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楚网·文化频道

 天天见面的图书馆 2011-04-01


    ■吴兴林  易伯坡

    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姓芈,氏屈,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人,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公元前305年(楚怀王二十四年),楚国宫廷颁发了一道让后人唏嘘了二千多年的诏书:将三闾大夫屈原流放汉北。从此,郧山汉水荣幸地留下了中国第一个伟大爱国诗人的足迹。

    屈原第一次流放的汉北在今天的哪里呢?

    据2009年9月1日中国青年网《屈原(流放)》一文记载:屈原第一次流放汉北地区为汉水的上游。楚怀王十六年(前313年),为了破楚、齐联盟,秦国派张仪带了很多财宝到楚国活动。张仪贿赂了楚国的一批权贵宠臣,又欺骗楚王说:“楚国如果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出商、于一带六百多里土地。”利令智昏的楚怀王听信了张仪的鬼话,把相印授予张仪,封张仪为相;贪图六百里的商於之地,真的和齐国断绝了合纵之盟;还派人跟张仪去秦国受地。张仪回秦国后装病,三个月不见楚使。愚蠢的怀王,还以为是张仪怪他绝齐不够坚决,又派人去辱骂齐王一通。齐王大怒,断绝了和楚的合纵,反而和秦国联合起来了。这时张仪才出面对楚使说:“您为什么不接受土地呢?从某地到某地,长宽六里。”六百里变成了六里,楚使很生气,归报怀王,怀王大怒,先后两次兴师伐秦,结果都被秦打败,丧失八万军队,大将军屈丐、裨将军逢侯丑等70余人被秦军俘虏,还被占去汉中大片土地。

    这时怀王稍有醒悟,“悔不用屈原之策”,“于是复用屈原”,让他出使齐国,重修楚齐之盟。秦两次大败楚军之后,也怕齐、楚复交,于是主动提出退还汉中之地的一半以求和。楚怀王恨透了张仪,提出不要汉中地,只要张仪头。秦惠王本不同意,张仪却胸有成竹地说:“以我张仪一个人就能抵得上汉中的土地,臣愿意到楚国去。”张仪到楚以后,贿赂了郑袖、靳尚之流,在楚怀王面前一番花言巧语之后,糊涂透顶的楚怀王居然又把张仪给放了,还和秦王结下了婚姻关系。等到屈原使齐回来,说明利害,怀王想追回张仪,张仪早已走得无影无踪了,这样楚国对齐国又一次大失信用。前305年,楚怀王二十四年,楚又一次背齐合秦,去秦迎亲;第二年,怀王还与秦王会于黄棘(今河南新野县东北)接受了秦退还的上庸之地(今湖北竹山县)。当时屈原虽竭力反对,结果不但无效,反而遭到了第一次流放,流放到了汉北地区(今安康一带及汉水上游地区)。

    又据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党委书记喻斌同志于2008年4月24日十堰日报刊发的《屈原行吟汉北》一文记载:在《抽思》中,屈原点出了一个地名——“低徊夷犹,宿北姑兮”。他在“北姑”这里住了一晚上。“北姑”在哪里,不仅是今天,就是汉代的人也不知道“北姑”这个地名。据语言学家考证,“北姑”实际上就是古书中的“百濮”。“姑”、“濮”同音,“百濮”是西周初一个部落,楚立国于丹阳后,逼迫“百濮”往西走,后投靠庸国。作为处在楚国与庸国之间而又在汉江边上的“百濮”,大约应在堵河入汉水处。这样看来,屈原确已来到了十堰的腹地。

    离开了郢都,溯汉江北上,一步步走近郧阳。在素有“天狱”之称的古麇子国,屈大夫满面愁容,神色憔悴,临江洒泪,写下了名篇《抽思》:“有一只鸟从南方飞来啊,栖息在汉水北方。一只美丽异常的鸟啊,却离群独处在异乡。它形单影直孤苦伶仃啊,没有一个伴侣在身旁。它在远方一天天被人遗忘啊,想要申诉却不能如愿以偿。遥望北方痛苦地流泪啊。面对着江水叹息忧伤……(译自《九章·抽思》)

    2009年11月21日火凤网载《专家确认郧县辽瓦店子遗址为楚文化源头》一文介绍:“国内多位权威专家近日确认:去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郧县辽瓦店子遗址,正是学界多年寻找的楚文化源头。”

    综上所述,无论是汉北在今安康一带及汉水上游地区之说,还是喻斌所言及的“‘百濮’,大约应在堵河入汉水处”之说,抑或是“郧县辽瓦店子遗址为楚文化源头”之说,都折射出一个共同的文化信息——屈原当年流放确实接近甚至到过湖北郧县境内无疑。因为今天的郧县正在汉江中上游,而且百濮、辽瓦店子遗址等均位于现在的郧县柳陂镇辽瓦村(原为郧县辽瓦乡,后于2001年4月合并入今天的柳陂镇,成为该镇一村)境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