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科课堂教学结构

 shengdafei 2011-03-31
                                                                       学科课堂教学结构

数学课堂教学结构

一、基本课型

包括导言课、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等课型。

导言课:是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向学生做整体介绍,介绍一些相关的数学发展史、趣味数学,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如列举一些如何用数学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遇到的问题的相关事例,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整体宏观引领(如观察、探究、归纳、分类、类比等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初中数学的性质、任务、意义和重要的知识内容,以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使学生明确高效课堂的相关要求和评价机制,既对学生在自主预习、学案完成、作业标准、小组合作交流、课堂展示、纠错本及双色笔使用等方面做出明确详实的要求)

新授课:新授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成数学学习三维目标。它是数学课中最常见也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课型。

习题课:习题课是数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学生习题演练,自主分析讲解学习的知识要点,总结自己在各类习题中的易错点,从而巩固、深化知识结构,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促进教学的课型。

复习课:复习课是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是师生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要突出知识的整合应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例如画知识树等方法,使学生能够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化,形成知识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课型。

二、课型的基本结构

1、新授课基本结构

环节:预习 ——展示——达标

(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应通过学案体现,学案在家完成或在课堂完成,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情来确定。)

(1)、预习的界定与步骤

预习是通过学生自学(或在老师帮助下)复习旧知识和落实新基本知识的学习过程。一般来说,能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的基础性知识由学生自学完成。而难度较大,或需要教学时间较长的内容则作为教师精讲的主要内容。环节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

步骤:

①、学生在家或在课堂依学案自学:老师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学生依据学案和老师的指导独立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形成学习结论。

②、组内互助交流:课堂上在组长组织下,组内学生相互沟通、相互讲解、相互补充、相互纠错,对有争议或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小组结论或提出小组疑难问题。

(2)、展示的界定与步骤

展示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落实知识,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形成基本技能,也是实现知识的进一步提升、拓展和延伸。环节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有些教学任务,展示环节也可与预习环节融合在一起进行。

步骤:

①明确任务:各小组分别明确各自的探究任务。教师给予路径、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

②展示准备:学生组内进行展示准备,组内交流见解、达成共识、明确展现方式、进行展现的任务分配,同时进行黑板书写、作图、讲解准备,此时教师应巡视指点。没有展示任务的同学应继续进行交流巩固。

③学生展示:展现不仅描述结论,而且说出得出结论的过程或设计意图、总结的规律、创新方法、记忆规律、易错点、易混点等。展示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如站姿、声音、手势、表情等。要引导学生用好教鞭、教具及学具。

④质疑补充:在学生进行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应积极思考,并及时进行质疑补充。

⑤精讲点拨:在学生进行展示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疑惑处及时进行精讲点拨,从而启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展示中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这里要强调的是,针对程序性知识,学生需要在老师指导下通过积极参与逐渐意会到、体验到,换句话说,程序性知识不是被“教”会的,而是通过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悟出来的。总结反思,强调独自地回味、深入地体验

(3)、达标的界定与步骤

达标是对学习任务的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步骤:

①独立完成:学生在教师指下导独立进行基础知识巩固、和能力水平检测

②教师检查。教师要及时检查批阅,了解学生达标情况,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正确判断。

③组内互助或教师精讲点拨:组内成员间互相交流独立学习结果。如果是较难的共性问题,则可采取教师精讲点拨的方式进行。

④展示交流:展现达标结果。这一步骤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

(4)、教学流程的具体环节(供参考):

①布置学案及作业。如在家预习,则应布置家庭预习(及复习巩固内容,删掉);如在课堂上预习,则应布置复习预习内容,课堂教学完成后,布置家庭巩固性作业。

②预习检查。检查预习,包括检查复习内容。可采用教师抽查方式、学生互查,如是在家预习的,最好在上课前,教师应对所有学案完成情况进行批阅。

③预习检测。检测预习,包括检测复习内容。不同层次学生检测不同问题,体现因材施教。

④预习交流。预习交流,包括交流复习内容。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同桌交流、师生交流均可。交流应有重点,教师要在检查预习情况基础上提出交流要求。交流时,教师应检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为精讲作进一步准备。

⑤精讲点拨。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应体现启发性、点拨引导、示范性,一般情况下,不应单纯交待结论。

