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抱石作品鉴赏

 宝林艺术 2011-04-02
 
                                                                 傅抱石作品鉴赏

    傅抱石( 1904 ~ 1965 )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原名长生、瑞麟。江西新余人,卒于江苏南京。早年留学日本,学习东方美术史,工艺美术,雕塑,毕业于东京帝国美术学校。回国后任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擅长山水、人物,在传统基础上融合中西画法,并师法自然,崇尚革新。作品笔墨豪放潇洒,淋漓酣畅,情感强烈、真挚,画风雄健。代表作有《潇潇暮雨》、《九歌》、《江山如此多娇》(与关山月合作)等。亦长于书法、篆刻,并长期从事中国美术史论的研究,著述丰富。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画院院长等职。著有《中国绘画变迁史》、《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中国绘画理论》、《人物山水技法》、《中国的人物画和山水画》、《中国美术年表》、《石涛上人年谱》、《中国篆刻史述略》等,出版有《傅抱石画集》( 1958 )、《东北写生集》、《傅抱石速写集》等。

 

松下观瀑图
纸本设色,1947年
90×46cm
上海朵云轩藏

 

 

    《松下观瀑图》作于"丁亥"(1947)年,属傅抱石中年时期的作品。

    高士观瀑,是傅抱石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的《听泉图》、《不辨泉声抑雨声》等作品,显示出他描绘瀑布的杰出才能。而《松下观瀑图》则应属于其探索时期的作品,"抱石皴"未完全成熟。

    "抱石皴"为傅抱石在传统山水画皴法基础上,融汇、活用了各种传统皴法,归集于"破笔散峰"的运用而独创的一种皴法。有研究者指出,"抱石皴"是"用草书笔法作皴"。另外,古人只有中锋 和侧锋两种笔法,变化是有限的,侧锋作皴易凝滞,傅抱石创造性地把笔锋散开,实际上等于无数中锋。傅抱石破笔散锋在皮纸上写、涂、抹、推、拉、压、簇、转、扫,毫无禁忌,大胆落笔,再加上画面局部的小心收拾,使得其作品大处气势奔入,小处又精细耐年。

    渲染,也是傅抱石山水技法中一大特色。他吸收了日本画的渲染技法,并坚持认为:"他们的方法与材料,则还多是中国的古法子,尤其是渲染,更全是宋人的方法。"他的方法是用色层层渲染,多者积至八九层。浓重渲染法的大胆运用,把线、皴与点统一成面与体。此图中山体与树丛的渲染即为层层积染,而瀑布两旁石壁的渲染法则明显地流露出外来影响。

    图中山道上两位观瀑士人形象奇古,超凡脱俗,为此画点睛之笔。若无此二人,此画构图不免涣散;有此二人,则全幅皆活。

    尽管已有明显个人面目,但比起后期精品《待细把江山图画》来,此图仍保留着探索的痕迹。但正是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傅抱石从师古中脱化的努力。作为一名富有史学见识的画家,傅抱石此作是学问、见识、才华与悟性的结合。尽管这种结合在一时之间还稍觉勉强,但已足以让人看出其清醒的超越意识和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

虎溪三笑图
纸本水墨设色
167×41
江苏南京博物院藏 

   东晋时名僧慧远在庐山组织莲社,名士宗炳与诗人陶渊明均曾参与。慧远平日送客不过虎溪,然而在与宗、陶二人告别时,交谈甚契,不觉送过虎溪,守山虎大声吼叫,三人不觉相视而笑。这就是"虎溪三笑"的典故。《世说新语》、《莲社高贤传》均有关于他们的记载。在绘画史上,这一题材也颇受欢迎,傅抱石就多次画过。
   《虎溪三笑图》落款:"傅抱石蜀中作。"可知这是他20世纪40年代初在重庆金刚坡所作。此图树石用笔奔入,人物刻画精致,正是傅抱石"大胆落笔,小心收拾"创作观的具体体现。

东山携妓图
镜心 设色纸本
甲申(1944年)作
钤印:抱石之印、轨迹大化
题识:甲申端午延二日于重庆西郊新喻傅抱石。

 

夕阳欲下故迟迟
成扇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钤印:抱石、癸卯
题识:夕阳欲下故迟迟。乙藜先生久未承教,驰想无量。今日得此,邮呈法正并乞惠乞。一九六三年八月三日抱石南京
背面:沈尹默行书。

     此扇作于1963年,是画家由南京寄赠老友乙藜(钱昌照)的。"夕阳欲下故迟迟"是钱昌照先生的诗句。

    傅抱石与钱昌照40年代结识,诗书互答,交谊深厚,这把扇即是他们友谊的见证。当年,钱昌照先生将自己的新作诗文寄予傅抱石,不久,便收到傅抱石依诗创作的小扇。

    画面虽不盈尺,但山水、人物兼具,体现了傅抱石画作气势磅礴、小中见大的特点。典型"抱石皴",意韵淳厚。此作品是傅抱石晚年佳作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