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1︰該進攻時,不要防守。
越是積極的進攻,越容易獲得取勝的機會。 當你的對手走棋不積極時,你不必跟着他走棋,而是要考慮自己的棋是否可以進攻。
圖1
白10形成眠三,看起來為下一步進攻做好了準備,但如果你仔細計算,會發現白棋的進攻並沒有連續性。因此,我們認為白棋並不樍極,黑棋可 以落子11形成攻擊。有很多棋手會跟着擋在11-C,雖然這不是壞着,但在當前情況下,完全沒有必要,這個時候,你應該去進攻而不是防守。 白10應該走A或B點,這樣的行棋會更加積極,如此,黑棋就不能走11位攻擊了,而是要跟着白棋去防守。
技巧2︰多形成活二
進攻始於活二,要盡可能的利用好棋盤上的每一個子,多形成活二。 做棋有個基本原則︰“一子多通點往往是好點”,也就是說,在做棋阶段,一子落下,形成的活二越多越好。 雖然這不是萬能的,但在很多時候很奏效。
圖2-1
如圖,黑棋有不同的選擇。黑若走在A點,雖然產生了兩個二,但都不是活二,在進攻中幾乎毫無威力。而走在B點會產生兩個活二,為後續攻擊 打下了基礎。顯然B點比A點更有威力。
圖2-2
(圖2-2)中,黑棋有四種選擇(A、B、C、D)來构筑進攻,但D是最佳攻擊點,因為它同時產生了3個活二。
技巧3︰在必須防守時,可以選擇一個最有助於自己進攻的防守點。
圖3-1
圖中白活三,黑有A、B兩個防點來擋住白的活三,由此需要判斷哪個防點,更有利於自己的攻擊。很顯然,走在A點,自己會形成連接,而白棋並 無後續手段,由此在黑防A後,白棋需要回頭來防守黑棋,這樣白就失掉先手。 這裏,防在A點比B點更有利。
圖3-2
本圖的情況則有不同,黑棋防在A點雖然對自己將來的進攻有利,但黑棋仍然必須防在B點,因為白棋在上面可以連續攻擊而獲勝。
這裏提示我們,要判斷哪個防點更有利,就必須考慮在防守以後,對手和自己的後續攻擊,而後才能選擇出正確的防點。
技巧4︰學會牽制的招法
防守不總是要擋,有時采取牽制的手段更好。
圖4
現在輪到黑棋先走,黑必須要小心,因為白棋可以在B點連續進攻取勝。因此,黑棋需要提前防守白棋可能的攻擊,哪種防守更有利呢? 黑棋如果直接阻擋A或B,顯然可以擋住白棋的活二,但之後白會走C,這樣局面趋於平衡,黑棋大好形勢喪失殆盡。 此時,黑棋最好的防守是運用牽制的手段。C點是牽制點,落子C形成多個活二,此時不必再擔心白棋在B點的進攻,因為白若B活三,則黑A 形户 反活三,之後黑棋可連續進攻獲勝。
技巧5︰學會組合攻擊
所有成攻的攻擊都要依賴“組合攻擊”。 “組合攻擊”是指一子落下,同時產生兩條或多條攻擊綫,而且每條綫都能取勝,這樣對手無法同時防守。組合攻擊可以說是獲勝的唯一之路。
圖5
本圖是三三的圖例。三三由兩個活三組成,每個活三下一步都可以成為活四。 圖中A、B、C點是三三,而D和E是假的三三,因為其中的一個三是假活三。
圖6
(圖6)是四四圖例。 A、C和E點是四四禁手點。白棋無禁手,可以落子B、D形成四四攻擊。
圖7
(圖7)是四三圖例,黑白均可形成四三。 四三由一個沖四和一個活三組成。圖中,A、B和C是能夠獲勝的四三。而D、E是假的四三,因為形成的三不是活三。 除此,還有更複雜的組合攻擊,超過兩條綫,如三三三、四三三、四四四等。
