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学添加剂 食品安全之痛

 smile880 2011-04-01

    瘦肉精再次拉响食品安全警报。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从多宝鱼到红心鸭蛋,从苏丹红再到避孕药催大黄鳝风波,食品化学添加剂如同梦魇一般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化学添加剂 食品安全之痛

□ 本刊记者 温秀云

 

还记得315日,央视频道一组报道引起了轩然大波。这组报道最终矛头直指双汇公司,其集团下设的济源分公司收购了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并把它做成肉制品销售到市场上去了。

这组报道做得非常扎实,从养殖户肆无忌惮地添加瘦肉精,一直到检查过程中,通过贿赂手段一路绿灯,以及公路卡上,在利益链条下的那种检验形同虚设,最后到心知肚明的收购,这一系列环节可以说是把阳光下的罪恶直接展现在每个受众面前。

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从多宝鱼到红心鸭蛋,从苏丹红到避孕药黄鳝风波,食品添加剂如同梦魇一般走入了人们的生活。“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样的“天”是老百姓不能接受之痛,这样的“安”是消费者不能承受之痛。

食品添加剂一直在使用,可真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近几年的事。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件,亦使不少人对它产生了热议。可见,食品工业监管不健全和企业商业道德伦理缺失之一斑。

 

追问“瘦肉精猪”真相

国家明令禁止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然而,前不久有记者暗中调查发现,一些喂过瘦肉精的生猪竟流入到一家致命猪肉生产企业——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它是河南双汇集团的下属分公司,主要以生猪屠宰为主。超市里,双汇冷鲜肉包装上“十八道检验,十八道放心”字样随处可见,然而18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

记者跟随一名给双汇送猪的商贩来到一家养猪场,这家猪场有几十头即将出栏的生猪,看上去体形健美,肌肉结实。其中有些猪后腿肉过多,连起身、走路都显困难,记者不禁问道:“为啥起不来啊?”养猪户称:“它加精就是起不来,那腿上的肉多。”

养猪户明确告诉记者,加精就是往猪饲料中添加瘦肉精。记者用随身携带的快速鉴别试纸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表明猪体内还有残留克伦特罗。随后,猪贩挑了一些瘦猪装上车,并送进了济源双汇公司。猪贩表示,猪只过秤,并未给猪惊醒瘦肉精尿检,之前也都是这样做的。

 

瘦肉精阴影

事件一经曝光后,双汇受到的打击非常大,不仅股市里大跌,里面也宣布停业整顿了。对这个品牌来说,其影响可以说是致命的。说实在话,双汇这个牌子老百姓很熟悉,本记平常也经常爱吃它的火腿肠,可现在呢,若再到超市里看到双汇肉制品的话,我心里就会犯嘀咕,琢磨这里边有瘦肉精。

跟我一样想法的人肯定不在少数,这种情况用常人的话说就叫“瘦肉精阴影”,而且这个阴影不光存在于双汇里面,双汇受到了打击,它的同行其实也未能逃过,比如人们在买别的牌子猪肉时就会怀疑:这里面该不会也有瘦肉精吧?所以说这个瘦肉精阴影不仅笼罩在双汇上,其实是笼罩在整个肉制品上。

在随后的调查中,记者发现河南孟州、信阳、温县等地也发现了瘦肉精养殖的生猪,也都卖到了济源双汇公司。在这里的养猪户表示,运往双汇的猪基本上都加了精,而且加精的价格高,不加精的价格低。

最后猪贩还透露,对于瘦肉精猪,济源双汇公司都是暗中收购,“我给你说,双汇拉猪,它表面上或名义上不要加精的猪,可是呢,它专门要这种加精猪。”真是一语惊人!

 

企业失信于消费者

当然,人们日常吃的猪肉绝大多数还是安全的,但仅仅是这么“一粒老鼠屎”,也很容易遭了一锅汤,使大家对食品企业感觉有点不信任了。

还记得若干年前,双汇在电视上有个广告,当时有两个笑星给代言的。问:“东宝,想什么呢?”答:“想葛玲呢。”问:“给你介绍哥新朋友,双汇,还想葛玲吗?答:“葛玲是谁?”当时就这广告,把双汇的名气扬到天涯海角,这足以证明双汇香肠能吃、好吃。

如今,瘦肉精阴影对老百姓的影响特别大。饭桌上的事,是咱老百姓最关心的事,亦是咱中央政府的头等大事。

记得中央政府在三鹿奶粉出事时就曾说过,“一两年内,我们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但眼前,如何才能驱散每个人心底的这个瘦肉精阴影呢?国家领导人就说过,信心比真金白银更重要。首先来分析一下,怎样才能把瘦肉精的各个环节都弄清楚;然后从监管和制度各个角度去堵住它的漏洞。