⑥学生展示:教师要组织学生结合重点内容、易错内容、规律总结进行展示,不应泛泛展示。学生展示中,教师应起到引导点拨示范作用。

⑦课堂达标检测;应体现分层次检测思想,内容适量;也应进行单元或阶段达标检测。

注意,教学流程必须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不能千篇一律,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其中,⑤、⑥两项前后次序可视内容确定。③、④、⑤、⑥四个环节均可安排穿插巩固。充分使用黑板。

2、习题课的基本结构

步骤:明确任务、独立探究、组内互助、组间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1)、明确任务:学生先把有关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时所涉及的知识点、方法及规律,唤醒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加深理解。然后明确知识运用部分的任务(即问题,问题选择要把握针对性、典型性、梯度性原则)。

2)、独立探究:学生针对任务中的问题,独立思考、探究,得出个人结论。

3)、组内互助:在组长组织下,组内学生相互沟通、相互讲解、相互补充、相互纠错,对有争议或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小组结论或提出小组疑难问题。

4)、展示交流:由一个、几个或各小组本组任务完成情况向全班进行报告,交流时要有数学思想、思维、方法的交流。他组同学进行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适当评价,必要时老师给予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恰当评价。

5)、教师点拨:同时,在小组报告后,教师可对某些知识进行相应、适度的规律总结和拓展延伸(对于有规律性、技巧性、探究性的问题可以进行展现,由教师灵活把握)。也可由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3、复习课的基本结构

环节:知识梳理—综合运用

1)、知识梳理:进行知识梳理,通过自主学习,构建知识框架(或知识树)。

步骤:

①独立完成:学生独立梳理、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或知识树),必要时由教师指导完成。

②组内互助:在组长组织下,组内学生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小组内对子或组内检查,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或知识树)。

③组间交流:由一个、几个或各小组的代表——报告人,就知识梳理问题本组完成情况向全班进行报告,教师随机指定小组报告人,必要时对学生的报告、其他同学的补充给予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恰当评价。这一步骤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

2)、综合运用: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综合运用的练习,问题的设置要有梯度。

步骤:

①独立完成:学生针对问题,独立思考、探究,得出个人结论。

②组内互助:在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对子或组内检查、补充、纠错、讲解,合作探究,达成共识。互助时要有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的互助。

③展示交流:由一个、几个或各小组就知识运用中的任务本组完成情况向全班进行报告,交流时要有数学思想、思维、方法的交流。他组同学进行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适当评价,必要时老师给予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恰当评价。同时,在小组报告后,教师可对某些知识进行相应、适度的规律性总结和拓展延伸(对于有规律性、技巧性、探究性的问题可以进行展现,由教师灵活把握)。这一步骤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

 

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一、基本课型

包括新授课(阅读课(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课)、写作课、综合实践课)、复习课、习题课课型。

新授课: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课型,是学生获得新知识、新体验和新方法的主要途径。根据语文教材特点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划分为阅读课、写作课和综合实践课三种课型。

阅读课: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课型。通过学生的复习巩固强化,温故知新,学生的自主预习、合作展示和教师的讲解点拨来完成新知的学习过程。

写作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综合实践课:以调查、设计等课内外相结合的学生实践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的课型。它以语文学科为主并综合了其他学科内容,以拓宽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课型。

复习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习的一定阶段,围绕本单元核心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延伸,巩固、梳理已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的课型。

习题课:针对课或单元或专项内容进行习题练习和巩固性练习的课型,达到熟练掌握知识,巩固记忆知识,综合能力提升的目的。本课型有别于复习课。

二、 基本结构

(一)阅读课的基本结构

基本环节:预习——展示——达标

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应通过学案体现,学案在家完成或在课堂完成,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情来确定。

1、预习

预习是通过学生自学(或在老师帮助下)复习旧知识(对于新授课有时不需要复习旧知识)和落实新基本知识的学习过程。一般来说,能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的基础性知识由学生自学完成。而难度较大,或需要教学时间较长的内容则作为教师精讲的主要内容。环节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

预习的主要步骤:(对于基础部分可以在家预习,较难问题应在课堂完成)

1)学生在家或在课堂依学案自学:老师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学生依据学案 和老师的指导独立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形成学习结论。

2)组内互助交流:课堂上在组长组织下,组内学生相互沟通、相互讲解、相互补充、相互纠错,对有争议或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小组结论或提出小组疑难问题。

2、展示

展示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落实重点基础和隐性知识(如:文章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方法等。),或实现知识的进一步提升、拓展和延伸,目的是落实探究性学习。环节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有些教学任务,展示环节也可与预习环节融合在一起进行。

展示的主要步骤:

