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韦伯(1786~1826)

 云水闲 2011-04-01
                                                 
                                                      云水闲收于-------2011.4
 
 
                                      韦伯(1786~1826) Weber,Carl Maria von 德国作曲家 ,钢琴家 。1786 年 11月18 日生于奥伊
                                        廷,1826 年6月5日卒于伦敦 。出身于音乐家庭 ,曾从J.海顿之弟学习作曲,14岁就写了不少作品。1803年在维也纳从G.J.福格勒学曲,1804年任布雷斯劳的歌剧指挥,后因其改革思想不被理解而被迫辞职。1807年在斯图加特任符腾堡公爵的秘书,1810年重新投入音乐活动 。1813 ~ 1816年领导布拉格歌剧院工作,1817年起定居德累斯顿,并与一女歌唱家结婚。1820年以前还在欧洲各国旅行演奏和指挥。他有一双大手,可以轻松地弹奏十度内的四部和声,演奏风格亲切而富于技巧 。韦伯早期创作的歌剧作品 ,如 《 森林少女 》、《彼得·施莫尔和他的邻居》和《西尔瓦纳》等,已孕育着浪漫主义倾向。在他的10部歌剧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魔弹射手》以从未有过的浪漫主义气质和民族风格,为歌剧创作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对1823年写的《欧丽安特》进行了新的尝试,丰富了重唱、合唱在歌剧中的功能,改说白为朗诵调,对突破关闭式分曲结构作了探索,配器及和声运用也有进一步发展。但这部歌剧在题材方面没能摆脱骑士传奇的神秘色彩,音乐也缺乏个性,以至演出后遭到冷遇。他的最后一部歌剧《奥伯龙》是1826年应英国科文特加登歌剧院之邀而作,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传奇,其序曲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韦伯还作有不少戏剧音乐、器乐和声乐作品,其中协奏曲占有一定地位。他为钢琴和乐队而作的小协奏曲是具有浪漫派特点的新型协奏曲,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和单簧管协奏曲采用奇特的配器手法,同样富有浪漫气息。他的钢琴曲《邀舞》具有一种华丽的技巧和管弦乐效果,曾两次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韦伯还写了不少音乐评论文章,其中较重要的是带有自传性的小说《音乐家的生活》。他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先辈,在创作、演出、指挥和社会活动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努力,为新的浪漫主义音乐艺术开辟了道路。 韦伯,似乎是那个时代第一个被冠以“钢琴家”这个称号的知名音乐家。他的《邀舞》是首不朽的作品,有那个时代少有的戏剧性的音乐效果,它开创了“演奏会圆舞曲”的先河。韦伯的钢琴协奏曲也是同样的有新意,有些体裁也为后人所使用。除了韦伯之外,我们还应该记住两位德国作曲家,他们就是门德尔松和舒曼。
门德尔松(1809~1847) Mendelssohn,Felix 德国作曲家,指挥家。1809 年2月3日生于汉堡 ,1847年11月4日卒于莱比锡。3 岁时随家迁居柏林,4岁从母亲学钢琴,后又从C.F.策尔特学和声。9岁即登台演出。10 岁入柏林歌唱学院 ,11岁已作有 50 余首作品 。 12 岁时到魏玛,在 J.W.von 歌德家住了16天,为他弹奏各派音乐,此后多次访问歌德。1821 年写了5部弦乐交响曲 、两部歌剧和其他作品。1825年写喜歌剧《卡马霍的婚事》,仍稚气十足,1826年创作《仲夏夜之梦》序曲,已是成熟的传世之作 。1829年毕业于柏林大学,从此成为职业音乐家。他十分推崇J.S.巴赫的作品,曾亲自指挥演出了巴赫死后79年未上演过的《马太受难曲》,引起热烈反应和对巴赫音乐的重新认识。1829年初到英国,指挥伦敦爱乐乐团演出他的第一交响曲及L.van贝多芬 、C.M.von韦伯等的作品,并游历了苏格兰和赫布里底群岛。此后创作了第三交响曲《苏格兰》和序曲《赫布里底群岛》(又称《芬戈尔山洞》),并 9次访问英国。1830年起旅居意大利,并创作了第四交响曲 《意大利》 。1835 ~1843年担任莱比锡布业大厅管弦乐团指挥,使这个乐团享誉欧洲。1840年为纪念印刷术发明400周年,创作了交响曲-康塔塔《颂歌》,亦即第二交响曲。1843年与R.舒曼等人创立了莱比锡音乐学院。1846年所作清唱剧《以利亚》,是这一体裁最成功的作品之一。1847年因其姐芬妮猝死而忧郁成病,身体日渐衰弱,于同年卒,年仅38岁。 门德尔松是早期浪漫派作曲家,作品和声简洁精练,曲式章法严谨明晰,旋律流利生动,音乐语言淳朴典雅、清晰自然,但缺乏感情的深度。他的交响音乐作品还有序曲《平静的海和幸福的航行》、《美丽的梅露西娜》和《吕伊·布拉斯》等,都以朴素的抒情笔触表现了诗情画意,开19世纪标题音乐的风致。在钢琴音乐方面,他首创无词歌,把歌唱性旋律和钢琴织体结合成统一的整体,成为19世纪特性曲的重要体裁。他的48首无词歌分8集出版,其中有《 威尼斯船歌》、《纺纱曲》、《春之歌》等。管弦乐《小号序曲》是作者很喜爱的乐曲,其中的管乐部分比较活跃,圆号更居主要地位,小号则并不突出。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家,在提高乐队素质方面所作的努力对近代音乐演奏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作为德国第一所高等音乐院校的创始人,对近代音乐教育事业有很大贡献。
舒曼(1810~1856) Schumann,Robert 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1810年6月8日生于茨维考 ,1856年7月29日卒于波恩附近的恩德尼希。7岁从教堂管风琴师学钢琴,12岁开始作曲。中学时深受浪漫主义文学影响 。1828年入莱比锡大学学法律。1830年从F.维克学钢琴,从H.L.E.多恩学作曲 , 因手指受伤而放弃钢琴专事作曲 。1834年创办《新音乐杂志》。1840年与维克之女、钢琴家克拉拉结婚。1843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次年与克拉拉去俄国旅行演出,回国后迁居德累斯顿。1850年任杜塞尔多夫市管弦乐团和合唱团指挥,1853年因精神病而离职。 舒曼30年代的创作主要是钢琴音乐,其中富于幻想性的浪漫主义气质体现得最为鲜明。由12首乐曲组成的钢琴套曲《蝴蝶》,表现作者在幻想中自由翱翔的乐思;《狂欢节 》由21首各具标题的乐曲组成,用一个核心性的音乐动机,将狂欢节上出现的各种人物的形象和情景贯穿起来;由18首乐曲构成的《大卫盟员舞曲》,表现了作者幻想中的大卫同盟成员弗洛雷斯 坦和奥伊泽 比乌斯的形象和性格 ; 钢琴套曲《克赖斯勒偶记》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作者面对庸俗、浅薄、空洞的音乐现状产生的苦闷和不满。1840年他写了大量艺术歌曲,其中包括用海涅的诗谱写的《歌曲集》( 9首 )和声乐套曲《诗人之恋》(16首),用A.von 沙米索的诗谱写的声乐套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