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台湾美食,听说的比尝到的多,这不,听说北京的石景山区开了一条台湾街,有几十位台商携带三百多种地道的台湾小吃来开店了,相当于将台北夜市拷贝过来,一直惦记着。 上两天外出办事,出奇地顺利,预计一天的工作一个小时就完成了,省下来的时间去台湾街小吃夜市逛一逛。周末人多,平时不用排队的。 美中不足的是拍下第一张照片,相机提示该充电了;幸运的直到拍完最后一道小吃,相机才彻底没电。 坐地铁一号线到八宝山站C口下车,朝雕塑公园方向步行100米,就到了台湾街。 台湾百大馆外面,“宜兰饼”笑靥如花,宜兰饼在台湾非常知名,最薄的牛舌饼只有0.1厘米,出产上好的凤梨酥、绿豆糕、麻薯等美味。 途中路过邓丽君音乐主题餐厅。 金门高粱酒专卖店 各个小吃的人气指数都在“夜市”入口处,供顾客参考。排第一的是士林煎包,名人效应呵。 发现了最想吃的彰化肉圆:番薯淀粉做的表皮,吃前服务员用剪刀在肉圆上剪几刀,再浇上酱汁,呈半透明似流动状,之前以为酱汁是红糖做的呢。馅里面有猪肉馅、香茹、笋丁。 彰化肉圆原本是炸食,出于健康考虑,来到国内入乡随俗改成了蒸食。番薯皮的口感像肉皮一样,筋道、有弹性,还有一股脂香,不禁问了两次服务员:“这真的是番薯做的吗?” 吃过彰化肉圆,在凤飞飞的美妙的歌声陪伴下,来到了台南担仔面的摊儿前。以前听说台南的度小月担仔面最有名,这家担仔面也是台南比较有名的,与度小月的味道有所不同。 担仔面的店主经常上镜,有次听他在电视中讲:这碗面90年味道没变过,祖祖辈辈就这一锅。这锅面的老父从九岁开始就和这碗面交道了,后来长大有了九个孩子,老父将此锅酱汁传继给孩子,在北京开店的是九个孩子之一。面是用碱经过发酵的,早先挑担子叫卖,所有的食材都要熟的、新鲜的。 面的配料:叉烧肉、肉丸、卤蛋、鲜虾,这些配料新鲜且个头饱满,每一样都是精心制作的,每一样拈起品味都能挑大梁,真不含糊。 我喜欢看从铁锅里舀酱汁的情景,小小的匙儿细细的长柄,像手掌拍击浪花,溅到船舱中。 下面这是具有300多年的历史的“升官发财”煲:“升官发财”煲本名叫棺材板,形状像棺材而得名,是台南最受欢迎的小吃之一。 具体做法将面包炸过,中间挖空,将酱料盛在面包的空隙,面包的那种酥、脆、香刷新了以往的品尝过的酥脆记录,据店家说使用特制的180度的酥油炸的。这层炸面包皮值得一尝,我们自家做不出这个味。 海鲜版“升官发财”煲 鸡肉版“升官发财”煲 车轮饼:侯佩岑和周渝民主演的台湾偶像剧《美味的童话》介绍过车轮饼,河马对百惠(侯佩岑饰)说:“妈妈说了,心情不好的时候,吃一块热辣辣的车轮饼,心情就会好了。”这段对白让人误以为车轮饼是椒盐口味的。 今日得见,车轮饼分三种口味:红豆沙、奶昔、菜脯馅的。10块买三个。
这种车轮饼外貌酷似车轮,饼皮清甜柔软富有弹性,携带食用非常方便,深受台湾艺人喜欢。这个摊打出了“名人艺人的最爱”这样的旗号,想是名人艺人太忙赶时间,吃车轮饼比较方便吧。 小吃之王是蚵仔煎,周末要排队的。 图为蚵氏家族另一位—蚵爹,饼皮炸过的,里面韭菜和蚵仔。邻桌贡献拍摄的。 邻桌贡献了“大肠包小肠”拍照,大肠是糯米,小肠是香肠,再浇上特制的酱汁。 虱目鱼粥:虱目鱼享有台湾第一鱼的美誉,是台湾特产。当地人用它煲汤、煲粥,不但能美味美颜还能强身健体。虱目鱼的营养丰富,尤其是鱼肚那块香喷喷的肥鱼肉。拍这张图拍时,相机已经没电了。 推荐这款粥,粥里有一大块虱目鱼肚呵,虱目鱼从台湾运来的,非常新鲜,平时少有这么新鲜的。15块钱。平时客流少用小锅现煮,难出粘稠的效果,旁边有口大锅,可能是周末用的。 此鱼的名称还有一个传说。据说,郑成功到了台湾,当地人向他献鱼。郑成功问:“什么鱼?” 当地人听不懂,就将“什么”谐音成“虱目”了。 还有炸鸡排、咖哩鱼圆、九份芋圆、蚵仔肥肠面线、台湾手工蛋卷……肯定要多来几次了。 这里的小吃: 1、淀粉做主料,比如彰化肉圆,用的是番薯淀粉;蚵仔煎,用的是土豆淀粉,还有一些食物也是这样。 2、肉燥很普遍:担仔面、卤肉饭、彰化肉圆都用猪肉馅,与我们通常吃的肉馅味道风格截然不同。 3、蚵氏家族的成员很多:蚵仔煎、蚵爹、蚵仔面线等。 一个美食广场,云集了300多道台湾美食,不出京城连机票都省了。 福厦美食:
|
|
来自: 夜色轻风 > 《生活,养生,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