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技能培训为例
宋兴川,张志华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职业教育管理系,天津 300222)
摘要:针对学院技能培训的优势、不足及对策问题,对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实习基地47名技能型人才进行访谈。结果表明:教学手段先进、理论联系实际和设备齐全是学院现存的培训优势;面临的问题是培养目标应试型、实习时间少和学生兴趣不高。为此,应加强学生敬业精神、学习兴趣的培养,重视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推行产教结合。
关键词:工科院校;实习基地;技能培训;产教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7;C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06)04一0044—04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技能型人才极其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加工业发展的瓶颈。培养一大批技工、高级技工和技师等高技能型人才迫在眉睫。师徒制的培养方式周期长,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客观需求。近些年,虽然成立了一大批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但其教学方式偏重于知识传授,而忽视技能培养。另一种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方式是企业技能培训。但企业在选择培训项目时,往往偏重员工知识的提高,甚至片面追求证书和学历,忽视技能培训,结果导致投资不少,但生产效率仍未如期地提高。有些培训机构在技能培训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很多,但由于没有掌握技能形成的正确方法,期望技能经过培训得到提高的目标也流于形式。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是我国高等职业师资培训基地,学院下设技校和机床厂,拥有一大批技师、高级技师和实习指导教师。20多年以来,共培养近万名全日制毕业生,短期培训2万余人。1996年在国内首创的高级技工培养模式荣获国家教委教学成果特等奖。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的选取
选取学院实习基地实习指导人员47人作为被试,其中男46人,女1人,平均年龄46.6岁;高级工45人,高级技师和高级指导教师2人,均从事或曾从事过车工、钳工、铣工、刨工、模工和镗工工作。
(二)研究工具
采用结构性访谈提纲,围绕“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编制访谈题目:
·你认为技能培训中有哪些可取之处?具体谈谈它们的益处。
·你认为技能培训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具体谈谈不足的原因。
·如果让你设计技能培训,你有哪些好的措施?具体谈谈这方面的经历和体会。
访谈的地点在工间休息室,对访谈结果进行文字记录,对记录的文字进行编码和数据登录。
三、结果与分析
(一)现存技能培训模式的优势
参与访谈的人员对学院近几年的技能培训及其培训模式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和总结。他们熟悉技能操作的过程,经历过“产教结合”和“双证书”培养模式的变迁,特别是比较年轻的访谈对象,是“产教结合”培养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技术工人,他们对访谈的问题对答如流、观点明确。
对回答的结论进行全部编码和登录,结果见表 1。两名研究人员编码的一致性系数为0.86。对个别歧义的回答进行回访和讨论,最后确定其真实的含义。
表1说明,学院现存的技术培养模式中,比较突出的优势是教学管理的特色和优质的教学条件。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
1.理论联系实际
17%的被访人员认为,学院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具体表现在要求学生理论扎实,注重学生的入门教育。从教学计划上,理论课的教学时数接近或达到师范类院校标准;对学生加强管理,理论知识的考核以笔试为主;强化对学生形成性测验的要求,理论教师跟踪或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状况,规定平时必须批改5—6次作业,并归人教学档案。
教学计划还明确要求教师通过练习、实习、见习等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学院专门建立机械实习基地。机械实习基地是以原天津第五机床厂的原有技师和技术工人为依托,经过数十年的改造和更新,形成的设备齐全、师资雄厚的金工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进行金工实习提供了重要条件。
2.教学形式多样
学院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方法受到34%被访人员的赞同,其中包括合作学习(4.3%)、双证书(10.6%)和多媒体教学手段(19.1%)。
3. 教学管理科学
21.26%的被访人员认可学院教学管理科学 (8.5%),既重实践(6.38%)又重理论(6.38%)。
学院中心工作是培养职教应用性人才,学校领导把理论教学和培养学生技能视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学院学籍管理明确规定: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技能训练等实践性环节和选修课都要进行考核。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部分,每学期考试课一般为4-5门,其余为考查课。考试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70%),适当参考平时成绩(30%);考查成绩是指对学生平时听课、实验、实习、课外作业、习题课、课堂讨论以及平时测验成绩等的综合评定。
考试方式一般以闭卷形式为主,也采用口试、笔试兼用的方法。
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专业实习、金工、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教育实习等环节,采用评阅、答辩方式考核,均单独登录成绩。技能训练课考核方式原则上依据技能鉴定站规定的方式进行。
4.优良的教学条件
被访人员中23.3%的人认可学院的教学条件优越,包括设备齐全(12.7%)、师资雄厚(10.6%)。
学院机械制造实训基地成立于1981年.20年来已形成了一支既有大学本科学历又具有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既能指导技能训练又能传授专业理论的新型一体化师资队伍。在设备方面,现已拥有车工技能训练教室3个,钳工技能训练教室3个,线切割教室、检测教室和综合训练教室各1个,总面积达2000~平米,发展成为一个功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机类实训教学基地,既承担机械系学生的技能训练教学、金工实习教学以及学生的毕业设计实做任务,也承担非机类学生的金工实习教学任务。
(二)目前技能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就业市场的变化,面对新一代的学生,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已见端倪。主要表现在:
1.学生实践环节不足
33.9%的被访人员认为,由于扩招人数逐年增加,教学计划安排学生下车间的时间不能充分保证,学生实际练习的时间相对减少(23.4%)。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12.7%的被访人员认为,现在的学生不愿意学习技术,对金工实习兴趣不高。其中大学普招生对金工实习不感兴趣;技本学生对金工实习兴趣甚高;技校学生对金工实习兴趣不浓。
3.培养目标“应试型”