的确,几年间国家虽然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但在漏网之余还是有空可钻,曾经的企业面对此次事件又该如何重建消费者的信任?双汇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食面埋伏”的化学制剂

同时,人们也纳闷了,这瘦肉精到底是什么?对人体有多大危害?据悉,这种瘦肉精叫盐酸克伦特罗,一种化学制剂,它在体育界名气也很大。它是肾上腺激素的一种兴奋剂,中国就有不少运动员栽给它的。江苏有个游泳运动员叫欧阳昆鹏,还有一个奥运柔道冠军叫佟文,其体内都被查出有兴奋剂,这两人无一例外地喊冤:“我没有吃兴奋剂,我不过就是爱吃猪肉、排骨、羊肉串。”结果查出兴奋剂就是瘦肉精。

毫无疑问,瘦肉精喂给猪吃是可以长出瘦肉,不长肥肉,使猪长成为“健美猪”,可卖个好价钱。但人一旦吃下去,就会引起头昏、腹泻、偶感胸闷乏力,严重的可能会引起生命危险。

其实,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扩大之势,除了瘦肉精,化学添加剂还有很多种,比如抗生素、有毒农药、过量的化肥等,都属于化学添加剂的范畴,搞得人们对食品安全真的不放心。

之前报道过的多宝鱼,在养殖过程中,非常容易感染细菌,一旦感染了细菌,那鱼可是一池一池地死,于是就加抗生素药环丙沙星,导致抗生素药崔大了鱼,鱼本身是不死了,可体内仍有抗生素。其它的还有包括养鸡、养牛,也都会喂食类似抗生素。人们深知,滥用抗生素对人体危害很大,可能损伤听神经及肾脏,引起耳鸣、耳聋及肾功能衰竭,过敏反应,甚至休克或者死亡。

再讲农药。中国是产粮大国,但在使用无公害农药范围并不是很大,往往氮磷钾肥里头,有好多农药本身是非常有毒的,一方面可以使粮食增产,杀灭病虫害;一方面会对粮食本身的质量产生很大威胁。而农民不用无公害农药只因价格很高,用不起,而有毒农药价格便宜。这一比较,人们就清楚了,为什么农民只使用有毒农药,生产的粮食也不怎么安全。

至于蔬菜同样也是这一个道理。比如韭菜很容易烂根,农民就给韭菜根灌农药;有的菜是烂菜心,就往菜心里滴农药。

到菜市场或超市里买菜会发现这种现象,卖的那些收拾得整齐的黄瓜、西红柿、菜头,上面的农药残留还更大。因为这往往是反季节菜,是大棚种出来的,根据经验可知,好多都是农药泡大的。因为大棚里面温度高,害虫更多,使用的农药量自然更足。

说到这,我给大家分享一经验:日常吃的蔬菜里最容易沾染农药的就是带叶的,比如大白菜,它叶面大而多,农药残留就多;不容易残留的是瓜果梨桃之类的,其农药残留相对较少;吃韭菜时根部农药多,白菜心那块农药较多,就要有针对性的反复多次清洗,或用自来水浸泡半个小时,而不是洗完一次就完事了。

有人说,中国已经进入了化学制剂时代,包括用来熏木耳、枸杞的硫磺,把香蕉捂黄、苹果捂红的那些试剂,都属于化学药品。

 

每天吃掉76种添加剂

此外,还有在食品中添加过多的食品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亦泛滥成灾,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在深圳某超市食品区,在附近工作的白领小陈表示,她早餐通常喝酸奶、吃面包,中午经常以方便面加火腿肠“对付”。为了提神,她每天还会喝一到两杯速溶咖啡,口香糖和其他的饼干、糖果等小零食也常备。天气热,雪糕、冰淇淋也是必不可少的。

小陈说,“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我自己算了一下,每天都会吃掉76种添加剂。”让消费者想不到的是,每天不离口的一款口香糖竟含了16种食品添加剂。“真是不敢想象长期这样吃对身体会产生哪些副作用!”

其实,大部分市民表示,以往很少关注食品添加剂的成分,只会看下保质期。但是自从看到这么多食品安全事件后,对食品的添加剂就开始特别留心。

据介绍,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批准2500余种食品添加剂,按其功能和作用可大体分为22大类,如增稠剂、乳化剂、着色剂、甜味剂、防腐剂、膨松剂等,主要作用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增加色、香、味及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保存时间等。但密密麻麻的食品添加剂,也不知道哪些是好哪些是坏。“我只能说能不吃的食品就不沾口啦。”一年轻人无奈地说。

