苍术

     瘀血见症:加桃仁、红花

三痹汤

上方 -桑寄生 +黄芪 +续断治同,只是加了黄芪,补虚作用更大。

活络祛寒汤

黄芪25-30当归20丹参20桂枝10-15白芍25鸡血芚25-50牛膝15木瓜15干姜5-10乳香15没药15温经散寒,通络行瘀,补气养血。

: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苔卜白或卜腻脉弦细

加减:痹痛甚者:可合麻黄细辛附子汤或加制川乌10

腰椎间盘突出者:加补骨脂15杜仲15核桃肉15吐丝子20  骨质增生者:加淫羊藿15熟地30莱菔子20   旧患变证(有损伤病史)者:加桃仁10红花10土必虫10祛瘀生新

黄芪桂枝五物当 乳没丹鸡草牛瓜

熟地20补骨脂15枸杞子15川断15杜仲12怀牛膝15黄芪30当归12赤芍12白芍20玄胡12乳香6没药6

:慢性腰痛。劳累时加重,尿清长夜尿多神疲,舌淡苔薄白脉细沉弱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

本方证为久病之证,舌质淡可减赤芍可减乳香没药量。腰冷脉沉甚者,可加桂枝或肉桂,舌暗红或边有瘀点可+土必虫。

《牛索断当地补赤白杜杞黄乳没。》

乌梢蛇汤——治坐骨神经痛

乌梢蛇10-30桃仁10红花10赤白芍各10川芎6当归12白芥子10细辛2.4蜈蚣4小条 +寻骨风12玄胡12鸡血藤15

复方八珍汤

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黄芪 党参 白术 甘草鹿角胶    +制川草乌 鸡血藤。

:多年日久之脊椎肥大证。

程氏蠲痹汤一方

羌活9 独活9桂枝6-9 秦艽9 当归9 川芎6-9 灸甘草5 海风藤30 桑枝30 乳香3-6 木香5-9

:风寒湿痹,以祛邪为主,略有养血活血,用于痹证初起为宜。

偏风者:+防风  偏寒者:+附子。

偏湿者:+防己 苍术 苡仁  痛在上肢+威灵仙姜黄。     痛在下肢: +牛膝 川断。

蠲痹汤二方(济生方)

羌活10姜黄10当归10-12灸黄芪12赤芍10防风10 灸草3 生姜5片。

治:肢体疼痛,项背拘急 手脚麻痹,

+ -:风重于湿偏上肢者,-芪-防。+白术10+海桐皮10

风湿痹+蜈蚣 白花蛇;  寒湿痹+川乌 细辛。

本方祛寒湿止痹痛效着对“风关”用本方合乌头汤(川乌麻黄白芍黄芪甘草)或(芪、

己、乌、桂、汤化裁颇有效。                           

四物四芚汤

当归10生地15赤芍10川芎10鸡血芚15海风芚15宽筋芚15(伸筋草代)络石芚15独活6 桑寄生15 地龙6

:痹证(风关) 痹痛未久,邪气尚实正气尚未大伤

舌淡红,苔卜白,脉弦细滑

加减:上肢关节加桂枝 威灵仙;下肢关节加怀牛膝木瓜;

发热及关节肿痛加生石膏 黄连 丹皮;湿重加苍术。

本方酌可加羌活 桑枝

本方用于痹痛未久,邪气尚实,正气尚未大伤之关节炎

湿

一:急性

 多属于热痹,治以清热利湿、活血袪风,一般常用白虎+桂枝汤 加防己 忍冬芚 或用四妙散(苍术 黄柏 米仁 牛膝)加 赤芍知母 银翘

加减木防己汤:桂枝3-6 防己12-15 海桐皮9-12 生石膏15-30 黄柏6-9 木通6-9 米仁30

加减 无汗者:加独活3-6。   木通 黄柏 苦寒伤胃 可加生草 陈皮各6。

二:慢性

类似风寒湿痹,以袪风散寒、祛湿、温经通络,一般可用蠲痹汤(济生)作为通治方

加减 肩背痛:加 桔梗羌活。   手臂痛:加姜黄。

腰膝下肢痛:加杜仲牛膝。    湿痹:加苍术 防己

慢性关节炎日久不愈,气血阻滞经络可用活血行瘀法

身痛逐瘀汤:961269129159

956(有没药,无乳香,无甘草)。

微热:加苍术黄柏        虚弱:加黄芪

 

急性腰扭伤—桃6红6赤芍6归尾6乌药3苏木3续断6泽兰9杜仲6五加皮6骨碎补6乳没各3木通3

损伤方—桃仁12白芥子6细辛2.4玄胡12生香附9

  重者+ 三七3冲

羗活10五加皮10防风10川断10秦艽12海风藤15细辛2.4

木瓜10 (羗加防断秦海细木瓜)

