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宇宙的凤凰

 在宇宙的原野上 2011-03-28
宇宙的凤凰

作者 柯南



  埃及神话中的凤凰每经过500年就会把自己投入火中。在火中,凤凰得以重生。

  在宇宙中也有类似的事件——并且我敢保证,在你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它们就在发生着。它们的命运几乎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有的度过平凡的一生,经过上百亿年然后完全销声匿迹;有的会给宇宙留下鲜艳的“花环”;有的会带来宇宙间最激烈、暴力的事件,在剧烈的爆炸中,它们灰飞烟灭;有的最终产生了宇宙之心,一个吞噬物质的无底洞;有的却注定从来不会成功,暗淡的无人知晓。它们死后,身体成为了新一代的一部分。

  这就是宇宙间最平凡、最普遍的故事;一个——或者说无数个——正在发生的故事。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甚至我们这个物种本身都与这个故事有关。故事的主角,叫做恒星。

恒星的摇篮


  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天文学家能亲眼目睹一颗恒星的演化全过程——没有人能够那么长寿。但是,天空中遍布着数以十亿计的恒星,它们有的是婴儿、有的是青年、有的行将就木。通过观察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恒星,我们完全能够了解恒星一生的奥秘。

  假如我们的寿命可以与恒星的寿命相比拟,或者,如果把恒星的一生压缩到几分钟的时间内,那么我们又会看到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不管恒星看起来多么明亮而不可一世,它们都诞生在朦胧、稀薄的星云中。星云是恒星的摇篮。因为某种原因,例如物质分布得不均匀,或者外界的扰动,稀薄的气体在引力的作用下慢慢聚集起来。起初,星云中每立方厘米可能只有数千个分子(地球表面附近每立方厘米的空气分子是它的1019倍以上)。只要星云足够大,它总能依靠万有引力收缩起来。

恒星的摇篮
M16 鹰状星云的局部,一颗恒星正在形成。©NASA/HST

  星云在收缩的过程中,引力势能转化成为了内能,简单的说,星云中的气体变热了。原先,星云的温度可能只有10K(—263摄氏度);现在,它的温度可能高达数千度,显现出鲜艳的色彩。在引力的不断作用下,星云的某一区域变得越来越稠密,甚至可能分裂成好几块——每一块都可能成为一颗恒星。大约经过10万年的时间,我们的太阳的前身——太阳的原恒星出现了。原恒星并不是真正的恒星,因为它们并不依靠核反应发光发热。使它们自身温度不断升高的源泉仍然来自收缩导致的引力势能释放。原恒星继续收缩下去,直至核心温度升高到1000万度,这时,恒星的舞台生涯才正式开始。

  宇宙中有幸运儿,也有倒霉蛋,这一点也不奇怪。质量小于太阳质量0.08倍的原恒星就不太走运:他们永远也没有登台演出的机会,因为它们的质量太小,不能引发核心的核聚变。当收缩释放出的能量耗尽的时候,它们也就销声匿迹了。天文学家把这类不走运的天体称作褐矮星。

在主星序的舞台上


  引力和压力是恒星永远躲不开的两个死对头。引力把物质聚集在了一起,引力让恒星核心的核聚变得以发生。但是当引力逐渐显现它的威力的时候,恒星内部的压力也开始行动。压力是核反应产生的。你可以设想,加热一个装有空气的钢瓶,钢瓶内部的压力就会上升,直至爆炸。当引力和压力刚好抗衡的时候,恒星就能保持稳定,于是,它登上了主星序的舞台。

  “主星序”是所谓的赫—罗图(恒星的绝对星等和温度的关系图)上的一个带状区域。处在这个区域的恒星就是主序星。主序星是恒星的“正常”阶段,我们看到的大多数亮星都是主序星,包括我们的太阳。所谓“正常”是指它们的核心都在进行着由氢聚变为氦的核反应。

  当主序星核心的温度超过1000万度的时候,它主要进行的是质子—质子反应,反应的最终结果是4个质子结合形成了1个氦原子核,同时放出能量。如果温度高于2000万度,那么碳元素也会参与进来帮助反应,当然,结果与前者相同。

  恒星能够稳定存在要归功于引力和压力的对抗。压力阻止引力把恒星进一步缩小,引力阻止压力把恒星炸的四分五裂。可以想象,假如恒星膨胀,那么核反应产生的热量就会减少,压力降低。这时,引力就会起作用,压制这种膨胀,反之亦然。

  恒星在主星序上存在的时间取决于它的质量。不过,质量和寿命的关系有点让人出乎意料。质量越大,恒星的寿命越短。例如,太阳能在主星序生存100亿年,而质量是太阳8倍的恒星却只能在主星序生存2000万年。恒星世界的暴发户总是昙花一现。

  主星序是恒星一生中最美好的阶段,正如青年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但是恒星核心的氢总有消耗殆尽的一天。于是,恒星开始进入悲壮的晚年。