有人曾经开玩笑地做了这样一个比喻:早上起来吃片面包,说是加了膨化剂、香精;喝杯牛奶,说三聚氰胺和重金属超标;中午焖锅大米饭,说大米饭里有镉毒,炒个虾爆鳝段,说鳝鱼和虾是避孕药催大的;吃个多宝鱼,说环丙沙星催大的;晚上弄个咸鸭蛋,说里头苏丹红超标,吃个青菜,说农药也超标。这虽然有些夸张,但足见食品安全问题不是小事。

 

地方政府瓜分利益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食品添加剂行业尤显门槛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食品添加剂市场混乱。相关部门也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防住化学添加剂这道关,各个地方不能随便就能买到这种化学添加剂。比如瘦肉精,报道称好像有人专门向养殖户推销,相关部门也要收紧这一关,不能让养殖户随便买到瘦肉精。

但据报道,当地政府往往在事件曝光后,其新闻或官网上马上出现:“一经披露,当地非常重视,正在加强各项措施,严把质量关;抓住一例查处一例,绝不姑息。”等字样。难道这些人之前就没有发现?而记者在检疫这方面比当地的畜牧局还要厉害吗?显然不是的。

央视还爆料,当地政府原本是知道加精猪的,但凡省里有人下来检查,畜牧局就提前给养猪户通气说,“这要注意了啊!”这意思其实是有利益瓜分:上面的人下来检疫时,塞点钱就过去了,到给猪尿检时,给个盆自己接去吧,猪没有尿出来,人尿出来检查去了。有时遇到交通卡关,往那儿放百元大钞,什么合格的票都给开出来了,一路绿灯就过去了……这实是一种相关职能部门贪污腐败的违法犯罪现象,一定要查处。

地方一些政府和这个企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利益链条,这是非常可怕的。有媒体报道说,在双汇的总部河南漯河,有大量记者涌入这里采访,结果漯河政府就跟当地各大酒店照会说,“一旦有记者入住,马上汇报情况,以便我们酌情处理。”意思就是说要注意媒体工作,要注意新闻影响。

其实,地方政府跟中央政府利益不一致。比如说,抓食品安全问题是中央政府多次强调要下决心解决的问题,而且确实出台了很多真抓实干的措施,可是到了一些地方,它打自己的小算盘,双汇是漯河最大的企业,给当地财政贡献大量的地税,一旦该企业倒台了,地方财政就会大受影响。

得益于这种地方保护主义,尽管每年央视3.15揭露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产品,多年来其买卖照样红火。简言之,这个官企利益链条,对目前食品安安全是最为致命的。

 

完善法规 提高监管

食品安全关乎人命,国家必须保证老百姓吃得健康、安全。目前,面对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出台对食品添加剂进行严格的规范,并要求建立一个监测和监管体系、一套全国食品安全标准和产品召回机制,对违法者实施严厉惩罚。

但显然,我们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是被推着前进。也就是说,只有在食品安全发生之后,大家习惯性地说了监管失职。而一个更为深远的问题是,当整个食品监管网络的理念、思维标准都还相对落后,面对的却是时代的迅猛发展,尽管监管理念也有所跟进,但食品的人工改造和添加剂显然魔高一丈。如果我们的监管体制永远只被问题推着走,而缺乏系统性预防功能,便只能陷于被动。

同时,双汇公司里的瘦肉精这个毒瘤,也只蒙得了一时蒙不了一世。现在,企业形象受损导致经济损失无法计数,更使消费者失去永远的信任。其实,咱老百姓也不愿看到这样的结局。但如何杜绝,还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企业增强商业伦理道德

同时,企业要有良心,要保证质量,给消费者提供合格的产品,而不是说在有些场合作秀,去搞慈善。所以眼下企业的良知、企业的伦理道德,我们必须要大力提倡。不可否认,当我们把企业良知与食品安全联系在一起时是悲哀的,但让企业良心照亮整个食品生产的整个过程,也许是食品安全最后的防线。

人们看到,加精的这些养殖户,明知加精猪肉是不能吃的,可依然往里加瘦肉精,他自个儿肯定不会吃,却卖给别人去,这是地道的损人利自。但最终,还是会害人害自。在我们这个社会,假如大家都这么干的话,就会发现添加瘦肉精的那个人,可能会吃上有毒大米;种农药蔬菜的,可能会吃到苏丹红鸭蛋;造假烟的,可能会喝到假酒……

转了这么一圈后,你会明白,其实每个人都是受害者,谁都跑不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叩问,我们社会每一位公众的道德良心如何去平衡?那么,我就用一句咱老百姓的俗话来解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种下了罪恶,最终还是会害了你自己。

由此观之,只有净化企业和民众的这种商业伦理道德的良心;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堵住漏洞;加上在制度上有所创新、割断一些不合理的利益链条等,这些一旦都做到了,才能驱散我们心中的这个“阴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