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恩818 【随想、乱侃】

 xwdwen67 2011-04-05

   假日里把平时看见的、想到的随便拿来一说,可能篇幅过大,更可能一段段之间无承上启下那么连惯。所以,不想浪费时间去看的朋友请先绕道,想看下去的就要准备好浪费时间和眼神的准备,这里先给各位看官作揖了!

   先说两件事,第一个是有一朋友好赌,赌技也算不错,但是去澳门玩老是输,而且输的不少。后来我建议他说,技术性和心理因素要求高的(类似21点、梭哈等)不要玩,因为无论从资金量还是单纯技术上你都不如对方,而心理上更不用比了,你是用自己的钱在玩,而对方只是替老板打工的职业玩家,只赌一把二把,你可能有机会赢,但是连续玩你肯定输。你应该选择比较公平的、简单的东西玩,最佳的就是“押大小”。那么在两种情况下可以下注:A是先把自己的资金分成11份,按137进行分配,然后等待连开4次或者5次以上的“小”时,那么你可以押1份筹码去“大”(连开45次“大”则去“小”),如果继续开“小”,再押3份去“大”,再输就仍然押7份去“大”,你的三次下注中,无论那次押中,就停止继续下注,因为你已经连本带利赢了,后面就是耐心等待下一次连续开出4次或者5次以上的“小”的机会出现时,你再从头开始,而如果三次全输,那只能说运气实在太差,应该愿赌服输先离开;B是先到各张桌子转转,找出下注比较大且已经输的有点急眼的赌客,然后在这张桌子以这个赌客为反向指标,每把都按他下注的比例进行押注(比如永远是他的20%或者30%),当这个人输完离开时,你就结束下注,因为你肯定赢了,然后寻找到下一个这样的赌客后再玩。我的这位朋友按这个方法,后来去10次基本可以赢8次。

   第二件事是有俩下棋爱好者,都算是高手,一个善于快棋,一般能把后面的那步棋考虑进去,另一个则比较慢,但是一般最起码要考虑3步以上。两人对弈中如果以快对快,基本能打成平手。而如果善走慢棋者不受快棋者的影响,保持自己的节奏,只以自己的方式和思路去下时,基本快棋者最终都是以输告终。

   总结上面这两件事,第一个的核心其实就是“概率”加“耐心”,A在不作弊的情况下,开1万次的结果,大小基本就是各占50%上下。但是要连续的开出8次大或者小,这个概率就极小。那么最后3次你下注反向押,赢的概率就极大。B中庄家基本都是吃大赔小的多,一般输急眼了的、且下注大的赌客,最终至少有90%的结果是输光离场,那么你把他作为反向指标去下注,你就有90%赢的概率。第二个故事的核心就是要按照自己的节奏,不被对方的节奏打乱,无论你怎么挑衅和催促,我就是要把下几步可能出现的棋先考虑清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牢牢的把握住主动权。古人有句俗话:“棋高一着,束手缚脚”。把对手可能会出的招多假设几个,多点应对思路,自然会赢面更大一点。

   股市本身并不创造财富,只是合法的实现了财富的转移,其性质与赌场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就是股市还有一点时间价值,只要被套筹码所处的山顶不算最高(至少别象中国石油的48元那样),假以时日,花个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可能还有解套的机会(不考虑货币贬值和投资收益的情况下)。既然股市与赌场有转移财富的共性,那么在不出老千的情况下,就没有必杀技。我们能合理利用的,就是最大化的使用概率的分析,股市分析的概率当然只能从历史的形态、历史的周期性、历史的结构上去大量的翻阅并加以统计,最终熟记于心间。股市也跟下棋一样,也是一种搏弈,没有人输就没有人赢。只有严格按照自己已经盈利的模式去操作执行,不被市场的涨跌所诱惑和纷扰,在对市场的分析和预期时,多设想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同样可以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可以牢牢的把握住主动权。谁都不知道明天到底是涨是跌,因为市场是走出来的。最好的分析方法就是把临界的“门槛”计算出来,当某个临界的“门槛”被突破后,再从历史上的这种形态通过概率的统计后进行判断确认。

