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丝园成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

 临风听暮蝉12 2011-03-30

 
记者从位于龙岗区南湾街道南岭村社区的“中国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以下简称“中丝园”)获悉,继获得“中国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称号、“深圳市文化产业基地”称号等荣誉后,日前,中丝园又被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并于1月16日在中丝园举行隆重的深圳市第四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授牌仪式。

据悉,中丝园是全国丝绸行业第一个也是目前惟一获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荣誉的企业。

记者了解到,获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必须具备几个“硬件”,即: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在全国本行业中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企业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要求,坚持发展先进文化,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和统一;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和提供的文化服务能够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有一定生产规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有一支坚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和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和市场开拓能力,企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业内人士认为,获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对中丝园来说可谓名至实归。中丝园自成立以来,努力传承和发扬中国丝绸文化,积极推动中国丝绸产业发展,大力普及丝绸文化知识,坚持培育和发展丝绸产业品牌,为深圳的文化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中丝园的创办,引进了包括中国丝绸协会、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这样的国家级和省级优势资源,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强势丝绸产业品牌,使中国的丝绸产业在深圳这一改革开放的窗口拥有了强大的发展基地和内外贸的桥头堡。

有专家指出,中丝园获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对于龙岗区乃至深圳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示范作用。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探路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孵化器。

中丝园开创了将中国丝绸文化与产品经济相结合的创新展销模式,弘扬中国丝绸文化,提升丝绸产品附加值,推动中国由“丝绸大国”向“丝绸强国”的迈进,恰恰符合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方向。

同时,中丝园以丝绸文化为载体,以文化创意引领,汇聚设计制作、科研创新、展示交易、旅游休闲、情景购物、青少年素质教育、互动体验等功能为一体,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高档丝绸与刺绣等制品的产业集群。中丝园的各项创新正是体现了“探路石”的作用。

此外,中丝园内设立的“中国丝绸文化艺术博物馆”,汇集了中国丝绸最具代表性的染、织、绣、编等各类艺术精品;与苏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四川省蚕桑学校、深圳大学、香港圣玛丁服装学院等院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并长期开设文化专题培训班,为产业设计制作、科研创新提供培养专业人才,尤其是借助苏州大学“国家丝绸工程实验室”的优势,在产品创新研发方面不断推陈出新;珠江文化研究会丝绸专业委员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等也在中丝园设立了研发机构,为专家学者提供交流平台。这些都体现出了“孵化器”的作用,对龙岗区乃至深圳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影响深远。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自2003年实施“文化立市”战略以来,文化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发展引擎,引导与带动了深圳乃至全国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文化立市、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产业硬实力方面,中丝园很好地填补了丝绸文化在深圳文化产业的空白,并切实地为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