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宝与氨茶碱联合应用治疗病窦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关键词】 病窦综合征; 心 宝; 氨茶碱 病窦综合征是一组严重的心律失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但药物治疗的长期效果少见报道。我院采取了氨茶碱与心宝联合应用治疗病窦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自2003年至2007年诊断病窦综合征(根据临床症状、24h动态心电图、窦房结功能测定)患者共52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56.2±17.8(26~72)岁,病程2个月至5年,行24h动态心电图测得24h总心搏次数、平均心率、有无窦房、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其中有窦性心动过缓者47例,平均心率54.68±16.76次/min,最慢心率32次/min,并发窦房阻滞者9例,房室阻滞15例,窦性停搏5人。 1.2 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除行常规原发病治疗外未予任何影响心率的药物,在入院后给予心宝180~360mg 每日三次口服,氨茶碱控释片0.2每日二次口服。对照组25例,除行常规原发病治疗外,给予能量合剂及改善心肌代谢药物,未用影响心率药物。上述治疗两周后,两组患者行24h动态心电监测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 1.3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消失快,平均窦性心率增至>60次/min,平均窦性心率增加≥10次/min,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1500ms。有效:症状减轻或消失,平均窦性心率增至≥60次/min,平均窦性心率增加5次/min,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1500ms,<2000ms。无效:症状不减轻,心率不增加,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2000ms。 2 结 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注:* 两组疗效比较P<0.05 治疗组除平均心率有明显增加外,窦房、房室传导阻滞明显改善,窦性停搏的长间歇明显缩短。 3 讨 论 病窦综合征多是由于窦房结器质性改变和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其病理改变包括窦房结细胞纤维化、心房及房室交界区病变、窦房结动脉病变等。也有研究认为病窦综合征与腺苷的调节和代谢有关。其机制可能与腺苷受体数量变化、受体敏感性增高、腺苷缓慢异常分解有关[1]。有关资料证明,在缺血缺氧时心脏释放腺苷明显增加,可引起缓率性心律失常,阿托品不能对抗,但氨茶碱能够发挥作用。氨茶碱能使窦房结恢复时间缩短、窦房阻滞消失、心率增快,它通过以下方面发挥作用:①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心肌细胞内CAMP水平,CAMP激活蛋白激酶,通过磷酸化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和酶的活性,可影响窦房结的除极过程,增高自律性,加速传导。②具有强心和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改善冠状动脉供血。③有效的解除迷走神经对窦房结的抑制作用,使心率加快[2]。 心宝依据中医理论及微循环学说组方,是提炼中药(洋金花、鹿茸、麝香等)有效成分制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其主要功能是活血化淤、疏通微循环,能兴奋窦房结及中枢神经,促进多种腺体的分泌,改善心肌缺血,提高心功能[3]。另外,它还有内在拟交感活性作用,虽然阿托品、普鲁苯辛等抗胆碱能药物也有拟交感活性作用,但其有口干、排尿困难等副作用,故不适合长期服用。 本研究提示:氨茶碱与心宝联合应用治疗病窦综合征患者疗效好,大多数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可推迟或免于安装起搏器,且可长期服用,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缓率性心律失常较为理想的药物,可作为首选治疗。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