   前些日子看见有朋友把缠论与其他技术进行PK,这里我也顺便说一下我的看法。我前面介绍过自己是93年入市的股民,(当然期间也有停顿过),早年也曾亏损过,于是发奋钻研,所学甚杂。股市里的技术,能学的基本上都学了。站在我的立场上看,一个好的理论或者系统,并不是一定说测算到高点和低点就是最好的,因为期间也有可能错误百出(比如6124点的高顶测到了,但是破了6000点又唱多了,而事后老是把6124逃顶拿来炫耀,而破6000点后的误判则永远不提)。我认为好的理论或者系统就是小错犯的少犯、大错误不犯、而纠错是最快的,那就是当之无愧的好系统、好理论。喜欢把技术进行排比的朋友,其实只要看看哪个理论是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性的错误少、大的错误不犯的,那就是NO1

   我入市的时候还没有缠,2006年中期的前后方知“缠中说禅”。我没有系统的学过缠论,但是我看过他的一些有关文章,缠论几乎不谈及“时间周期”,但是从我的眼中所看到缠的文章里,缠应该是研究过时间周期的,但是其研究的时间周期,并非一般所说的“时间、周期”,他研究的是市场成本的周期性变化及拐点。为什么很多研究时间周期的高手,要么不错,但是一旦错了就是方向性大错,其原因就是只计算了涨跌形态上的周期性变化,忽略和脱离了市场成本的周期性变化。要知道市场是离不开成本的,只要参与了就有成本,而成本则左右了交易者的心理变化。只有当市场成本周期与形态性周期的时间点发生共振时,才是最大化的体现大周期的顶或者底的时候。为什么缠本人很少犯错,而众多的缠论学习者则在不少时候因分析的结果截然不同而相互指责甚至歪解缠论?我想可能跟缠没有把其他辅助的东西完全指点清楚(或者是缠永远不想说清楚)的原因。所以研究缠论的朋友,不妨把市场成本的周期性变化加入到系统里面去,而研究时间周期的朋友,也不妨把市场成本的周期性变化作为基础进行与时间拐点的研究进行一体化综合,可能会让你有质的飞跃(本人先申明:谢绝与此有关的交流,本文仅友情提示)。

   有朋友问我眼中的高手是什么标准,我认为在我眼中只要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朋友都是高手,因为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倾注了自己的心血来阐述了自己的研究结果,看多的自然有N个看多的理由,看空的也有N个看空的理由,股市本身就需要有看多看空的对手盘才完成交易。无论最终是否与市场运行的结果相符合,他们都是思想者,所以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高手。而真正的顶尖高手则是在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快速的纠错机制,那就是绝顶高手。百年先生曾经说过纠错要比穿衣服快,我的观点是纠错要比脱衣服还快(我想扒光身上的衣服肯定要比穿戴整齐更快,哈哈)。所以敢于发表观点的就是思想者,就是高手,如果能够加上一个快速的纠错纪律,那就是绝顶高手。

   说到纠错,顺便说一下最近看见论坛中经常有人攻击百年先生,我想说的是,那些攻击他人的朋友,你们有资格这样去做吗?你们没有自己的思想怎么有资格嘲笑别人?百年先生的观点自然只是表达了他个人对市场的预期,即使错了也不能否认他高手地位,至于他自己有没有纠错,那是百年先生自己的事,他不愿公开纠错可能只是他并不在意是否是绝顶高手,冲着他发帖的辛苦,也该怀着感恩之心去理解才是。当然,对于使用哲学家般的外交辞令式的观点,我是不赞同的,毕竟论坛有很多理解力不够的读者,误解了更容易引起冲突。但这不能作为你攻击的理由,爱看就看,不爱看绕道,没人逼你看。

   说到这里也顺便说说“风气”,自古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想当年曹操建铜雀坛初成,大宴群臣,文臣纷纷赋诗题词,然彼此之间皆拱手向同僚颂扬不已。而武将们则为了一领战袍而大打出手,险些弄出人命来。感觉来本论坛里发言的各位仁兄,大多也是大学生、研究生,乃至博士,按照古时学制算,也都是秀才、进士了,多少也算个文人了。怎么来到网络上就一个个跟杀红了眼的武夫似的,别让人瞧不起好不好?公共平台是个畅所欲言、各人自言自语的的地方。你想发表的观点,只要不反动,不攻击人身,爱咋咋滴。公共平台是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的集中地,相逢那也算有缘,大家都拿点诚意出来,低调点、谦和点不好吗?大丈夫当光明磊落处世,别做蜷缩于阴暗角落的小人才对!说这些可能会得罪很多人,但反正我是出自诚意,就事论事,理解的相逢一笑,不理解的爱咋咋滴,爱看不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