圖8
在計算進攻時,你必須能夠算出最終獲勝的攻擊組合。如圖,一個好的棋手,能夠在走第7手棋的時候,就算出第19手通過四三組合而獲得勝利。 由於黑方只能通過四三取勝,所以黑方的計算相對白棋要困難些。
技巧6︰不要忽視在攻防中被迫落下的棋子
攻擊或者防守時,不僅要看到棋盤上己有的棋子,還要在腦中浮現出,攻擊或防守過程中棋盤上會出現的棋子,而且必須要考慮到雙方的棋子。
圖9
白棋先行。看起來白棋貌似不能在I 點三三取勝,因為黑棋似乎可以按照A、C、E、G的順序VCF獲勝。但當你計算白棋在黑棋攻擊中被迫落下的 棋子(B、D、H、F),你會發現黑棋的VCF被反掉了。這樣,也就是說,由於白棋反四的存在,實際上黑棋的VCF並不存在,白棋走 I ,可以獲勝。 這個是說,在算棋的時候,你要在腦中浮現出未落到棋盤上的棋子,毫無疑問,你在腦中看到的越多,你算得也就越多。
技巧7︰不要盲目沖四活三
不要盲目的沖四或者活三,除非確保能勝或不得不防守。
圖10
本圖是盲目沖四活三導致失敗的例子。黑11開始的沖四活三攻擊,自己一無所獲,而白棋則形勢一片大好。這樣的攻擊就是盲目的,屬於自殺式攻 擊。黑11正确的招法是黑11-15。 而在有些情況下,必須走通過沖四或者活三來避免輸棋。如圖10中,白18手沖四,這手棋就是必須的,否則黑棋就會走在18的位置,下一步可在 28形成四三勝。 棋諺云︰“盲目沖四非勝算”,在攻擊的時機尚不成熟的情況下,這些進攻材料要盡量保留,不要隨便攻擊,“不攻則己,一攻中的”。
技巧8︰盡量搶占外勢
(圖10)是說明這個技巧最好的例子,白棋設法讓黑棋在第7手棋開始攻擊,順勢搶占了外勢。而黑棋未能識破白棋的陰謀,在32手陷入了困境。此 時,白棋的外勢可保證其獲勝。 積累外勢,決戰於後半盤,這是許多高手的策略。很多初學者,一開盤就盲目攻擊,結果外勢盡失,被“包餃子”,輸棋也就理所當然。
技巧9︰學會“等着”的招法
什麼是等着呢?等着,也叫停着、後中先,等着的特點是,往往不直接走沖四或者活三等有威脅的招法,而是走了此着後,下一手才可以連續攻 擊,而此時對手卻無法奪得先手。
圖11
黑17試圖通過直接攻擊來連接左右。似乎黑走21後,再走A和B就能取勝了,但白棋在22形成反四,黑棋不得不防,之後白棋就可以在左邊擋住 A、B的威脅,黑棋的攻擊失敗了。
圖12
黑棋一招不成,又試圖從左邊開始攻擊,但是結果是一樣的,由於白棋的反四,黑棋攻擊又告失敗。
圖13
這個17是等着。此時,不論白棋防在哪裏,黑棋都可以在A、B或C、D取勝。走了這手等着之後,白棋沒有任何反四的機會。 這個圖剛好就能反映出等着的特點來,白棋無法形成先手,只能來防守,而由於黑棋不是直接攻擊,這樣白棋少了防守的子,從而無法形成反。在 走等着之前,一定要考慮對方的反擊。
技巧10︰利用先手來防守,有時是唯一防
有些情況下,如果單純防守,對手可以連續進攻而獲勝,此時就要考慮,自己是否可以利用沖四或者活三等先手來防守,這樣可以迫使對手停止攻 擊而轉入防守,由此白己可以爭得先手。 爭得先手,是通過進攻來防守的最主要的目的。有時,通過進攻來防守不僅能夠挽回敗局,而且能反敗為勝。 但要記住一點,如果取得先手後卻沒有後續招法時,請不要使用此招。
圖14
黑1活三,白棋該如何防守呢?
