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新“成长的烦恼”你们是合格父母吗?

 昵称936669 2011-03-30

面对新“成长的烦恼”你们是合格父母吗?

  “上网”、“报班”、玩伴少、学习压力大……现在的孩子,呈现出与70后、80后不一样的新“成长的烦恼”。其中,多半与父母“难脱干系”。谁为孩子释疑解烦?谁是孩子心目中的合格家长、优秀家长?

  很多孩子觉得家长与自己有代沟、缺乏理解。家长们则抱怨如今的孩子“不好管”、“不懂感恩”、“不理解父母”。专家建言,在抱怨孩子之前,先反思一下自己是怎么做的;而如果认为当家长就是“命令”和“包办”、“没什么可学习的”,那你可能已经跟不上这一代孩子成长的脚步……

  新“成长的烦恼”,多半与父母有关

  张育铭是郑州市的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学校当“小记者”、各方面表现都不错的他,在父母面前却总有种“挫败”感。

  这种“挫败”感,来自于父母对他的不信任、不认可与不理解。

  张育铭告诉记者,他很喜欢研究电脑。但父母认为这样会影响学业,不仅严格控制他的上网时间,还总“怀疑”他是借“研究”之名玩游戏。

  “不给报班,我就利用学习之余自学电脑。可每当这时,父母就会‘从天而降’。有一次我在网上下载完软件后清理磁盘,他们突然推门进来,一口咬定我是在玩了游戏后删除软件、消灭‘罪证’”, 张育铭委屈地说。

  为了博得父母的认可,达到父母对自己“初三前出国”的要求,张育铭课余的一半时间,都是在父亲或母亲的监督下“背英语”。可父母总是“吝惜”于对自己孩子学业进步的鼓励。“考得不好,肯定是要吵我、骂我笨。考得好了,最多是说一句‘继续努力’,还不忘加一句:‘今天再背五页课文’!”张育铭说。

  记者调查发现,像张育铭一样抱怨父母“不信任、不理解、干涉过多”的孩子不在少数。近些年,随着信息多元化与互联网的普及;社会上辅导班热、择校热的持续高烧以及城市居住环境的变化等,现在的孩子呈现出与70后、80后不一样的新“成长的烦恼”。这些烦恼涉及“上网”、“报班”、过重的学习压力与玩伴少、玩耍空间小带来的孤独与不安全感……虽然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但多半当父母的都“难脱干系”。

  郑州市纬三路小学教四年级的牛晓蕾老师告诉记者,他们班上有一个小姑娘,以前一直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写日记,内容生动、丰富。可就在前一段,这个小姑娘突然在日记上写了这样一段话:“对不起老师,以后我真的没有时间再写日记了。父母对我的学习要求越来越高,我的时间越来越少……”

  牛老师感叹,现在学校想方设法“减负”,一些家长却在课外为孩子“加负”,有的孩子一星期报四五个课外班,“疲于奔命”。“虽然如今的孩子生活上很富足,可课外时间都被家长安排满了,缺乏自己的空间。同时城市孩子大多居住在独立单元的房屋中,玩伴少,可倾诉的对象少,所以一些孩子总是述说自己‘压力大’、‘不快乐’。”牛老师说。

  父母感叹:老办法“不好使”,孩子“不好管”

  张静丽没想到,10岁的女儿陈喆,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最大的烦恼就是我妈妈。”原来,陈喆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一心想上音乐学院附中,可当妈的觉得这条路“太难”,希望女儿能像别的孩子一样,走正常的考学之路。去年,陈喆想学笛子,张静丽没同意,母女俩为此争执不断。

  陈喆说,妈妈给她报的英语班、奥数班,她都没多大兴趣,却不得不上。更让她想不通的是,“妈妈变了”——“以前妈妈对我很温柔。自从我上了小学,妈妈就变厉害也变唠叨了。每天放学回到家听到最多的那句话就是:怎么还不学习?!”

  去年的一天晚上,因为陈喆没有按时做完作业,气头上的妈妈打了她一巴掌,还骂了句“笨蛋”。那场景陈喆至今还记得。虽然妈妈过后就道了歉,但并没完全释然的陈喆认为“大人总是这样,打完了再给口糖吃,把我当小孩儿”。

  张静丽则对女儿又歉疚又吃惊。歉疚的是,没想到9岁时的一巴掌女儿记到现在,看来确实忽略了女儿的感受;吃惊的是,当年10岁的自己似乎一切还很懵懂,而女儿的所思所想,则完全像个“小大人”。