1)明确任务:各小组分别明确各自的探究任务。教师给予路径、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

2)展示准备:学生组内进行展示准备,组内交流见解、达成共识、明确展现方式、进行展现的任务分配,同时进行黑板书写、讲解准备(板书依据具体文本或课型而定,大量书写会导致浪费时间、课堂散乱),此时教师应巡视指点。没有展示任务的同学应继续进行交流巩固。

3)学生展示:展现不仅描述结论,而且说出得出结论的过程或设计意图、总结的规律、创新方法、记忆规律、易错点、易混点等。展示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如站姿、声音、手势、表情等。要引导学生用好教鞭、教具及学具。

4)质疑补充:在学生进行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应积极思考,并及时进行质疑补充。

5)精讲点拨:在学生进行展示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疑惑处及时进行精讲点拨,从而启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要对展示环节落实的程序性知识,要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逐渐意会到、体验到、悟出来。总结反思,强调独自地进行回味、深入地体验。

3、达标(达标可以分为课达标和单元达标,单元达标可以依据完整的达标步骤进行)

达标是对学习任务的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达标的主要步骤:

1)独立完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基础知识巩固、阅读理解训练或写作练笔。

2)教师检查。教师要及时检查批阅,了解学生达标情况,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正确判断。

3)组内互助或精讲点拨:组内成员间互相交流独立学习结果。如果是较难的共性问题,则可采取教师精讲点拨的方式进行。

4)展示交流:展现达标结果。这一步骤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

教学流程的具体环节(供参考):

1)布置学案及作业。如在家预习,则应布置家庭预习及复习巩固内容;如在课堂上预习,则应布置复习预习内容,课堂教学完成后,布置家庭巩固性作业。

2)预习检查。检查预习,包括检查复习内容。可采用教师抽查方式、学生互查,如是在家预习的,最好在上课前,教师应对所有学案完成情况进行批阅。

3)预习检测。检测预习,包括检测复习内容。不同层次学生检测不同问题,体现因材施教。

4)预习交流。预习交流,包括交流复习内容。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同桌交流、师生交流均可。交流应有重点,教师要在检查预习情况基础上提出交流要求。交流时,教师应检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为精讲作进一步准备。

5)精讲点拨。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应体现启发性、点拨引导、示范性,一般情况下,不应单纯交待结论。

6)学生展示:教师要组织学生结合重点内容、易错内容、规律总结进行展示,不应泛泛展示。学生展示中,教师应起到引导点拨示范作用。

7)课堂达标检测;应体现分层次检测思想,内容适量;也应进行单元或阶段达标检测。(课堂达标的分层检测难度较大,增加教师试题的编制和印刷量,且课堂操作有难度,可以就基础进行检测。)

注意,教学流程必须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不能千篇一律,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其中,(5)(6)两项前后次序可视内容确定。(3)(4)(5)(6)四个环节均可安排穿插巩固。充分使用黑板。

(二)实践课的基本结构

环节:确立主题、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总结提升

1、确立主题、明确任务: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师生合作,确立活动的主题。各小组明确自己承担的活动任务。

2、制订计划、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制定活动方案;完成本组的活动任务。学生围绕主题实施探究活动,交流活动过程的有关收获与体会,共享资源及探究成果。

3、汇报交流:进行小组活动成果的组间汇报交流。

4、总结提升:师生多角度、多层面畅谈本次活动的收获,总结活动成果,提升活动意义和价值(侧重方法的指导)。

(三)写作课的基本结构

环节:教师写作指导—学生自主写作(提倡教师写下水文(下水文对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有帮助,但某种程度上会限制有独特个性学生的思维))—师生点评互评

1、教师写作指导:教师出示作文题目或材料,提出写作要求。

2、学生自主写作:学生围绕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等多方面、多角度思考、提炼。进行写作。

3、师生点评互评:小组合作进行点评交流。教师可将自己的下水文同时提供给学生。

(四)复习课的基本结构

环节:知识梳理—综合运用

1、知识梳理

通过自主学习,进行知识梳理,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

步骤:

1)独立完成:学生依学案,在老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知识的梳理、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2)组内互助:小组内对子或组内组检查、补充、纠错、讲解。

3)组间交流:由一个、几个或各小组就本组某任务的知识梳理情况向全班进行报告,其他组同学进行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适当评价。这一步骤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

2、综合运用

进行知识的综合运用练习,对拓展阅读和写作题进行展示、互动分析。

步骤:

