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建设运动三杰:晏阳初 梁漱溟 卢作孚

 天马行空asd 2011-04-07

文章摘自《光明日报》1999年1月29日 作者:刘重来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曾掀起一起规模大、时间长、波及广的乡村建设运动。这是历史上引人注目的一件大事。当时,全国出现了数百个乡村建设团体和机构,出现了一大批乡村建设的杰出人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

1926年,晏阳初(1893—1990)本着“解除苦力之力、开发苦力之苦”的精神,率领一批有志之士及其家属来到河北定县农村安家落户,推行平民教育,启发民智为主,以带动整个乡村建设。这批人中,不少是留学美国的博士、硕士,或国内大学的校长、教授。他们来到农村,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被誉之为“博士下乡”。

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民普遍存在“愚、贫、弱、私”四大病害。他提出要以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连环教育的三种方式,实施四大教育:即以文艺教育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治弱,以公民教育治私,以此达到政治、经济、文化、自卫、卫生、礼俗“六大建设”。在他主持和带动下,“博士”们把定县作为“社会实验室”,认真进行社会调查,扫除文盲,开办平民学校,推广合作组织,创建实验农场,传授农业科技,改良动植物品种,倡办手工业和其他副业,建立医疗卫生保健制度,还开展了农民戏剧,诗歌民谣演唱等文艺活动,受到农民的欢迎。遗憾的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中断了他们的实验。晏阳初毫不气馁,又在重庆北碚创办了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继续为乡村建设培养人才。

梁漱溟(1893—1988)所主持的山东乡村建设实验,一度成为全国乡村建设的中心之一。他认为“中国是农村大国,要改造中国,必须针对其“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特殊社会形态,从乡村着手,以教育为手段来改造社会。为此,他撰写了《乡村建设大意》、《乡村建设理论》、《答乡村建设批判》等一系列著作,阐明他的乡村建设理论。他的乡村建设方案是:把乡村组织起来,建立乡农学校作为政教合一的机关,向农民进行安分守法的伦理道德教育,达到社会安定的目的;组织乡村自卫团体,以维护治安;在经济上组织农村合作社,以谋取乡村的发达,即“乡村文明”、“乡村都市化”,并达到全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大联合,以期改造中国。

1928年,他到广东开始实践他的“乡治”主张。1929年,他又到北平任《乡村月刊》主编,后又去河南担任村治学院教务长。1931年,他在山东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先任研究部主任,后任院长,主讲乡村建设理论,并在邹平等县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其实验步骤一是实施政教合一,建立乡农学校;二是推行社会改良,如禁烟、禁赌、放足、办合作社等;三是组织乡村自卫,维护社会治安。不久,实验因日本侵华而被迫中断,但他在发展农村教育,培养农业人才,传授和推广农业技术,进行农村行政组织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卢作孚(1893—1952)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创办的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成为我国解放前最大的民族资本航运企业,被毛泽东赞誉为发展我国民族工业不能忘记的四位实业界人士之一。卢作孚还是我国著名的乡村建设理论家和实干家。

抗战时期,北碚被称为“陪都的陪都”。然而本世纪20年代,这里还是一个贫穷落后、交通闭塞、盗匪横行的偏僻乡村。1927年,卢作孚出任峡防局局长,开始着手他的以北碚为中心的乡村建设实验。卢作孚乡村建设实验的宗旨十分明确:“目的不只是乡村教育方面,如何去改善或推进这乡村的教育事业;也不只是在救济方面,如何去救济这乡村里的穷困或灾变”,而是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以供中国“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卢作孚文集》196页,西南师大出版社,1989年版)。可以说,“乡村现代化”,是卢作孚乡村建设的最高目标。为此,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交通运输为龙头,在北碚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十几年间,他修建铁路、治理河滩、疏浚河道、开发矿业、兴建工厂、开办银行、建设电站、开通邮电、建立农场、发展贸易、组织科技服务等等。在北碚的综合经济实力迅速增长的同时,又很重视文化、教育、卫生、市容市貌的建设,致使北碚很快就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乡村经济建设上,卢作孚注意因地制宜,发挥地方优势。如北碚的煤炭资源异常丰富,但矿区皆在深山老林之中,运输全靠肩挑背扛,效率极低。卢作孚招集各矿业主,以招股办法筹集资金,修建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使日运量由200吨迅速提高到2000吨,煤矿得到大发展,成为抗战时期碚都的主要燃料供应基地,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卢作孚以交通运输为龙头的模式进行乡村建设,使北碚在短短的20年间,就从一个穷乡僻壤变成了一个“具有现代化雏型”的城市。

卢作孚在乡村建设理论上也颇有建树。《两市村之建设》、《乡村建设》、《四川人的大梦其醒》、《四川嘉陵江三峡的乡村运动》等,是其乡村建设理论的重要著作。

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还是互相支持、互为知己的好朋友。他们在乡村建设运动中尽管想法和做法各不相同,但他们建设乡村、富强国家的爱国热情和良好愿望却是一致的。他们不为名利,深入农村,脚踏实地,表现了为寻求中华民族自救自强的探索和献身精神。他们在普及农村教育,发展农村经济、培养农业人才,传授和推广农业技术,改变农村社会风气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是值得肯定的。他们在乡村建设的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强调应注意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的国情和特色,反对生搬硬套外国模式,都十分重视农村的教育。这些对于今天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