  另一位家长张女士有同样的感受。她因为女儿曾放言“和妈妈缺少共同语言,妈妈还没有朋友知心”而一度感到很沮丧。张女士感叹,自己小时父母说个啥就是啥,可12岁的女儿总是挑战她这个做家长的权威,质疑她的话,还笑话她“想法落伍”了。她从当初父母那儿学会的“管理孩子”的方法,在女儿身上似乎并不好使。

  尚静的儿子还在上小学一年级,但她同样感受到了育子的困扰。“你以为孩子年龄小着呢,其实如今的孩子见多识广,大道理他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已经都知道了,空洞的说教根本不管用”,尚静说。她发现,即使当一位让7岁孩子信服的“合格父母”,也并不容易。

  专家建言:抱怨孩子前,先看看自己是怎么做的

  在对数名小学和初中孩子的采访中,这些孩子屡屡提及,父母与自己“有代沟”,缺乏理解。他们心目中的合格父母、优秀父母,首先要是一个能倾听孩子的话、平等交流的人。

  一位家长感叹:“我也不想做让孩子‘讨厌’的父母。”但她同时很迷茫:为什么凡事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却并不领情甚至反感?

  郑东新区众意路小学校长马靖认为,孩子的烦恼,家长的烦恼,其实都源于一个共同的烦恼——沟通不畅。

  “一些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好管、不懂感恩、不理解父母,首先他们应该先问问自己,有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还是端着家长的‘威严’、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了孩子头上?”马靖认为,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的,绝大多数原因来自于家长——家长平日对孩子的交流是‘我说你听’而不是沟通,忽略甚至无视孩子的自主性,因此造成亲子间的冲突与隔阂。

  “现在的孩子见识广、信息面宽、接受新事物快。而且,他们和以前的孩子比,更早熟、更自我、更不愿受束缚。”河南省春苗教育机构主任程冠三认为,当父母的不能抱着“俯视”、“管理”孩子的老旧观念不放,要给孩子更多的平等、更多的空间;同时,必须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跟上这一代孩子成长的脚步。

  “这一代孩子在成长中遭遇了许多新问题、新困扰。他们希望父母为自己释疑解惑;期盼着父母的理解支持,而不是父母天天只把学习、报班放在嘴边,替孩子安排了所有时间还唠唠叨叨地表功说是一切为孩子好。” 在某校担任心理教师的曹立新老师说。

  曹老师说,沟通不仅仅需要观念的改变,还要有一定的技巧。如学龄前和小学阶段以“激励和赏识”为主;初中阶段以“引导、商量”的沟通策略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高中生接近于成人,已具备理性的辩证思维能力,以“讨论、鼓励、指正”为主要沟通方式。

  此外,大多数家长认为,“沟通”就是言语上的交流。其实不然。除了用语言进行沟通外,动作、情绪、文字、礼物赠送、旅游、聚会等都是亲子沟通、交流的形式,当父母的可灵活选择。

  打造“合格父母”,不光是家庭的事

  虽然亲子问题属于家庭教育的范畴,但怎样才能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合格父母、优秀父母?并非所有家长凭借一己之力就能实现。特别是对于一些知识素养没那么高、育儿理念又不成熟的家长来说,他们迫切需要得到外界的帮助。

  这方面,担任学生教育主阵地的学校责无旁贷。马靖告诉记者,他们通过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开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尽可能地向家长普及亲子间的沟通理念、传授沟通技巧。但她同时认为,如果家长忙于自己工作,不能主动、自觉地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仅靠学校推动,成效不会很明显。

  同时,由于学校还担负着日常繁重的教学任务,也不可能花太多精力和时间在这方面。

  除此之外,社会上还有专门为家长开办的“培训班”。但这种培训虽有较强针对性,却收费不菲,一般家庭往往“望而却步”。

  因此,担负着下一代身心能否健康成长重要任务的家庭教育,其实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大家都知道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很多家长不知如何寻求对素质提升和育儿技巧培训的帮助。仅靠学校显然力不从心;社区偶一为之的活动又太零散。

  程冠三建议,早在几年前,上海就拨出专款,并有有关厅局参与,开展免费的早期家庭教育。我省可借鉴这方面的经验,成立专门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至少让家长有一个可供咨询、培训的场所”。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一些家长在现行应试教育的社会大环境下“不得不为”的矛盾心态。比如,尚静告诉记者,她其实也知道强行“报班”违背了孩子的意愿。但别的家长都报了,就她不报,孩子成绩因此落后了怎么办?她希望儿子能理解父母的苦衷:不是父母不想给他更多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但孩子的快乐成长确实不完全是家庭教育和父母的事,还需要整个社会提供更为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氛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