1)独立完成:明确复习任务;独立思考,尝试完成任务。

2)组内互助:小组内对子或组内组检查、补充、纠错、讲解。

3)组间交流(展现):由一个、几个或各小组就某个问题本组完成情况(包括体会和体验)向全班进行报告或展现,其他组同学进行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适当评价。这一步骤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

(五)习题课的基本结构:

环节:习题练习---展示点拨精讲----巩固记忆

1、            习题练习:针对课或章节进行习题练习。

步骤:

(1)                独立完成:学生自主完成学案或专项练习内容。

2  组内互助或组长组织进行学案或专项内容交流、讲解重点、纠正错误。

2、            展示重点问题,教师对难点进行点拨。

步骤:

1)、小组或个人根据任务自由或规定内容展示。

2)、教师在展示过程中对重点问题进行点拨。

3)、教师对难点问题进行精讲。

3、学生针对重难点进行巩固记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清况对重难点问题穿插巩固记忆。

 

 

 

 

物理课堂教学结构

一、 基本课型

包括导言课、新授课(一般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习题课等课型。

导言课: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向学生做整体介绍,同时介绍一些物理学发展的前沿知识、物理学热点问题和趣味物理学问题,介绍一些物理学常用的学习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物理课程的性质、任务、意义和重要的知识内容,了解物理课程中渗透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并进行学习方法的整体宏观引领,激发学生对于物理课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新学期的学习。

新授课:是使学生获得新的物理知识与方法的最常见、最重要的课型。包括一般新授课、实验课两种课型。

一般新授课:是使学生获得新的物理知识与方法,达成物理学习目标的最常见、最基本的课型。实验课之外的其他新授课都属于一般新授课。

实验课:以学生实验为主要教学形式的课型。

复习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习的一定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的物理学知识和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的课型。

习题课:是物理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旨在通过典型习题的独立探索、交流讨论,帮助学生巩固、深化知识结构,灵活运用新知解决相关问题的课型。

二、基本结构

(一)一般新授课的基本结构

基本环节:预习 ——展示——达标(可根据实际课程容量和难度,选择是否当堂达标)

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应通过学案体现,学案在家完成或在课堂完成,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情来确定。

1、预习

预习是通过学生自学(或在老师帮助下)复习旧知识和落实新基本知识的学习过程。一般来说,能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的基础性知识由学生自学完成。而难度较大,或需要教学时间较长的内容则作为教师精讲的主要内容。环节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

步骤:

1)学生在家或在课堂依学案自学:老师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学生依据学案和老师的指导独立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形成学习的初步认识

2)组内互助交流:课堂上在组长组织下,组内学生相互沟通、相互讲解、相互补充、相互纠错,对有争议或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小组结论或提出小组疑难问题。

2、展示

展示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落实知识,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形成基本技能,也是实现知识的进一步提升、拓展和延伸。环节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有些教学任务,展示环节也可与预习环节融合在一起进行。

步骤:

1)明确任务:各小组分别明确各自的探究任务。教师给予路径、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

2)展示准备:学生组内进行展示准备,组内交流见解、达成共识、明确展示方式、进行展现的任务分配,同时进行黑板书写、作图、讲解准备,此时教师应巡视指点。没有展示任务的同学应继续进行交流巩固。

3)学生展示:学生能够尝试描述结论,学生能尝试说出简单的设计意图,展示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如站姿、声音、手势、表情等。要引导学生用好教鞭、教具及学具。

4)质疑补充:在学生进行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应积极思考,并适当进行质疑补充。

5)精讲点拨:在学生进行展示过程中,根据学生展示的实际需要进行适时点拨,从而启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教师要针对学生疑惑处及时进行精讲。要对展示环节落实的程序性知识,要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逐渐意会到、体验到、悟出来。总结反思,强调独自地进行回味、深入地体验。

3、达标

达标是对学习任务的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步骤:

1)独立完成:学生在教师指下导独立进行知识巩固训练。

2)教师检查。教师要及时检查,了解学生达标情况,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正确判断。根据实际情况,教师检查批阅方式可灵活多样。

3)组内互助或教师精讲点拨:组内成员间互相交流独立学习结果。如果是较难的共性问题,则可采取教师精讲点拨的方式进行。

4)展示交流:展现达标结果。这一步骤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

根据新授课的容量和新授课的难度情况,达标环节的34步骤可以适当省略。

教学流程的具体环节(供参考):

