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怕见熟人的中国人(含点评)-中学语文阅读

 费厄泼赖 2011-04-04
 
怕见熟人的中国人
    陆  人
    我经常遇到一个困扰,就是在一个很近的距离内(明明不可能看不见的情况下),一些“熟人”却硬是装作没看见你,昂着头,或低着头过去。擦肩而过时,你已做好了打招呼的准备,他(她)却拒绝接招。这让我觉得,相当多的中国人都怕见熟人。
    同单元的一家,小伙子算是我原来认识的朋友。到他家做客的时候见过他媳妇,当时相当热情,当然,是通常中国式的有点虚假的热情。但后来每次在楼下单独碰见他媳妇,她的脸总是绷得板板的,大睁着眼睛擦肩而过,似乎想事出神,目不斜视。我把脸扭向她,准备只要她一看我就跟她打招呼,可人家死活就是不看。最不堪回首的是有一次,老远看见她过来了,她好像也意识到无法可躲,走到还有十几米处居然来了个一躬到地,头弯到脚面去弄鞋。这是一个很不雅的姿势。我走过这个保持着“屈辱”姿势的身影时,心里有点酸酸的,不就是个熟人吗?有这么可怕吗?
    也许,他们觉得打招呼、笑一笑是极费力和需要付出很大心力的事,他们的心似乎焦虑不安,极度不愿意别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和熟人打个招呼对于很多人来讲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这“熟人”指的不是很熟的、关系相当好的人,而是介于半熟不熟之间,打招呼实际上等同于应酬。
    外国陌生人之间也会微笑,我亲身体会过。几年前,在一个拥挤的旅游点,对面来了一对白人男女,我侧身给他们让了一下道,擦肩而过时外国女孩对我报以甜甜的一笑。这么多年以来,我也给中国人让过道,但从来没有获得过一个感谢的表示,似乎我是挡道的障碍,不赶紧让开踩死勿论。
    不愿意和熟人打招呼,我想,这其中故意无礼的人几乎没有,大多数是实在承受不了那一笑的心理负担。中国人已经受够不想笑时强作欢颜的苦,中国人也已痛苦地付出了太多的谄笑媚笑,对这笑实在有点害怕了。
    人人都说中国的单元房是老死不相往来,隔壁住着都不打招呼。看似人情冷漠、社会倒退,其实却是自我保护、求得一片清静的强烈动机使然,也是一种领地意识的萌芽。过去的大杂院筒子楼似乎比现在亲热,但两家邻居为一个煤球大打出手也是常事。中国人不可持有武器,司法又几乎指望不上,个体的人对于外界的侵害几乎无能为力。因此单元房出现后,绝大多数人选择了与邻居划清界限,自我保护是第一位的。
    中国人怕见熟人,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但这时,应该提出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让中国人披着这厚重的壳,宁可活得这么累呢?
 
 
 
说不尽的“中国人” 
李庆玲
    冷漠、势利、逆来顺受……中国人的诸多负面特征已被杂文家反复书写,随着时光流逝,某些顽疾依然存在,而缀于“中国人”之前的形容词又添新兵。中国人怕见熟人,与“半生不熟”的人打个招呼是何其艰难的事,作者为此遭遇了不少尴尬,结合这些切身经历,展开了深入的思考:中国人为什么怕见熟人,为什么不愿意和熟人打招呼?作者给出了以下几个答案:打招呼相当于应酬,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心力:中国人曾有太多强作欢颜而不胜其苦;这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
    杂文贵在敏锐的观察、冷静的思考。从纷繁的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寻求根源。文中所述的情况或许我们都曾遭遇过,尴尬、无奈后便安之若素,作者却能将这种现象拿来做共时与历时的对比分析,解读其背后所隐藏的心理根源、历史动因,更留给读者以思考的空阎。其实,文来的发问,作者的答案早已给出,那么读者的呢?在读了这篇作品后,是否也有了自己独到的体会。无疑,这样开放式的作文。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本文以一种讲述、交流的方式行文,易于为读者所接受,但同时,忽略了布局结构的严谨,段落之阍缺少必要的承接过渡,便显得有些不连赏。

来源:中学语文阅读
原文地址:http://www./Html/Article/34483.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