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文轩:关于文学、作家与写作的演讲二题

 老沈阅览 2011-04-05

曹文轩:关于文学、作家与写作的演讲二题

                                                               (2011-04-04)

曹文轩:关于文学、作家与写作的演讲二题

:“细瘦的洋烛与作家的品质

在《高老夫子》中,鲁迅写道:不多久,每一个桌角上都点起一枝细瘦的洋烛来,他们四人便入座了。

描写洋烛的颜色,这不新鲜;描写洋烛的亮光,这也不新鲜。新鲜的是描写洋烛的样子:细瘦的。这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的观察。鲁迅小说被人谈得最多的当然 是它的思想意义,而鲁迅作为一个作家所特有的艺术品质,一般是不太被人关注的。这是一个缺憾,这个缺憾是我们在潜意识中只将鲁迅看成是一个思想家所导致 的。我们很少想起:鲁迅若不是以他炉火纯青的艺术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文字,我们还可能如此亲近他吗?

作为作家,鲁迅几乎具有一个作家应具有的所有品质。而其中,他的那份耐心是最为出色的。

他的目光横扫着一切,并极具穿透力。对于整体性的存在,鲁迅有超出常人的概括能力。鲁迅小说视野之开阔,在现代文学史上无一人能望其项背,这一点早成 定论。但鲁迅的目光绝非仅仅只知横扫。我们必须注意到横扫间隙中或横扫之后的凝眸,即将目光高度聚焦,察究细部。此时此刻,鲁迅完全失去了一个思想家的焦 灼、冲动与惶惶不安,而是显得耐心备至、沉着备至、冷静备至。他的目光细读着一个个小小的点或局部,看出了匆匆目光不能看到的情状以及意味。这种时刻,他 的目光会锋利地将猎物死死咬住,绝不轻易松口,直到读尽那个细部。因有了这种目光,我们才读到了这样的文字:

马路上就很清闲,有几只狗伸出了舌头喘气;胖大汉就在槐阴下看那很快地一起一落的狗肚皮。(《示众》)

鲁迅在好几篇作品中都写到了人的汗。他将其中的一种汗称之为油汗。这油汗二字来之不易,是一个耐心观察的结果。这些描写来自于目光的凝视,而又一些描写则来自于心灵的精细想象:

……一枝箭忽地向他飞来。

羿并不勒住马,任它跑着,一面却也拈弓搭箭,只一发,只听得铮的一声,箭尖正触着箭尖,在空中发出几点火花,两枝箭便向上挤成一个字,又翻身落在地上了。(《奔月》)

小说企图显示整体,然而,仿佛存在又仿佛无形的整体是难以被言说的。我们在说《故乡》或《非攻》时,能说得出它的整体吗?当你试图要进行描述时,只能 一点一点地说出,而此时,你会有一种深切的感受:一部优秀的小说的那一点一点,都是十分讲究的。那一点一点都显得非同一般、绝妙无比时,那个所谓的整体才 会活生生地得以显示,也才会显得非同寻常。这里的一点一点又并非是仓库里的简单堆积,它们之间的关系、互相照应等,也是有无穷讲究的。在它们的背后有一个 共同的基本原则、基本美学设定和一个基本目的。它们被有机地统一起来,犹如一树藏于绿叶间的果子――它们各自皆令人赏心悦目,但它们又同属于同一棵树――一树的果子,或长了一树果子的树,我们既可以有细部的欣赏,也可以有整体的欣赏。但这整体的欣赏,不管怎么样,都离不开细部的欣赏。

就人的记忆而言,他所能记住的只能是细部。当我们在说孔乙己时,我们的头脑一片空白,我们若要使孔乙己这个形象鲜活起来,我们必须借助于那些细节: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孔乙己伸开五指将装有茴香豆的碟子罩住,对那些要讨豆吃的孩子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人的性格、精神,就是出自于这一个一个的细节,那些美妙的思想与境界,也是出自于这一个一个的细节。

鲁迅小说的妙处之一,就在于我们阅读了他的那些作品之后,都能说出一两个、三四个细节来。这些细节将形象雕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在小说创作中,大与小之关系,永远是一个作家所面对的课题。大,包含了小,又出自于小;大,大于小,又小于小……若将这里的文章做好,并非易事。