质量的抉择


  走完主星序旅程的恒星拥有一颗氦心,它会继续吞噬外围的氢,产生的热量让恒星的外壳膨胀。天文学家把它叫做红巨星。当太阳变成红巨星的时候,将会膨胀到水星轨道直径那么大。(毫无疑问,到时候水星将不复存在,而地球上的海洋也将被蒸发殆尽。)由于中心核反应的减弱,恒星的核心收缩,这样反而使核心温度升高。当温度足够高的时候,氦元素也开始聚变。像太阳这样的恒星,红巨星阶段大约会经过10亿年。最终,红巨星因为核燃料消耗殆尽而变成了白矮星,一种主要由氦和碳组成的致密天体,太阳形成的白矮星只有地球那么大。在从红巨星到白矮星的过渡阶段,恒星的外壳向外扩散,形成所谓的行星状星云——宇宙中最美丽的景象之一。白矮星慢慢冷却,最终形成不发光、不发热的黑矮星。恒星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Eyes on me
Eyes on me:NGC 6751,“眼睛”星云,一个行星状星云。©NASA/HST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恒星都会这样度过它的后半生。经历刚才这种情况的恒星质量不能超过8个太阳质量。而且,质量小于0.4个太阳质量的恒星的死亡过程更平静,不会出现行星状星云。

  超过8个太阳质量的恒星迅速的走完自己的青年时代,然后——如同前面的例子那样——开始进行氦核聚变。这种聚变会沿着元素周期表一直进行下去,随后还有氧和氖的聚变、钙的聚变等等(是否有点古怪?)。恒星需要聚变维持压力、抵抗引力产生的收缩。不过,越到最后这些核燃料就越不顶用。例如,一个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拥有的氖燃料可以“燃烧”一年,而硅燃料只能燃烧一天。不用担心后面的故事,因为硅燃料是这种饮鸩止渴式的核反应的尽头:硅核聚变的产物是铁。但是铁核聚变不再是赚钱的买卖,因为铁的核聚变需要吸收能量(铁之后的元素都是这样)。于是,恒星的核心再也不能依靠核聚变产生压力。压力败下阵来,而引力大举反攻。恒星猛烈的向核心坍塌(几乎是自由落体)。把核心变成了一个中子球。正在下落的物质与被核心反弹回的物质相遇,整个恒星的外壳都被这种冲击波炸飞。这就是超新星的爆发(严格的说,这是对II型超新星的描述)。

  当超新星爆发结束以后,爆炸中心出现了一个中子星,或者一个黑洞——宇宙间真正的无底洞。这种爆发也填补了元素周期表上铁之后的空白——至少填充到了铀元素。这种爆发是宇宙间最暴力的事件之一,不过,也是很罕见的事件。在我们的银河系,每一百年也不会观测到几颗超新星爆发。如果你生于1987年之前,那么你就幸运的经历了一次几百年不遇的超新星爆发——超新星1987A。

重生的凤凰


  当大爆炸发生之初,宇宙间只有氢、氦这样的元素,至多还含有锂。而元素周期表上的其他大多数元素都是由恒星产生的。当恒星死亡时,这些重元素(天文学家的“重元素”是比氦的原子序数大的元素)就会扩散到宇宙中,参与下一次的恒星演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们就是宇宙的凤凰。

  如果你听到这样一种描述,会不会产生奇妙的感觉:我们——以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要感谢已经死去的恒星。正是它们制造了产生生命的必要元素,例如,我们是有机体,因此需要碳,给人体各部分输送氧气(这也是恒星制造的)需要铁。骨骼需要钙,我们还需要很多“稀有”的元素(相对宇宙间占绝大部分的氢和氦而言)。因此,一个年轻的宇宙不太可能产生生命——至少不可能产生像我们这样的生命。我们离不开电脑,感谢恒星为我们制造了硅!有人视金银为幸福的象征(尽管从自然角度讲,金银并无价值,我也怀疑它与幸福的因果关系),把它们制造成首饰或者餐具。然而你有没有想到,你的金项链是很久以前超新星剧烈爆发的产物?

  大约在50亿年前,在一片稀薄、朦胧的星云中,因为某种因素——很可能是一次超新星爆发的扰动——物质开始聚集起来。这颗恒星没有伴星(其实这是少见的情况,宇宙间的恒星大多数是双星或者聚星系统),但是在它的周围慢慢聚集产生了行星——其中一些恒星是由注定要孕育生命的重元素组成的。这颗恒星,就是我们的太阳。

  当我们思考恒星命运的时候,组成我们身体本身的物质变来自于数十亿年已经死去的恒星。宇宙与我们有着这样简单而直接的联系。尽管我们不能直接深入恒星的内部观察它的活动,理论和实验都表明,我们这种活着的恒星物质,能够理解这宇宙中的凤凰。

  封面说明:本期封面的图片是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蜘蛛星云(Tarantula Nebula)局部。画面的左下角是天文学家所谓的“霍奇301”区域。在这个区域中曾有数颗超新星爆发,把星云撕扯成了细丝状,而且还有三颗红超巨星等待爆发,在蜘蛛星云的其他区域中,一些年轻的恒星正在形成。我们在同一个星云中目睹了恒星的出生和死亡,而不必等待数亿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