+ 腰扭伤:+桑寄生 川牛膝;  手痛+ 丹参桑枝;

  腰酸足痛:+独活 牛膝 —木瓜;  背痛:+狗脊。

腰痛方—当归9赤白芍各10川断12川牛膝12元胡9桃仁6

       红花3狗脊12    剧痛:+ 地龙6-9

当归四逆汤:治下肢小腿痛痹(寒湿痹)

当归20 桂枝15 白芍30 细辛3 炙甘草10 通草3 大枣5。

+ 刘寄奴30 苏木30 土必虫10助通脉之力(脉细)

下肢不温者+ 附子10再+ 黄芪20 以领诸走血药。

+ 桑枝 桑寄生 牛膝 狗脊。治坐骨神经痛

治症:本方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主,治现肢痛痹沿(两腿膕窝至小腿肌肉处即委中至承山和承禁止)多发于50岁左右

(刘寄奴-祛瘀止痛;苏木-行血祛瘀消肿止痛,此二药有消骨肿之效药且有活血止痛之功)。

仙鹿汤—骨质增生。 (羊鹿鸡必龟细骨比当地草木桂)

仙灵脾30鹿含草30骨碎补15熟地10当归10木瓜15桂枝5鸡血藤30细辛5必甲10龟板10甘草10。

颈椎:+葛根10;腰椎:+附片5膝关节:+怀牛膝10.

   骨痹汤—治骨质增生。

  白芍30-60生甘草10木瓜10威灵仙15

  + -:颈椎:+葛根30姜黄10;气虚:+黄芪15;

   痛剧:+桃仁10红花10;腰椎:+川断30桑寄生30;

   足跟:+牛膝15淫羊藿10。

   酌加赤芍30当归10骨碎补15血竭3川椒6乳没6。

 

 

 

 



热痹多于寒痹,养阴胜于温散

{实热}关节红肿痛热,脉滑数,舌红,苔黄腻,热象明显

{虚热}病久由风寒湿痹转化而来,过多服温燥药,燥热伤阴,阴虚发热,束体阴虚,复感于邪,转为热痹者

虚热多于实热,实热者(急性),热象明显,虚热者(慢性)五心烦热,脉象多细数,舌红苔卜黄。

实热者:甘寒清热和营解肌法 桂枝汤合白虎汤 加减生石膏90-120 生草 知母 桂枝 白芍 丹皮 忍冬芚 玄参 生地

苔黄腻者:加薏苡仁  痛甚加乳末

虚热者:甘寒养阴清营增液法  滋阴养液汤

汤头:生地 玄参 麦冬 桑枝 草决明 钩屯 石斛 怀牛膝 杜仲狗脊 当归 海桐皮  痛甚加乳末

增液牛杜海桐狗  决明石斛桑归钩

 

上肢痹证:(风伤于上)以风偏胜多见,邪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治以袪风、活络、益气、养血。

汤头:黄芪 桂枝 桑枝 灵仙 秦艽 羌活 当归 鸡血屯 老蠲草白芍 羌黄 香附

白枝枝归活仙 黄老鸡香艽羌

下肢痹证:(湿伤于下)多因劳累、损伤、受风寒、湿邪而致,尤以湿邪突出,湿邪粘滞不易速除治祛邪扶正

汤头:当归 丹参 独活 钻地风(寻骨风可代) 老蠲草 白术牛膝 木瓜 香附

湿胜:加萆藓 防己薏米       风胜:加威灵仙

寒胜:加制川草乌             热胜:加败酱草

瘀血痛:加制乳末             气虚:加黄芪

 

当归四逆汤:治下肢小腿痛痹(含湿痹)

汤头1当归20 桂枝15 白芍30 细辛3 炙草10 通草3 大枣5 加刘寄奴30 苏木30 土必虫10 助通脉之力(脉细),若下肢不温者加附子10 再加黄芪20 以领诸走血药。

本方加桑枝 桑寄生 牛膝 狗脊 治坐骨神经痛

治证:本方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主,治下肢痛,脾沿,两腿腘窝至小腿肌肉处,即委中至承山和承经穴之间。通路以酸、沉、麻木、胀痛为特点,站立行走则重,卧床高位则轻,血虚寒凝,手足厥冷,青紫脉细,舌淡(雷诺氏证)。多发于50岁上下之老年人。

 

