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评不应是大众快餐

 昵称6666880 2011-04-03
Roberto Jabor A Contenda, Download A Contenda movie, Vicente Dugue-Estrada A Contenda. Nicholas Siapkaris AlphaOmega: First Contact, AlphaOmega: First Contact, Heidi Fecht AlphaOmega: First Contact. Frank Tyrell Brother Bill, movie Brother Bill, Chester Hess Brother Bill. ? Tweeter Diaphragms Dayton Loudspeaker Buy Toshiba PA1309U-1PPS Cheap 77mm Bower, Cheap Lens Caps Bower , Buy Lens Accessories Bower.


股评不应是大众快餐

  目前证券分析研究领域所遇到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其存在的矛盾也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你的研究课题要是对普通大众毫无用处的话,那么其"曲高和寡"局面在所难免;另一方面,许多分析人士无法把握通俗化和庸俗化之间的区别,于是,就有"你这人怎么跟股评家一样"的骂人笑话。   

  实际上,作为一个职业证券分析师,我认为眼下股评的最大作用是满足中小投资者心理安慰的需求,实际用处有多大则另论。为什么呢?   

  1、关于投资理念。正确的投资理念实际上是很简单很通俗的东西。有时一个正确的理念可以贯穿一辈子的投资活动。就拿我个人来说,自1992年底投身市场以来,大的理念只经过三次变化。1996年以前,我认准市场牛短熊长,于是奉行现金为王的理念,尽管错失许多机会,但使自己能够活了过来;1996年到1999年上半年,我研究上市公司公开资料和信息,崇尚绩优、成长,特别看重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以及在该行业中的地位。1999年下半年至今,我已经把股票当作筹码,特别重视筹码的集中程度,对强庄股"顶礼膜拜",并且认为运气在投资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嘛!近八年的投资理念,不到3分钟就搞掂了。但长年累月地做股评,总不能反反复复,周而复始老是说这些吧,于是,就不得不加进些无关痛痒、好听的话,安慰别人的话等等。   

  2、关于个股咨询。目前市场中没有任何人能够熟悉全部个股。假如每天能够研究一只股票(我认为一天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不算新上市的品种,至少要用三年时间才能全部研究一遍,而此时早期研究过的股票可能早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若此,那些在散户之中很有市场的电台、电视台、报纸甚至包括券商网站的"咨询沙龙"等的"个股咨询"栏目中,回答者能说到多深多透,的确值得掂量。事实上,我也得经常在这类栏目里胡说八道,有时我只好给自己定下一个原则,对自己不了解的个股一律说好。因为中国股市总体趋势向上,除了极个别品种之外,守仓的总会有解放的一天。尽管如此,每每想到此,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这到底是狡猾,还是无奈?   

  3、关于个股推荐。按理说个股推荐的主动权在推荐者自身,可以推出自己相对了解和有把握的品种。但是,对于持有"要想取得超过市场平均利润的投资回报,就必须跟随庄股"观点的我来说,推荐个股还有一点相似于悖论的两难的处境。你推荐的庄股,要是大家一轰而上,都跟了进去,这只股票一定废掉了,至少要停顿很长一段时间。相反,你说的个股,大家只有欣赏的份,没人敢动手,即使它后来飞上了天,那又有什么意义呢!举个例子,今年以来,我在某营业部两周一次的讲评之中,每次都推红星宣纸(0619,现在叫海螺型材),但等它涨到50元的时候,我问谁还有这玩意儿?结果,只有一个人还剩300股。我很沮丧,觉得自己的劳动价值没有得到体现。另一个例子,前期我在很多场合多次都推ST中福(0592)后,许多人都买了,并且胃口都很大,都来问:什么时候翻番?那么,该股的表现就可想而知了。看来,庄股的利润是属于少数人的,而股评又是针对投资大众的,那么荐股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4、关于股评的发展方向。个性化、专业化、特色化是证券投资分析的发展方向,也是每个分析师努力的目标,这一点谁都不会否认。这次在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分析师专业委员会成立的大会上,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指出"股评家"要向专业分析师方向转变,要像发达国家一样,分析师主要从事的是行业和上市公司的研究,并且要分工明确,尽量细化。当场就有一批咨询公司的老总提出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股评是针对广大中小投资人的,其特点是涉及面广,几乎包含了所有的上市公司和形形色色各种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在个人投资者占有绝大多数比例的中国股市,一个咨询公司不可能有能力把每个行业和上市公司研究透彻。专业分析师是针对机构投资者的,比如说现在的证券投资基金都有自己的和券商的庞大的分析研究力量为它们服务。而股评属于通俗化的大众快餐,尽管质量还不尽如人意(我认为永远也无法尽如人意,因为靠博奕而不是靠上市公司的成长而运行的股市,其结果肯定是少部分人盈利,大多数人亏损,怎么可能尽如人意呢?),但至少在目前的情况下还不可缺少。证监会人员最后用"过渡性"三个字来总结这个不可能有结论的争辩。我所在的券商的咨询力量目前所做的事情仅仅是在应付媒体、应付营业部、还有就是应付公司网站的一些表面性的工作,但就是这种应付,也还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根本无法对市场的某些方面作深入的研究。这种应付的作用有多大?并非人人乐观。但既然有需求,我们就尽可能地去满足。不过,希望投资者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就是了,这不是谦虚,这是现实。   

  专业股评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不否认。但至少不是在目前这种忙忙碌碌、疲于应付的阶段。另外,至少还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明确:   

1、股评人的角色转换。那种"无所不能"、泛泛而谈的"万金油"的角色若不转变,空间有限。   

2、证券市场的结构变化。以散户为主、投机为主的市场,只会出现超级做盘手,不会有顶尖的分析师。台湾股市就是最具体的参照。   

  我很欣赏以下两句话:"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在与普通投资者的接触过程中,我感到,能够把许多非常复杂的问题,用很通俗很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分析者的一种本事,也是综合素质的一种反映。那种照本宣科,人云亦云,不知所云、今日左云明日右云等等是庸俗,不是通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