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荷花淀》:被美化、诗意化的战争

 佳宁图书馆605 2011-03-28
《荷花淀》:被美化、诗意化的战争 
 
 
该帖被浏览  582 次,回复 11 次

碧波万顷的白洋淀,荷香醉人的荷花淀,月色如水的小院,含蓄而蕴籍的女人,和谐而温馨的男女关系,加上传神逼真的细节,生趣质朴的群体语言,……如果《荷花淀》只是这些,那么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篇清新婉约的散文来品的。何况孙犁领衔的“荷花淀”派的确也是以风格清新脱俗而见称的,所以文中充满了美感和诗情画意,读之令人心为之沉静,如闲花,如瓶水,山风絮浪,娓娓道来,是美的享受,艺的熏陶。可是《荷花淀》被注定般地要出现一个沉重的话题——战争,或者说前面所有一切全部的诗情画意,都是为了这个小说的高潮。不管从男人的角度:参军,行动,伏击,转移;还是女人的角度:送夫,寻夫,无意中助夫,这些个线索都紧紧围绕着一个旗帜鲜明的主题:抗日敌后根据地的武装斗争,根据地人民(妇女)的成长。而荷花、月色、芦苇编织的美丽却终于被强迫着退而淡化为衬托主题的背景。当我看到枪声响起,再想到“荷花淀”派的清新细腻的风格,不得已产生了一个问题:当战争被美化、被诗意化的时候,我们依旧象欣赏荷香月色般地去满心喜悦地接受吗?
        战争总是残酷的。战争总是反人性的。不管是正义的战争还是罪恶的战争。之所以我们向往和平,呼唤和平,是基于人类曾过多地经历战争的伤害。所以纯粹以战争为主题的小说是没有的,单纯地以描写战争为乐的作家是没有的。一部小说写战争,多出于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战争和和平》、《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永别了,武器》……谁把战争诗化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描写五个女战士的坚强和温情,沃比湖畔黎明的美丽,山野的清新,澡堂里青春透明的身体,但依旧以女战士的香销玉殒为结局。战争的残酷就在这里:把最美好的东西以最惨烈的形式呈现在世人眼前,而也只有这样的战争才令人刻骨铭心,荡气回肠,而又沉静下来产生反思的可能。
        现在我们来看“荷花淀伏击战”,先是一排枪声,然后是三个动词:瞄、投、冲。战斗结束了,是打扫战场,打捞战利品的时候了。没有持久的战斗场面,没有伤亡,甚至没有恐惧,而敌人全军覆没。这固然有其中了伏击的因素,可更有作者有意为之的对战斗的轻描淡写的原因。一场令人大快人心的战斗。然而那些发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斗,真的是这样的吗?倘若我们拿这场战斗来参考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战争,就难免给学生带去认识上的偏差,这种偏差也很可能导致他们对真实历史的误读。
        这样看来,“荷花淀”派们或许实在不适合写这战争题材的,可惜,国内的确有很长一段时间很“理想化”地臆造过战争,在这些人笔下,战争只是善恶两重天的战争,是坏人坏到底,好人好上天的战争,是正义的代表以金刚不坏之躯所向披靡的战争,是“我”方不会也不允许失败的战争,是滚滚硝烟中飘飘红旗永不倒的战争……这中间有多少真实被掩埋了呢?所以孙犁这样来安排战争,实在不是他所独创,所以我们毕竟是不太喜欢这样的战斗场面的。
        这令我自然地想到了读书时接触过的茹志娟的《百合花》,也是那样的清新,质朴,可却带上了耐人寻味的哀婉和惆怅。《百合花》写好以后,遭受过两次退稿的命运,第三次她把稿件寄给《解放军文艺》,被转给了《延河》文学杂志发表。《百合花》在《延河》刊出后,开初命运不佳,几乎被当时的“左视眼”当作“毒草”来批判。后来茅盾关注了这篇小说,以二千多字的篇幅加以分析、欣赏、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茅盾先生写道:“《百合花》可以说是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同时也是最富于节奏感的。它的人物描写也有特点:人物的形象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让我们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百合花》有它独特的风格……它的风格就是:清新、俊逸。这篇作品说明,表现战争那样庄严的主题,除了常见的慷慨激昂的笔调,还可以有其他的风格。”“作者善于用前呼后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的细节描写,其效果是通篇一气贯串,首尾灵活。”“我以为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千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它是结构谨严,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但同时它又富于抒情诗的风味。” ……和《荷花淀》相比,小说一样有男人和女人,可《百合花》中的通讯员的腼腆、拘谨、一脸稚气以及那颤颤地插在枪筒里的树枝,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水生的形象太谈了;至于女人,《荷花淀》中是刻画得比较成功的,真实,贴近大地,可我还是爱上了那个有点舍不得那洒满白色百合花的新被子的,又流着泪为死去的通讯员补衣服的新媳妇。一样有战斗,一场是正面描写的,但轻易的,诗化的战斗,一场是发生在侧面的,但异常残酷、真实的战斗,我觉得这场我们看不见的战斗,这场给通讯员的身体炸了个窟窿的战斗,更能为人接受。总的说,我为什么更喜欢《百合花》?原因很简单,它写出了战争本来的面目,一切在战斗间隙的温情和诗意营造,都是为了那不知何时会来,来了就可瞬间摧毁一切美好的战争。《拯救大兵瑞恩》中,桥头堡战役打响前的战斗间隙,多温情啊,抽烟、思乡、口琴声,陡然来了隆隆的坦克声;《风语战士》的岛国战场上,多诗意啊,迷人的热带风光、小孩、巧克力,突地一颗流弹击中了一个士兵的头部。
        ……
        让战争成为战争,让战争就是战争。只是我们希望将来战争会少些,和平,会多一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