 

二:我的写作观——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上的演讲

 

《狼来了》这则故事大家都知道,告诉我们做人不可以说谎话,否则定会自食其果。但著名作家纳博科夫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说在尼安德特峡谷里,孩子跑出来大叫狼来了,如果背后真的跟来了一只狼,这算不了什么。而孩子大叫狼来了,背后却没有狼,这便成了文学。因此,做人不该做那个放羊的孩子,作文却应当做那个放羊的孩子。作文,除了要陈述已经存在的世界,更要编织和虚构不可能存在的世界。

在这里,我就将我自己写文章的一些体验和感想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我将它总结成了六句话。

第一句:能够写一手好文章,是一个人的美德。

作文乃是中小学生绕不过的坎,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都要考,而且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作文在语文考试里面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谁都想拿高分,只有傻子不想拿。因此,写文章不仅是作家的事,这是一个人的美德。无论今后从政、从商、从工,都必须记住这一点。

第二句:财富不在远方,财富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

巴西著名作家保罗·科 埃略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西班牙牧羊少年圣地亚哥接连两次做了同一个梦,梦见在埃及金字塔附近藏有一批财宝。为了追求梦想,他跨 海来到非洲,穿越撒哈拉大沙漠,一路奇遇迭起,历经艰险,最终见到了金字塔,虽然没有找到财宝,但却悟出了藏宝的真正地方。

其实,作家无非是想告诉我们:财富不在远方,财富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写作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每个人所看到、听到的经验。至于有些同学,写作文感觉像是挤牙膏,作文写不好,问题肯定出现在你自己身上。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只要地球在运转,这世上就会有故事发生。而这些故事,就是写作的最好资源。

第三句: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

生活当中,如果你不凝视,你将什么也看不见,这个世界对你来说也就等于零。

要写好文章,就必须学会凝视,留心身边的事物。比方说墙壁 上面的斑点,如果不留意,谁都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但如果同学们用心去凝视,就会发现斑点的存在。你们当中可能有人读到过英国著名作家伍尔芙的《墙上的斑 点》,正因为作家的凝视和专注,才诞生了这篇经典作品。俄国短篇圣手契诃夫的小说为什么写得那么好?让我来告诉你们,生活中的契科夫,会将突然听到的一个 故事乃至一句有意思的话随手记下来。

因此,我希望同学们也能养成观察、记录生活的好习惯。

第四句:创造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

写文章要学会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在这里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褒义词。无论是写小说还是写作文,都必须有创造的自由,要学会虚构,好比喊狼来了的那个孩子。狼并没有来,但孩子却突发奇想,喊着狼来了。这便是无中生有。无中生有需要借助想象力,作文离不开想象力。因此我们又可以说:想象力有多强,作文的世界就有多大。

第五句:好文章离不开折腾。

北方有一句方言叫折腾,我们也常听到母亲对孩子说,你在那里折腾什么?一篇好文章是离不开折腾的,折腾上几个来回,文章自然有了悬念,也就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请大家随我一道背诵一段顺口溜:我有一分钱,可以去苏联,苏联老大哥,给我一支笔什么笔?毛笔。什么毛?羊毛。什么羊?山羊。什么山?高山。什么高?年高(糕)。什么年?一九五八年,吃饭不要钱。

这是流传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一段众所周知的顺口溜。文章就像这首童谣,有了脉络血肉,才能耐人寻味。本来它要说的就是一九五八年,吃饭不要钱,但经过一番折腾,意义便丰富了起来。

第六句: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

这是最关键的一句,这句不听好,前面五句都是废话。

写好文章,一切一切都要回到读书上面来。写作技法固然很重要,但还是要以阅读量为前提。见多识广,见得多了,读得多了,才可能写好。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书都值得一读。我们平时要多读点那些血统高贵的书,像《红楼梦》和《安娜·卡列尼娜》以及鲁迅的所有作品,都是血统高贵的书,必须多读;而对于那些破坏天然语感的书,则完全没必要去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