汤头2当归15 桂枝20 白芍15 大枣12 甘草6 川乌6-9 草乌1-4.5

腰腿痛:加威灵仙30 补骨脂15

痛有灼热感:减川、草乌各办,加银花芚60

游走性痛:加秦艽20 防风

最多30帖,最少3

桂枝白芍知母汤:加减妙在寒温并用治痹痛

汤头:桂枝 芍药 知母(仁冬皮30取代) 麻黄(高血压者慎用,可用鹿寒草30代) 防风 白术 甘草 制附子(制川乌取代) 生姜

寒重于热:加桂枝 川乌  热重于寒:减桂 乌加知母配生地

痹证患者易出汗:麻 辛散走表,除寒湿偏重之外,常舍弃不用或用一、二味加黄芪通用(有用浮萍代麻黄)

本方能温经散寒,通阳达表,治风关偏寒者。

脉多弦紧加细辛 即麻、附、细辛汤,治寒湿重痛,经络不通。(麻-治表祛水湿发汗介表,附-治内温通祛寒湿,细-治表里之间寒湿通经络缓疼痛)

 

黄芪桂枝五物汤+味

汤头:黄芪75 桂枝15 白芍20 甘草10 生姜10 大枣5 加桃仁15 红花15 牛膝15

本方治上下肢手足麻木酸软痛笨重无力或者手脚麻木乏力蚁走感,脉缓或弱全身乏力,气短等,卫气不足之证,本方补气为主,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

 

仙鹿汤 治骨质增生

汤头:仙灵脾 鹿含草 骨碎补 熟地 当归 木瓜 桂枝 鸡血芚 细辛 必甲 龟板 甘草

颈椎:加葛根    腰椎:加附片 膝关节:加怀牛膝

羊鹿鸡必龟细骨 比当地草木贵

 

治膝关节病

汤头威灵仙 清风芚 汉防己 鸡血芚 牛膝 桑枝 赤芍 鹿角胶

 

以下为宁波陆氏方

▲羌活汤:治肩背腰部急性扭伤

汤头:羌活 五加皮 防风 川断 秦艽 海风芚 细辛 木瓜

腰扭伤:加桑寄生 川牛膝    手痛:加丹参 桑枝

腰酸足痛:加独活 牛膝 减木瓜  背痛:加狗脊

 

苏木汤:治四肢伤早期应用 肿胀血肿

汤头当归 赤白芍 生地 川芎(老年不用)苏木 川断 红花

上肢:加丹参      下肢:加牛膝

 

▲理气汤

汤头:当归 赤白芍 郁金 玄胡索 香附 苏梗 木香 小青皮 枳壳

剧痛:加乳没      久痛:加桃仁

腰痛汤

汤头:当归 赤白芍 川断 川牛膝 玄附 桃仁 红花 狗脊

剧痛:加地龙

 

损伤方治急性闪腰挫伤无血肿者

汤头:桃仁 白芥子 细辛 玄胡 香附

重者:加三七 酒冲

 

急性腰扭伤方

汤头:桃仁 红花 赤芍 当归尾 乌药 苏木 续断 泽兰 杜仲 五加皮 乳没(木通)

桃红归芍乌木断 兰杜加补乳没通

 

肩凝汤 治肩疼,夜间重,舌暗,脉弦紧

汤头:当归 桂枝 羌活 生地 透骨草 丹参 香附 鸡血芚 加姜黄

外伤瘀血呈刺痛:加乳香没药

寒痛剧:加川草乌

热者:加忍冬芚 桑枝

脉弱气短:加黄芪 人参

病史长、反复发作久病入络(痉挛):加蜈蚣 白芍30 地龙15

以下三方为黑龙江郑侨遗案选

▲苍术防己汤

汤头苍术 汉防己 通草 薏仁 地龙 牛膝 甘草

主治:湿热痺

必须具备证候:关节疼痛,下肢关节肿痛,局部灼热,苔黄腻或厚腻微黄,尿热赤,脉濡数

痛甚扪之络热者:加蒲公英 苏木

关节肿痛甚者:加银花芚 连翘

▲桂艽四物汤

汤头当归 川芎 赤芍 熟地 桂枝 秦艽 牛膝 川断 独活 甘草 加苏木

主治:寒湿偏重的痺证,具有肢体关节等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手足笨重,活动不便,苔白腻,脉沉缓或沉细或濡缓。

面色青暗痛有定处或足跟痛:加苏木

四肢抽筋屈伸不利:加龙牡 钩芚

▲        乌桂四物汤

汤头:当归川芎 赤芍 熟地 桂枝 乌蛇 炮附子 甘草

主治:痛痺证,治痺证偏于寒甚者,具有,关节疼痛有定出,痛较剧皮色不红,扪之凉,苔白,脉弦紧。

痛如椎刺状:加苏木

若痺证日久形成骨痺,腰痛甚者:减附子 加乳末 丹参 苏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