圖15
不同的棋手會有不同的走法。不懂得通過進攻來防守的棋手會像(圖15)這樣,單純在2處擋住活三。其後黑棋很容易的連續攻擊,最後四三取勝。
圖16
單防是不行的,如果懂得通過進攻來防守,則如(圖16),通過白2沖四和白4活三取得先手。此時白棋不需要再防守,可以主動進攻了,之後白6形 成三三,輕鬆取勝。
技巧11︰持黑要盡早解決戰鬥
對於旗鼓相當的棋手,戰綫越長,黑棋的形勢越不妙,而白棋則勝算越大。因此,持黑方應該盡早解決戰鬥,否則,一旦失去主動,很難再爭取回 來。 我們因此可得出結論,黑棋在棋局的前半盤占有優勢,如果黑棋仍未取勝,則白棋在後半盤會占有優勢。
技巧12︰學會斜綫攻擊
斜綫比直綫更有威力,因而盡可能發展斜綫。
圖17
(圖17)是典型的斜綫攻擊手段,在走出斜3、斜4後,黑9形成兩個活二,白棋無從防守。 斜綫攻擊更有威力的原因在於,同樣形成連接,斜綫的棋型更舒展。
圖18
同樣的攻擊手段通常直綫是不奏效的,如(圖18),黑5、7是直綫的攻擊,黑7一子雙二,白棋在A點即可防住。 當然,也不要過於倚重斜綫,在有些情況下,只有直綫才能取勝。
技巧13︰學會利用盤端
應注意盤端的影響,有時可以利用盤端來防守。
圖19
(圖19)取材自流星開局。至31手,如果白棋簡單地在X點防守,黑棋會走A、B獲勝。但是,白棋在此有妙着,可以利用盤端防在Y點,從而避免輸 棋。此時,如果黑棋繼續走A,則白棋可以在C、D連續沖四取勝。
技巧14︰執白就要抓禁手
圖20
黑7後,黑棋形勢過強,白棋防守不住,所以必須另辟蹊徑,唯一的方法是利用黑棋的禁手。12的沖4是很好的時機,它形成了黑棋的禁手,並且下 一步14就可以利用禁手取勝了。但對於無禁五子棋,則黑棋走7後就必勝了。
圖21
這是一個錯誤利用禁手的例子。白8想抓禁手,卻是錯着,現在黑棋走在9就可以輕鬆取勝。很多剛接觸禁手的初學者,卻很興奮地以為能夠抓黑棋 的禁手,忽略了黑棋有防抓禁的手段,而犯了這樣的錯誤。正確的走法是白8-A。
技巧15︰如果不能抓禁,則搶占禁手點
通常白棋搶占黑棋的禁手點是白棋最好的防守方法。
圖22
白棋防在A點是此棋的最強防守。
圖23
疏星開局,白8防在A點最強。
實際上在大量的對局中,可以發現白棋的最強防守點是黑棋的禁手點。 只有在白棋進攻時,禁手點才是黑棋的弱點。白棋進攻時應充分利用黑棋的禁手。當黑棋進攻時,則情形完全不同。禁手點給黑棋的進攻提供了很 多選擇。因此,白棋走在黑棋的禁手點通常是最好的防守方法。
技巧16︰如果不能確定自己的攻擊是否奏效,則需要提前想好退路而避免輸棋。
有許多攻擊謹慎的棋手,由於擔心攻擊失敗而導致輸棋,從而不會強攻。這種強攻雖然有極大的取勝機會,但一旦失敗,則不可避免要輸棋。留有 退路的攻擊意味着即使攻擊失敗,仍然不至於輸棋。這種思路,能夠保證棋盤上一個局部攻擊失敗時,而另一局部仍可攻擊。
最後建議︰
Ando Metittee,愛沙尼亞人,中文名安度或者安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五子棋棋手之一,有人稱之為最強棋手並不為過,現居台灣。 他多次獲得世錦賽冠軍,還是五子棋的推廣和教學者。他最為引以為榮的兩大巔峰時刻是︰2001年世界連珠錦標賽獲得11連勝和1999年3.5比2.5擊 敗中村茂,贏得世紀之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