1)布置学案及作业。如在家预习,则应布置家庭预习及复习巩固内容;如在课堂上预习,则应布置复习预习内容,课堂教学完成后,布置家庭巩固性作业。

2)预习检查。检查预习,包括检查复习内容。可采用教师抽查方式、学生互查,如是在家预习的,最好在上课前,教师应对所有学案完成情况进行批阅。

3)预习检测。检测预习,包括检测复习内容。不同层次学生检测不同问题,体现因材施教。(实际新授课中,多数情况下没有时间完成此环节)

4)预习交流。预习交流,包括交流复习内容。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同桌交流、师生交流均可。交流应有重点,教师要在检查预习情况基础上提出交流要求。交流时,教师应检查了解学生交流情况,为精讲作进一步准备。

5)精讲点拨。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应体现启发性、点拨引导、示范性,一般情况下,不应单纯交待结论。

6)学生展示:教师要组织学生结合重点内容、易错内容、规律总结进行展示,不应泛泛展示。学生展示中,教师应起到引导点拨示范作用。

7)课堂达标检测;应体现分层次检测思想,内容适量;也应进行单元或阶段达标检测。

注意,教学流程必须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不能千篇一律,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其中,(5)(6)两项前后次序可视内容确定。(3)(4)(5)(6)四个环节均可安排穿插巩固。充分使用黑板。

(二)实验课的基本结构

环节:实验准备——实验实施——实验总结

1)实验准备:通过自学或教师讲解了解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方案。

2)实验实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3)实验总结:进行实验结果的组间展示或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升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方法、规律等。

(三)复习课的基本结构

环节:知识梳理—综合运用

1、知识梳理

通过自主学习,进行知识梳理,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

步骤:

1)独立完成:学生依据提纲,在老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知识的梳理、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2)组内互助:小组内对子或组内组检查、补充、纠错、讲解。

3)展示交流:由一个、几个或各小组就本组某任务的知识梳理情况向全班进行报告,这一步骤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

2、综合运用

对难题及典型题进行展示、互动分析。

步骤:

1)独立完成:通过独立思考,完成知识梳理,尝试完成难题、典型题及综合运用问题,得出初步结论。

2)组内互助:小组内对子或组内组检查、补充、纠错、讲解。

3)展示交流:由一个、几个或各小组就某个问题本组完成情况向全班进行报告或展现,这一步骤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

(四)习题课的基本结构

步骤:明确任务——独立思考——组内互助——展示交流

如事先发学案,则12两项在家完成,课堂加学案检查和部分内容检测,然后完成34两项。

1、明确任务:学生先把有关知识进行简单梳理和归纳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时所涉及的知识点,唤醒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加深理解然后明确知识运用部分的问题,问题选择要把握针对性、典型性、梯度性原则。

2、独立思考学生针对任务中的问题,独立思考尝试初步得出个人结论。

3、组内互助:在组长组织下,组内学生相互沟通、相互讲解、相互补充、相互纠错,对有争议或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小组结论或提出小组疑难问题。

 

 

英语学科课堂教学结构

一、基本课型

包括导言课、新授课(词汇课、听说课、读写课)、复习课、习题课等课型。

导言课: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要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向学生做整体介绍,同时介绍学习英语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学习方法的引领和指导、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本学期的学习。

新授课:是学生获得新的英语知识和方法,达成英语学习目标的基本课型。包括词汇课、听说课、读写课三种课型。

词汇课:是学生学习新单元必须掌握的基本词汇(单词和短语)的音、形、意和用法等的课型。

听说课:学习新的句型和语法。通过听说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这些句型和语法的基本用法;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等的课型。

读写课:是通过本单元词汇、句型、语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猜测词义;获取有用的信息;写作能力等的课型。

复习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对一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系统的知识梳理,建构知识框架,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整体掌握水平,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的课型

 

二、基本结构

(一)新授课的基本结构

基本环节:预习 ——展示——达标

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应通过学案体现,学案在家完成或在课堂完成,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情来确定。根据教学内容不同不应强求每个环节齐全。

1、预习

预习是通过学生自学(或在老师帮助下)复习旧知识和落实新基本知识的学习过程。一般来说,能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的基础性知识由学生自学完成。而难度较大,或需要教学时间较长的内容则作为教师精讲的主要内容。环节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另外,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在课堂预习环节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读、跟读(跟录音机读、老师领读)、结对子互读等。老师要做好示范性领读。

主要步骤:

1)学生在家或在课堂依学案自学:老师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学生依据学案 和老师的指导独立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形成学习结论。