高级技能人才成长的规律表明,现代技师不可能速成,需要有一个“掌握操作技能——进行正规培训——在生产中实践——到学校进行培训”的多阶段成长过程。
某资深指导教师认为,要将技校毕业生培养成为技师至少需要5年的工作经验,他才可能经历各种规格要求部件的加工,积累各种刀具使用的经验,具备按照要求设计、加工工件的能力。
目前“本科+技师”的培养模式,大部分是在练习实习件,仅仅练习考试的内容,即使获得了技师资格证,他们也不会设计、加工产品。29.8%的被访人员指出培训模式存在应试教育倾向。
4.指导教师任务繁重,缺乏有效激励机制
实训基地财政上由学院全额拨款,而实习基地即技校还是“生产工厂”,工人必须额外加工一定产品才能领到相应份额工资。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师徒互动时间少,技师甚至不愿承担指导学生实习的任务。
技师、技术工人工作任务繁重,除了指导学生外,他们经常周末加班完成任务。即使这样,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和大学部的干部相差悬殊,这挫伤了他们积极钻研技术、探索培养技能人才的积极性。访谈表明,许多技能型指导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知识老化、方法陈旧、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这种问题应引起学校有关部门的重视。
5.教学与生产相脱节
访谈中许多工人仍留恋20世纪90年代的“产教结合”,有些工人是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某全国大赛获奖的技术能手说:“产教结合中,学员练习时间长,和师傅交流多,动手加工部件多,动脑反思多。”产教结合的实质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生产相脱节不利于学生真正消化和吸收知识,甚至毕业后不能承担加工产品的任务。
大部分学生对实习件练习既没有兴趣也缺乏成就感。实习件练习是一种固定模式的练习,与之相关的理论性知识是操作性知识,属于心理学广义知识分类中的程序性知识,即办事的规则。心理学认为,办事的规则只有经过多种变式练习才能产生普遍的迁移,才确保技能获得实质性的提高。①
四、建议与对策
针对学院技能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对技能培训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访谈。结果见表3,建议集中在教学方法、学生动机、教学原则和教学管理方面。结合访谈结果,学院的改革措施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高技能人才教育是培养生产一线和工作现场的承担将设计、规划、决策、规范等转化为现实产品或其他物质形态的高级应用性技能人才的一种教育。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在生产第一线11,进行实习训练,积累操作经验和生产创新的能力。这说明:产教结合不仅适用于中等技能人才的教育,也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产教结合的理论基础是理论联系实际。②
产教结合不仅使学生掌握熟练操作的技能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而且能为学校增加收入,提供学校发展的部分基金。同时,在与实习教师和带班师傅的生产活动中,学生耳濡目染,逐步建立起安全生产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以及养成技术革新的习惯,甚至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即产教结合的主要途径是访谈中提到的“多干活”、“多接触新活”、“师徒多沟通”等。
(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44.66%的实训人员强调学生态度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非常重要。
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通过下列三点: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建立对技能人才的认同感;培养对技能的情感,激发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大胆、认真、律己的性格。
(三)强化合理、有效的实践环节
技能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技能。机械类技能属动作技能,它实质是精确执行且对其组成的动作很少或不需要有意识注意的一种操作。动作技能是通过大量的练习之后获得的。③所以,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时一定要加强教学方法的实践性,要强调反复训练与技能积累的重要性,加大实践训练的比重,按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规律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此,必须强化实践环节,包括要合理规划理论和实践时间的分配、确保产教结合的实施、建立师徒制、重视实习和实训的考核以及开展实践性案例教学,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29.74%的被访人员从产教结合、多干活、实习件多和师徒互动等方面提出加强实践环节的渠道。
(四)改善实习指导方法,寓乐于教
要使学生对技能的教学和学习保持稳定的注意力,除了目的性教育、利用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来吸引学生外,还应该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形象化教学以及电化教学,使学生在丰富的、喜闻乐见的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23.4%的访谈对象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占29.74%。
(五)关心实习指导教师的生活,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学院实训、实验指导教师和技师的工作环境和工资、晋升等待遇仍然较低,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建议院领导考虑以下措施:一是积极推进传统劳动人事制度的深层改革,坚决打破干部、工人的身份界限,推行注重员工能力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二是努力营造一种重视技术、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从而使青年可以多元化设计人生目标,建立正确的新型人才观;三是确立合理的人事分配制度,实行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政策。
(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要实现培养高质量技术应用性人才目标,就应以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为主体尽快构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实训场地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教学场所,学院应对实训场地、教学设备的建设予以高度重视,要看到学院现有的设备有些已经过时,设备和实习学生发展不同步的情况也逐步显现。
[注 释]
①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33.
②黎援朝,彭嫦.产教结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效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4,(11):12—13.
③吴磊琦.非智力因素培养与提高钳工技能训练实效[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