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校就是扼杀个性学生

 nbxming 2011-03-28

名校就是扼杀个性学生
一介草民


  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在创名校。所谓名校,就是升学率高、知名度高的学校。这样的学校生源好,名气大,备受人们推崇和喜爱。特别是校长更把名校当成品牌和政绩来炫耀。殊不知,名校已成为扼杀学生个性发展的囚笼,名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是人才,还真的值得商榷和探讨。
  一些所谓的名校,想尽一切办法保持着这种荣耀:加班加点补课,用经济手段奖赏成绩好的学生,惩罚差等生和个性化的学生,人为地分奥数班和普通班、快班和慢班,实行题海战术,挤占副科时间甚至取消音体美课程,加大练习的频率等等,可以说五花八门,把能想的招数办法都想绝了,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学生的分数,在考试中拔取头筹。对于学生中个性的培养已被整齐划一的课程设置所取代,很难再看见针对个性学生的教育手段。当高考成为时下衡量学校水平的唯一选择的情况下,牺牲个性学生已成为名校的必然选择。
  这种想法不仅在中小学盛行,就连大学也在效仿。北大的招生办负责人就对“偏才”、“怪才”持否定态度,这直接影响到了中小学,试想,哪个学校愿意在培养个性化学生方面下功夫呢,更甭说那些名校了。教育体制上的考量直接影响着校长教师的态度,当一个个升学指标换来了经费时,可能这些更受欢迎。所以,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受偏爱,就自然而然了。
  当教育在大谈创新时,无非是怎样提高升学率,而在社会发展和培养学生身心方面就一带而过了。如今,因材施教的少了,无论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教学过程中,整齐划一是其明显的标志,爱听也好,不爱听也罢,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被动地听,然后是大量的练习、考试,直到掌握为止。这样的学生在一些学校比较普遍。名校的学生在这方面更胜一筹。
  但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更需要各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专才,而学校的教学模式似乎慢了半拍,远远不能适应需要。每年大学毕业的学生都有很多不能及时就业,和中小学的教学有很大关系,以至于有些毕业生还要到技校回炉。从这个角度看,中小学教育还是存在欠缺的。
  名校应该在培养各方面专长的学生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科学合理的教育和培养,使他们在走向社会时,所掌握的并不是一些多而无用的死知识,而是一些技能和方法。因此,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训练,适应各种条件下的生存挑战,不是为了分数,不是为了听话,更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让学生在危机意识和兴趣爱好的驱动下,主动求索,自主发展,尊重生命,张扬个性。在目前形势下,扼杀个性学生的体制是最不可取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