2)组内互助交流:课堂上在组长组织下,组内学生相互沟通、相互讲解、相互补充、相互纠错,对有争议或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小组结论或提出小组疑难问题。

2、展示

展示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落实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也是实现知识的进一步提升、拓展和延伸。环节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有些教学任务,展示环节也可与预习环节融合在一起进行。

主要步骤:

1)明确任务:各小组分别明确各自的探究任务。教师给予路径、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

2)展示准备:学生组内进行展示准备,组内交流见解、达成共识、明确展现方式、进行展现的任务分配,同时进行黑板书写、作图、讲解准备,此时教师应巡视指点。没有展示任务的同学应继续进行交流巩固。

3)学生展示:展现不仅描述结论,而且说出得出结论的过程或设计意图、总结的规律、创新方法、记忆规律、易错点、易混点等。展示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如站姿、声音、手势、表情等。要引导学生用好教鞭、教具及学具。由于基础有差异,不能强求每个同学都展示。

4)质疑补充:在学生进行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应积极思考,并及时进行质疑补充。

5)精讲点拨:在学生进行展示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疑惑处及时进行精讲点拨,从而启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

3、达标

达标是对学习任务的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主要步骤:

1)独立完成:学生在教师指下导独立进行基础知识巩固、阅读理解训练或写作练笔。

2)教师检查。教师要及时检查批阅,了解学生达标情况,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正确判断。

3)组内互助或教师精讲点拨:组内成员间互相交流独立学习结果。如果是较难的共性问题,则可采取教师精讲点拨的方式进行。

4)展示交流:展现达标结果。这一步骤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

教学流程的具体环节(供参考):

1)布置学案及作业。如在家预习,则应布置家庭预习及复习巩固内容;如在课堂上预习,则应布置复习预习内容,课堂教学完成后,布置家庭巩固性作业。对于在家预习内容,在预习方法上,教师要指导到位。

2)预习检查。检查预习,包括检查复习内容。可采用教师抽查方式、学生互查,如是在家预习的,应在上课前,教师应对所有学案完成情况进行批阅。(英语教师大多是早自习连12节课,批阅不现实,应改为课前抽查,课堂检查等灵活方式)

3)预习检测。检测预习,包括检测复习内容。不同层次学生检测不同问题,体现因材施教。

4)预习交流。预习交流,包括交流复习内容。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同桌交流、师生交流均可。交流应有重点,教师要在检查预习情况基础上提出交流要求。交流时,教师应检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为精讲作进一步准备。学生有差异,每个同学100%的参与是不现实的。

5)精讲点拨。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应体现启发性、点拨引导、示范性,一般情况下,不应单纯交待结论。

6)学生展示:教师要组织学生结合重点内容、易错内容、规律总结进行展示,不应泛泛展示。学生展示中,教师应起到引导点拨示范作用。

7)课堂达标检测;应体现分层次检测思想,内容适量;也应进行单元或阶段达标检测。学生层次不一样,达标检测不能一刀切。

注意,教学流程必须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不能千篇一律,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其中,(5)(6)两项前后次序可视内容确定。(3)(4)(5)(6)四个环节均可安排穿插巩固。充分使用黑板。

(三)复习课的基本结构

环节:知识梳理—综合运用

1、知识梳理

通过自主学习,进行知识梳理,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

步骤:

1)独立完成:学生依案,在老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知识的梳理、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2)组内互助:小组内结对子或组内组检查、补充、纠错、讲解。

3)展示交流:由一个、几个或各小组就本组某任务的知识梳理情况向全班进行报告,其他组同学进行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适当评价。这一步骤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

2、综合运用

对难题及典型题进行互动分析,并进行适当的知识综合运用练习。

步骤:

1)独立完成:通过独立思考,完成难题、典型题及综合运用问题,得出初步结论。

2)组内互助:小组内对子或组内组检查、补充、纠错、讲解。

3)展示交流:由一个、几个或各小组就某个问题本组完成情况向全班进行报告,他组同学进行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适当评价。这一步骤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

(三)习题课的基本结构

通过习题处理,了解学情,巩固复习所学知识,突破重难点。

基本步骤:

(1)                分配任务: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小组展示的具体任务。

2)组内互助:小组内对子或组内组检查、补充、纠错、讲解。

 3)展示交流:由一个、几个或各小组就某个问题本组完成情况向全班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适当评价。

4)总结反思:整理笔记,把易错点、关键点、重难点整理到笔记本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